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日常保養重點 專科醫師詳解

▲腎功能。(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方昱偉醫師表示,飲食控管對腎臟病患來說非常重要,有些患者確診慢性腎臟病,聽完醫師衛教後,發現飲食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一來擔心亂吃會讓疾病惡化至洗腎階段,二來可能也不好意思一直問醫師,所以乾脆「少吃少錯」開始厭食。但患者若未能能攝取足夠營養與熱量,恐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肌肉流失、日益消瘦甚至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

提醒患者洗腎前與洗腎後營養攝取原則不同,應及時與醫師討論,但基本上可把握五大營養指標,包含低GI、適量磷鈉鉀、適當量白、適量電解質以及添加Omgea-3。

傷腎原因多,你不可不慎

方昱偉主任說,很多種原因會傷害腎臟,其中以糖尿病最為常見,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超過一半的慢性腎臟病都是糖尿病患者;其次是高血壓,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也會導致腎臟功能退化;接下來是藥物所造成的間質性腎病變、腎絲球腎炎、痛風,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果有尿路阻塞、尿道逆流、反覆感染等問題,也可能影響腎臟功能。此外,代謝症候群也是很普遍的問題,後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風險較高,故代謝症候群也列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傷腎原因多,你不可不慎

方昱偉主任解釋,因為腎臟功能還能滿足生理需求,故腎臟病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隨著疾病進展,可能開始出現「蛋白尿」,很多患者會抱怨說小便的時候泡泡變多了。當腎絲球過濾率愈來愈差時,可能影響血壓或有水腫的情形,到了較後期,患者尿量逐漸變少,且有貧血、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況。因為尿毒指數愈來愈高,患者會感到倦怠、精神不濟。

方昱偉主任分析,慢性腎臟病一共分為五期,第一期、第二期慢性腎臟病尚有60%以上的腎臟功能,第三期、第四期的腎臟功能愈來愈差,第五期慢性腎臟病已小於15%腎臟功能,通常已進入洗腎階段。臨床上會評估患者的電解質平衡、尿毒症狀,來決定開始洗腎的時間點。方昱偉主任說,在台灣多數患者在進入透析治療時的腎絲球過濾率大概僅剩3到4 ml/min/1.73m2,已會出現無法用藥物治療的尿毒症狀。

學會正確飲食,愛護腎臟

延緩病程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目標,正確、均衡的飲食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方昱偉主任指出,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來給予適當的飲食建議。在腎臟病早期,腎絲球過濾率開始出現變化時,主要是針對危險因子來做控制,鹽分、糖分都需適量控管。

學會正確飲食,愛護腎臟

腎臟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公克蛋白質,但是對於第三、四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過多的蛋白會轉換成所謂的尿毒,增加腎臟負擔,所以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0.8公克蛋白質。

方昱偉主任提醒,一旦開始洗腎,營養補充的方向就需要調整,蛋白質從減量改為增量補充,因為胺基酸是較小的分子,無論是血液透析還是腹膜透析,透析過程除了清除尿毒、多餘電解質,也會使體內胺基酸流失。如果沒有適當補充蛋白質,身體會長期處於營養的負平衡,可能導致肌肉萎縮、肌少症,衍生一些不必要的併發症,洗腎的患者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公克。

營養不足恐導致惡性循環  及時正確補充營養很重要

方昱偉主任提到,腎臟功能差的患者本身食慾通常不太好,在聽過飲食衛教後,常會抱怨:「這個也限,那個也限,我究竟能吃什麼?」由於擔心腎功能繼續變差會演變成洗腎,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食物,再加上病程影響心情,許多患者反而開始厭食。

「若沒有充足營養,會讓身體陷入惡性循環,」方昱偉主任說,「因為營養失衡讓患者漸漸消瘦,消瘦之後精神、食慾又會變差,使患者消瘦的情形更為嚴重。除此之外,心血管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在慢性腎臟病和洗腎患者中,最常致死的原因其實就是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會使患者變得虛弱,感染風險增加,亦可能讓腎臟功能出現惡化。

營養不良問題多多

方昱偉主任建議,慢性腎臟病患的飲食最好經過專業營養師的評估,計算每天蛋白質、油脂類、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以及熱量的比例。當蛋白質攝取量降低時,要適度提升其他營養素的攝取量,以獲得充足熱量。如果想要使用營養補充品,也請務必跟醫師、營養師討論,確認配方是否合適。大原則是蛋白質攝取量需依照洗腎與否來調整,且鈉、鉀、磷、以及其他電解質的攝取量要適當,並根據抽血檢驗的數據做搭配。適度補充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建議糖尿病的患者,要留意營養補充品的升糖指數,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隨著時代持續進步,若患者平時無法透過正常飲食來補充足夠營養,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營養補充品,建議可選用具醫學實證、醫師口碑推薦且具五大營養指標原則之慢性腎臟病或洗腎患者質專用的營養補充品,包含低GI、適量磷鈉鉀、適當量白、適量電解質以及添加Omgea-3。

針對一些營養狀態、食慾都很差的患者,還可考慮於洗腎中補充營養,方昱偉醫師分享,「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在短時間補充營養後,患者的食慾就恢復了!如果患者可正確補充營養,便能打破前面提到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

護腎貼心小提醒

方昱偉主任呼籲,若腎功能不好,容易影響生活品質,大家要盡量避免各種傷害腎臟的因素,好好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若發現解尿時泡泡變多,務必提高警覺,若症狀持續為改善應及早就診檢查。日常生活中維持規律運動、攝取均衡營養,不要抽菸、不亂吃藥,保護腎臟要及時!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慢性腎臟病營養不能少!蛋白質能量耗損恐增死亡率,醫師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熬到3點才睡!48歲男腦中風右側癱 「電擊腦袋」1個月後能走了

熬到3點才睡!48歲男腦中風右側癱 「電擊腦袋」1個月後能走了

高雄一名48歲謝姓上班族,下班後喜歡東摸西摸,每天都熬夜到凌晨2、3點才肯睡覺,今年6月在上班時間突然右側肢體癱軟、臉歪嘴斜口水流不停,被同時送往醫院就診,檢查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謝先生住院時間都仰賴他人照顧,轉入復健部病房後,經醫師評估接受重複經顱磁刺激並搭配職類復健,1個月內已能行走,並獨立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動。

2025年10月16日 17:15

假日急症中心11/2上路 選定「六都14地點」收治5類患者

假日急症中心11/2上路 選定「六都14地點」收治5類患者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仿照日本開設「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健保署今(16)日表示,UCC確定11月2日試行上路,目前六都已經有14個地點申請,規劃只有週日與國定假日開診,看診時間從上午8點到凌晨12點。根據就醫指引,包含發燒、簡單傷口等5類情況的患者,可以先到UCC就醫處置,不用到大醫院耗時等待,部分負擔花費最多可省下600元。

2025年10月16日 16:07

不能只靠「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揭3招飲食法控血糖

不能只靠「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揭3招飲食法控血糖

控制血糖,不只是「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指出,煮飯減少加水量雖可影響升糖指數,但無法單靠此法控糖,真正關鍵在於升糖負荷與整體飲食結構。尤其均衡攝取蛋白質、蔬菜與主食;控制份量,少量多樣攝取;搭配雜糧、糙米或冷飯,才能穩定血糖、維持健康。

2025年10月16日 15:40

假日急症中心11月試辦 醫界籲設「排班、津貼」機制

假日急症中心11月試辦 醫界籲設「排班、津貼」機制

為紓解急診壅塞,健保署將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試辦計畫,協助分流輕症患者。對此,醫界認為,基層診所醫師本就承受長時間門診與人力短缺壓力,若假日再加入輪班,恐形成「假日負擔再分配」的問題,健保署應同步建立合理的津貼補償機制與彈性排班制度。

2025年10月16日 15:28

醫師曝乳癌治療趨勢 慢性病化、與病共存不是夢

醫師曝乳癌治療趨勢 慢性病化、與病共存不是夢

50歲的惠惠(化名)笑著說出這句話,語氣輕柔卻篤定。誰能想到,眼前這位頂著俐落短髮、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女子,兩年間先後挺過乳癌與腦轉移,如今仍背起行囊,踏上環遊世界的旅程,用愛與勇氣陪自己走完每一段路。

2025年10月16日 15:06

加熱菸將上市 國健署警告「茶會、開箱分享」都違法

加熱菸將上市 國健署警告「茶會、開箱分享」都違法

國內近期將開放通過審核的加熱菸上市販售,國健署今表示,任何的菸品都不可以茶會、餐會、說明會、網路直播、開箱分享使用心得,這些都是違法的行為。而有關加味菸、菸品添加物,後續草案公布會用「成分」去做公告,等後市場管理機制完備後就會依程序公告,到時候所有的菸品,包含紙菸、加熱菸,全部都一體適用。

2025年10月16日 13:57

嬰染RSV「呼吸冒狗吠聲」慘住院10天 醫:死亡率比流感高5倍

嬰染RSV「呼吸冒狗吠聲」慘住院10天 醫:死亡率比流感高5倍

流感疫情處於高點,家有新生兒家長要當心流感新冠夾擊,還要注意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教授黃立民今(16)日提醒,新生兒感染RSV後的急診與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死亡率也比流感高出5倍,更是造成一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主因之一,除了應響應政府完成「左流右新」接種疫苗以外,也應該積極預防RSV。

2025年10月16日 12:24

紙菸、新興菸品都傷身 國健署示警短時間就釀3大危害

紙菸、新興菸品都傷身 國健署示警短時間就釀3大危害

菸害不可忽視!國健署指出,尼古丁具有強烈成癮性,且會刺激交感神經,讓心跳與血壓上升,使心臟與血管更吃力,在呼吸、心血管與運動表現等功能指標上,短時間內就能看得出健康差異,包括「呼吸功能下滑、耐力與爆發力變差、恢復變慢」。

2025年10月16日 12: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