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拆封可以放多久? 藥師揭「常見7類藥品」各別保存期限


圖文/常春月刊

根據統計,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去醫院一趟會掛2~4科門診,形成特殊的「逛門診」現象。另外,許多人也有多拿藥、囤藥的習慣,尤其是逢年過節,更會想方法多拿些藥,以備放長假或旅行所需;而「送禮送健康」的觀念,讓不少人會購買保健食品當做伴手禮,造成家中堆滿藥物或保健食品的特殊景象。

藥物保存易受環境影響 吃過期藥恐害命

藥師陳崇逸表示,藥物就跟食品一樣,必須妥善保存,因為藥品很容易受到濕度、溫度、光照等影響,降低了藥物品質穩定度,另外,保存期限也是藥物保存相當重要的一環,只是很多人容易疏忽。

吃對藥物能救命,吃錯藥則可能會害命。陳崇逸指出,吃過期藥對身體的危害程度,跟吃錯藥是不相上下的,所謂過期藥是指超過保存期限的藥品外,同時也指受潮發霉的藥、遭到污染的藥或壓碎不成粒變質的藥;長期服用過期或變質藥物,都會對身體產生程度不一的損害。

 

 


人體吃進藥物 吸收、分布、代謝、排除

當人體吃進藥物後,會經過一段吸收、分布、代謝、排除的長途旅程。第一站「吸收」,是藥品與人體的第一次接觸,不同劑型代表不同的接收部位,像口服藥 是經胃腸道吸收,點鼻液劑則是由鼻腔黏膜吸收;第二站「分布」,是透過局部作用或血液循環,將藥物的療效遍布全身。

第三站「代謝」,當藥品在人體內發揮療效後,性質改變的程序稱為代謝,例如肝臟中的酵素能讓藥品失去毒性或活性,進而保護身體組織;最終站為「排出」,在肝臟被代謝後的物質,進入膽汁後再進入小腸,最後透過糞便排出,或血液中的代謝藥品經腎臟轉成尿液後排出。

 


藥物開封後6個月 沒吃完就不要再吃

腎臟及肝臟是負責人體代謝的主要器官,若藥物過期或受潮發霉後,都可能會產生毒素,例如黃麴毒素,一旦服用了「壞掉」的藥品,附於藥物上的毒素就會侵襲肝、腎器官,直接破壞肝臟細胞及腎臟細胞。

醫療院所常見的藥物包裝方式有4種,包括分包機包裝、藥袋紙包裝、夾鏈袋包 裝或鋁箔錠劑包裝。其中,鋁箔包裝的外觀上都會有保存期限的標示,可以清楚得知何時到期,但夾鏈袋及藥包紙則是散裝各種藥物,該如何辨別保存期限?陳崇逸說明,除了有清楚標示保存期限的鋁箔包裝,或直接於藥局購買的成藥、保健食品外,其他不清楚的藥品開封後,一般都是 建議保存3~6個月,即從開封取藥日起算,若藥物到期後仍沒有吃完,就不要再吃。

 


避免囤積藥物 6建議學起來

要避免吃到過期藥物的方法,除了謹慎注意保存期限及保存方法,不要在家中囤積藥物也是一種有效方式。陳崇逸建議:

1、避免不必要的藥物,像是多科看診時,要提醒醫師不要重複開藥;當病情好轉或有變化時,與醫師討論用藥情況。

2、依醫囑用藥,勿自行增減藥量。

3、依照自己的用藥經驗,像是感冒藥水容易有嗜睡的副作用,每次感冒都不會服用藥水的病人,則可以與醫師討論,可否不要開感冒藥水,免得拿了也沒喝。

4、避免接受親友贈送的藥品。

5、不隨意購買成藥和保健食品。

6、整理已經過期和變質的藥物。

 


過期藥別當垃圾處理 醫療院所回收才正確

值得注意的是,在藥物的保存上,也要注意避免直接照射日光或放置在高溫處,最好能放在小型防潮箱中,以恆溫、乾燥的環境保存,才能維持藥物的品質。

最後,也不要忘了將過期及變質的藥物以夾鏈袋裝好,再送到設有藥物回收箱的醫療院所或社區藥局進行回收。

延伸閱讀:

·藥放冰箱才不會壞? 藥師解析NG保存方式…分裝也不行
·服藥時間影響藥效! 藥師告訴你「飯前」、「飯後」正確時機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下體悶!工程師一低頭…整顆「爬滿藍蚯蚓」變形了

下體悶!工程師一低頭…整顆「爬滿藍蚯蚓」變形了

北部一名35歲工程師長時間久坐使用電腦,總覺得下體悶悶的,某天低頭竟驚見蛋蛋上竟爬滿「藍色蚯蚓般」的突起血管,當場被嚇壞,緊急求診確診為「精索靜脈曲張」。泌尿科醫師顧芳瑜指出,其為常見於年輕男性的疾病,成年男性中約有15%人會發生,而精索靜脈曲張可能是導致男性不孕的其中原因之一。

2024年10月18日 12:34

去年786名新生兒揪出聽損 醫:出生後72小時篩檢「防影響語言」

去年786名新生兒揪出聽損 醫:出生後72小時篩檢「防影響語言」

國內提供全面新生兒聽力篩檢,每年約發現800名聽力損失寶寶,若未及時發現與處理,將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及社交互動能力。國健署提醒,新生兒應該在出生後黃金72小時進行篩檢,而通過篩檢者也仍要持續注意是否有遲發性聽損,家長要多觀察寶寶,若在3至6個月大時,是否對環境中的聲音表現興趣,若有異常情況應該盡快檢查釐清。

2024年10月18日 12:24

高密度膽固醇真的是「好」膽固醇嗎?心臟專科醫師解答

高密度膽固醇真的是「好」膽固醇嗎?心臟專科醫師解答

心臟科診間常有病人提問:「醫師,我的壞膽固醇(LDL-C)偏高,但是好膽固醇(HDL-C)也高,這樣是不是就不用吃藥了?!」如果您有膽固醇問題,也有這樣的想法,就要特別小心了!

2024年10月18日 12:14

肺部X光白一片!醫示警:幼童染黴漿菌增加中 發燒、久咳當心

肺部X光白一片!醫示警:幼童染黴漿菌增加中 發燒、久咳當心

日本感染黴漿菌人數暴增,國內似乎也蠢蠢欲動!亞大醫院兒科醫師發現,近一周因為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比例大增,症狀以發燒、久咳不癒及喉嚨痛表現,甚至有病童出現肺炎症狀,「肺部X光白了一片」!醫師提醒,秋冬是呼吸道傳染疾病好發時節,務必勤洗手、戴口罩並盡快施打流感疫苗,避免流感、黴漿菌的合併感染甚至引發併發症。

2024年10月18日 11:03

總覺得力不從心?關鍵竟然在這件事!

總覺得力不從心?關鍵竟然在這件事!

早上總是賴床,感覺沒力氣,像是沒睡飽。即使喝了咖啡,精神還是提不起來,勉強趕上公司打卡後,盯著電腦螢幕卻無法集中,連簡單回個信都吃力。午休打個盹也沒恢復,無法完全回復元氣,反而更睏。站不久、坐不穩,感受腿部的肌力不再。晚上難以入睡,結果整夜睡眠品質不佳,第二天還是疲倦不堪。

2024年10月18日 10:00

台灣菸捐睡了15年未漲 民團喊漸進調漲、立委也表態了

台灣菸捐睡了15年未漲 民團喊漸進調漲、立委也表態了

菸捐15年未調整,引發民團與學者專家關注,認為定期調整菸捐除了有助降低吸菸率,還能提高政府收入,菸捐長期不調整的狀況對台灣吸菸率的抑制效果鈍化。國民黨立委廖偉翔認為,根據研究顯示,調漲菸捐通常能有效降低年輕人及低收入群體的吸菸意願,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項有效的政策工具。廖偉翔也提醒,當吸菸人口逐漸減少時,菸捐收入會隨之下降,政府應制定長期的財政規劃,尋找其他穩定的收入來源,以確保各項公共衛生政策得以順利推動。

2024年10月18日 09:00

每9.9分鐘1對夫妻離婚! 「4大警訊」小心感情已生變

每9.9分鐘1對夫妻離婚! 「4大警訊」小心感情已生變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最新統計,2023年臺灣共有53,071對夫妻離婚,平均每9.9分鐘就有1對婚姻走向終點,其中85.11%為兩願離婚。這些數據揭示出,現代夫妻面對感情問題時,越來越多選擇透過法律程序來解決。此外,伴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忽略許多早期的情感警訊,這些問題經過長時間累積,最終導致婚姻破裂。

2024年10月17日 21:41

他收健檢報告「3項都紅字」:習慣就好! 不久後心肌梗塞了

他收健檢報告「3項都紅字」:習慣就好! 不久後心肌梗塞了

59歲吳先生每年定期接受員工健檢,近十年來每次健檢都是相同的結果,血壓、血糖、血脂都比標準值高一些,但還不到需要藥物治療的程度。幾年下來,收到健檢報告之後,他總是說看到紅字習慣就好。不過上個月在歷經一次劇烈胸痛送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並置放冠狀動脈支架手術之後,他很慶幸能逃過死劫,也體認到積極管理三高紅字的重要性。

2024年10月17日 20:18

10/20世界骨鬆日將屆 埔榮骨科醫師建議成人每天補鈣1000毫克

10/20世界骨鬆日將屆 埔榮骨科醫師建議成人每天補鈣1000毫克

世界衛生組織所訂每年10月20日「世界骨鬆日」將屆,目的在於提高預防、診斷、治療骨質疏鬆症和代謝性骨病的認識;台中榮總埔里分院骨科醫師特地分享預防骨鬆的小秘訣:除調整生活型態、維持運動習慣,成年人建議每天攝取鈣質1000毫克。

2024年10月17日 19:44

國人大腸癌有世代效應!1980年後出生罹病風險高「七年級最危險」

國人大腸癌有世代效應!1980年後出生罹病風險高「七年級最危險」

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在男性新發生癌症排名第一,女性癌症則排名第三位。台大公衛學院發表研究顯示,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呈現顯著世代效應,1980年之後出生世代風險普遍較高,其中又以所謂「七年級生」世代的罹病風險達到最頂點,相關篩檢、生活習慣都應該多注意。

2024年10月17日 17: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