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碰撞就骨折 原來是癌症骨轉移

▲癌症骨轉移。(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惡性腫瘤生長過程中,癌細胞容易藉由血液、淋巴,轉移到骨骼、肝臟、腦部等遠端器官,一旦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就稱為癌症骨轉移。由於骨轉移好發於脊椎骨、肋骨、大腿骨、骨盆等負責支撐人體的中軸骨骼,倘若疏於控制骨轉移,負責支撐身體的骨骼會變得脆弱,癌友坍陷的骨骼可能引起長期骨骼疼痛,睡眠品質、生活品質將降低;這些脆弱的骨骼也可能因為輕輕碰撞就發生骨折,導致失能、甚至造成存活期縮短。

骨轉移帶來一連串問題

針對骨轉移的致病機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蕭世欣解釋,骨骼內有「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兩類細胞負責骨骼的新陳代謝,「破骨細胞」會移走老舊骨質,而「成骨細胞」會製造新鮮骨質取而代之。正常時候,「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的功能平衡,骨骼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但是,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後,癌細胞分泌的細胞激素將會造成破骨細胞過度活化,加劇骨質流失速度,導致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癱瘓等骨骼併發症。

此外,蕭世欣醫師也提醒,骨轉移除了會使骨骼變得脆弱,由於破骨細胞破壞過多的骨質,從骨頭內釋放到血液中的鈣質也會隨之增加,患者容易出現便秘、胃口欠佳、心律不整等高血鈣症狀,讓患者的生活品質雪上加霜。

骨轉移帶來一連串問題

該如何診斷癌症骨轉移?

非小細胞肺癌乳癌攝護腺癌多發性骨髓瘤屬於四大高骨轉移風險癌別,然而,所有的癌症都具癌症骨轉移風險,蕭世欣醫師說,癌友們若莫名出現定點骨骼疼痛就應該有所警覺,應該主動告知主治醫師,並配合醫囑接受X光、骨頭掃描、正子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來評估癌細胞是否已轉移到骨頭。

蕭世欣醫師也提醒,骨轉移不只發生在癌症治療階段,已經有效控制癌細胞的癌友也可能發生骨轉移。因此,癌友於完成療程後,仍須聽從醫師建議,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骨骼掃描,確定全身骨骼狀況,透過定期追蹤檢查,避免骨骼在不知不覺間,遭到癌細胞侵犯。

容易骨轉移的部位

「2+1療法」力助癌友對抗骨轉移

針對發生癌症骨轉移的癌友,蕭世欣醫師建議以「2+1療法」對抗癌症骨轉移。蕭世欣醫師說明:「『2+1療法』中,『2』指積極控制癌細胞以及抑制失控的破骨細胞;『1』則指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維持口腔衛生等日常照護原則,藉此緩解治療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蕭世欣醫師進一步指出,因骨骼中有活躍的癌細胞,勢必要使用對抗癌細胞的藥物,才能從根源阻止癌細胞繼續長大、擴張侵犯範圍;已因癌細胞侵犯而過度活躍的破骨細胞,則可透過定期施打單株抗體藥物或雙磷酸鹽類藥物控制,避免骨質持續流失以及骨骼併發症的發生;補充足量鈣質、維生素D則可讓成骨細胞有充足的原料來生成新鮮骨質;透過維持口腔衛生,也可避免拔牙等侵入性治療,降低骨骼併發症衝擊。

「2+1療法」力助癌友對抗骨轉移

積極面對骨轉移

蕭世欣醫師叮嚀,骨骼疼痛是癌症骨轉移最顯著的症狀,癌友們若出現身體部分異常疼痛的狀況,切莫僅歸咎於衰老結果或是治療副作用,務必要主動告知主治醫師。同時也鼓勵癌友們透過「2+1療法」積極面對骨轉移,在提升癌症治療效果的同時,避免癌症骨轉移衝擊生活品質,以給予癌友更佳的治療成效。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癌症骨轉移怎麼辦?醫師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國健署自110年7月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截至114年8月底,已協助超過2萬6千對夫妻迎接逾3萬名新生兒。國健署表示,補助將於114年11月1日起再加碼,實施「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調高多項補助金額,首胎第1次申請補助最高可達15萬元,其後各胎的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6萬元增加為15萬元,平均可涵蓋77%的療程費用。

2025年09月18日 15:10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近日一名45歲男性在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進行陰莖增大術,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死亡。針對該項手術,專業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術後龜頭的周長平均可增加2公分以上,由於部分病患在異體真皮植入龜頭後也可能會減低龜頭的敏感度,相對也能增加男性持久度。

2025年09月18日 14:45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都經歷過化療,不少家屬會痛心問:「是不是化療害死我家人?」對此,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在臉書分享,化療在晚期癌症中有不同定位,目的並非「治癒」,而是延緩惡化或緩解症狀,是否接受化療,最好由病人自己決定。

2025年09月18日 13:36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疾管署日前才剛提醒流感季提早報到,診所醫師馬上「體驗」到流感威力。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臉書分享,流感患者最近明顯增加,門診一天下來竟驗出8人A型流感快篩陽性,藥局的克流感等抗病毒藥幾乎開完,夜診結束後,連自己「喉嚨都有點痛痛怪怪的」。

2025年09月18日 12:32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不料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失去呼吸心跳。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累計開罰新台幣27萬元,昨第八度前往稽查,又發現多項缺失,不排除處以停業處分。

2025年09月18日 11:44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為倡議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世界病人安全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響應舉辦「病人安全週」,今年聚焦於為新生兒和兒童提供安全照護,呼籲病人安全意識應從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天開始,並一路延續至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讓守護成為全民共識。

2025年09月18日 11:15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長輩動作變慢或是走不穩,可能不是失智,而是跌倒撞到頭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ICU醫師陳志金表示,「我們需要對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

2025年09月18日 11:10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任後,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提出3大解方,包括「開放外籍護左、高薪聘回流醫師和台大內急診醫師進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不過卻遭到聯醫醫師反感直言「勿以台大看天下」。他認為,這是相當不受尊重的安排,呼籲聯醫尊重自己的基層。

2025年09月18日 11:0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