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胰島素助攻 空腹飯後血糖都達標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范綱志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范綱志醫師:我是范綱志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范醫師,餐前跟餐後的血糖大概要多少才算是正常的?

范綱志醫師:一般來說餐前血糖約80-130 mg/dL,餐後血糖約80-180mg/dL。

劉育志醫師:餐前跟餐後的血糖他有什麼樣的重要性?

范綱志醫師:其實餐前血糖跟餐後血糖都相當的重要,大家都有聽過一個指標叫做糖化血色素,我們一整天的血糖包括了餐前、餐後血糖,都構成了糖化血色素的因素之一,所以餐前血糖其實反映的是糖友們,維持胰島素基礎水平的能力,除此之外,餐後血糖即反映的是我們的糖友進食之後,胰島素當下分泌的的能力,所以其實是不太一樣的,餐前血糖跟餐後血糖如果都能夠達到我們的控制範圍,才能夠延緩未來產生併發症的機率。

劉育志醫師:在台灣很多患者會說我餐後血糖不容易達標,這個跟什麼比較有關係?

范綱志醫師:其實台灣的餐後血糖真的蠻多人沒有達標的,我們在臨床上看診的過程當中,很多病友都跟我說,我每天的空腹血糖都很美麗啊!為什麼我糖化血色素都沒有達標?

范綱志醫師:這時候我們一測他的餐後血糖,或者是我們請病人在家裡自主量測血糖,結果就發現他的餐後血糖,其實都超過了我們剛剛所講的國際的標準,或台灣指引的標準,這個時候其實問題就出在餐後血糖,餐後血糖跟飲食息息相關,如果當你那餐的餐前血糖都正常,可是你吃了大餐,或是你那一餐吃了特別多的主食澱粉類,就會造成餐後血糖暴高, 如果你的餐後血糖很高,餐前血糖雖然達標了,但你的糖化血色素還是沒有達標,這樣長期下來還是會傷害我們的心血管,或是腎臟等重要的器官,造成未來的併發症產生。

劉育志醫師:請問我們各種胰島素的類型,適合用在哪些時機?

范綱志醫師:胰島素的類型其實很多,包括了從傳統的大家很久以前有用的,短效胰島素跟中長效胰島素,到現在的胰島素常用的筆針,其實包括了速效胰島素,超長效胰島素,還有混合型胰島素,各種胰島素的作用功能跟時機都不太一樣,包括現在常用的筆針的速效胰島素,其實他是作用的時間相當的快速,所以我們施打之後,其實效果就馬上就出來了。


范綱志醫師:如果今天是一個血糖剛開始,新診斷糖尿病的病人血糖都很高,我們希望水平下降他24小時的血糖,這個時候我們選擇可能就會選擇超長效胰島素,超長效胰島素的話其實他相當穩定,都沒有高峰了,他能夠水平下降我們病友們24小時的血糖,選擇一天打一針也相對地比較方便,符合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型態,這個是我們很常見的糖尿病起始胰島素治療的針劑選擇。

范綱志醫師:剛剛提到的第三種,還有一個大家不要忘了,還有預混型胰島素,預混型胰島素的話它包含了速效胰島素,跟中長效胰島素在裡面,所以打一針的話,速效胰島素就可以涵蓋了那一餐吃的東西,讓我們餐後血糖也能夠隨之下降,他的中長效可能還可以涵蓋到第二餐的血糖,讓你的餐後血糖也不要上升的過多,除此之外因為它含有兩種成分在裡面,所以施打的次數可以下降,其實蠻適合忙碌生活型態的患者,可是他如果是使用預混型胰島素的患者,他的飲食時間跟型態要相當的規律,這樣子才能夠安全的施打。

范綱志醫師:胰島素的種類相當多,明年也要迎接胰島素治療的滿一百年,所以胰島素其實是相當安全的一個治療方針之一,現在的胰島素的治療,其實對於夜間低血糖的控管也是相當的好,很多過往的病友們都會擔心,我打了胰島素會不會夜間低血糖,或是低血糖發生時人很不舒服、冒冷汗、肚子餓、手抖、心悸等狀況。

范綱志醫師:可是現在新一代的胰島素治療,其實都相對的安全,藥效非常的穩定,不會有高峰的問題,所以基礎型的胰島素超長效的胰島素,其實對於糖尿病友們的整天的血糖控管,是一個蠻好的得力助手,不像以往的比較陳舊型胰島素的藥物治療,要需要固定時間施打,現在胰島素的治療,能夠彈性的配合病友們的時間,進食的時間,能夠彈性選擇施打,你可以跟醫師共同的討論,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胰島素治療。

劉育志醫師:很多人都會問說,打胰島素會不會越打越多針?越打越多針?

范綱志醫師:應該不太是會有這種情況,其實胰島素的針數,每個人使用的針數都不太一樣,有些人因為根據胰島素的種類選擇的不同,有人打一針,有人打兩針,甚至到三針、四針都有,並不是越打越多針就越嚴重,只要是適合病友們的治療,就是好的治療方式。

劉育志醫師:天天打針安全嗎?

范綱志醫師:天天打針是安全的,其實胰島素這個是一個糖尿病的治療藥物的選擇之一,而胰島素就是人體天然的賀爾蒙,當我們身體沒辦法分泌足夠的賀爾蒙,去下降血糖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胰島素外來的幫助,讓我們的血糖穩定的下降。

范綱志醫師:糖友們其實在面對糖尿病,整個過程當中大家會覺得很辛苦,在生活上需要配合很多的飲食、運動,不過這些也都是來提升,我們自己的生活品質跟未來的健康,而且糖尿病其實是一個慢性疾病,我們要很有耐心地跟它和平共處,讓我們的血糖能夠在餐前血糖,餐後血糖跟糖化血色素,都盡量達到我們國際建議的標準,這樣子在未來的併發症的發生率,就能夠降到最低,同時也可以快樂的迎接你的未來的人生。

劉育志醫師:感謝范綱志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范綱志醫師: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善用胰島素,穩定血糖、保護胰臟,醫師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突忘記上班座位...39歲男被診斷出罹「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突忘記上班座位...39歲男被診斷出罹「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3月公布的資料,目前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有7.99%罹患失智症。不過在日本,有一起比較少見的青壯年病例,一名來自宮城縣的男子丹野智文,曾經是一名汽車王牌銷售員,但他從33歲開始感覺記憶力衰退,39歲被醫師診斷出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讓他一度以為面臨人生末日,然而他任職的公司始終沒有放棄他,而他自己也受到其他病友激勵,打起精神努力振作,如今已49的他依然活躍在職場。而他的故事,也被改編成電影,2023年夏天在日本上映。

2024年05月06日 00:53

妹妹好癢!醫警告「1件事」最不該做:會更癢

妹妹好癢!醫警告「1件事」最不該做:會更癢

私密處是女性重要的身體部位,不僅攸關生理健康,也影響著自信與親密關係。《健康安妞》Podcast【下班聊健康】系列,這次要聊的主題相信女性朋友十分有感,「妹妹不舒服」常令妳困擾許久嗎?主持人安妞特別邀請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醫師,來為大家解答私密處照護大小事,本集重點訊息包括:

2024年05月05日 21:41

台男「陰莖平均尺寸」曝光!老了會變細 醫:2種人可增粗

台男「陰莖平均尺寸」曝光!老了會變細 醫:2種人可增粗

男性們相當在意自己的「30公分」尺寸是否達標,泌尿科醫師陳忠佐表示,台灣男性勃起的平均長度約為12~16公分,粗度平均約3~5公分間,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睪固酮水平下降,導致陰莖粗度因而減少,但只要使用得當,則無須多慮。他說,除非是因為個人、伴侶期望導致信心缺失,或先天性陰莖粗度不足者,可諮詢醫師後考慮增粗手術。

2024年05月05日 20:19

她這數值狂降!一查罹癌「1年就離世」 醫嘆:完全沒症狀

她這數值狂降!一查罹癌「1年就離世」 醫嘆:完全沒症狀

一名女性患者在某次例行檢查時,被醫師發現白血球下降,其後接連2次追蹤檢查時,數值仍持續往下掉,甚至下降至危險值,詭異的是,她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經由血液科檢查結果,確定病因為血癌,但令人遺憾的是,她短短1年後就過世了。醫師劉中平也強調定期抽血檢驗的重要性,因往往能發現看不到的病。

2024年05月05日 19:32

「甲狀腺結節」和3因素有關!醫示警「出現3症狀」恐是變大壓迫

「甲狀腺結節」和3因素有關!醫示警「出現3症狀」恐是變大壓迫

一名58歲女性甲狀腺有數顆結節,其中最大顆的約3公分,因不想手術切除,尋求中醫治療,服藥後狀況改善。中醫師提醒,在中醫觀念中,甲狀腺結節形成與「飲食、遺傳、情緒壓力」有關,當這些原因造成中醫所謂「肝氣鬱結」,當氣鬱之後伴隨的瘀血發生於脖子兩側,導致甲狀腺結節。

2024年05月05日 17:10

陰天也要防曬!紫外線穿透雲層傷皮膚 醫揭6大迷思

陰天也要防曬!紫外線穿透雲層傷皮膚 醫揭6大迷思

夏季來臨,防曬議題受到關注。皮膚科醫師指出,紫外線除了會讓皮膚曬傷曬黑與曬老之外,久了還可能會造成皮膚癌,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曬,透過防避、遮蔽以及使用防曬品來做好保護。而常見6大防曬迷思當中,首要就是「陰天不做防曬」,因為紫外線會穿透雲層,一樣會傷害皮膚,提醒民眾多注意。

2024年05月05日 15:40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63歲的譚先生3月底因呼吸喘、嘔吐等症狀急診就醫,意外發現患有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及冠狀動脈疾病,導致心臟衰竭,猝死風險極高,醫師叮囑盡快進行治療,於是安排4/2日住院檢查,沒想到4/3日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讓原本在和仁礦場工作的他逃過一劫,且經醫師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後,心臟功能恢復良好並於4/30日順利出院。

2024年05月05日 14:39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相信不少人對於「子宮肌瘤」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因為它的確是一種很常見的婦女疾病。只是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子宮肌瘤發生在更年期或中老年婦女身上較為常見。但最新的醫學研究已經發現,子宮肌瘤的好發族群正在趨向年輕化,許多30多歲出頭的年輕女性也面臨罹患風險。

2024年05月05日 14:38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為降低此類事件的發生,除了依賴政府部門的抽驗和追溯管理,民眾也應該自我規範,培養良好的食品調理和保存習慣。亞東醫院營養師張庭瑜也提醒「冰箱保存」食物的4大重點,包括「冰箱只放6-7分滿、定期確認冰箱溫度」等。

2024年05月05日 14:27

94歲爺「練1招」免坐輪椅!腿力回春醫驚呆:沒一種藥做得到

94歲爺「練1招」免坐輪椅!腿力回春醫驚呆:沒一種藥做得到

「家人沒法照顧就送去安養中心,因為怕跌倒,所以綁在輪椅上,結果兩個星期就不會走路了,本來是走進去的呢!」出身急診科的郭健中醫師,從醫療體系單純治病救人,變成現在大力推廣複利健走法,拚命教人不要進急診室,或是不要像一點一滴失去生命力地,最終被綁在輪椅上。

2024年05月05日 12: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