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子宮內膜癌因子」年輕女性要注意! 太胖、愛吃炸物快戒吧


圖文/常春月刊

50多歲的李太太是子宮內膜癌病人,在接受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開始出現下肢淋巴水腫,剛開始大腿有些輕微浮腫,休息後也無法消除,後來症狀加重,左邊腳掌至大腿的整個浮腫,直徑大小都約莫右邊正常下肢的近兩倍左右。不僅造成外觀的嚴重改變,也影響到活動、手臂或腿部的皮膚變得粗厚與乾燥,並隨時伴隨癢的症狀,造成生活上的不適,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子宮內膜癌淋巴廓清術後產生的併發症。

子宮內膜癌 13個危險因子要注意

子宮內膜癌是臺灣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體癌(子宮體癌細分為子宮內膜癌和惡性子宮肉瘤,而超過九成的子宮體癌都屬於子宮內膜癌)列居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的第十名,且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林俊宏表示,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含肥胖、高熱量高油飲食、賀爾蒙因素,如:不曾懷孕、初經早或停經晚、更年期服用雌激素,或是老化、缺乏運動、第2型糖尿病、近親或自身有子宮體癌或大腸癌家族史、乳癌或卵巢癌、子宮內膜增生、曾接受骨盆腔放射治療等。

 


治療子宮內膜癌  易釀下肢水腫後遺症

針對子宮內膜癌治療,多是以傳統開腹式手術、微創手術-腹腔鏡或達文西為主,儘管腫瘤僅限於子宮內,但在沒有生育的考量下,醫師一般會建議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骨盆腔、主動脈淋巴腺等,再依照病理化驗的結果確立病人的癌症期數,以準確預後和確定適當的治療方法。

不過,許多子宮內膜癌病人在依照標準治療法接受全面淋巴結廓清術後,恐有淋巴水腫、下肢淋巴無法回流導致腫脹、手術時間較長、神經受損、增加術中出血量、術後形成淋巴囊腫壓迫或感染、疼痛等潛在的副作用問題;而2008、2009年發表的大型跨國隨機分配研究顯示,針對早期子宮內膜癌病人,淋巴結廓清術可能在治療上沒有太大的益處,若過度清除淋巴結,對病人後期的生活品質可能會有極大的影響。

 


前哨淋巴結造影 減少後遺症、癌症復發機會

林俊宏說,淋巴系統是腫瘤細胞轉移的途徑之一,前哨淋巴結是與腫瘤連接的前端淋巴結,當病人發生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時,前哨淋巴結常是主要轉移處。而前哨淋巴結造影方法就是將造影劑注入腫瘤周遭組織,醫師可以精準的切除該前哨淋巴結,不必將所有淋巴結都移除;在歐美的研究發現,初期子宮內膜癌手術使用前哨淋巴結造影方式,可以減少下肢水腫的後遺症,也不會有較高的癌症復發率。

此外,前哨淋巴結造影術已用於其他類型的癌症,約莫40年前,前哨淋巴結的觀念就被提出,主要運用於體表惡性腫瘤,後來才廣泛應用在乳癌上。近年來,也開始被應用在婦癌手術。不僅減少後遺症、不影響癌症復發率,因為取出的淋巴結較少、較精準,手術副作用也明顯降低,且減少手術出血量。

林俊宏提醒,透過定期的子宮頸抹片篩檢和對於不正常陰道出血提高警覺,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增加存活率。

延伸閱讀:

·常經痛、經血多小心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6大症狀」只要有月經就可能出現
·停經、無性行為就不會得子宮頸癌? 國健署揭「女性宿命」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爽吃海鮮大餐喝到斷片!隔天胸痛...竟是2根「兇器」插食道險死

台中一名61歲男子在國慶連假跟朋友聚會吃海鮮大餐,未料隔天一起床就感到胸痛,吃東西喝口水都感到胸口刺痛,忍了半天受不了自行掛急診,醫師一度以為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赫然發現患者食道卡了長約三公分異物,緊急會診腸胃內科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竟夾出2根3公分長的大魚刺,再拖下去恐釀腹膜炎,相當危險。

2025年10月17日 12:14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男子疲累誤當中暑 一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竟是中風

50多歲黃姓男子某天覺得疲累以為中暑,想說睡一覺就會好,沒想到醒來看東西模糊不清楚,一開始也不太在意,後來太太看他「右眼眼球卻偏向一邊」,提醒不太對勁才趕緊就醫,結果竟然是缺血性腦中風。醫師提醒,眼球活動無力、單側眼皮下垂、看東西模糊或複視,可能是腦中風警訊,千萬不要輕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2025年10月17日 11:41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進口菜農藥超標!一票人「以為沒吃」不擔心 菜販卻曝驚人真相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涉及品項包括越南高麗菜、越南蘿蔓萵苣、越南青花菜與澳洲羽葉甘藍等,引發民眾關注。不少消費者看完後坦言「只買台灣青菜」,對此消息並未感到憂心。不過,新莊公有市場的資深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你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碰到」。

2025年10月17日 10:57

昆凌食譜養出好身材 醫曝真相:久坐上班族不適合

昆凌食譜養出好身材 醫曝真相:久坐上班族不適合

藝人昆凌的苗條身材備受追捧,她日前分享瘦身祕訣,三餐都相當自律,早餐只攝取高蛋白與低GI碳水,例如水煮蛋、香蕉配黑咖啡,午餐相對放鬆,晚餐則儘量「戒掉澱粉」,並盡量挑選原型食物;醫師指出,其實這種吃法不適合每個人,例如胃食道逆流、久坐上班族等,民眾仿效要注意。

2025年10月17日 10:24

她彎腰「啪」一聲劇痛竟是骨髓瘤 四合一療法助擺脫輪椅

她彎腰「啪」一聲劇痛竟是骨髓瘤 四合一療法助擺脫輪椅

一名中年女性日前彎腰攙扶長輩,突然聽到背後「啪」一聲,隨後背、腰劇痛,連手臂都僵硬到無法抬起,而且疼痛日益加劇,不僅起床困難,還痛到嘔吐,就醫後才發現不是筋骨問題,而是「多發性骨髓瘤」,後接受最新「四合一」標靶治療,3個月便擺脫輪椅。

2025年10月17日 09:40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2025長庚醫學週16日起於林口長庚醫院展開,為期4天,首日在「公共議題論壇」癌症防治上,聚焦精準篩檢(AI輔助)、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

2025年10月16日 23:34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整合照護推動「健康台灣」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整合照護推動「健康台灣」

「2025長庚醫學週」今(16)日起展開為期4天活動,首日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精準篩檢(AI輔助)、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強調,癌症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長庚不僅要在醫療技術上領先,更要在公共政策與健康促進上扮演領導者,長庚將持續推動 AI 精準篩檢與整合照護,攜手政府與社會,共同守護全民健康。

2025年10月16日 18:31

花蓮善款破12億 弱勢家庭「每月補助3萬元」一次發12個月

花蓮善款破12億 弱勢家庭「每月補助3萬元」一次發12個月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迄今已20日,迄今募得款項超過12億元。賑災基金會今也公布生活補助方案,分為弱勢家庭及因災傷亡者之家屬,弱勢家庭每戶每月補助3萬元,因災傷亡之家屬依照條件每人每月最2.5萬元,每戶每月提供生活補助3萬元。

2025年10月16日 17:5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