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骨鬆治療

▲骨鬆。(圖/照護線上)

圖、文/照護線上

自2019年底開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至今仍未見趨緩的跡象。台灣民眾在完善的防疫措施下,相較於疫情嚴重的國外,對於日常生活及醫療資源的使用影響較小。即便如此民眾仍會擔心,頻繁的進出醫院可能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因而延誤或是自行中斷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

骨鬆髖部骨折 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近期的研究呈現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全世界第九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謝尚霖醫師指出,骨鬆髖部骨折後造成臀部的疼痛而無法移動,以致長期臥床,因此容易產生褥瘡、肺炎、尿道炎、靜脈炎、營養不良、憂鬱症等等症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老人髖部骨折,若未予以手術及積極治療,一年內的死亡率可能高達30~50%。因此骨鬆的預防與治療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腦中風或是心血管疾病。

骨鬆藥物治療應至少持續一年以上 才能達到預防骨折成效

根據台灣骨鬆學會研究指出,骨鬆藥物需使用一年以上才可見到降低骨折的效果。口服骨鬆藥物例如:福善美(Alendronate)、鈣穩(Evista)等藥物,多數病人在用藥三個月後,容易因為各種原因而自行停藥。患者可能憂慮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中斷來院就診接續藥物治療,當藥物順從性低於50%以下,骨鬆骨折的機率與未用藥的患者是無差別的。

轉為長效型骨鬆治療針劑 減少來院就醫次數 骨鬆治療不中斷

轉為長效型骨鬆治療針劑 減少來院就醫次數 骨鬆治療不中斷

謝尚霖醫師分析,目前第一線破骨細胞抑制劑的骨鬆治療針劑藥物有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 例如:一年一劑的骨力強(Aclasta)、三個月一劑的骨維壯(Bonviva),以及半年一劑的RANKL 抗體的保骼麗(prolia)。針劑藥物的特色,患者不須經常回診領藥,減少就醫次數,達到防疫目的且又能維持良好的藥物順從性,持續減少骨折的發生率。

2020年6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相當嚴重的時期,骨科權威期刊(JBMR)發表針對COVID-19疫情期間骨鬆治療的指引。指出雙磷酸類藥物(bisphosphonates)有長期抑制破骨細胞的特性,若已經在使用例如骨力強(Aclasta)針劑藥物,施打一劑即有保護力。在疫情嚴重感染風險高的地區,若回診不易需延緩幾個月再進行下一劑的注射,對於骨質密度及骨折風險不會有影響。

然而,若使用保骼麗(prolia)半年一劑的治療者,當治療中斷,一年之內會造成骨質密度反彈式下降,且增加多節脊椎骨折的發生率。因此建議應持續保骼麗每半年的注射。若無法接受規律且不中斷的半年一劑骨鬆治療,除了腎功能不全患者,可考慮轉換成長效型一年一針的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藥物治療,以避免無法規律回診,反而造成的反彈性脊椎骨折。

總結來說,台灣目前防疫成效卓越,在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與健康管理,民眾到院就診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持續規律藥物治療,注重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維持良好運動習慣,即使在新冠肺炎的威脅籠罩下,骨鬆預防與治療成效不會打折扣。

參考資料:

1.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 (2020 年增修版)

2. Osteoporosis Management in the Era of COVID‐19 
Elaine W Yu  Matthew T Drake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Vol. 35, No. 6, June 2020, pp 1009–1013.
https://doi.org/10.1002/jbmr.4049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銀髮族的天敵 – 骨質疏鬆(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 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 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在世界運動會六連霸,背後其實有長庚運動醫學團隊長達12年來的專業照護支持。有鑒於基層學校拔河隊缺乏運動防護的知識及資源,長庚特別集結醫師、運動防護師、營養師等跨領域醫療團隊發表《拔河運動員健康手冊》。副院長蔡文鐘指出,手冊從熱身、恢復、營養到用藥與心理,將醫療端的專業轉成運動現場能立即使用的語言與建議,「我們不只治療傷害,更希望傷害不要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3:54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45歲韓先生多年苦於肩頸痛、偏頭痛,數度就醫仍查無原因,還被懷疑是「太敏感」,直到在大醫院接受完整評估,才確診是近年疼痛醫學領域新增的「傷害可塑性疼痛」,屬於沒有明顯組織損傷卻長期疼痛的特殊類型;醫師說,若長期反覆疼痛,或疼痛程度與檢查結果不符,別靠意志力硬撐,應尋求專業診斷。

2025年11月20日 12:4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