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圖文/常春月刊

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從過去研究中早已發現鉛對心血管等系統有不良影響,起近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然環境因素於其中的角色在過去少有研究闡明。

鉛暴露與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 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與恩主公醫院林建宇副院長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過去兩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也有密切的正相關。

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

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
 


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 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水及食物進入人體者占80%以上,如將鉛物質或食物吃下被小腸吸收,經由門脈循環後進入肝臟,然後分布到肝、腎、血球,其中有80%以上儲存於骨頭與牙齒中,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
 


鉛負面影響身體生理系統 避免鉛暴露生活有對策

鉛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鉛幾乎負面影響了我們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之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為防堵鉛暴露,蘇大成建議,早上或返家後自來水水龍頭先打開,讓水流1-2分鐘,將沉積在管路之鉛排出,並可作為沖馬桶、澆花等非食用用途,在烹煮蔬菜前徹底浸洗,尤其是葉菜,可減少蔬菜表面上含鉛的塵垢及泥土。

目前水龍頭國家標準CNS 8088規定「飲水用」水龍頭之鉛含量需<0.25%,且鉛溶出量為 5 ppb以下,建議選用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標章之「飲水用」水龍頭;倘仍有用水疑慮,可選用經認證可去除鉛之淨水器。

而盛裝菜餚食物用安全餐具,不用裝飾器皿,且避用色彩鮮艷的餐具,更不能用鮮豔餐具來盛放酸性食物,以防彩色顏料中的鉛滲入食物中。與食物接觸的餐具,最好購買沒有顏色或圖案,儘量挑選白色、平滑的;此外,給予小孩的玩具的挑選上,也應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安全標章之玩具。

如要使用中藥則須注意其來源安全可靠,如長期服用後發現四肢微麻或無力等神經症狀,應暫時停藥且諮詢其他醫師、尤其避免嬰幼兒使用欠缺安全管理的藥物。

在所處環境,宜注意清掃、吸塵,避免處於有落漆、剛油刷或焊接作業的場所;油漆建議選用獲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之健康綠建材標章之水性,而從事含鉛作業時,應穿著工作服,且勿將工作服穿回家,下班時需於工廠更衣、沐浴再回家。
 


鉛無所不在 排除鉛毒3大食物超給力

若要幫助身體排毒,蘇大成建議日常可食用這3類排鉛食物:

一、含鈣、鐵、鋅食物:鈣、鐵、鋅與鉛進入體腸胃道是通過同一運載蛋白,所以具相互競爭機制,因此可以多吃些富含鈣、鐵、鋅的食物,例如豆製品、肉類(牛肉)、蛋類、動物肝臟、牛奶、蝦皮等。

二、蛋白質食物:例如豆製品、蛋等,其蛋白質成分與體內鉛結合成可溶性化合物,進而阻止人體對鉛的吸收。

三、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抑制人體對鉛的吸收、促進鐵質吸收,有助抵抗鉛害,協助體內的鉛從糞便排出。

延伸閱讀:

22大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
排毒光流汗、上廁所還不夠! 再教你5招清出身體裡的廢物

鉛暴露恐致骨鬆、頸動脈硬化! 台大醫列生活10條建議...用水前水龍頭先開1分鐘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縣萬丹鄉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個案分布屏東、高雄,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林明誠今(18)日特別南下屏東視察當地防治情形。林明誠表示,目前為萬丹鄉本土登革熱疫情控制的關鍵期,在屏東縣府積極防疫動員防治,本土群聚仍維持累計3例,最近7日也無新增病例,預計需監測至12月8日,疾管署也會持續派員加強疫情熱區孳生源巡察及監測疫情發展。

2025年11月18日 18:02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一名32歲王姓司機與太太結婚2年卻數度求子失敗,到台中茂盛醫院求助,經抽血檢驗發現,王男的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都爆表、胰島素分泌當機,已患糖尿病導致不孕,細問才知,王男幾乎每天一杯珍奶!經家醫科醫師呂昀珊施打胰島素,2個月後血糖恢復正常,後續才能接受試管療程。

2025年11月18日 17:26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近期氣溫明顯下降,而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醫師指出,每年冬季心肌梗塞、胸悶心悸就診者明顯增加,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尤其「體質寒、血瘀」的心臟問題特別多,
體質虛寒者常見怕冷、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這就是「心陽虛」的表現。

2025年11月18日 17:00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國內腸病毒反常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國內今年初一直以來流行腸病毒型別為伊科11型,主要感染對象為新生兒,近期則面臨「病毒型別轉換」,過去4週主要病毒改為克沙奇A型相關型別,導致疫情上升,主要感染對象也轉為幼兒為主,疫情預期會持續到寒假前,提醒家長多注意。

2025年11月18日 16:50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台灣少子化加劇,過敏兒卻增加,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家裡孩子愈多,晚生的小孩過敏風險愈低,生到3胎或以上,孩子不論是發生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全都明顯低於老大,例如氣喘,便可下降26.9%。

2025年11月18日 16:28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秋冬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11月17日,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5萬313劑,較113年同期接種量增加13%,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及6歲以下幼兒施打率僅分別為40%及49%。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僅剩餘約12.3萬劑,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應儘速接種。

2025年11月18日 16:17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1.5倍 國內公費疫苗剩不到90萬劑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1.5倍 國內公費疫苗剩不到90萬劑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東京都本月中旬發布流行警報。我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今年日本流感疫情趨勢和台灣類似,都有提早進入流行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最近一週疫情快速上升,個案數和前一週相比多1.5倍,提醒民眾赴日前評估接種流感疫苗,且應該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18日 15:58

毒又不是我放的!賣出3240斤芬普尼蛋 龍忠蛋行:彰化縣府有疏失

毒又不是我放的!賣出3240斤芬普尼蛋 龍忠蛋行:彰化縣府有疏失

台中龍忠蛋行被查出10日曾進貨芬普尼蛋並賣出3240斤,業者今天(18日)表示,當時獲知蛋有疑慮,第一時間就將35個店家的蛋回收,改提供其他牧場的蛋,對於被捲入毒蛋風波,感到很無辜,「毒又不是我放的」,是彰化縣府的疏失,將會配合檢調調查。

2025年11月18日 15: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