天氣悶熱肌膚狂冒油、長痘痘、粉刺? 皮膚科醫師認證10保養Tips跟著做


圖文/常春月刊

在悶熱的夏季,肌膚最容易出狀況,然而,皮膚問題本身就需要長期抗戰,除了盡快就醫治療,讓醫師診斷皮膚炎的種類及生成原因之外,也可以透過一些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及改善,來減少發病次數及嚴重程度。

其實,保養肌膚沒有特別的訣竅,皮膚科醫師邱足滿表示,只要養成10個好習慣,就能讓肌膚變得清爽:

【好習慣1】注意清潔、溫和清洗

夏天因為汗水多,身上會起紅疹、發炎等狀況,很多人誤以為是洗澡洗不乾淨引起的,但本身容易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各種發炎的皮膚病者,最好選擇清水洗就好,避免用過於鹼性的清潔劑,特別是很多人會有手工皂比較天然的迷思,但用久了之後,反而容易刺激皮膚,讓肌膚酸鹼失衡;若感覺用清水洗不乾淨,可以選用弱酸性、無香精或中性的洗劑取代。

【好習慣2】控制沐浴時間與溫度

洗澡水的溫度太高,很容易造成皮膚乾燥、脫皮。皮膚表層有天然的皮脂膜,是由皮脂腺所分泌,有助滋潤皮膚、減少水分散失等作用,也就是這層膜讓皮膚呈現弱酸性;然而,洗澡的水溫高於40℃的話,很可能會將這層保護膜洗掉,造成皮膚越洗越乾、越洗越癢,甚至引起酸鹼失衡,最常發生在老年人以及本身皮膚較乾的人身上。因此,建議洗澡溫度最好不要超過40℃,同時以淋浴為主,並減少泡澡的次數。
 


【好習慣3】注重保濕及補水

洗完澡之後,建議塗抹保濕乳液,因為洗完澡後,皮膚上有些微的水分,立刻抹上乳液或乳霜的保濕效果最好,不但可以改善表皮過度流失的水分與皮脂,還可以減少洗完澡之後的乾癢不適。在乳液的選擇上,最好以天然、無香料、無酒精為主,不讓肌膚增加負擔,直接擦天然保養油也可以。

此外,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或是攝取體重(公斤)X30c.c.的水分才足夠,因為當體內水分足夠時,皮膚的修復工作可以加快,同時有助排出身體的老廢毒素﹔若是長期水分攝取不足的話,缺水的細胞在皮膚的表現上,則會顯得乾燥、發癢,增加皮膚的敏感。

【好習慣4】避免接觸過敏物質

飲食或環境的過敏原,有可能會加重皮膚炎的發生。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過敏的食物如牛奶、蛋、花生、小麥、帶殼海鮮、不新鮮的魚、堅果等,不妨可以進行食物過敏的檢測;居家環境部分,則 要避免接觸塵蟎、花粉、黴菌、貓狗皮屑等過敏原。

【好習慣5】居家溫度濕度合宜

居家環境的溫度與濕度也很重要,當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溫過高等,都會讓皮膚很難受。根據國際標準,室內溫度可以控制在25℃左右,濕度則控制在50%~70%,皮膚狀況相對比較穩定;必要時,可使用空氣清淨機,來減少室內黴菌的生長。
 


【好習慣6】穿著透氣、純棉衣物

最好選擇純棉、吸汗、透氣材質的衣物,以免悶住皮膚,造成皮膚發炎;避免毛料、尼龍、聚脂纖維等不透氣的材質;流完汗之後,應儘速擦乾汗水,再條件許可的狀況下,建議以清水沖洗身體後擦乾,換上另一套乾淨透氣的衣物。

【好習慣7】勿長時間曝曬紫外線

長時間曝曬在紫外線之下,會使皮膚炎的狀況更惡化。建議儘量少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外出,不得已的話,應塗上防曬係數至少SPF30的防曬乳,藉此保護肌膚免於紫外線傷害。而在防曬乳的挑選上,應以物理性的防曬乳為主,也就是含有二氧化鈦、氧化鋅這類的成分,避免使用含酒精、香料等會引起皮膚不適的防曬品。
 


【好習慣8】適量補充抗氧化劑

‧維生素C:維生素C在體內可以抗氧化,並安撫過於躁動的免疫系統,研究證實,可以減緩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的反應。成人每日需要維生素C的量為100毫克,只要每日有吃到2份水果,基本上就能補充到一天需要的維生素C,芭樂、柑橘、奇異果等的維生素C含量都很多。

‧前花青素:前花青素是抗氧化力很強的植化素,有助於抑制組織胺的分泌,組織胺就是引起身體過敏發炎的誘發物。前花青素存在紫色、藍色的蔬果中,像是葡萄的皮、茄子、藍莓、紅莓、蔓越莓、李子等;最方便攝取前花青素的方式是打杯葡萄汁,最好連皮帶籽打碎效果最好。

‧檞皮素:檞皮素是一種天然的抗發炎物質,是類黃酮素的一種,可以抑制身體的過敏發炎反應。天然蔬果中含量最高的是洋蔥,還有花椰菜、芥蘭、甜椒都有,建議生吃洋蔥,其所攝取到的檞皮素最多;但注意,腸胃功能不好者,建議還是煮熟後再食用。

‧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在體內可以對抗發炎,同時可以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在食物當中就屬魚油、堅果類的含量最多,譬如鮭魚、鯖魚、秋刀魚、亞麻仁油等。建議只要每週有2天吃到2份深海魚,一份為30~35克,兩份則是1個手掌(不含手指)的量,基本上就可以攝取到需要的OMEGA-3脂肪酸。

‧益生菌及益生源:益生菌在腸道中扮演的角色,除了幫助腸胃正常蠕動之外,最重要是維持身體的免疫功能,可以說只要腸道益生菌的量足夠,免疫能力就比較不會失衡,過敏反應就能得到控制,建議可適當喝優酪乳、優格,或額外補充益生菌保健品。

至於益生源則是益生菌的食物,益生源富含在天然蔬果中,尤其是不可溶性纖維,在腸道裡經過發酵,可以生成益生菌的食物;因此,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別忘了要多吃膳食纖維(天然蔬果),才能讓益生菌獲得良好的生存。
 


【好習慣9】少吃刺激性飲食

咖啡、酒、抽菸、辣椒、胡椒、蔥、薑、蒜等刺激性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能避免就避免,這些物質都容易讓皮膚狀況更糟;患有酒糟性皮膚,辛辣食物、酒精、溫度過高的飲食,會刺使血管擴張,導致皮膚發紅、發炎加劇,都應避免;本身容易長痘痘者,應避免油炸食物、甜食,動物性脂肪適量攝取就好;若是容易有蕁麻疹者,則要找出造成食物過敏的過敏原,絕大多數都是不新鮮魚蝦、帶殼海鮮,這兩類食物最容易引發皮膚過敏。

【好習慣10】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運動對身體有益,可以強化免疫系統,不過,當本身容易患上皮膚炎時,就得慎選運動的種類了。譬如是因為皮膚接觸到汗水刺激而發炎的皮膚炎,最適合的運動就是游泳,游泳的水溫比體溫低,可以讓皮膚的到鎮定。

若是有血管發炎、擴張現象的皮膚炎,則不適合舉重、舉啞鈴等劇烈運動;當是因為太常曬太陽引起的濕疹、曬傷等,則要避免正中午時間曝曬;因為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蕁麻疹等過敏體質者,譬如流汗或身體熱會發癢,則要避免劇烈運動,緩和的瑜伽會比較適合,當然熱瑜伽則要避免,流汗後要立即擦乾或換上另一套衣服。

最後,保持情緒的穩定很重要,因為心理壓力會影響生理疾病,舉凡考試、工作壓力、睡眠不足等狀況,都可能引起壓力大、情緒不穩,促使皮膚炎的狀況惡化;儘量找出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諸如聽音樂、靜坐、冥想、運動等,都是不錯的技巧。

延伸閱讀:

好皮膚是養出來的! 一堆人常誤解的10個保養觀念
紫外線會讓你老得快! 醫師提醒3習慣每天都要做到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假日急症中心人力「基層優先」 石崇良:醫院不用鼓勵人員加入

假日急症中心人力「基層優先」 石崇良:醫院不用鼓勵人員加入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11月2日起試辦「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但有醫師認為該措施根本無法解決問題,上路前就已經出現亂象,包含醫院內部鼓勵醫師與醫護人員下班時間去上這個班等,奇怪案例。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7)日回應,UCC人力會以基層為優先,醫院端不可以強迫、也不用額外鼓勵人員參與。

2025年10月17日 13:08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台中一名61歲男子在國慶連假跟朋友聚會吃海鮮大餐,未料隔天一起床就感到胸痛,吃東西喝口水都感到胸口刺痛,忍了半天受不了自行掛急診,醫師一度以為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赫然發現患者食道卡了長約三公分異物,緊急會診腸胃內科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竟夾出2根3公分長的大魚刺,再拖下去恐釀腹膜炎,相當危險。

2025年10月17日 12:14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50多歲黃姓男子某天覺得疲累以為中暑,想說睡一覺就會好,沒想到醒來看東西模糊不清楚,一開始也不太在意,後來太太看他「右眼眼球卻偏向一邊」,提醒不太對勁才趕緊就醫,結果竟然是缺血性腦中風。醫師提醒,眼球活動無力、單側眼皮下垂、看東西模糊或複視,可能是腦中風警訊,千萬不要輕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2025年10月17日 11:41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涉及品項包括越南高麗菜、越南蘿蔓萵苣、越南青花菜與澳洲羽葉甘藍等,引發民眾關注。不少消費者看完後坦言「只買台灣青菜」,對此消息並未感到憂心。不過,新莊公有市場的資深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你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碰到」。

2025年10月17日 10:57

昆凌食譜養出好身材 醫曝真相:久坐上班族不適合

昆凌食譜養出好身材 醫曝真相:久坐上班族不適合

藝人昆凌的苗條身材備受追捧,她日前分享瘦身祕訣,三餐都相當自律,早餐只攝取高蛋白與低GI碳水,例如水煮蛋、香蕉配黑咖啡,午餐相對放鬆,晚餐則儘量「戒掉澱粉」,並盡量挑選原型食物;醫師指出,其實這種吃法不適合每個人,例如胃食道逆流、久坐上班族等,民眾仿效要注意。

2025年10月17日 10:24

她彎腰「啪」一聲劇痛竟是骨髓瘤 四合一療法助擺脫輪椅

她彎腰「啪」一聲劇痛竟是骨髓瘤 四合一療法助擺脫輪椅

一名中年女性日前彎腰攙扶長輩,突然聽到背後「啪」一聲,隨後背、腰劇痛,連手臂都僵硬到無法抬起,而且疼痛日益加劇,不僅起床困難,還痛到嘔吐,就醫後才發現不是筋骨問題,而是「多發性骨髓瘤」,後接受最新「四合一」標靶治療,3個月便擺脫輪椅。

2025年10月17日 09:40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2025長庚醫學週16日起於林口長庚醫院展開,為期4天,首日在「公共議題論壇」癌症防治上,聚焦精準篩檢(AI輔助)、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

2025年10月16日 23:34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整合照護推動「健康台灣」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整合照護推動「健康台灣」

「2025長庚醫學週」今(16)日起展開為期4天活動,首日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精準篩檢(AI輔助)、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強調,癌症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長庚不僅要在醫療技術上領先,更要在公共政策與健康促進上扮演領導者,長庚將持續推動 AI 精準篩檢與整合照護,攜手政府與社會,共同守護全民健康。

2025年10月16日 18:3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