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肺炎死亡事件簿 8例感染源、接觸者一次看懂

【死亡累計8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圖、文/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5月11日為止,已經有7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從1月21日國內出現首例確診境外移入個案,是居住南部50多歲女性,於中國大陸武漢工作,1月20日由武漢搭機入境,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後送就醫,X光檢查顯示有肺炎,1月21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於下飛機後立即送往醫院隔離病房治療,並未進入社區。首例確診個案經由2次採檢與糞便檢查,都沒有檢驗出病毒,2月6日確認康復就可以返家。

首起因新冠肺炎死亡的個案,為第19例白牌司機,該案為中部60多歲男性,有B型肝炎及糖尿病病史,無出國旅遊史,亦非確診病例之已知密切接觸者。於1月27日出現咳嗽,2月3日因呼吸急促赴醫院就醫,診斷為肺炎。當日收治於負壓加護病房治療,個案已於2月15日晚間因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因死前檢體已驗出,其遺體經家屬同意,將依法定傳染病規定進行火化。

針對國內死亡個案的相關病史、發病日、確診日、死亡日、可能感染來源、相關接觸者,可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資料中,一探究竟。

1)第19例(62歲白牌車司機)
發病日:2020年1月25日
確診日:2020年2月15日
死亡日:2020年2月25日(確診後10天)
疾病史:B型肝炎、糖尿病
感染源:推測浙江台商
接觸者:第20例(家人)、第21例(家人)、第22例(家人)、第23例(家人)

2)第27例(80多歲男性長者)
發病日:2020年2月6日
確診日:2020年2月23日
死亡日:2020年3月20日(確診後26天)
疾病史: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
感染源:不明
接觸者:第28例(家人)、第29例(家人)、第30例(家人)、第31例(家人)、第32例(外籍看護)

3)第34例(50多歲女性)
發病日:2020年2月21日
確診日:2020年2月28日
死亡日:2020年3月29日(確診後30天)
疾病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感染源:不明
接觸者:第35例(醫院清潔)、第36例(護理師)、第37例(護理師)、第38例(護理師)、第41例(女兒)、第42例(陪病家人)、第45例(同病房病人)、第46例(兒子)

4)第108例(40多歲導遊)
發病日:2020年3月17日
確診日:2020年3月19日
死亡日:2020年3月29日(確診後10天)
疾病史:體重過高、心血管疾病
感染源:奧地利、捷克旅遊史
接觸者:第61例(同團遊客)、第72例(同團遊客)、第104例(同團遊客)

5)第170例(60歲男性)
發病日:2020年3月20日
確診日:2020年3月23日
死亡日:2020年3月29日(確診後6天)
疾病史:癌症
感染源:西班牙旅遊史
接觸者:第189例(同團妻子)、第248例(同團旅客)

6)第101例(70歲男性)
發病日:2020年3月17日
確診日:2020年3月19日
死亡日:2020年4月09日(確診後23天)
疾病史:糖尿病、高血脂
感染源:埃及旅遊史
接觸者:第55例(同團旅客)、第63例(同團旅客)、第71例(同團旅客)

7)第197例(40多歲男性)
發病日:2020年3月19日
確診日:2020年3月21日
死亡日:2020年5月10日(確診後47天)
疾病史:
感染源:美國旅遊史
接觸者:第202例(夫妻)

8)第907例(80多歲女性)
發病日:2021年1月28日
確診日:2021年1月29日
死亡日:2021年1月29日(確診後0天)
疾病史:慢性腎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衰竭等
感染源:第863例(部桃10B護理師)
接觸者:第863例、第865例、第909例、第910例、1同住家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整理包
口罩內層有異味病菌多? 恢復乾燥電鍋乾蒸法有效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膝關節疼痛竟是「結核菌」引起!74歲賴先生長期左膝腫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檢查抽取關節液發現非典型細菌感染,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結果竟是「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指出,結核菌感染膝關節案例較為少見,因結核菌多半侵犯肺部,侵犯膝關節或脊椎的比例不到一成。

2025年11月27日 14:44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