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熱水袋、暖暖包小心低溫燙傷 皮膚科醫師列4大提醒


圖文/常春月刊

許多年長者或是手腳容易發冷的女性在家會使用電熱毯、電暖器、熱水袋,外出則在口袋、衣內放置暖暖包,抵禦寒風刺骨的冬季。持續散發出舒適低熱的溫度,讓使用者暖和凍僵的四肢,成功解除畏寒的警報,更有許多人喜歡在睡覺時使用,將電熱毯、熱水袋、暖暖包放進被窩中一同窩著,睡得更香甜。不過,使用這類低溫發熱產品時要特別謹慎,不要覺得溫度不高而疏忽,反而更容易發生燙傷的情形。

低溫燙傷 下肢最常見 

皮膚科醫師潘企岳表示,每到了冬天,臨床常碰到受低溫燙傷的患者,問診後會發現,有些人是因為睡覺時裹著暖暖包或電熱毯一同入眠,在無意識的狀況下,同一部位的皮膚長時間接觸低熱而引起燙傷。

除此之外,也有些人及年長者為了改善下肢冰冷的狀況,習慣將熱水袋或暖暖包 放在小腿、腳部,或使用電暖器以提升下肢溫度,所以導致最容易發生低溫燙傷的部位就是下肢包括大小腿及腳部;除了下肢,因下背痛長時間頻繁熱敷也易導致網狀灼熱性紅斑的產生。

 


44℃達6小時 就會低溫燙傷

一般來說,當蛋白質接觸到60℃以上的溫度就會發生變性,人體皮膚含有許多的蛋白質,一旦皮膚接觸低溫發熱的產品,當溫度提升到60℃以上,數分鐘後即會發生燙傷。

不過,人體的皮膚是很脆弱的,潘企岳提及,即使只有44℃,摸起來感覺溫溫的而已, 但只要同一部位連續接觸長達6小時,也會造成燙傷,隨著時間愈長,燙傷程度也會愈嚴重。

 


置之不理會釀水泡 2大族群要當心

燙傷初始,皮膚會開始泛紅、發熱,這是皮膚表皮層燙傷的表現;若仍沒有移除發熱原,持續接觸熱能,傷害將會延伸到真皮層而產生水泡。

潘企岳指出,年長者感覺遲鈍、皮膚薄,不容易感覺到痛,較容易發生燙傷,而末梢神經傳導遲緩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的神經傳導功能較差,再加上血液循環不佳,對熱、對痛的感覺反應遲緩,使用保暖產品會增加燙傷的機率。

預防低溫燙傷 4大注意事項要記牢

若避免低溫燙傷,潘企岳提醒,發熱物不要直接接觸皮膚,像暖暖包應貼在衣服上方、電熱毯及熱水袋包上一條毛巾,隔絕皮膚與熱能的直接接觸,且不要長時間於同一部位使用,最好30分鐘就換位置;另外,睡覺時不要使用保眼產品,而若希望在睡覺時使用保暖產品,建議選購定時恆溫的商品,將危險性降至最低。

 


燙傷時用冷水敷20分鐘 出現水泡快就醫

發生低溫燙傷時怎麼辦?潘企岳說明,首先要移除保暖產品,並以冷水冷敷燙傷患處15~20分鐘,以快速降溫並減低熱能在皮膚上的時間;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直接以冰塊冰敷患處,以免造成皮膚進一步的刺激與傷害,若想要使用冰塊,應用布巾包住,但最好的降溫方法仍是以冷水為佳。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已經出現水泡了,建議盡快送醫治療,經由醫師專業判斷是否需要抽取水泡內的液體,並給予口服藥及外用藥膏,以避免細菌感染及加速皮膚復原。

由於各種保暖發熱產品不是一下子就飆升溫度,很容易讓使用者掉以輕心,尤其是熟睡時不會即刻警覺到溫度過高,因此,不建議在睡眠時使用。潘企岳強調, 低溫燙傷即便有傷口也很少有疼痛的感覺,許多患者都是長達1~2週後,因同一部位長期接觸熱能,導致損害擴大、疼痛 感明顯,才警覺自己燙傷了,為避免低溫燙傷的危險性,還是應盡量小心使用這類產品。

延伸閱讀:

·天冷騎機車怎麼穿才保暖? 手別插口袋!把握「3關鍵」不挨凍
·氣溫暴跌!手腳冰冷泡湯取暖 「6種NG行為」做了會出事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不少藝人將陸續舉辦演唱會,民眾紛紛準備「搶票」。醫師指出,搶票其實會促使多巴胺大量分泌,可視為一種「大腦的極限運動」,從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場激烈的「靜態運動」,但對健康來說也有好壞,好處是能讓人感到興奮,壞處則是預期的獎勵落空,多巴胺水平會瞬間低於基準線,導致極度的失落、空虛,甚至憤怒。

2025年11月23日 18:08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被喚醒,人得過水痘後,病毒就潛伏在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復甦沿著神經活動,造成皮疹與劇痛。醫師提醒,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也屬高風險族群。

2025年11月23日 16:58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泰國一名醫師警告,冬季洗澡切勿做出5大錯誤習慣,否則恐增加心臟負擔,嚴重時可能引發心悸、血壓飆升,甚至在浴室內頭暈昏倒,進而受傷或導致身體危害。

2025年11月23日 16:12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想讓身體維持年輕狀態,其實不需要複雜做法,從日常作息就能著手,包括規律睡眠、適度斷食、少糖飲食、增加運動量等,這些都能啟動身體內「長壽基因」的修復模式。他強調,只要生活節律穩定,細胞會自動進入更有效率的運作模式。

2025年11月23日 15:33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近日公布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病毒病例死亡,引發關注。疾管署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評估,近年全球通報新型A型流感人類個案,多與直接接觸禽鳥、家畜或受污染環境有關,民眾要避免接觸禽畜,落實「5要6不」。

2025年11月23日 14:42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保健品成為許多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宣稱功效五花八門,民眾在選購與使用上常陷入迷思。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藥劑科陳長青主任提醒,保健品並非人人都需要,選擇前應認清標示、了解自身需求,才能真正「吃得安心、補得有效」。

2025年11月23日 13:29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最近網路上瘋傳一篇文章「買食鹽時,這兩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趕緊扔了,很多人不懂!」,並配上了台鹽的特級碘鹽與高級碘鹽圖,誤導消費者不能買這兩種鹽!讓營養師直接破解這則假訊息!

2025年11月23日 12:02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說明,食藥署已經進行流向盤查,總共有14家,扣除2家是代理,有12家有進行產品製造,已經通知預防性下架,地方衛生局也在進一步調查和檢驗,第二批檢驗結果會在禮拜一有初步結果。

2025年11月23日 11:4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