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相似性藥國際發展趨勢 增加治療可近性

▲生物相似性藥。(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近年來生物製劑的發展相當迅速,使用範圍也愈來愈廣泛。義大醫院藥劑部項怡平部長指出,生物製劑是由活體細胞製作的藥物,是大分子藥物,能針對特定受體發揮作用,屬於較精準的治療機轉,可用來治療包括乳癌、大腸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症,也運用於多種自體免疫疾病。

所謂的「生物相似性藥」指的是與一個生物製劑相似的藥物,因為在生物製劑的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可以根據該生物製劑的胺基酸序列來研發生物相似性藥。

由活體細胞製作的生物藥物,和由化學反應製作的藥物有極大不同,生物藥物的分子量大很多、結構也更為複雜。

應用廣泛的生物相似性藥

要製作生物藥物,得先將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利用載體植入活體細胞,經過培養後,活體細胞會根據DNA序列製作出胺基酸序列,並進一步組合成四級結構。

項怡平部長說明:「由於製程非常複雜,製作生物藥物的門檻很高,不是一般小規模藥廠有能力製作的。」

生物相似性藥也需要通過臨床試驗

生物製劑的機轉較為精準,能發揮一定的治療成效,但是因為研發難度高、製程又複雜,藥價往往比較高。而傳統化學藥物的結構相對較單純,在找出化學反應的步驟後,其他藥廠便能製作出完全相同的化學結構藥物,稱為學名藥。至於大分子的生物藥物,在製造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即使胺基酸序列相同,成品也不盡相同,因此被稱為「生物相似性藥」。

生物相似性藥與生物製劑的研發重點不同,項怡平部長分析,「原廠對於生物製劑的製程有自己的獨家製程,屬於機密,所以其他藥廠必須從零開始,自行開發全新標準製程,才有辦法做出生物相似性藥。而這需要具備製作生物藥物經驗、較大規模的藥廠才有辦法進行。」

生物相似性藥也需要通過臨床試驗

「分析參考藥物」為研發生物相似性藥的首要步驟,量化各種「關鍵品質屬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包含主結構、立體結構、生物功能、安定性、受體結合與免疫化學特性等。

第二步-「打造全新標準製程」將DNA序列植入活體細胞,由活體細胞製作胺基酸序列並組合成四級結構,而研發期間需要反覆進行比較性測試。

第三步-「確立生物相似性」,分析各項數據,其相同性愈高,代表生物相似性藥與參考藥物間臨床差異愈小。

第四步-「進行臨床試驗」選擇高敏感度的受試者族群以及臨床指標,評估生物相似性藥是否與參考藥物之間存在顯著的臨床差異。生物相似性藥須完成臨床試驗,證明其療效、安全性皆和參考藥物相等,既非劣於、也不優於參考藥物,才能申請上市。

生物相似性藥增加治療可近性,讓更多患者受益

項怡平部長解釋,「對於一些需要自費使用的病患來說,生物相似性藥能夠減輕其經濟負擔。」近幾年來已有多種生物製劑被開發出來,專利也陸續到期,相關之生物相似性藥也都進入研發階段,部分生物製劑甚至有多家具規模的藥廠投入研發生物相似性藥。在愈來愈多樣的生物相似性藥被開發出來後,不僅能提供給患者更多選擇,也有助於降低政府的醫療負擔,讓有限資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目前,世界各國對於生物相似性藥都有制定完善的法規,例如美國 、日本 、澳洲 、歐盟 、台灣 、韓國 等,皆已核准通過多種生物相似性藥。

生物相似性藥增加治療可近性,讓更多患者受益

生物相似性藥的研發、核准過程皆相當嚴謹,上市之後政府會持續進行藥物監測與定期安全性報告,以確保生物相似性藥之品質、療效、安全性皆與參考藥物沒有臨床差異,保障生物相似性藥的品質與安全,以期讓患者安心使用。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癌症治療新頁 生物相似性藥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這種糖」恐加速失智!吃後會產生毒物損害腦細胞 中壯年最危險

「這種糖」恐加速失智!吃後會產生毒物損害腦細胞 中壯年最危險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為了追求健康,都紛紛放棄含糖飲料,改用無糖或代糖的飲料。但巴西聖保羅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再度引發外界對「無糖飲料」與「代糖食品」安全性的疑慮。根據刊登於《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的成果,六種常見人工甜味劑,也就是阿斯巴甜、糖精、乙醯磺胺酸鉀、赤藻糖醇、木糖醇與山梨醇,可能使人類大腦提前老化,平均縮短約1.6年的健康壽命,並加速失智症相關跡象的出現。

2025年09月08日 12:04

咳嗽超過4周別拖 醫示警「8大暗藏病因」:小心菜瓜布肺上身

咳嗽超過4周別拖 醫示警「8大暗藏病因」:小心菜瓜布肺上身

慢性咳嗽的背後原因非常多樣化,許多人往往一開始都以為只是覺得「感冒還沒好」,拖了好久才就醫。但醫師提醒,慢性咳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臨床常見8類型久咳問題,包括「慢性鼻炎與慢性鼻竇炎、氣喘、間質性肺病」等等。

2025年09月08日 11:35

妙齡女腿冒青筋憂靜脈曲張 醫揭真相:「蜘蛛絲血管硬化」1招改善

妙齡女腿冒青筋憂靜脈曲張 醫揭真相:「蜘蛛絲血管硬化」1招改善

一名年輕女性最近想穿短裙,卻發現腿上的紅藍色血絲比以前更明顯,以為是靜脈曲張,決定就醫,但醫師檢查後發現,這其實是只會影響外觀的「蜘蛛絲血管硬化」,與真正會影響血液循環的靜脈曲張明顯不同,透過雷射治療即可改善。

2025年09月08日 11:23

戶外夜跑=慢性自殺?專家曝「1關鍵更傷身」警告:恐肺癌

戶外夜跑=慢性自殺?專家曝「1關鍵更傷身」警告:恐肺癌

近日一位女子表示,她因為壓力過大導致皮膚過敏,醫師建議每天慢跑,她在猶豫要去公園或操場,大多網友則建議改成室內。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如果在空汙嚴重時在戶外運動等於慢性自殺;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副教授張振平表示,晚上空氣汙最嚴重時,PM2.5顆粒會沉降至地面,進行劇烈運動容易吸入大量懸浮微粒。

2025年09月08日 09:53

防癌飲食≠抗癌飲食 醫:患者有胃口更重要!吃炸雞也OK

防癌飲食≠抗癌飲食 醫:患者有胃口更重要!吃炸雞也OK

台灣每年有超過13萬人確診癌症,其中可能有超過一半在第一時間走錯飲食這一步。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臉書提醒,許多人一聽到癌症,立刻改成極端飲食,例如只喝蔬菜汁或吃全素,結果不是癌症打倒病人,而是這樣的錯誤飲食導致體力崩盤,治療撐不下去。

2025年09月08日 09:52

少年「每分鐘打嗝40次」痛苦休學 「浮針」7次治療奇蹟痊癒

少年「每分鐘打嗝40次」痛苦休學 「浮針」7次治療奇蹟痊癒

一名青少年飽受「頑固性打嗝」折磨,每分鐘竟可打嗝高達40次,且不論是西醫或中醫的傳統治療皆無效,導致他進食困難、嚴重失眠,甚至被迫休學,直到接受「浮針」治療,經7次療程後,症狀完全消失,追蹤1個月未復發,也展現浮針未來應用在多種難治疾病的潛力。

2025年09月08日 09:03

Apple Watch呼吸障礙追蹤怎麼用?實測30天在家也能防睡眠呼吸中止症

Apple Watch呼吸障礙追蹤怎麼用?實測30天在家也能防睡眠呼吸中止症

蘋果(Appple)在7月時宣布,在台灣獲得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用戶將可以透過配戴Apple Watch取得「呼吸障礙」指標,此指標將用來判斷用戶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現象,在收集到一定數據後,若擁有中度至重度徵兆,將主動提醒用戶注意,同時此數據也可以帶至醫院給醫生進行更直接、快速的判斷,《ETtoday新聞雲》這次也藉由實測,帶所有讀者了解該如何進行,同時呵護所有人的健康。

2025年09月07日 20:06

職業婦女反覆「耳石脫落」 醫揭4類型:是身體警訊

職業婦女反覆「耳石脫落」 醫揭4類型:是身體警訊

一名46歲的職場女性,工作、家庭兩頭燒,睡眠時間不足,無形積累很多壓力,反覆發生「耳石脫落」。中醫師指出,耳石脫落是身體給的警訊,和體質也有關係,包括「痰濕型、氣逆上衝夾濕型、氣血虛夾濕型、 血瘀夾濕型」4種。

2025年09月07日 19:11

江祖平自揭遭下藥性侵 醫曝 「3大可怕之處」難留證據

江祖平自揭遭下藥性侵 醫曝 「3大可怕之處」難留證據

女星江祖平自揭遭三立資深副總龔美富之子龔益霆性侵,密友透露,龔把她的心臟病藥換成鎮定劑,趁她失去意識時性侵偷拍。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這類藥物之所以被濫用犯罪,主要和「強效鎮靜與安眠作用」、「無色、無味、易於溶解」、「半衰期較短」有關,受害者身上會找不到殘留藥物的證據。

2025年09月07日 15:3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