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不只用在醫美 還可解除中風後肢體僵硬困擾



圖文/常春月刊

從事美髮業的劉先生在正值壯年的31歲無預警中風,突然的倒地爬不起來,經過一番搶救撿回性命,但也留下的中風患者多半會有的肢體僵硬後遺症。據統計,腦中風是國人失能與死亡的主因,每年約有13000多人死於腦中風,每年新增約30000名腦中風病患;腦中風倖存者最困擾的是殘障、失能等狀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4成中風患者有肢體痙攣症狀

根據統計,大約有4成急性後期中風患者會有拳頭緊握、肩膀內收、手腕內彎、腳指關節嚴重彎曲、肌肉緊繃……等肢體痙攣症狀;多數患者因為肢體無法伸展而行動不便,面臨無法自行用餐、如廁等生活自理問題,痙攣症狀更嚴重影響復健的效果,常令患者相當困擾。

台灣神經學學會陳柔賢理事長指出,逾半數腦中風患者在發作半年後陷入無法從事發病前工作的失能狀態;若患者有痙攣的早期症狀,例如肌肉緊繃無法完全伸展,就有可能出現腦中風後的肌肉痙攣,復健效果將大受影響,導致復原狀況也不理想。

肢體痙攣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台灣腦中風學會鄭建興理事長表示,肢體痙攣是因腦細胞壞死之後,先造成肢體無力,經過數週或是幾個月的演進,患部肌肉張力太強,進而使得肌肉緊繃或關節活動度受限。就會出現肢體痙攣,像是手指往掌心彎曲、手腕內彎、手臂蜷縮、腿部僵直、腳趾向下彎曲等症狀,患者會因此無法自行吃飯喝水、沐浴更衣與如廁等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陳志昊醫師則指出,中風後的肢體痙攣症狀若長期沒有治療,患者的關節活動度受限加上肌肉緊繃,做復健運動的時候會更加疼痛,影響復健的效果;加上部位不易清潔,容易導致濕疹、潰瘍、感染,嚴重甚至會導致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口服抗痙攣藥、肉毒桿菌素可改善肢體痙攣

目前腦中風引發的肢體痙攣症狀,可透過口服抗痙攣藥物或肉毒桿菌素等方式來治療。其中口服抗痙攣藥物多使用於中風後肢體痙攣輕度的患者,因中重度患者服用劑量比較大,容易出現嗜睡等副作用,因此較不適合中重度患者作為主要治療方式。

肉毒桿菌素則是透過阻斷過多的神經傳導物質於大腦、脊髓、對於肢體的不協調作用,以減少肢體痙攣的嚴重度,須由專科醫師評估患者各部位張力的強弱來調整藥物使用的劑量,一次施打的藥效可維持3到6個月,目前健保已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治療中風後肢體痙攣,持續復健治療上肢6個月以上或下肢3個月以上的患者。

另外,針對嚴重型痙攣的患者,則可以透過手術治療:脊髓神經背根切除術,以及脊髓管內注射肌肉鬆弛劑來解決,但手術治療較不適合中風後單側肢體痙攣患者。

延伸閱讀:

嚴重性並不亞於癌症! 6種情況是「腦中風」最大元凶
手無力、無法說話 以為是中風,卻是這種病發作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健康食品開放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 須做12周人體食用研究

健康食品開放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 須做12周人體食用研究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及「健康食品之膝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明訂保健食品可有膝關節保養功效。食藥署表示,業者需要依照規定完成人體食用研究,才可宣稱有保健膝關節功效,未經評估核可者,只要擅自宣稱功效,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百萬元以下罰金。

2025年07月03日 14:28

心情起伏大別只怪生理期!男女情緒炸裂、衝動購物可能都是「血糖值」在搞鬼

心情起伏大別只怪生理期!男女情緒炸裂、衝動購物可能都是「血糖值」在搞鬼

午餐才剛吃飽沒多久,腦袋卻開始打結、眼皮直打架?一整天下來不只疲憊感揮之不去,情緒還跟著上上下下,甚至一不小心就爆氣或衝動下單?

2025年07月03日 13:45

不是高收入也能很快樂!研究揭「這個金錢習慣」最能降低焦慮、提升幸福感

不是高收入也能很快樂!研究揭「這個金錢習慣」最能降低焦慮、提升幸福感

研究指出,真正能降低焦慮、提升生活滿意度的關鍵,並非高收入,而是「良好的理財習慣」,研究特別強調,即便排除收入多寡的影響,只要能穩定存錢、準時繳清信用卡帳單,就能顯著提升心理健康,換句話說,不用變有錢,只要會管錢,就能擁有更安心自在的生活狀態,結果顛覆對財富與幸福的既定印象。

2025年07月03日 13:43

「三陰性乳癌」復發率3倍 國衛院、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三陰性乳癌」復發率3倍 國衛院、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乳癌是女性常見癌症,尤其對三陰性乳癌患者而言,更是關乎生死的關鍵問題。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合作研究,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可對抗讓癌細胞分裂的KIF2C,這項研究成果於2025年8月發表於發育生物學排名第一的頂尖期刊《Developmental Cell》,代表台灣在抗癌藥物開發領域的重大突破。

2025年07月03日 13:14

40歲起篩檢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台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40歲起篩檢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台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國內大腸癌的發生與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前三,加上年輕化趨勢明顯,威脅不容小覷。台大醫院今(3)日公布最新社區研究成果,透過追蹤17年資料分析證實,糞便潛血免疫檢查(FIT)篩檢起始年齡從50歲提前至40至49歲間,可以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死亡風險最高降低將近四成。

2025年07月03日 13:03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北榮表示,完成重粒子治療的500位癌症病人中,國人占90%最多,也有10%是專程來台灣治療的國際病人,治療癌別以最難治癒的「胰臟癌」為主,達到3成,其次為攝護腺癌、肝臟及肺臟等。

2025年07月03日 11:58

帥氣網球教練「喝一杯就醉」竟是癌症前兆!就醫已擴散至全身

帥氣網球教練「喝一杯就醉」竟是癌症前兆!就醫已擴散至全身

英國一名網球教練本來酒量不差,但先前他發現自己比以往更容易醉,且開始有奇怪的頭暈感,視力變模糊,脖子上出現一個腫塊,就醫發現是致命皮膚癌,並已擴散至全身,目前他仍在對抗癌症。

2025年07月03日 11:51

炸物鹹酥雞「搭配3物」可減少油脂吸收 營養師推:先吃地瓜

炸物鹹酥雞「搭配3物」可減少油脂吸收 營養師推:先吃地瓜

有人說,宵夜最愛的經典組合就是鹹酥雞配啤酒!但高油脂、高鹽分的宵夜,不僅容易讓人發胖,還可能增加心血管和腸胃問題的風險!那該怎麼辦?對此,營養師張語希就來教你幾招,讓你既能享受鹹酥雞的美味,又減少罪惡!

2025年07月03日 11:4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