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斷食法進入停滯期 中醫減重講究補瀉突破盲點



圖、文/NOW健康 林郁敏

比起過度節食、服用減肥藥等激烈的減重方法,最近168斷食法在瘦身相當熱門,而所謂「168斷食法」,是指1天中16小時斷食、8小時進食的概念。原理在於利用禁食的時間讓身體內肝醣、葡萄糖用完後,接著進入燃燒脂肪的狀態,其他如186斷食法、52斷食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168減重法有效嗎? 中醫師:重點在於矯正飲食行為

然而中醫師認為,間歇性斷食法看似容易,但被規範8小時的進食種類、飲食量及執行者的配合程度,都對減重成效有影響。如果每個人1天當中暴飲暴食、猛嗑麻辣火鍋等高熱量飲食,即便進食控制在8小時內,其他時間也很難將過高的卡路里消耗完畢。

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表示,168斷食的目的不在於禁食多久燃燒脂肪,其實更趨近於讓正餐定時定量、別亂吃零食,形同1種行為矯正的規範。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選擇中醫減重,就是因為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健康狀態、體質等,給予不同建議和用藥,並搭配良好飲食習慣,成效顯著且復胖率低。

沈瑞斌醫師指出,通常減重者切實遵守斷食原則的話,最初第1個月也許能減少3公斤,但隨著到達一定年紀身體代謝力下降,單靠斷食減重法,很快就陷入停滯期,續航力不佳。

此外,斷食法也有其缺點,若今天身為勞力工作者、作息不固定的工作輪班制、正在就讀的學生、照顧小孩的媽媽,糖尿病患或有胃潰瘍患者等,因為必須忍受飢餓感、血糖控制不穩等,都很難貫徹或不適用間歇性斷食療法。

中醫減重採補瀉原理 根據體質與體重長期抗戰

從中醫角度來看,中醫常會提到「補與瀉」,若精神亢進或身體濕熱症較重須採瀉法,倘若肝腎虛、脾虛等,則應適當的補足,若服藥效果不佳,就要反推生活與飲食習慣是否沒有控管好。沈瑞斌醫師說明,中醫減重採辯證論治,除了脾腎虛、肝腎虛、荷爾蒙混亂等致胖成因外,現代人常見肝氣鬱結造成的壓力胖、以及飲食習慣不正常導致的脾胃積熱2種肥胖類型,前者是因壓力大、睡眠品質差、拚命吃東西;後者因常吃油膩、口味過重飲食,導致代謝力變差。

針對脾虛痰濕類型,中藥會採用去濕、化痰濕的藥材,若是焦慮、緊張的人,就選擇疏肝理氣的藥,除了對症用藥外,通常會再搭配解表藥像是荊芥、防風、桂枝等解除表邪,促進身體循環、加強效用。中藥減重走腸肝循環增強代謝;針灸埋線療法走經絡作用,包括貼耳針刺激飢點來抑制食慾,改善自律神經功能;或藉由電針刺激足三里、內庭穴等縮胃、降低口慾,刺激大橫、天樞穴促進排便順暢等。

根據行為矯正學,減重效果至少須持續逾3個月才能趨於穩定,日後也較不易復胖,以減重4個月為例,分別採用中藥或埋線針灸方式減重,約可減去12公斤;兩者併用加果加乘,可望減下15、6公斤。中醫埋線也能達到減重效果,沈瑞斌醫師曾收治1對夫妻進行埋線方式,每天固定散步1小時,4個月2人都減去13公斤,成效良好。

3餐定時定量控制飲食 健康減重勿過激

至於怎麼樣的身材才屬於健康標準呢?沈瑞斌醫師補充,標準BMI值介於18.5至24之間,女性腰圍應控至於80公分、男性腰圍90公分以內,若超過這些數據,就應該減重或控制體重,才能避免慢性疾病上身的危害。

沈瑞斌醫師最後提醒,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不同,不論透過中藥、針灸或埋線減重,3餐需定時定量,依照體型不同每天控制在1,200至1,800卡熱量,不須刻意過度減少澱粉,以免減到不該瘦的臉頰、胸部,每日需補充約體重的4%水量,加上適度運動,就能達到良好的減重成效。若刻意節食或1個月激烈減重10公斤,反而容易出現內分泌不平衡,亂經、掉髮、臉下垂的後遺症,恐危害身體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下背痛恐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 PLT增生療法可緩解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旗魚、海膽、澎湖丁香魚「鎘」超標 食藥署抽驗食品重金屬8件違規

旗魚、海膽、澎湖丁香魚「鎘」超標 食藥署抽驗食品重金屬8件違規

食藥署今公布「114年度市售食品中重金屬監測計畫7-9月執行結果」,總計有8件產品檢出重金屬鎘超標,包含「日本百合、巴西蘑菇、澎湖丁香魚、旗魚、海膽」等。食藥署表示,有業者無法提具來源資料,所轄衛生局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共裁處新臺幣15萬元整罰鍰。

2025年11月24日 16:23

心肌梗塞僅5成有徵兆 醫:疼痛放射肩背「逾10分鐘」叫119

心肌梗塞僅5成有徵兆 醫:疼痛放射肩背「逾10分鐘」叫119

根據氣象預報,氣溫自今晚起下降,到11月26日甚至只有14度。醫師說,高血壓等高危險群對於低溫要多注意,尤其提防心肌梗塞;根據國外資料,心肌梗塞病人僅約半數在發病前有症狀,預防不易,但如有胸悶或感覺疼痛往肩或背放射,且超過10分鐘沒改善即應警覺,這時不宜自行就醫,最好叫救護車。

2025年11月24日 15:05

吃藥後喝酒「間隔2小時也沒用」!藥師警告:嚴重恐休克

吃藥後喝酒「間隔2小時也沒用」!藥師警告:嚴重恐休克

許多人都知道吃藥時應避免飲酒,但部分民眾誤以為只要「錯開時間」即可無虞。對此,藥師洪正憲近日提醒,大眾對「藥與酒間隔2小時就沒事」的觀念是一大迷思,實際上即使間隔數小時,藥物與酒精仍可能在體內相遇產生交互作用,輕則藥效失衡,重則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甚至休克。

2025年11月24日 14:38

近親禁婚擬放寬至四親等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近親禁婚擬放寬至四親等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立法院法制局研議將旁系血親禁婚範圍適度限縮至「四親等」以內,引發關注。不孕症治療權威醫師對此堅決強調「萬萬不可」,除了有倫理問題,近親結婚生下的寶寶更容易有先天疾病、畸形風險。

2025年11月24日 14:15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直美風波」再度點燃社會對醫美安全的焦慮,衛福部日前已預告修法,並納入醫美診所需通過診所評鑑等政策。對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指出,反對把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因為診所不像醫院有教學、研究任務,只是提供服務,不用大費周章來處理診所,現行衛生局每年的督導考核已經足夠。

2025年11月24日 12:45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很多人喜歡洗完澡後,鑽進被窩滑手機、追劇、看電視,不知不覺就在光亮的環境中睡著。這樣的習慣看似無害,但其實是默默在幫讓身體累積風險。醫師指出,研究顯示,長期在亮光環境中入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高可能增加 67%。

2025年11月24日 11:59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一名攝護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痛到連皮膚被碰一下都受不了,平常只能坐輪椅,每天靠嗎啡仍難入睡,後來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深層熱治療,3天內疼痛明顯下降,1周下床走動,3個月後完全停用嗎啡,甚至能自己走進診間,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2025年11月24日 11:15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不好,可能和腸道不健康也有關係。兒科醫師吳昌騰在臉書分享研究指出,改善腸道菌群可能有助提升睡眠品質,例如補充益生菌、增加益生元,甚至利用糞便微生物移植,都是目前受到關注的方法。

2025年11月24日 10:1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