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肺炎死亡事件簿 8例感染源、接觸者一次看懂

【死亡累計8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圖、文/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5月11日為止,已經有7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從1月21日國內出現首例確診境外移入個案,是居住南部50多歲女性,於中國大陸武漢工作,1月20日由武漢搭機入境,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後送就醫,X光檢查顯示有肺炎,1月21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於下飛機後立即送往醫院隔離病房治療,並未進入社區。首例確診個案經由2次採檢與糞便檢查,都沒有檢驗出病毒,2月6日確認康復就可以返家。

首起因新冠肺炎死亡的個案,為第19例白牌司機,該案為中部60多歲男性,有B型肝炎及糖尿病病史,無出國旅遊史,亦非確診病例之已知密切接觸者。於1月27日出現咳嗽,2月3日因呼吸急促赴醫院就醫,診斷為肺炎。當日收治於負壓加護病房治療,個案已於2月15日晚間因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因死前檢體已驗出,其遺體經家屬同意,將依法定傳染病規定進行火化。

針對國內死亡個案的相關病史、發病日、確診日、死亡日、可能感染來源、相關接觸者,可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資料中,一探究竟。

1)第19例(62歲白牌車司機)
發病日:2020年1月25日
確診日:2020年2月15日
死亡日:2020年2月25日(確診後10天)
疾病史:B型肝炎、糖尿病
感染源:推測浙江台商
接觸者:第20例(家人)、第21例(家人)、第22例(家人)、第23例(家人)

2)第27例(80多歲男性長者)
發病日:2020年2月6日
確診日:2020年2月23日
死亡日:2020年3月20日(確診後26天)
疾病史: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
感染源:不明
接觸者:第28例(家人)、第29例(家人)、第30例(家人)、第31例(家人)、第32例(外籍看護)

3)第34例(50多歲女性)
發病日:2020年2月21日
確診日:2020年2月28日
死亡日:2020年3月29日(確診後30天)
疾病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感染源:不明
接觸者:第35例(醫院清潔)、第36例(護理師)、第37例(護理師)、第38例(護理師)、第41例(女兒)、第42例(陪病家人)、第45例(同病房病人)、第46例(兒子)

4)第108例(40多歲導遊)
發病日:2020年3月17日
確診日:2020年3月19日
死亡日:2020年3月29日(確診後10天)
疾病史:體重過高、心血管疾病
感染源:奧地利、捷克旅遊史
接觸者:第61例(同團遊客)、第72例(同團遊客)、第104例(同團遊客)

5)第170例(60歲男性)
發病日:2020年3月20日
確診日:2020年3月23日
死亡日:2020年3月29日(確診後6天)
疾病史:癌症
感染源:西班牙旅遊史
接觸者:第189例(同團妻子)、第248例(同團旅客)

6)第101例(70歲男性)
發病日:2020年3月17日
確診日:2020年3月19日
死亡日:2020年4月09日(確診後23天)
疾病史:糖尿病、高血脂
感染源:埃及旅遊史
接觸者:第55例(同團旅客)、第63例(同團旅客)、第71例(同團旅客)

7)第197例(40多歲男性)
發病日:2020年3月19日
確診日:2020年3月21日
死亡日:2020年5月10日(確診後47天)
疾病史:
感染源:美國旅遊史
接觸者:第202例(夫妻)

8)第907例(80多歲女性)
發病日:2021年1月28日
確診日:2021年1月29日
死亡日:2021年1月29日(確診後0天)
疾病史:慢性腎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衰竭等
感染源:第863例(部桃10B護理師)
接觸者:第863例、第865例、第909例、第910例、1同住家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整理包
口罩內層有異味病菌多? 恢復乾燥電鍋乾蒸法有效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糞便臭味恐藏疾病!醫警告聞到「4味道」快就醫:比症狀早出現

糞便臭味恐藏疾病!醫警告聞到「4味道」快就醫:比症狀早出現

糞便是人體飲食經過消化管消化和吸收後剩下的渣滓,以及消化液和分泌物的混合物,絕不單純只是排泄物,其外型及氣味也多少反映身體的狀況。醫師透露,大便的「臭味」其實藏著不少學問,甚至是身體最早發出的健康警訊之一,當腸道出現異常時,第一個改變往往不是症狀,而是大便的氣味。

2025年07月10日 18:08

睡太多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恐影響認知能力

睡太多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恐影響認知能力

睡眠是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生理機制,但不是睡越多越好!根據2025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情況,這情形在憂鬱症患者更加明顯。

2025年07月10日 17:54

馬偕醫院耗時3個月完成碳盤查獲認證 力推醫療產業綠色轉型

馬偕醫院耗時3個月完成碳盤查獲認證 力推醫療產業綠色轉型

為實踐醫療永續、發展綠色轉型的社會責任,馬偕紀念醫院完成自主進行碳盤查並通過驗證。今(10)日舉行授證典禮,邀請法標國際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浚騰頒發證書,由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代表授證,宣告馬偕醫院朝向節能減碳,能源轉型的邁向重要里程。

2025年07月10日 16:57

久坐不只容易胖!醫師揭「心血管、癌症、憂鬱」風險全曝光

久坐不只容易胖!醫師揭「心血管、癌症、憂鬱」風險全曝光

你今天坐了多久?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近日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分享自身觀察,直指「久坐」已悄悄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隱形殺手。他以自身為例,儘管每天建議病患多走路、多活動,實際上自己作為醫師與部落客,大多數時間仍處於久坐狀態。根據統計,現代人每天平均坐著長達9小時,佔清醒時間的6成,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07月10日 16:46

28歲男壞壞太猛「陰莖啪一聲」!以為沒事 切開包皮才知嚴重撕裂

28歲男壞壞太猛「陰莖啪一聲」!以為沒事 切開包皮才知嚴重撕裂

波蘭一名28歲男子在與伴侶進行性行為時,突然聽到「啪」一聲,雖然陰莖沒有明顯變形或腫脹,看似毫無異樣,但是尿道口卻大量出血,他立刻前往醫院就診。醫療團隊當即決定開刀查明傷勢,並在手術中赫然發現,男子陰莖底部出現罕見的撕裂傷,不只海綿體受損,連尿道也一併撕裂,慘不忍睹。

2025年07月10日 15:51

藍環章魚中毒有4症狀 醫揭「沒有解毒劑」:熬過24小時才能活

藍環章魚中毒有4症狀 醫揭「沒有解毒劑」:熬過24小時才能活

高雄一名男網友分享自己買了芥末章魚食用,驚覺章魚腳外型類似新聞報導中的劇毒藍環章魚,下嘴唇還出現微微發麻趕緊到急診就醫。毒物科醫師指出,藍環章魚毒素屬河豚毒素,毒性在台灣海洋毒素中排名第一,若吃下肚最快15分鐘就會出現症狀,輕則嘴巴、舌頭麻,嚴重時恐呼吸無力、呼吸衰竭,未及時處理恐致命,提醒民眾若有相關疑慮要儘速就醫處理。

2025年07月10日 15:39

守護頭頸癌患博「大刀故鄉」美譽 慈院陳培榕獲頒醫療奉獻獎

守護頭頸癌患博「大刀故鄉」美譽 慈院陳培榕獲頒醫療奉獻獎

身為耳鼻喉科醫師守護東部頭頸癌患逾30年,日前由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特別頒發「2025年醫療奉獻獎」,表彰陳培榕醫師對東部偏鄉健康始終如一的付出和貢獻,已成為東部頭頸癌患者最值得信賴的生命守護者。

2025年07月10日 15:01

4加熱菸業者退出審查申請 國健署:資料準備不足

4加熱菸業者退出審查申請 國健署:資料準備不足

新版《菸害防制法》在2023年3月22日起上路,除了納管電子煙之外,也有條件開放「加熱菸」,只要經過健康風險評估,就可以上市販售,不過至今已經兩年半下來,沒有任何一家業者通過審查。對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一開始有11家業者申請,目前只剩7家業者,但不是審查太嚴格,是業者自己資料準備不足才退出。

2025年07月10日 14:1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