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主動脈剝離 醫師數次宣判病危 16小時手術母子存活



圖文/常春月刊

劉小姐懷孕9個月,日前一次無預警的劇烈胸痛、瀕臨休克,被緊急送往急診,經心臟外科醫師診斷其有7公分的主動脈根部動脈瘤,因為主動脈瘤內膜裂開導致A型主動脈剝離。為全力保住母子,醫療團隊審慎評估,又因孕婦幼年時期曾做過主動脈瓣膜修補手術,術後沾黏或可延遲主動脈剝離的出血時間,因此決定先取出胎兒,而後執行升主動脈及主動脈根部動脈瘤置換手術。手術時間逾16小時,術後母字均安,劉小姐也順利回復健康。

主動脈剝離典型症狀為劇烈性胸痛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蔡貴棟指出,主動脈剝離發生率約每年每十萬人口的2到2.5個百分比,好發於動脈硬化、三高、肥胖、先天性結締組織病變患者。另外,孕婦在第三產程時,受胎兒成形影響會增加20%的母體心臟輸出量,併發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是同齡無懷孕女性的四倍。

主動脈剝離典型症狀為劇烈性胸痛,可依病灶分為A型、B型兩種。A型主動脈剝離因侵犯到主動脈弓、升主動脈,死亡率以病發當下每小時1-2%累計,且一旦主動脈根部破裂,將造成休克、心包膜填塞死亡,需立即手術;而B型主動脈剝離侵犯到降主動脈,可先以藥物控制。



孕婦併發急性主動脈剝離案例極少見

孕婦併發急性主動脈剝離的案例極少見,若伴隨先天性主動脈血管壁異常,風險將大大提升。而如個案的情形,幼兒時期因主動脈瓣逆流做過主動脈辦膜修補手術,且於日後罹患7公分大的主動脈根部動脈瘤,更加劇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性。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審慎評估,其先前做過心臟手術,所形成的沾黏或可延緩心包膜填塞產生時間,即與婦產科合作先進行剖腹產手術,確保無產後出血等症狀後再計畫執行主動脈剝離手術。

產後的修復期間,劉小姐病情急遽惡化,二度瀕臨死亡,醫療團隊緊急為其裝置葉克膜體外循環心肺支持系與人工心肺機,而後針對劉小姐的主動脈根部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兩種病症,執行逾16小時的升主動脈及主動脈根部動脈瘤同時置換手術。



術後仍須控制血壓

術後,劉小姐短暫出現抽蓄癲癇等症狀,醫師照會神經內科團隊積極治療,確定無嚴重顱內出血及腦部受損情況,待其生命現象穩定後轉至普通病房,經過一周復健,劉小姐順利出院。

蔡貴棟提醒,主動脈剝離致死率雖高,但只要能及時接受治療,多數情況下仍可獲得救治,亦提醒患者術後仍需維持血壓控制、注意殘存的剝離血管有無持續擴大之情形,定期回診追蹤;呼籲一般民眾養成運動習慣、調整規律作息、避免抽菸喝酒,如突然出現胸痛、呼吸困難應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主動脈剝離「1原因」發病風險增6倍! 你符合嗎?
8成主動脈剝離的人有「這病」! 醫師給1大忠告...超多人正在做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三陰性乳癌」復發率3倍 國衛院、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三陰性乳癌」復發率3倍 國衛院、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乳癌是女性常見癌症,尤其對三陰性乳癌患者而言,更是關乎生死的關鍵問題。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合作研究,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可對抗讓癌細胞分裂的KIF2C,這項研究成果於2025年8月發表於發育生物學排名第一的頂尖期刊《Developmental Cell》,代表台灣在抗癌藥物開發領域的重大突破。

2025年07月03日 13:14

40歲起篩檢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台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40歲起篩檢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台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國內大腸癌的發生與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前三,加上年輕化趨勢明顯,威脅不容小覷。台大醫院今(3)日公布最新社區研究成果,透過追蹤17年資料分析證實,糞便潛血免疫檢查(FIT)篩檢起始年齡從50歲提前至40至49歲間,可以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死亡風險最高降低將近四成。

2025年07月03日 13:03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北榮表示,完成重粒子治療的500位癌症病人中,國人占90%最多,也有10%是專程來台灣治療的國際病人,治療癌別以最難治癒的「胰臟癌」為主,達到3成,其次為攝護腺癌、肝臟及肺臟等。

2025年07月03日 11:58

帥氣網球教練「喝一杯就醉」竟是癌症前兆!就醫已擴散至全身

帥氣網球教練「喝一杯就醉」竟是癌症前兆!就醫已擴散至全身

英國一名網球教練本來酒量不差,但先前他發現自己比以往更容易醉,且開始有奇怪的頭暈感,視力變模糊,脖子上出現一個腫塊,就醫發現是致命皮膚癌,並已擴散至全身,目前他仍在對抗癌症。

2025年07月03日 11:51

炸物鹹酥雞「搭配3物」可減少油脂吸收 營養師推:先吃地瓜

炸物鹹酥雞「搭配3物」可減少油脂吸收 營養師推:先吃地瓜

有人說,宵夜最愛的經典組合就是鹹酥雞配啤酒!但高油脂、高鹽分的宵夜,不僅容易讓人發胖,還可能增加心血管和腸胃問題的風險!那該怎麼辦?對此,營養師張語希就來教你幾招,讓你既能享受鹹酥雞的美味,又減少罪惡!

2025年07月03日 11:45

台北人10大死因「癌症連52年居首」 新冠死亡降7成

台北人10大死因「癌症連52年居首」 新冠死亡降7成

台北市衛生局今公布113年台北市十大死因,113年死亡人數計1萬9,734人,較112年減少821人(-4.0%),主要因COVID-19死亡減少754人(-72.3%),死因由「癌症、心臟疾病、肺炎」續居前3位,其中癌症已經連續52年居台北市十大死因首位。

2025年07月03日 11:43

男「陰莖環卡住生殖器」腫成象牙蚌 醫:嚴重恐變自宮

男「陰莖環卡住生殖器」腫成象牙蚌 醫:嚴重恐變自宮

一名50多歲男性病患去按摩店接受「特別服務」時,為延長勃起時間,在按摩小姐建議下使用金屬製陰莖環,事後卻卡住無法取下,導致生殖器嚴重腫脹、宛如「象拔蚌」。緊急就醫後,只能動用骨科專用鋼針剪將金屬環剪除,休養一週後才消腫恢復正常。

2025年07月03日 11:25

快訊/鄭文芳性侵潛逃遭通緝 台大院長批:台大之恥、醫界之恥

快訊/鄭文芳性侵潛逃遭通緝 台大院長批:台大之恥、醫界之恥

前台大醫院婦產科名醫鄭文芳涉嫌下藥性侵,卻在繳納40萬元保證金後出境未回,如今台北地院裁定,沒收其保證金並發布通緝。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3)日批評,鄭文芳做了最壞的示範,簡直是台大之恥,也是台灣醫界之恥,做錯事就應該要接受法律制裁,不管是作為醫師、老師,這都是最壞的示範,也辜負國家社會栽培。

2025年07月03日 11: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