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下肢癱瘓 竟是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36歲正值壯年的林先生突然下肢癱瘓?緊急送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是乙型主動脈剝離!這條人體最粗、最大的動脈血管,因為剝離的地方靠近供應脊椎的動脈,因此造成突發性的下肢癱瘓!

「當時患者轉院過來時已經是第三天了,我們立刻幫他安排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避免主動脈剝離繼續惡化。」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陳沂名醫師回憶,「但是因為下肢血管已經缺血多日,受損的神經不太容易恢復,一開始我們就有跟家屬說明,即使手術順利,下肢癱瘓的狀況恐怕不會改善。」

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完成之後,控制好血壓、脫離了呼吸器;陳沂名醫師說,患者自己也相當努力地復健!現在雙腳可以行動自如,下肢癱瘓的狀況完全復原,這在臨床上是相當罕見的案例。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是帶著血液離開心臟的大血管,將血液分配送到全身,是身體血管網路中最大、最粗、最長的動脈血管,就像高速公路一樣。陳沂名醫師解釋:「主動脈主要是由三層構造所組成,分成內層、中層跟外層。所謂的主動脈剝離,是因為血壓瞬間上升,造成主動脈最內層的內膜破裂,血液經由內膜裂孔灌入血管壁,造成血管壁撕裂分離,所以稱為主動脈剝離。」

死亡率持續爬升的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後,原本應該在主動脈裡流動的血液會從內膜裂孔竄出,流入主動脈剝離產生的夾層形成「假腔」,「假腔」往往會壓迫「真腔」使輸送到各器官的血流減少,而產生各種缺血症狀。

陳沂名醫師說明,「我們會將主動脈剝離區分成『甲型主動脈剝離(Type A)』以及『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涉及升主動脈的稱為『甲型主動脈剝離』,而發生於降主動脈的則是『乙型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像魔術師,症狀千變萬化

主動脈剝離的典型症狀是嚴重的胸痛、背痛。患者會突然感受到撕裂性的劇烈疼痛,這種疼痛與一般的背痛不同,疼痛強度僅次於生孩子的「生產痛」。患者可能在短短幾秒內,就從毫無症狀變成這輩子未曾經歷過的痛感。

主動脈剝離時的胸痛,與心臟病發的胸痛不太一樣。心臟病發時的胸痛是悶悶的痛,好像胸口有塊大石頭或重物壓迫那般,會讓人冒冷汗、喘不過氣。陳沂名醫師表示,「主動脈剝離的痛,是非常痛,從前胸到後背都撕裂的劇烈型疼痛,不太會有胸悶的感受。」

除了典型症狀之外,主動脈剝離還可能出現千變萬化的併發症,就像是魔術師一般。症狀會如此多變,與主動脈剝離的程度以及內膜裂孔的位置有關。如果主動脈剝離延伸到供應腦部的血管,使腦部無法獲得足量的血液供應,患者就會用腦中風來表現;若血管剝離影響到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造成心臟缺血,就會用心肌梗塞的方式來表現;假使主動脈剝離往下延伸影響到供應脊椎的血流,便可能造成下肢癱瘓。

主動脈剝離症狀千變萬化

「甲型主動脈剝離(Type A)的死亡率相當高。」陳沂名醫師提到:「從甲型主動脈剝離開始的那1個小時開始計算,每小時會增加1%的死亡率,以此類推,發作的第2天就會達到48%,第4天則會高達96%,死亡率非常非常的高。」

相較之下,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患者的存活率比較高,且患者不一定需要緊急手術,建議可以住進加護病房,密切觀察並把血壓控制好。倘若主動脈剝離病情嚴重,或是產生灌流不良症候群時,則有手術的必要。

根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擬定治療策略

主動脈離開心臟方向往上的部分,稱為「升主動脈」,經過主動脈弓分支出往腦部及雙側手臂的血管,接下來就往下延伸,稱為「降主動脈」,再往下為「腹主動脈」。

陳沂名醫師解釋,「依據主動脈剝離位置的不同,會需要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一般先分為甲型跟乙型來談。治療甲型主動脈剝離(Type A),即升主動脈有剝離,就一定得利用開胸手術來切除損壞的主動脈,換上人工血管,無法進行微創手術。治療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即局限於降主動脈的剝離,治療首選為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

根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擬定治療策略

主動脈支架具有一層不透血的薄膜,主動脈支架展開後,與主動脈壁貼合,讓血液無法進入內膜裂孔。

「主動脈支架置放的方式有兩種,」陳沂名醫師說:「根據與血流的方向分為順向的複合式手術,另一種則是逆向的微創手術。」

逆向放置主動脈支架會先在鼠蹊處的股動脈做穿刺或切開,把支架由股動脈送入,抵達主動脈剝離的位置之後,再把支架釋放貼合主動脈,以達到治療效果。這是微創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適合用在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的患者。

順向放置主動脈支架則是複合式手術,醫師於開胸手術的過程中,切開主動脈然後順向的放置主動脈支架。

陳沂名醫師說,「逆向屬於微創手術,順向則需要胸口的正中切開,兩者侵入性不同,適合的患者也不一樣。根據統計,大概98%、99%以上的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病患都可以使用微創手術的方式完成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

正確保養預防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之後,主動脈剝離患者最要注意的就是定期追蹤、按時回診,而且務必好好控制血壓,千萬不能以為放好支架就疏忽鬆懈了。

「平常該有的身體保養都要做到,顧好血壓、血糖、血脂。」陳沂名醫師叮嚀:「建議控制收縮壓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因為當收縮壓過高,血流會對主動脈支架造成較大的衝擊,可能導致支架位移。」

控制血壓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談,一個是降低平均血壓,請養成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的習慣,並按時服藥;另一個是預防突發性高血壓,盡量避免情緒過度起伏波動,並注意保暖,留意環境溫度的劇烈改變,因為這些狀況都可能讓血壓突然升高而造成主動脈剝離。

「每當寒流來襲時,主動脈剝離的患者就會增加,真的要很注意血壓控制。」陳沂名醫師強調,「戒菸、戒酒、規律運動,按時服藥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都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減少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性!」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主動脈剝離該怎麼辦?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徵兒科醫「時薪900元」遭酸 台大院長:值班費比他院高

徵兒科醫「時薪900元」遭酸 台大院長:值班費比他院高

昨日社群平台上出現「台大兒童醫院徵小兒加護病房(PICU)主治醫師」徵人文章,引發網友熱議「兒科醫師時薪僅900元」、「比家教還低」,感慨兒科專業未獲尊重。對此,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今回應,這部分不是用時薪算的,是用值一個班去計算,且台大在值班費設計是列於北部其他醫學中心的。

2025年10月27日 11:13

膽結石發作照出國!男抵澳洲機場突發敗血症 花30萬急返台救命

膽結石發作照出國!男抵澳洲機場突發敗血症 花30萬急返台救命

高雄一名七旬老翁因腹脹、腹痛,就醫被檢出多顆膽結石,醫師建議及早開刀切除,但老翁笑笑說,「要出國玩,回來再處理」,沒想到老翁才飛抵澳洲機場,人就發燒狂顫抖,甚至一度意識不清,緊急買豪經艙機票返台開刀,經檢查確診急性膽囊炎併膽汁滯留,且已出現敗血症狀,所幸引流膽汁、抗生素治療並切除膽囊後恢復良好,他也大嘆不聽醫師言:「花了30萬買一場教訓!」

2025年10月27日 10:59

補鈣再突破!一開即飲的「高端鈣飲」 解鎖更好吸收、不卡喉的補鈣新選擇

補鈣再突破!一開即飲的「高端鈣飲」 解鎖更好吸收、不卡喉的補鈣新選擇

益節高鈣強化機能飲建議每日2包,就能補足1000mg高鈣(包含檸檬酸鈣^與磷酸鈣),相當於吃了7片起司的鈣含量,更添加足量葉酸,達到保養加乘功效。這樣簡單且明確的成分設計,比起多種成分卻讓人看不懂的複雜配方保健品,更貼近「你需要什麼」這個核心問題。

2025年10月27日 10:00

年度超殺行動保健優惠回來了!折扣太甜!內行人手刀衝賣場囤貨

年度超殺行動保健優惠回來了!折扣太甜!內行人手刀衝賣場囤貨

秋意漸濃,微涼的天氣最適合安排一場郊外旅行!不論是假日出門踏青、健走,還是規劃一趟賞楓、品嚐美食的秋日行程,除了安排行程表,也別忘了替行動力做好準備。

2025年10月27日 09:00

30歲就要注意! 醫揭「最強加速老化推手」

30歲就要注意! 醫揭「最強加速老化推手」

30歲就要注意!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抽菸是最強的「加速老化推手」,研究顯示現在還在抽菸的人,生物年齡大約比不抽的人老了7年,等於38歲的身體,呈現45歲的狀態。

2025年10月27日 07:21

男子大腳趾紅腫劇痛以為扭傷 竟是「痛風性關節炎」上身

男子大腳趾紅腫劇痛以為扭傷 竟是「痛風性關節炎」上身

一名40多歲男性夜裡突然大腳趾紅腫劇痛、無法行走,起初以為只是扭傷,但因疼痛加劇,最後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醫師指出,痛風不只是「關節痛」,高尿酸更與心臟病、腎臟病相關,必須積極控制;不過常見降尿酸藥物在亞洲人身上可能引起嚴重藥物過敏,為了降低危險,健保給付相關基因檢測,確保用藥安全。

2025年10月26日 20:30

男業務突抽搐倒地驚見腦部3.1公分腫瘤 竟是肺腺癌腦轉移

男業務突抽搐倒地驚見腦部3.1公分腫瘤 竟是肺腺癌腦轉移

今年41歲的許先生,從事文具業務,某日清晨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與抽搐,倒地不起,被家人緊急送至急診,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醫師發現腦部有個約3.1公分大的腫瘤,進一步追蹤又在右下肺發現4公分腫塊,確診為肺腺癌合併腦轉移。醫師提醒,肺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出現頭暈、咳嗽或神經異常時,往往已屬晚期,提醒民眾別等到不舒服才篩檢。

2025年10月26日 18:47

空腹喝豆漿浪費蛋白質?營養師:「這步驟」才是關鍵

空腹喝豆漿浪費蛋白質?營養師:「這步驟」才是關鍵

如果想補充蛋白質,豆漿是個好選擇,但網路卻傳出空腹別喝豆漿,這樣會浪費蛋白質的說法。對此,營養師吳映蓉闢謠指出,科學證據是,即使空腹喝豆漿,人體依舊能吸收裡面的蛋白質,唯一要注意的是,豆漿一定要喝煮沸的,且煮沸時間要超過5分鐘,才能破壞皂素,喝了之後才不會感到噁心或脹氣。

2025年10月26日 17:3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