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10位慢性病患死於這種病 600萬人處於腦中風高風險狀態



圖文/常春月刊

你知道嗎?慢性病患者的腦中風風險很高,根據衛福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有高達9成腦中風的發生與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或是生活中有不良嗜好與型態,例如抽菸、運動量不足等有關,其次才是年齡、家族史、性別等因素。所以,慢性病患者應該較一般人更注重腦中風的徵兆與辨識。

就有一名49歲男性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平常都控制得很不錯,但是,某日早起外出時,感到身體左側癱軟無力跌倒在地,原以為是日前運動導致無力,心想稍作休息就好,但在與家人聊天講話無法講清楚,緊急送醫後發現竟是缺血性中風。

長期高血壓、高血糖,增加腦中風發生率

台灣心臟學會名譽理事黃瑞仁表示,長期高血壓使得血管壁得承受較大壓力,造成動脈硬化狹窄、血管阻塞,更會增加腦中風的發生率。根據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高血壓患者5年內發生中風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8倍 。而高血壓患者往往也會伴隨心房顫動等心臟疾病,因心臟無法正常且有效的收縮,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程而產生血栓,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更是正常人的四倍以上。而且就算平常血壓控制得當,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以2007~2017年全球57篇文獻的系統性回顧顯示,全球糖尿病患5成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其中腦中風和冠狀動脈的影響更勝於其他疾病,最新糖尿病年鑑統計,台灣糖尿病患大約有2成死因是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張恬君秘書長說明,長時間高血糖會導致血管病變,將導致早發性動脈硬化,進而增加腦中風的發生風險。根據台灣最新糖尿病年鑑指出,第二型糖尿病隨治療品質上升死亡率逐年下降,但糖尿病中風發生率卻仍持平在7%以上。



及時送醫、送對醫,影響患者日後復原狀況

台灣神經學會陳柔賢理事長指出,缺血性中風因為動脈供應腦部血液突然阻塞,腦部突然短暫缺氧,一旦晚1分鐘送醫,會造成上百、上千萬的腦細胞損傷,腦部更恐老化3.1周;若延遲1小時,大腦將老化3.6歲 。腦中風的治療便是透過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或動脈血栓移除手術,使血管、血流暢通,靜脈血栓溶解治療為目前臨床上具即時性和可行性高的治療選擇,若能在有效治療時間內施打靜脈血栓藥物溶解劑,患者有高達4~5成的機會可恢復正常或是僅輕微功能受損。因此,腦中風搶救分秒必爭,「及時送醫、送對醫」都是直接影響患者日後的復原狀況。

就是因為搶救腦中風刻不容緩,所以快速辨別徵兆、選擇正確的就醫途徑為首要之務。有鑑於此,台灣腦中風學會更在地化國際腦中風FAST的衛教標語,發展台灣腦中風徵兆的動態評估指標「微笑、舉手、說您好」,融入後疫情時代日常生活中:

微笑:Face-突然間臉歪嘴斜

舉手:Arm-突然間」身體單側無力,手無法高舉、腳無法抬

說你好:Speech-講話不清楚

快打119送醫:Time-記下發生時間,立刻打119送醫

只要「微笑、舉手、說你好」任一個動作無法輕易完成或有異狀時,千萬不要遲疑,盡速記下發生時間,立刻打119送醫才是正確做法。

延伸閱讀:
每年新增3萬名腦中風患者! 最容易出現的5肢體痙攣表現一次看懂
血脂異常是腦中風危險因子! 飲食控制只能降2成,今天起改變7件事可預防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黃斑部病變」成為視力保健重要警訊。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高雄大同醫院眼科主任姜威宇指出,近年門診觀察,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主因包括國人壽命延長、就醫便利、健保給付擴大及藥物進步,使病人更願意就醫,但提醒此疾病若延誤治療,恐導致視力永久喪失。

2025年11月20日 10:00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衛福部預告修法將「耳鼻喉科」改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引發網友討論原來耳鼻喉科會進行外科手術,甚至擔心以後是否不能去看感冒。衛福部醫事司今(19)日表示,相關醫學會多年前已經改稱耳鼻喉頭頸外科,較為符合實際業務內容且與國際接軌,更名後完全不影響該科醫師看診,實務上也沒有規範醫師只能看哪一科,有些成人感冒也會到兒科去看。

2025年11月19日 18:32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終結「直美」亂象,衛福部擬修正《特管辦法》加強管理,要求從事醫美的醫師都必須完成二年的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初步掌握約600名醫師未經過PGY訓練就直接在執業,至於其中有多少人是在美容醫學從業,還需要進一步比對分析。

2025年11月19日 17:44

乳癌併用中西藥須「間隔1小時」 醫:化療別吃蜂王乳、胎盤素

乳癌併用中西藥須「間隔1小時」 醫:化療別吃蜂王乳、胎盤素

一名50多歲乳癌患者在手術後接受化療,竟出現手腳麻木、大片紅疹,且痛到難以行走,經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進行西醫治療也接受中醫調理,約2周後症狀顯著改善;醫師說,乳癌病人併用中藥,須與西藥間隔至少1小時,且化療期間切勿補充蜂王乳、胎盤素等含「類荷爾蒙」成分保健品,以免影響療效。

2025年11月19日 16:20

明年健保費不漲!安全準備金達2個月 費率維持5.17%

明年健保費不漲!安全準備金達2個月 費率維持5.17%

衛福部長石崇良上任時明確表態「明年漲保費機會很低」,健保會今(19)日公布健保費率審議結果,建議115年度維持現行費率5.17%,健保會解釋,健保明年度收入試算安全準備金可達2個月,安全準備還有餘裕的情況下,不用漲保費。

2025年11月19日 16:08

30歲媽子宮外孕爆量內出血險沒命 安泰高危險妊娠團隊成功救回

30歲媽子宮外孕爆量內出血險沒命 安泰高危險妊娠團隊成功救回

1名30歲高姓孕婦日前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與昏眩,被家人緊急送往安泰醫院急診。她自述剛懷孕不久,急診團隊立即啟動婦產科會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子宮外孕且已有大量內出血,收縮壓甚至低於80,情況相當危急。醫療團隊火速啟動大量輸血與手術準備,由婦產科楊淳翔醫師執行腹腔鏡緊急手術,成功止血並搶回孕婦生命。

2025年11月19日 15:1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