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揉眼睛會造成散光? 瞇眼、歪頭要注意 不矯正小心2大危害


圖文/常春月刊

台灣近視率不短攀升最大的問題在於發生近視的年齡層愈來愈低。據統計,台灣人每天花7成的時間使用3C產品,眼睛每天承受強烈的藍光及影像閃動的刺激下,不僅近視眼年齡下降,就連以往容易發生在長者的白內障、黃斑部病變、乾眼症、老花眼等的年齡層,也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近視族群多合併有散光 即為一般所謂的「亂視」

大多數的近視族群都合併有散光,但對散光並不是很了解。其實散光就是一般所謂的「亂視」,正常的角膜是呈現圓球狀,若是角膜的弧度不正確,可能是橢圓或橄欖球形時,因為水平和垂直的屈光率半徑不同,使得進入眼睛的光線無法聚焦,就會讓物體的水平部分清楚時、垂直部分就模糊,散成不同的影像,讓看到的東西變得混亂,這就是散光。
 


低度數散光無其他眼部問題 無須配戴眼鏡

眼科醫師鄭碩方表示,一般來說,角膜表面的弧度在胚胎時期就已經決定,多是天生的,度數比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一般規則性的散光,是因為眼皮壓力太小所導致,至於後天性的不規則散光,比如說是角膜發炎、配戴隱形眼鏡所引起的感染,甚至是手術後曾做角膜縫合的後遺症,就需要以手術進行矯正;低度數(100度以下)散光如果沒有合併其他近視、遠視問題時,通常不用配戴眼鏡。

學齡前孩童高度散光 恐會引發弱視症狀

雖說天生性的散光無法預防,但卻可以及早發現、及早矯正。學齡前的孩童如果有高度散光(超過100度、甚至200度以上)時,就要特別留意,這是因為學齡前的兒童大腦視覺中樞正在發育,散光會使得視力的發育無法獲得很好的刺激,讓視覺中樞發育不完全,因此會引發弱視的症狀,所以必須配戴眼鏡,否則,過了6~9歲的治療黃金期,恐怕就延誤了可以矯正的機會。


不矯正散光 眼睛疲勞會加深近視度數

正由於散光是眼球的屈光率不同,對平行光線無法聚焦,所以看東西時總是很模糊,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視覺的疲勞,也會讓視力下降;其次,有散光的人,為了要看得更清楚,也會把頭傾斜,就可能會造成斜視。

鄭碩方補充,歪頭剛好可以把瞳孔外圍的光線擋住,讓視線變得集中,不過,久而久之,就容易讓近視加深,因此要及早到眼科檢查矯正。

瞇眼、歪頭圍散光常見症狀 長時間易致頭痛

常常瞇著眼睛看東西,也是散光的一大症狀。尤其是高度散光,為了看清目標,就會透過眼肌肉的調節,瞇著眼、皺著眉頭,來提高視覺的清晰度,但卻因此造成疲勞、眼睛疼痛,導致無法長時間近距離工作,甚至可能會有頭痛症狀。

鄭碩方說,雖說散光是以天生的居多,使用3C產品比較不會影響散光的度數,但若在行進間緊盯著螢幕,就會讓眼睛焦距不斷改變,造成過度疲勞,這就可能造成近視度數加深,或者是因為散光看不清楚而經常瞇著眼,就會造成眼睛過度使用,反而讓近視加深。
 


散光度數不可逆 常揉眼睛更易引發

很多人有疑問,散光度數會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減輕?多接觸大自然可否幫助預防?甚至經常揉眼睛,會不會讓散光度數增加?對此,眼科醫師蔡佳臻解釋,除了幾種比較罕見的角膜疾病之外,散光度數通常不會改變,而多接觸大自然,的確能保護眼睛、比較不容易近視,但對散光卻沒有幫助。

至於揉眼睛時,因為需要閉上雙眼,這時眼球會向上移動,揉眼時,壓力會聚集在眼球的下方造成角膜下方的弧度出現變化,如果角膜弧度不平均,就會出現散光。
 


預防散光危害 日常生活這樣做

預防散光對近視的危害,蔡佳臻建議若散光超過100度以上,可配戴眼鏡矯正,且要多看遠方的遠山綠樹。最重要的是,閱讀時的光線一定要充足,光線的來源最好來自左後方,且不要在搖晃的車上看3C產品或書籍,同時不要用眼過度,操作電腦或看書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約40~50公分,且每半小時最好休息5~10分鐘。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成年後近視度數會加深? 眼科醫師揭1種可能性
眼睛出現7大症狀是青光眼前兆...紅眼、看到光暈別拖! 一張表自我檢查危險指數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8旬老母獨撐50年悶殺腦癱兒 石崇良:支持總統特赦

8旬老母獨撐50年悶殺腦癱兒 石崇良:支持總統特赦

台北市一名80歲劉姓老婦不堪照護全身癱瘓、長期臥床的腦麻兒子長達50年,身心俱疲之下,痛心在兒子嘴中塞進1萬元紅包,再以膠帶纏繞口鼻導致死亡,一審法官審理後判處她2年6個月並建請總統特赦,網路上也有學者喊話支持。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3)日表態「支持總統特赦」。

2025年11月13日 11:17

米其林推薦「老烤箱餐酒」5人食物中毒就醫 衛生局稽查揪4缺失

米其林推薦「老烤箱餐酒」5人食物中毒就醫 衛生局稽查揪4缺失

北市米其林指南餐廳「老烤箱義式披薩餐酒」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有不少民眾在11/9、10到該餐廳用餐,回家後出現腹瀉、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北市衛生局表示,接獲通報後,已前往稽查,現場查有多項缺失,已要求限期改善,另也採集食材、手部等檢體,目前醫院通報5人就醫,尚未達累計6位停業標準。

2025年11月13日 11:13

長期聲音沙啞以為胃食道逆流 電腦斷層檢查意外揪出肺癌

長期聲音沙啞以為胃食道逆流 電腦斷層檢查意外揪出肺癌

聲音沙啞難改善,竟然與肺癌有關。敏盛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在臉書分享,一名50歲男性聲音沙啞,先前接受多種檢查皆無異常,後來聽說胃食道逆流會造成沙啞,於是來他門診,但做胃鏡一樣未見問題,轉診耳鼻喉科卻發現單側聲帶不會動,再安排電腦斷層,才在左肺找到肺癌腫瘤。

2025年11月13日 10:33

醫院外牆整修「醫事人員排班站崗」 北市聯醫:已由保全協助

醫院外牆整修「醫事人員排班站崗」 北市聯醫:已由保全協助

台北市立聯醫和平院區近期進行外牆整修,但卻被民眾爆料有護理長、藥師等醫事人員在工程圍籬外排班,讓民眾看了相當不滿。對此,院方表示,11/10啟動現場引導與人力支援措施,感謝除醫護人員外等各職類同仁共同協助,考量人車動線已逐步穩定,今(13)起由保全人員及志工持續提供引導與服務。

2025年11月13日 10:31

男篩出胰臟腫瘤「改變作息瘦6kg」變健康 嗨喊:人生最快樂時光

男篩出胰臟腫瘤「改變作息瘦6kg」變健康 嗨喊:人生最快樂時光

健康檢查有紅字,甚至發現腫瘤,有時未必是壞事。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在臉書分享,一名55歲男性因為有家族史,決定做胰臟癌篩檢,結果發現胰臟神經內分泌,雖屬早期,可再觀察,他仍調整作息,後來體重下降,血脂、血糖都改善,精神也變好,回診時還說這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2025年11月13日 10:03

鳳凰風災害「健保卡毀損、遺失」 可例外就醫、領藥

鳳凰風災害「健保卡毀損、遺失」 可例外就醫、領藥

鳳凰颱風帶來暴雨,部分區域出現災情,健保署今(13)日表示,民眾若無健保卡但需要就醫,已請各特約醫療院所協助以「例外就醫」提供醫療服務。如果健保卡因颱風損毀、遺失,可申請免費換發新卡,也可以持慢箋至藥局領藥,各藥局依例外就醫處理。

2025年11月13日 09:44

慢性蕁麻疹不只皮膚症狀!她發作「喉嚨腫、呼吸困難」三度送急診

慢性蕁麻疹不只皮膚症狀!她發作「喉嚨腫、呼吸困難」三度送急診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每五人就有一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然而蕁麻疹不單純只有皮膚症狀,一名56歲女性,就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導致喉嚨腫脹、呼吸困難,三度被緊急送急診。醫師指出,許多患者會認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只是過敏,避免攝取容易過敏的食物就好」,其實這是免疫系統失調,就算完全不接觸過敏原仍會發病,,千萬不能消極治療。

2025年11月12日 18:58

公部門首位!台大醫院取得ISO 20400永續採購認證

公部門首位!台大醫院取得ISO 20400永續採購認證

永續醫療已成為國際趨勢,台大醫院秉持「健康守護、醫界典範」的願景,積極導入永續治理理念,並於今(12)日宣布成功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依據《ISO 20400 永續採購指南》進行的符合性查驗,取得符合性聲明書,成為全台首家達成此國際標準的公立醫院與公部門機關,展現台大醫院在醫療永續與社會責任上的領航地位。

2025年11月12日 18:2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