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紅眼睛竟是腸子作怪 醫師圖解克隆氏症

▲照護線上配圖。(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生,我的關節好痛!」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抱怨道。

關節疼痛是相當尋常的狀況,大多數患者會選擇向骨科醫師求助,然而有些關節疼痛非比尋常,症狀可能持續幾個月,經過休息也無法改善。甚至,在追蹤一段時間後,還可能漸漸出現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輾轉多時,經過一系列檢查,才終於找出問題所在,竟然是與腸胃道相關的克隆氏症。

究竟怎麼一回事?讓腸胃科醫師來圖解說明。

我是不是克隆氏症?如何確定診斷?

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李柏賢醫師指出,患者最常詢問的問題就是「我是不是克隆氏症?」,畢竟長期腹瀉、腹痛會讓患者非常困擾,然而要確定診斷克隆氏症並無法單靠症狀來判定,需要找到更多的證據。

首先,醫師會釐清患者的病史,除了腹瀉、腹痛之外,若出現血便、體重減輕,就得提高警覺。接下來,醫師將安排抽血檢查、糞便檢查、影像檢查、內視鏡檢查、病理切片。

我是不是克隆氏症?如何確定診斷?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可以評估腸道,看看是否有發炎、狹窄、瘻管、膿瘍。

胃鏡、大腸鏡等內視鏡檢查能夠評估腸道發炎的分布範圍、嚴重程度,而且可以在檢查過程中進行切片。病理科醫師會進一步在這些檢體中尋找克隆氏症的表現。

綜合各項檢查的資訊後,醫師才有辦法診斷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會怎樣?

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章振旺醫師解釋,克隆氏症是自體免疫失調導致慢性腸道發炎的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的青壯年族群,少部分出現在60至80歲的長者。患者的整個消化道,從口腔、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直腸到肛門都可能出現病變。

疾病初期可能出現腹痛、腹瀉、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但是若未及時治療,放任腸道持續發炎、潰瘍,將出現愈來愈多、愈來愈麻煩併發症,例如腸道狹窄、腸道穿孔、腸道瘻管、膿瘍等,日後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愈來愈高。

克隆氏症會怎樣?

由於克隆氏症是自體免疫疾病,所以也可能影響腸道以外的器官,常見腸道外表現,像是骨骼的關節炎、眼睛的虹彩炎、皮膚的結節性紅斑和壞疽性膿皮症、嘴巴的鵝口瘡、肺栓塞、下肢深層靜脈栓塞、還有肝臟的膽道病變等。部分患者還會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

章振旺醫師提醒,根據統計,約25%患者在出現腸道症狀之前,便已經有腸道外表現,因此患者往往會前往骨科、眼科、皮膚科就診,直到出現腸道表現才有辦法得到確定診斷,期間已經歷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若有出現相關症狀,大家要提高警覺,在就診時主動告知醫師,幫助釐清病情。

該如何治療克隆氏症?一定要切腸子嗎?

李柏賢醫師表示,克隆氏症務必盡早接受藥物治療以控制發炎並幫助腸道黏膜癒合,否則當腸道狹窄、腸道穿孔、腸道瘻管等併發症發生時,可能需要接受內視鏡擴張、甚至手術治療,切除部分腸道。部分患者因為經歷多次手術,而變成短腸症,或需要永久性人工肛門,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

如何治療克隆氏症?

治療克隆氏症的傳統藥物包括抗發炎藥物(5-ASA)、類固醇、免疫調節劑。類固醇能夠快速抑制發炎反應,通常用於急性發作時的治療,不適合長期使用以免增加骨質疏鬆、感染的風險。免疫調節劑可長期使用,幫助控制疾病活性。然而在傳統藥物治療之下,仍有將近五成之克隆氏症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近年來,生物製劑的發展,有助於降低發炎反應、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同時也降低手術比率到兩成,在克隆氏症的治療上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由於生物製劑較為昂貴,目前在健保屬於有條件給付,患者的病情需要符合特定條件才能夠申請使用生物製劑。

克隆氏症怎樣才算治療好?

「千萬不要因為症狀改善,就認為痊癒。」章振旺醫師叮嚀,「克隆氏症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症狀改善後,常常會自行停藥、甚至不再回診追蹤,這樣很容易讓疾病惡化,而愈來愈難控制。」

李柏賢醫師回憶,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腹痛和血便緩解後便自行停藥,結果在一年後患者發現陰道排出糞便而趕緊回診,原來已經出現「陰道-直腸瘻管」,不得已只好接受手術,也必須使用暫時性人工肛門。

克隆氏症的治療目標首先要讓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緩解,接下來是希望可以在內視鏡檢查時看到黏膜癒合且沒有發炎,這也是目前克隆氏症治療的目標。最終若是可以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下都看不到發炎的跡象,則能最大程度降低之後復發、手術、或產生併發症的機會。

克隆氏症是病程相當複雜的疾病,無法單靠胃腸科醫師來照顧,往往需要經驗豐富的團隊,成員包括外科醫師、影像科醫師、病理科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個管師等,才能提供完善全面的照顧。面對克隆氏症,患者的生理、心裡都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家屬的理解與支持也非常重要。

章振旺醫師提醒,患者與家屬務必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持續用藥、密切追蹤,才能讓病情穩定,減少併發症!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長期嘴破、腹瀉、體重減輕,當心克隆氏症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知名壽喜燒」6人通報疑食物中毒 衛生局勒令停業

「知名壽喜燒」6人通報疑食物中毒 衛生局勒令停業

有民眾到新光三越南西店「牛喜壽喜燒」用餐,出現腹瀉、發高燒和嘔吐症狀緊急送急診。台北市衛生局晚間表示,截至10月23日,就醫通報人數累計6位,符合停業標準,衛生局隨即令該餐廳暫停作業。至於抽驗食材及環境檢體結果,預計於1至2週出爐後,屆時將綜合研判是否為確定食品中毒事件。

2025年10月23日 20:37

衛福部查閃兵先揪「複檢高血壓異常」 若醫師勾結造假恐撤照

衛福部查閃兵先揪「複檢高血壓異常」 若醫師勾結造假恐撤照

藝人閃兵案延燒,衛福部已發文請台北市衛生局調查負責複檢的台大、北榮和三軍總醫院。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今(23)日直言,大型醫學中心體檢經手人員眾多,要造假「從頭到尾都覺得好怪」,但會透過本次案件來系統性回溯兵役複檢資料,先從「高血壓異常個案」釐清開診斷書醫師與醫院管理是否有疑問,若真有醫師勾結造假,最嚴重恐撤照。

2025年10月23日 20:32

加熱菸展示大轉彎!先前稱禁實體、照片 國健署改口「可展示圖片」 

加熱菸展示大轉彎!先前稱禁實體、照片 國健署改口「可展示圖片」 

加熱菸上市後,首家業者因外包裝未標示尼古丁秒遭下架,但第二家業者上市後,被民眾發現超商菸架上「有組合元件(載具、加熱器)圖片展示」。國健署署長沈靜芬先前受訪時表示,加熱器等組合元件依法不得展示,「實體和照片都不能擺出來」。但國健署今接獲反應後竟改口表示,「已在10/16函釋,可以在販賣菸品場所展示。」

2025年10月23日 19:49

追查非洲豬瘟肉品流向 食藥署長喊話:全民一起當食安超人

追查非洲豬瘟肉品流向 食藥署長喊話:全民一起當食安超人

台中傳出全台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引發全國關注。食藥署今表示,會持續督導地方政府衛生局執行市售豬肉類產品來源稽查,並針對販售東南亞、中國場域加強稽查。署長姜至剛更喊話,盼全民一起當食安超人,共同守護國人健康。

2025年10月23日 18:26

花蓮善款已12.9億 賑災基金會:已發8億出去

花蓮善款已12.9億 賑災基金會:已發8億出去

賑災基金會今公布「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最新統計數字,統計至22日止,已經募得款項新台幣12.9億餘元,而善款已撥付8.29億,全數用於第一階段緊急慰助及家園支持。

2025年10月23日 18:04

秋冬感冒季來襲!每天「多睡1小時」感冒機率減半

秋冬感冒季來襲!每天「多睡1小時」感冒機率減半

每到秋冬,天氣一冷,病毒也開始活躍,感冒和流感不僅傳染快,嚴重起來的風險也更高,很多人以為只要多吃維他命、多喝雞湯就能避免生病,但營養師郭曉晶提醒,其實真正能保護免疫力的「秘密武器」是睡得好,每天多睡一小時,就能大幅降低感冒風險。

2025年10月23日 18:03

減脂期也能逛夜市?營養師揭密:炸物不是完全禁區

減脂期也能逛夜市?營養師揭密:炸物不是完全禁區

夜市是許多台灣人共同的味覺記憶,炸雞排、滷味、珍奶香氣撲鼻,讓人一走進去就難以招架。不過,營養師珊珊提醒,這些高油、高糖的料理若吃太多,不僅容易讓熱量超標,也會增加身體負擔,她整理出減脂期專屬的「夜市點餐攻略」,教大家如何聰明選擇,吃得開心又不爆卡。

2025年10月23日 16:10

限制誘發動作療法訓練 南投醫院助中風者提升手部功能

限制誘發動作療法訓練 南投醫院助中風者提升手部功能

中風是台灣主要的致殘原因之一,許多患者因偏癱導致手部動作受限,影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為提升中風後的復健成效,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積極推廣「限制誘發動作療法」,協助患者有效改善手部功能、重拾自信與獨立生活。

2025年10月23日 15:5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