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的人有哪些症狀? 藥師揭毒品對人體的危害


圖文/常春月刊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明訂,所謂的毒品,係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及對社會危害性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及影響精神物質與其製品。你或身邊的人生是否因為接觸毒品而產生巨大變動呢?雖然毒品能帶來短暫愉悅,讓人感到脫離現實桎梏,但也因為短暫嘗試即可能造成一輩子傷害。吸食毒品後究竟會對人體產生怎樣的危害呢?

毒品成癮 停止使用會產生戒斷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怡婷指出,毒品又可依照其成癮性、濫用性及社會危害性分為四個等級,其中列為第三級毒品的K他命(愷他命、Ketamine),由於價格便宜且取得容易,成為青少年濫用的大宗。

張怡婷進一步補充,成癮性是人對毒品產生了心理及生理的依賴,一旦停止使用便會產生極不舒服的戒斷症狀;濫用性是指未經醫師處方,卻以持續使用或獲得這類藥品,而社會危害性則是因為吸食毒品後可能做出對社會或人民造成危害的行為。
 


毒品作用方式分3大類 長期服用會使膀胱受損

依照毒品作用方式可將其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迷幻劑、中樞神經興奮劑及中樞神經抑制劑。迷幻劑顧名思義是會讓人產生幻視、幻聽或妄想;中樞神經興奮劑,會產生比咖啡還強的精神亢奮、很high的效果,而中樞神經抑制劑,就會有比酒精還強的暈眩、放鬆等茫茫然的欣快感。

張怡婷說,K他命屬中樞神經抑制劑,在醫療上可做為全身麻醉藥品使用。因為對呼吸系統抑制的副作用發生率較低,所以常用於兒童或老人的手術麻醉。K他命為液體劑型,蒸餾後可變成粉末,經過鼻孔或K菸吸入呼吸道後,可產生暈眩茫茫然之欣快感,但在感受短暫愉悅的同時,除了造成記憶力下降及認知功能的障礙之外,也會導致膀胱黏膜受損,造成不可逆的膀胱纖維化,使膀胱喪失儲存尿液的功能;一旦膀胱纖維化後,患者便時時刻刻離不開尿布。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持有或施用需依法處置

由於K他命被列為第三級毒品,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凡持有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無正當理由持有或施用第三級或第四級毒品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並應限期令其接受四小時以上八小時以下之毒品危害講習;另外,以強暴、脅迫、欺瞞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使人施用第三級毒品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防止毒害上身 拒毒八招學起來

張怡婷說,必要時可參考紫錐花運動提供的「拒毒八招」來防止毒害上身。分別為「堅持拒絕」、「告知理由」、「自我解嘲」、「遠離現場」、「友誼勸說」、「轉移話題」、「反說服法」及「反激將法」來拒絕有心人士引誘吸毒。

若不幸誤觸毒品,或是發現生活周遭有人使用毒品,抑或是對毒品有任何的疑問時,除了法務部提供24小時戒毒成功專線0800-770-885(請請你,幫幫我)外,台北市亦有反毒一條鞭專線02-23932393,都可提供相關的諮詢及服務。

常春月刊提醒您:珍惜生命、遠離毒品,吸食毒品有害身心健康!

延伸閱讀:

4種人格特質容易產生「成癮」! 精神科醫師揭背後原因
賭博成癮怎麼戒? 諮商心理師這樣建議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吃藥後喝酒「間隔2小時也沒用」!藥師警告:嚴重恐休克

吃藥後喝酒「間隔2小時也沒用」!藥師警告:嚴重恐休克

許多人都知道吃藥時應避免飲酒,但部分民眾誤以為只要「錯開時間」即可無虞。對此,藥師洪正憲近日提醒,大眾對「藥與酒間隔2小時就沒事」的觀念是一大迷思,實際上即使間隔數小時,藥物與酒精仍可能在體內相遇產生交互作用,輕則藥效失衡,重則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甚至休克。

2025年11月24日 14:38

擬放寬近親禁婚至四等親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擬放寬近親禁婚至四等親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立法院法制局研議將旁系血親禁婚範圍適度限縮至「四親等」以內,引發關注。不孕症治療權威醫師對此堅決強調「萬萬不可」,除了有倫理問題,近親結婚生下的寶寶更容易有先天疾病、畸形風險。

2025年11月24日 14:15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直美風波」再度點燃社會對醫美安全的焦慮,衛福部日前已預告修法,並納入醫美診所需通過診所評鑑等政策。對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指出,反對把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因為診所不像醫院有教學、研究任務,只是提供服務,不用大費周章來處理診所,現行衛生局每年的督導考核已經足夠。

2025年11月24日 12:45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很多人喜歡洗完澡後,鑽進被窩滑手機、追劇、看電視,不知不覺就在光亮的環境中睡著。這樣的習慣看似無害,但其實是默默在幫讓身體累積風險。醫師指出,研究顯示,長期在亮光環境中入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高可能增加 67%。

2025年11月24日 11:59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一名攝護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痛到連皮膚被碰一下都受不了,平常只能坐輪椅,每天靠嗎啡仍難入睡,後來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深層熱治療,3天內疼痛明顯下降,1周下床走動,3個月後完全停用嗎啡,甚至能自己走進診間,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2025年11月24日 11:15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不好,可能和腸道不健康也有關係。兒科醫師吳昌騰在臉書分享研究指出,改善腸道菌群可能有助提升睡眠品質,例如補充益生菌、增加益生元,甚至利用糞便微生物移植,都是目前受到關注的方法。

2025年11月24日 10:19

高中、大學生接種疫苗比率低 醫喊「快打」:別讓校園成病毒溫床

高中、大學生接種疫苗比率低 醫喊「快打」:別讓校園成病毒溫床

今年流感疫苗累計接種478萬劑,是歷年同期最高,接種相當踴躍。對此,醫師呼籲,接下來要正式進入冬天,除了嬰幼兒之外,沒接種的「學生」族群要盡快接種,根據日本研究發現,「群體生活」的族群,如果整體有3成施打率,發生流行機會比較低。

2025年11月24日 10:00

女嬰患罕見畸胎瘤暴風式長大 「16cm超巨大腫瘤」驚人畫面曝

女嬰患罕見畸胎瘤暴風式長大 「16cm超巨大腫瘤」驚人畫面曝

台中一名產婦產下女嬰,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達16公分的巨大腫瘤,宛如一顆「大球」。經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團隊診斷,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並在女嬰出生9天後,成功透過手術切除重達530公克的腫瘤。該腫瘤重量幾乎佔女嬰體重的六分之一,所幸化驗後為良性,女嬰目前已能正常成長。

2025年11月24日 09:5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