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早晨、夜晚皮膚特別癢? 「5種洗澡習慣」做了恐陷惡性循環


圖文/常春月刊

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明明皮膚一向都不錯,怎麼天氣一冷到了冬天,就變得粗粗的,有時候還會出現脫屑,更糟的是,睡覺時小腿皮膚還癢了一整夜,導致整個晚上都沒睡好。

冬季乾癢3別稱 手臂、小腿最易乾癢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由於人體四肢的油脂本來就比較少,所以冬季乾癢最常出現在手臂及小腿,再來是身體軀幹及肚子。有些比較嚴重的不僅是皮膚粗乾而已,還會出現脫屑及龜裂網狀紅斑,乾燥的皮膚表皮亦會刺激發炎細胞,使得肥大細胞釋出抗組織胺,進而發癢,臨床稱為「冬季濕疹」、「冬季搔癢症」或是「冬季缺脂性皮膚炎」。

 


肌膚調節力差 早晚特別容易癢 

然而,很多有冬季乾癢問題的病患會問:「有時候早上都還好,但為何到了晚上就癢得不得了?」趙昭明指出,這是因為晚上溫度會更低,室內、室外溫差更大,肌膚不僅更乾燥、調節力也變得更差,所以晚上會特別癢,而這種情形同樣也會發生在早晨,也是因為早晨溫度跟晚上落差大,皮膚一時間調節不過來,也會癢得特別厲害。 

一般來說,冬季乾癢最常出現在年紀大的老人身上,此外,乾燥症的病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肝腎不好的病人、糖尿病患及免疫不全的病人也是冬季乾癢好發族群。

 


預防冬季乾癢 洗澡後擦乳液效果最好

那麼要如何預防或是改善冬季乾癢?趙昭明說,適時補充乳液很重要,也是基本原則,皮膚一覺得乾就補充,尤其洗完澡後,皮膚的含水量最多,馬上塗抹潤膚乳液效果最好,睡前及起床後,可以再加以補充一次。

不過,要注意的是,冬季乾癢患者皮膚不僅缺油脂也缺水,所以只擦綿羊油或是嬰兒油這種純油,通常是效果只達到一半的,還要再補充些水分;另外,乳液主要是補充肌膚的水分,只能保濕,如果只是擦乳液,皮膚還是很乾燥,一定要再補充油脂,若覺得麻煩,也可以採用同時補充皮膚水分及油脂的保養品。

市面上保濕及油脂的保養品的選擇有很多,很多人常會弄不清楚,基本上,像是玻尿酸、膠原蛋、乳液及神經醯胺等,多為保濕性質的產品,而油脂的產品則包括了嬰兒油、凡士林、甘油、杏仁油及hohoba油等,可依個人的皮膚狀況 做適當的選擇。

 


洗澡每週2~3次就好 盡量別使用肥皂、沐浴乳

至於冬季乾癢最常發生的老年人及皮膚乾燥的人,建議洗澡次數不要太多,以每週2~3次為原則,若寒流來了,洗澡次數更要減少。至於洗澡的方式,趙昭明指出,水溫不宜太高,適溫就好,且淋浴比泡澡好,因為泡澡會讓身體散更多的水分,最好也不要用肥皂及沐浴乳,這樣會將皮膚上本來就不是很夠的油脂給洗掉,皮膚會更乾燥。

 

 


貼身衣物材質要注意 使用暖氣要調節濕度

另外,當皮膚乾燥時,只要外界有些微的刺激就會發癢,所以貼身衣物的最好避免穿著毛衣或是尼龍衣,不要蓋或墊毛毯,以避免因為毛毯粗糙的表面摩擦皮膚,導致皮膚發癢;若有繫腰帶,也不要繫得太緊,以免摩擦產生搔癢;而室內使用暖氣時,最好同時使用濕度調節機,以保持適當的濕度,濕度最好控制在50﹪以上,或是至少在室內放一盆水,增加室內的環境濕度,一旦皮膚發癢,可以用拍打代替搔抓,避免抓破皮,造成傷口感染。

 

 


冬天更要多喝水 注重體內營養

對於皮膚的保濕,很多人都只注意到皮膚表層的塗抹補充,忽略了人體內部的補充,尤其是冬天,活動量低、排汗量少,很多人喝水量也就跟著降低,有的人一天甚至喝不到1000c. c.,其實,反而是冬天更要多喝,一天下來要攝取到1500c.c.到2000c.c.的水分,是比較理想的。

還有體內營養也很重要,趙昭明建議,冬季可多吃富含維生素E和維生素B2的食物,包括高麗菜、菠菜、大小白菜及地瓜葉等,含膠質及蛋白質的食物也很好,例如豬腳及雞腳等,因為這類食物可以增加脂肪酸、油脂,有助於皮膚禦寒。

此外,蛋白質的攝取也很重要,像是魚肉及瘦肉等,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要均衡攝取,不要偏食,因為各方的營養對皮膚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冬季乾癢非小問題 對症下藥避免憾事

不少人認為冬季乾癢,只是皮膚表面的問題而已,沒有太大的關係,但不同的皮膚問題,有不同的治療,千萬不要自己買藥擦,未對症下藥,症狀不僅無法緩解,搔癢也會愈來愈癢,若不小心處理造成細菌感染,細菌分泌內、外毒素,進而導致敗血性休克,會有生命的危險,所以有皮膚上的問題,最好還是找醫師診治,千萬不要自行診斷。

延伸閱讀:

·穿發熱衣禦寒卻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川普關稅「台灣保健品市場」恐受重擊 藥廠業者憂喪失代工優勢

川普關稅「台灣保健品市場」恐受重擊 藥廠業者憂喪失代工優勢

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加徵關稅,國內製藥業者表示,此舉對藥品製造產業影響應該不大,但若擴及關稅較高的保健品,可能會衝擊國內部分製藥或保健品業者代工的優勢。

2025年04月05日 18:08

水煮蛋變「灰綠色」有毒?醫曝真相:1款蛋不建議吃

水煮蛋變「灰綠色」有毒?醫曝真相:1款蛋不建議吃

「水煮蛋」變灰綠色有毒?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分享遇到一名媽媽詢問水煮蛋變綠色是否不能給小孩吃,但其實這只是謠言,水煮蛋變綠色是單純的化學變化,是可以安心吃的,反而給小孩吃「不全熟的蛋」才要擔心,因為雞蛋常有沙門氏菌附著,可能引起嚴重腸胃炎。

2025年04月05日 17:30

長喝酒傷腦!研究:戒斷發生「震顫性譫妄」增失智風險

長喝酒傷腦!研究:戒斷發生「震顫性譫妄」增失智風險

「酒癮」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高復發率。醫師指出,「震顫性譫妄」是酒精戒斷症候群中最嚴重的一種,特徵是明顯煩躁、坐不住、幻覺、妄想、血壓不穩、意識模糊或定向感障礙,若沒有及時治療,恐增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共病風險。

2025年04月05日 16:15

小孩吃藥吐光光?食藥署教你「2點」判斷是否補服

小孩吃藥吐光光?食藥署教你「2點」判斷是否補服

家中有小孩的父母,總會遇到小孩生病吃藥嘔吐的事情,食藥署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指出,若遇到小朋友吃藥嘔吐,家長可根據「服藥與嘔吐間的時間」、「嘔吐物中是否見到藥物」,來判斷小朋友是否有確實吃到藥物,若沒有就可補服。

2025年04月05日 15:45

洗衣服「常見1習慣」以為方便除垢 專家警告:細菌恐萬倍成長

洗衣服「常見1習慣」以為方便除垢 專家警告:細菌恐萬倍成長

不少民眾在洗衣前習慣先將衣服浸泡,認為這樣能幫助去除污垢。然而家事專家陳安祺提醒,若將衣物浸泡一整晚,不但無助於清潔,反而可能讓細菌數量呈「萬倍成長」,成為健康隱憂。

2025年04月05日 13:46

甲狀腺癌初期無感!醫示警別輕忽「良性結節」:濾泡癌診斷困難

甲狀腺癌初期無感!醫示警別輕忽「良性結節」:濾泡癌診斷困難

「甲狀腺癌」已列入台灣十大癌症,雖然甲狀腺結節多屬良性,但仍不能掉以輕心。醫師指出,多數甲狀腺癌病人初期沒有不適感,多半是透過醫師觸診或健檢才發現,門診就曾遇過患者健檢發現2.5公分結節,定期追蹤發現節結長到4公分,進一步檢查已確定是甲狀腺濾泡癌。

2025年04月05日 13:11

新北知名串烤店「多人一氧化碳中毒」 衛生局稽查抓2缺失

新北知名串烤店「多人一氧化碳中毒」 衛生局稽查抓2缺失

新北市三重區知名炭烤餐廳「思犇串烤龍門店」傳出有消費者用餐後一氧化碳中毒,新北市衛生局昨前往稽查,結果發現有「店內食材未離地、清潔用品未專區存放」等缺失,已責令限期改善,未改善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6萬元至2億元罰鍰。

2025年04月05日 11:49

吃了會快樂還會瘦!營養師激推「多巴胺減重法」:多吃6大類食物

吃了會快樂還會瘦!營養師激推「多巴胺減重法」:多吃6大類食物

多巴胺會影響情緒,日常可透過攝取特定食物,可以促進體內多巴胺的生成,進而提升心情和幸福感。營養師吳悦慈指出,有助增加多巴胺分泌的食物包括富含「酪胺酸、Omega-3脂肪酸、益生菌、抗氧化劑、茶胺酸和鎂」,另外推薦使用「多巴胺管理減重法」調節多巴胺,以控制食慾和提升減重效果。

2025年04月05日 10:00

醫示警「花粉熱」就醫患者增!嚴重恐引發氣喘 預防4措施一次看

醫示警「花粉熱」就醫患者增!嚴重恐引發氣喘 預防4措施一次看

清明連假民眾出遊,不少人可能會到戶外去賞花,胸腔科醫師指出,近期因花粉熱過敏就醫患者不少,因為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到花粉等過敏原,黏膜產生反應引發各種症狀如眼睛癢、鼻塞、氣喘,呼籲有過敏病史患者要做好防護措施,花粉熱症狀跟感冒很像,需由醫師判斷給藥。

2025年04月05日 09:2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