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不痛要拔嗎? 牙醫師揭「必拔標準」及潛在風險


圖文/常春月刊

你有拔過智齒嗎?是不是也聽過「智齒最好及早拔除比較好,免得引發腫脹、疼痛」的說法呢?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現在智齒好端端的,為何要去拔呢?智齒真的非拔不可嗎?如果要拔,什麼時候拔比較好?

第三大臼齒稱之「智齒」  總共有4顆

牙醫師林鴻津表示,所謂智齒,就是從上下顎牙齒的中心點,也就是正中門牙的牙縫間隙開始算起的第8顆牙齒,正式名稱為「第三大臼齒」;智齒是口腔中最靠近喉嚨的牙齒,如果全部都生長出來,上顎、下顎、左、右兩邊各1顆,總共有4顆智齒。

相較於嬰幼兒時期的乳齒及兒童時期更換後的恆齒,第三大臼齒通常是在18歲以後才長出來,這時候人類的心智比較趨於成熟,也應該已經比較有智慧,所以,習慣上將第三大臼齒稱之為「智齒」。
 


不是每個人都會長智齒 恐與遺傳基因有關

雖然智齒通常是在18歲以後才長出來,但每個人智齒的生長狀況差異很大,有的人在18歲前就已經長出來了,有的人到了40、50歲還長不出來,這些都是常見的現象。

而這4顆智齒也不見得全部都會長出來,且不必然能夠長整齊,有些人的智齒可能只長1或2顆,有些人的智齒甚至長到一半就不再長了,甚至有些人完全沒有長智齒。

也有人的智齒是屬於多生型態,也就是在長出第8顆牙後,又冒出來第9顆,多長了一顆所謂的「多生第四大臼齒」;這種大臼齒多生的案例十分少見,尤其下顎的多生型智齒案例很少,偶爾可以看得到上顎的多生型智齒。

現代的人類並不是人人的智齒都能夠長得很整齊,林鴻津指出,部分因素可能與遺傳基因改變有關,若先天缺少智齒,當然就不會長出智齒;另一部分因素,則可能是因上下顎骨頭退化的緣故,造成上下顎的齒槽骨體積縮小,但牙齒卻沒有跟著退化,雖然是同樣的智齒,卻因沒有適當的萌牙空間而長不出來,或雖然長出來了,卻因空間不足而長在不正確的位置。
 


8成智齒無會長在正確位置 易引發發炎、腫脹、疼痛等後遺症

根據相關研究統計指出,大約有80%的智齒無法長在正確的位置。智齒若只是多餘的、不礙事,若真的不具咀嚼功能也還能接受,令人頭痛的是,常因長出智齒而產生無窮的困擾。林鴻津提及,由於智齒長在最裡面,空間狹小,往往因為萌發空間不足,推擠鄰近牙齒而出現疼痛現象,加上日常刷牙不容易清潔乾淨,除了本身容易產生蛀牙、牙周病,甚至會侵犯相鄰的第二大臼齒,出現擠壓疼痛、牙周病、蛀牙,甚至引發牙髓炎等各種不舒服症狀。

由於智齒不一定都會長出來,很多的下顎智齒,常會出現埋伏阻生或長得歪斜,沒有適當的咬合功能,造成上顎的智齒由於沒有適當的下顎對咬牙,因而導致上顎智齒過度萌發,以致於影響咬合功能,甚至造成咬合傷害。

不僅如此,由於很多下顎智齒會呈現前傾阻生狀態,常可看到智齒就頂在第二大臼齒的遠心牙面,形成一個牙冠夾角,非常容易嵌塞食物,由於不容易清潔乾淨,而導致反覆性的發炎。

而嚴重的反覆性發炎,有可能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這對於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是相當嚴重的潛在危險;所以,當智齒本身出現牙周組織發炎、蛀牙,或影響鄰牙導致蛀牙或牙周病時,若身體狀況良好,一定要趕快拔掉,以防無窮後患。

 

 


防範於未然 沒症狀也應拔智齒 

有些人擔心拔了智齒,恐怕會造成前方的牙齒「失去後盾」,導致大臼齒向後傾斜或骨頭會缺了個大洞。而若智齒已出現不健康的狀況,當然要趕快拔除,但是,若智齒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也需要拔嗎?林鴻津說,為避免日後衍生更複雜的口腔症狀,造成更大的後遺症,站在防範於未然的預防角度,即使智齒現在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還是會建議盡早拔掉,而且是愈早拔愈好。

林鴻津補充,拔除智齒在20歲左右時拔掉比較好,因為在20歲之前,牙根尚未完全長好,骨頭也還未硬化,齒槽骨較軟也有彈性,智齒比較容易拔除,手術傷口較小,術後也比較不會有嚴重腫脹、疼痛的後遺症。

一般人年過25歲之後,骨頭開始變硬,此時下顎智齒的牙根,也幾乎都會變成既彎曲又倒鉤,這時才要拔下顎智齒,大多數的傷口會比較大,術後的腫脹、疼痛也大多相當嚴重,所以,不要拖到智齒牙周發炎了、腫脹了,才急著要就醫拔牙。
 


年紀大拔牙風險高 術前應經過醫師審慎評估

門診中常會有人問到:「年紀大的人能不能拔牙?」林鴻津透露,年紀愈大的人,拔牙的風險當然愈高,但是年紀大小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除非身體狀況非常不穩定,在一般的健康狀況下,高齡者還是可以拔牙。

此外,若患者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由於這些慢性疾病很容易在拔牙過程中或術後引發嚴重的併發症,拔除智齒的手術就要更小心、慎重;術前一定要先經過仔細的評估,必須把全身性的系統疾病控制在穩定狀態後,再來拔牙比較安全。

延伸閱讀: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專業牙醫師給答案了
牙齒黃怎麼變白?居家、冷光美白怎麼做? 快戒掉這些讓牙齒變黃的習慣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醫揭秘「化妝水真正2用途」!驚曝:早就不需要了

醫揭秘「化妝水真正2用途」!驚曝:早就不需要了

愛美男女自有保養習慣開始,就被教導保養的第一步驟就是先擦「化妝水」,看在醫師眼裡可能多此一舉了。醫師吳易儒指出,因早期的潔膚產品都含有皂鹼,所以需要藉由化妝水來平衡肌膚的酸鹼值,然而現在的清潔產品基本上不太會影響洗後肌膚的酸鹼值,她點出化妝水真正用途,直呼「我們早就不需要了」。

2023年12月04日 20:18

魔芋爽「越禁學生越愛」!兒科醫揭完整成分:5種以上看不懂要小心

魔芋爽「越禁學生越愛」!兒科醫揭完整成分:5種以上看不懂要小心

來自中國的零食「魔芋爽」近期非常流行,有國小老師便表示,他們因為魔芋爽的添加物太多而禁止學生吃,想不到學生卻躲進廁所吃,令老師們憂心。對此,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建議,家長和孩子都要養成詳看成份的習慣,當一份食物或產品的內容物有5種以上看不懂時,心裡就要對它保持疑慮。

2023年12月04日 20:03

痛風「4NG行為」:看起來很健康 喝果汁也中

痛風「4NG行為」:看起來很健康 喝果汁也中

大家都知道,攝取過多海鮮可能會導致痛風發作,也因此高尿酸血症者會盡量避免。除此之外,還有4件事看似健康,事實上是「地雷行為」。醫師提到,像是喝果汁這個舉動就要特別注意,因為果糖代謝過程會產生普林,若每天一份含糖果汁下肚,痛風的風險會增加74%。

2023年12月04日 19:34

魔芋爽吃了停不下!營養師揭「2添加物」讓人上癮:兒童少吃

魔芋爽吃了停不下!營養師揭「2添加物」讓人上癮:兒童少吃

超過27種添加物的中國零食「魔芋爽」入侵校園掀起各界關注,家長尤其憂心口味甚重的魔芋爽恐對學童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對此,有營養師指出該零食為高鈉食物,對腎臟負擔大,嚴重時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且其27種原料中「2添加物」,吃多更可能造成兒童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力下降及情緒控制不穩等風險。

2023年12月04日 18:17

小學生瘋「魔芋爽」 食藥署統計:近2年自中國進口逾51萬公斤

小學生瘋「魔芋爽」 食藥署統計:近2年自中國進口逾51萬公斤

來自中國的零食「魔芋爽」近期非常流行,但因魔芋爽的添加物過多,且鈉含量過高,有國小老師因擔心學童身體健康,禁止學生吃,不過卻爆出學生躲在廁所偷吃,事件因此引發關注。對此,食藥署表示,魔芋爽屬於專案申請進口,沒經過專案申請屬於違法,這部分是由經濟部主管。

2023年12月04日 17:51

醫激推「1款魚」全身都是寶!魚皮也是「好油脂」 藏4大營養價值

醫激推「1款魚」全身都是寶!魚皮也是「好油脂」 藏4大營養價值

氣溫下降,一碗熱騰騰的虱目魚不僅可以暖身子,還可以補充豐富的營養。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分享,虱目魚營養價值豐富,全身都是寶,連魚皮也是「好油脂」。近期,虱目魚盛產期即將進入尾聲,抓住這個時機享受虱目魚的美味與營養,成為冬季保健的好選擇。

2023年12月04日 17:42

苦等健保新藥審查!病友團體提「2大訴求」盼透明可追蹤

苦等健保新藥審查!病友團體提「2大訴求」盼透明可追蹤

為了加速病友用到新藥和新科技,明年健保總額擴大新醫療科技給付70.93億元,而癌症希望基金會和台灣病友聯盟、罕見疾病基金會今召開聯合記者會呼籲,新藥審查時程應「公開透明、可被追蹤監督」,認為審查制度的透明化與可追蹤性,才能了解審查進度及卡關原因,以利對症下藥。

2023年12月04日 17:35

立委籲《人工生殖法》優先開放單身女性!薛瑞元:要有管制措施

立委籲《人工生殖法》優先開放單身女性!薛瑞元:要有管制措施

立法院社會福利衛環委員會今審查《人工生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質詢時提及「應開放的單身女性」。對此,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這部分沒有社會爭議,但問題在管制措施,如果是不婚可是有固定伴侶、不想進入婚姻者使用的精子是否要匿名,這應該要有管制。

2023年12月04日 16:45

年過70肌肉量每10年減少15% 6種居家運動幫助預防肌少症

年過70肌肉量每10年減少15% 6種居家運動幫助預防肌少症

人體骨骼肌肉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據研究顯示年過40、70歲後,肌肉量會分別以每10年減少8%、15%的速度流失,加上肌力減退、功能性活動降低,即引發肌少症。

2023年12月04日 16:29

別不相信!睡前狂滑手機易釀「5後果」 增甲狀腺癌、癡呆風險

別不相信!睡前狂滑手機易釀「5後果」 增甲狀腺癌、癡呆風險

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一定要好好照顧。長期習慣睡前玩手機的人要注意了,根據研究顯示,在睡前狂滑手機會導致5個嚴重後果,更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對此,也有一些方法可以讓眼睛適當休息,降低眼睛長時間盯著手機導致的不適感。

2023年12月04日 16:2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