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忽略空污百病全上身 10招改善室內空氣



文/郭岳潭

你可曾想過家中的空氣是否乾淨?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研究顯示,室內空污通常是室外空氣污染的2至5倍。置身密閉性較高的室內空污環境,恐引起對健康有害的「病態建築症候群」,如何改善?專家傳授10大清新室內空氣妙招。

人類可以3天不吃東西,但絕不可能3分鐘不呼吸,肺部健康與我們吸入的空氣品質息息相關,戶外的空氣品質實在很難改變,而且現代人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室內,因此,如何提升室內的空氣品質更顯重要。

全球每年330萬人死於空污

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數據顯示,空氣污染每年在全球造成330萬人死亡,身處於空氣污染的環境中,與肺癌、中風及心臟病都有密切關係。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指出,一般人常會認為,由於車輛排放、燃料燃燒及工業廢氣等因素影響,室外的空氣污染令人擔憂,而想要盡可能待在室內;但令人驚訝的是,室內空氣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乾淨健康。

美國研究,室內空污更嚴重

你可曾想過家中空氣是否乾淨?實際上,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研究數據顯示,室內空氣污染通常是室外空氣污染的2至5倍,在無窗的建築物內,空氣污染的程度可達室外環境的100倍之多。

置身於密閉性較高的建築物內,許多人會出現頭痛、眼、鼻或喉嚨的感染、容易感冒、皮膚乾燥發癢、嗜睡、噁心、無法專注、疲勞、對氣味敏感等種種生理不適症狀,稱之為「病態建築症候群」。因此,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呼吸的空氣品質都會對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從外到內,揪出潛在污染物

趙順榮說明,室內空氣污染的原因有很多,舉例來說,生活在繁忙的道路附近,汽機車廢氣中的污染物會進入家中,而家庭用品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消毒劑、油漆、地毯、黏合劑,以及建築材料、家具、合成木板、木材防腐劑、塑膠製品、黴菌,或多或少都可能會持續釋放污染物,影響室內空氣品質。

其他室內空氣污染來源,例如:中央暖氣系統的一氧化碳排放、抽菸、二手菸、三手菸,清潔劑或裝潢可能會間歇性釋放空氣污染物,或是各類電子產品、未通風或發生故障的設備,也會在室內釋放大量潛在危險的空氣污染物。

趙順榮提醒,不少人會使用空氣清新劑,以為可以清新空氣;事實上,它也是室內空氣污染來源之一,將持續釋放含有的潛在有害化學物質,最好避免使用。



長期忽略空污,百病恐上身

室內空氣污染如何影響健康?趙順榮表示,長期處於室內空污環境,常見的影響包括:眼睛、鼻子及喉嚨的刺激、鼻竇充血、呼吸短促、流淚、咳嗽、打噴嚏、疲勞、頭痛、頭暈,以及皮膚乾燥、過敏。

而患有氣喘及過敏病患,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長期影響如呼吸道惡化,導致氣喘發作、支氣管炎、過敏性肺炎,甚至造成肺癌、中風及心臟病,而提早死亡。另外,研究也證實,長時間暴露室內空氣污染中,也與早產、嬰兒低出生體重有關。

平均而言,我們一生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會在室內,每天約有18小時在室內度過,因此,保持室內空氣盡可能清新非常重要。尤其是天氣寒冷的冬季,常會保持門窗緊閉以防寒,建議更應採取正確措施來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10大清新室內空氣妙招

趙順榮建議,遏止室內空氣污染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消除污染源及減少空氣污染排放,同時提供10大室內空氣清新措施,有助改善家中空氣品質:

❶打開窗戶增加通風

欲降低家中的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最簡單也最便宜的方法,就是增加進入室內的室外空氣量,每天只需要打開窗戶5分鐘,即可減少室內空氣中有害空氣污染物的累積。

適當增加室內通風,可以使有害的空氣污染物及過敏原向外界傳播,從而減少接觸,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應該時不時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入屋內。

❷安裝一氧化碳檢測器

包括:未通風的煤油取暖器、燃氣熱水器及中央暖氣系統等加熱設備,是室內一氧化碳排放的最常見來源。如果未正確安裝或維護的風管,會將污染物從一個房間散布到另一個房間。

風管是負責整個家中分配冷熱空氣的設備,隨著使用的時間增加,灰塵、皮屑甚至是黴菌都容易堆積在風管中,就會降低整體空氣品質,建議家中必須安裝一氧化碳檢測器,有助追蹤屋內無味氣體的空氣污染物,並定期請專業人員維護及調整,才能減少吸入有毒煙霧。

❸善用空氣清淨機

使用空氣清淨機是減少室內空氣中有害細懸浮微粒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放置在客廳、廚房及臥室等常用房間,有效幫助通風及淨化空氣品質;最重要的是應定期清潔及更換HEPA濾網,才能真正達到居家空氣流通與濾淨的效果。另外,家中吸塵器、乾衣機及廚房通風孔,也都應定期檢查維護並更換過濾網。

❹使用除濕機

台灣是典型海島國家,室內環境特別容易潮濕,就會造成黴菌孳生,而導致許多健康問題,例如:引發過敏及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抑制室內孳生黴菌的最佳方法,就是控制家中的濕度,也能消除塵蟎,建議使用除濕機能有效減少空氣中的水分,最好將除濕機的濕度控制在50%以下,尤其是廚房及浴室等區域,建議洗完澡後立即打開浴室的排風扇,可以幫助去除室內濕氣。

❺打開排油煙機

許多室內空氣污染物來自廚房,天然氣燃燒釋放出有害的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即使是電磁爐、微波爐等,也都會產生較低濃度的空氣污染物,建議做飯時,一定要打開排油煙機,也應打開窗戶增加室內空氣的通風。

❻避免抽菸及菸害

抽菸是室內空氣污染最大的來源之一,煙草燃燒後的產物含有超過60種以上已知的致癌物。研究證實,於室內抽菸會造成有毒物質,在家中持續高濃度的殘留,一旦不小心經由接觸進入人體,就會帶來可怕的致癌風險。

另外,二手菸、三手菸同樣也會影響身體健康,長期吸到二手菸的民眾與抽菸者的傷害差不多,容易增加罹患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肺癌風險。三手菸則是指煙草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污染物,即使打開電扇抽菸、打開窗戶抽菸,或是在陽台、其他房間抽菸,同樣都會對家人造成傷害。

❼室內擺放植物

植物是大自然的天然空氣過濾器,室內擺放植物可以過濾室內空氣常見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根據美國園藝科學學會發布的研究顯示,室內擺放植物可以有效幫助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大部分綠色植物於光合作用過程中,經由氣孔吸收二氧化碳,可減少室內二氧化碳累積量。根據環保署研究報告指出,在居家空間1平方公尺的面積,放置2盆9公分盆徑適當的植物,1星期即可降低二氧化碳濃度10~17%、甲醛26~47%,以及落塵23~43%。舉例來說,常春藤、萬年青等植物,可有效減少苯、甲醛、一氧化碳及二甲苯;百合花、棕櫚樹則是淨化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最佳選擇。

依植物淨化空氣的特性,居家門口人來人往,落塵較多,可選擇非洲菫、鐵十字秋海棠、皺葉椒草、大岩桐、嫣紅蔓及長壽花;客廳通常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可擺放袖珍椰子、心葉蔓綠絨、非洲菫、臺灣山蘇、吊蘭、盆菊、蜘蛛抱蛋;書房建議放置火鶴花、中斑香龍血樹、白鶴芋、波士頓腎蕨、粗勒草,可以有效降低木製書櫃、電腦、修正液,釋放的甲醛等揮發性有機物濃度;浴室擺放植物的最佳選擇,是黃金葛、蔓綠絨、鐵線蕨,能夠有效淨化含有氨的排泄物及清潔劑。

❽使用精油及擴香儀

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研究指出,可以利用精油作為天然的驅蟎劑,選擇茶樹、桉樹油、丁香及迷迭香等精油,為天然抗菌劑,也有助於減少家中塵蟎的數量。

建議可以使用負離子精油擴香儀,利用氣壓噴氣原理,不用加水就能將天然精油發揮到最大效益,以霧化方式將精油的香味散發於空氣中,較不會造成身體負擔,也不必擔心因熱源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險。

❾定期清潔地板及地毯

地板及地毯的作用,不只是增加家中的舒適感,同時具有吸附空氣污染物的效果;不過,前提必須是定期清潔地板及地毯,以免累積的髒污更容易造成黴菌、塵蟎孳生,清潔時應避免使用有毒化學物質,建議使用食用白醋、小蘇打粉,加入抗菌的精油,自製天然清潔劑。

❿讓家中寵物保持乾淨

家中的貓、狗等寵物,也是室內空氣污染來源之一,寵物的皮屑、毛髮,更是細菌、黴菌及塵蟎的溫床,建議定期幫寵物洗澡。另外,如果家中有地毯,也應使用吸塵器定期清潔地毯,才能將皮屑污染降至最低。

延伸閱讀:
肺癌與空汙息息相關! 專家提5大預防策略
空氣品質拉警報! 常吃3類食物養出乾淨肺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快訊/公費流感疫苗打掉9成「跨年前恐用罄」 疾管署增購15萬劑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旺!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流感疫苗從10月1日開打以來已經接種612.5萬劑,使用率達到91.7%,剩餘疫苗55.4萬劑預期年底用罄,疾病管制署今(25)日宣布增購15萬劑,最快12月下旬到貨配送。

2025年11月25日 13:30

35歲女嚴重經痛 醫檢查驚見「子宮長滿肌腺瘤」 

35歲女嚴重經痛 醫檢查驚見「子宮長滿肌腺瘤」 

35歲的李小姐近3年總會因為生理期而腹痛難耐,就醫檢查發現子宮內佈滿子宮肌腺瘤。醫師提醒,子宮肌腺瘤好發於35-50歲的女性,患者會有劇烈腹痛、經血過多以及壓迫膀胱導致頻尿等症狀,長期下來更會因為子宮結構性改變與慢性發炎而影響受孕。

2025年11月25日 13:19

不吃保健品也能護眼!營養師揭護眼必吃清單

不吃保健品也能護眼!營養師揭護眼必吃清單

在手機、電腦成為日常標配的時代,不論大人或小孩,幾乎都屬於「過度用眼」族群。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容易乾澀、疲勞,甚至有人到了晚上還會感覺到視線模糊,連看字幕都要費力,營養師珊珊在粉專「愛健康營養師珊珊」指出,這些狀況若長期累積,可能影響更深層的視力健康。

2025年11月25日 12:05

沙發一坐就睡、躺床卻睡不著? 醫揭很多人中招原因

沙發一坐就睡、躺床卻睡不著? 醫揭很多人中招原因

有沒有這樣的夜晚——在客廳看劇時,眼皮才打兩下就睡著;可一回到床上,卻開始數羊、翻身、盯著天花板,甚至懷疑人生?沙發彷彿有催眠功能,床卻成了「反睡神器」。真有這麼玄嗎?

2025年11月25日 11:56

5大醫學會推「腎病照護SOP」 病人加入10年可降洗腎風險9成

5大醫學會推「腎病照護SOP」 病人加入10年可降洗腎風險9成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平均每8人有1人受影響,但僅約10%知道自己生病。健保署今與5大醫學會共同推出「最接地氣」的腎病照護SOP,其根據國內經驗與現況,制定出涵蓋篩檢、治療到轉診等面向的流程共識,不同科別、層級都能依此執行,有助強化國人腎病管理,更重要是降低洗腎風險。

2025年11月25日 11:45

台大醫院導入全台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突破治療侷限

台大醫院導入全台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突破治療侷限

台灣每年約有7500名患者需裝置心律調節器治療保命,台大醫院今(25)日發表醫療成果,創全台之先,成功導入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臨床植入,突破多年以來無導線節律器僅能單腔起搏的侷限。79歲的鄭小姐就是其中一例,她接受化療過程中引發心律不整,心跳一度降至每分鐘僅40下,日常生活中老是喘個不停,嚴重受到影響,在植入新型心律調節器之後,終於恢復正常。

2025年11月25日 11:43

法國進口「乾酪」大腸桿菌超標 邊境攔截2批退運銷毀

法國進口「乾酪」大腸桿菌超標 邊境攔截2批退運銷毀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2批由輸入業者「東遠國際有限公司」報驗的法國乾酪,檢出大腸桿菌不合格,必須退運或銷毀。

2025年11月25日 11:18

14歲國中生上課突倒地!送醫取出4血栓救回一命 最大1.1cm

14歲國中生上課突倒地!送醫取出4血栓救回一命 最大1.1cm

桃園市一名14歲國中生日前在課堂上突然倒地,且出現怪聲、右側肢體癱軟與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校方緊急送往聯新國際醫院急診室,醫療團隊研判患者年紀輕,因中風導致半側癱瘓可能性極低,急診團隊緊急安排電腦斷層(CT)與磁振造影(MRI)等影像檢查,確定為左側中大腦動脈栓塞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緊急手術後取出4個血栓,恢復腦部血流順暢,國中生經術後休養已回返校上課,沒有任何言語或肢體上副作用。

2025年11月25日 11:0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