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斷食法進入停滯期 中醫減重講究補瀉突破盲點



圖、文/NOW健康 林郁敏

比起過度節食、服用減肥藥等激烈的減重方法,最近168斷食法在瘦身相當熱門,而所謂「168斷食法」,是指1天中16小時斷食、8小時進食的概念。原理在於利用禁食的時間讓身體內肝醣、葡萄糖用完後,接著進入燃燒脂肪的狀態,其他如186斷食法、52斷食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168減重法有效嗎? 中醫師:重點在於矯正飲食行為

然而中醫師認為,間歇性斷食法看似容易,但被規範8小時的進食種類、飲食量及執行者的配合程度,都對減重成效有影響。如果每個人1天當中暴飲暴食、猛嗑麻辣火鍋等高熱量飲食,即便進食控制在8小時內,其他時間也很難將過高的卡路里消耗完畢。

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表示,168斷食的目的不在於禁食多久燃燒脂肪,其實更趨近於讓正餐定時定量、別亂吃零食,形同1種行為矯正的規範。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選擇中醫減重,就是因為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健康狀態、體質等,給予不同建議和用藥,並搭配良好飲食習慣,成效顯著且復胖率低。

沈瑞斌醫師指出,通常減重者切實遵守斷食原則的話,最初第1個月也許能減少3公斤,但隨著到達一定年紀身體代謝力下降,單靠斷食減重法,很快就陷入停滯期,續航力不佳。

此外,斷食法也有其缺點,若今天身為勞力工作者、作息不固定的工作輪班制、正在就讀的學生、照顧小孩的媽媽,糖尿病患或有胃潰瘍患者等,因為必須忍受飢餓感、血糖控制不穩等,都很難貫徹或不適用間歇性斷食療法。

中醫減重採補瀉原理 根據體質與體重長期抗戰

從中醫角度來看,中醫常會提到「補與瀉」,若精神亢進或身體濕熱症較重須採瀉法,倘若肝腎虛、脾虛等,則應適當的補足,若服藥效果不佳,就要反推生活與飲食習慣是否沒有控管好。沈瑞斌醫師說明,中醫減重採辯證論治,除了脾腎虛、肝腎虛、荷爾蒙混亂等致胖成因外,現代人常見肝氣鬱結造成的壓力胖、以及飲食習慣不正常導致的脾胃積熱2種肥胖類型,前者是因壓力大、睡眠品質差、拚命吃東西;後者因常吃油膩、口味過重飲食,導致代謝力變差。

針對脾虛痰濕類型,中藥會採用去濕、化痰濕的藥材,若是焦慮、緊張的人,就選擇疏肝理氣的藥,除了對症用藥外,通常會再搭配解表藥像是荊芥、防風、桂枝等解除表邪,促進身體循環、加強效用。中藥減重走腸肝循環增強代謝;針灸埋線療法走經絡作用,包括貼耳針刺激飢點來抑制食慾,改善自律神經功能;或藉由電針刺激足三里、內庭穴等縮胃、降低口慾,刺激大橫、天樞穴促進排便順暢等。

根據行為矯正學,減重效果至少須持續逾3個月才能趨於穩定,日後也較不易復胖,以減重4個月為例,分別採用中藥或埋線針灸方式減重,約可減去12公斤;兩者併用加果加乘,可望減下15、6公斤。中醫埋線也能達到減重效果,沈瑞斌醫師曾收治1對夫妻進行埋線方式,每天固定散步1小時,4個月2人都減去13公斤,成效良好。

3餐定時定量控制飲食 健康減重勿過激

至於怎麼樣的身材才屬於健康標準呢?沈瑞斌醫師補充,標準BMI值介於18.5至24之間,女性腰圍應控至於80公分、男性腰圍90公分以內,若超過這些數據,就應該減重或控制體重,才能避免慢性疾病上身的危害。

沈瑞斌醫師最後提醒,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不同,不論透過中藥、針灸或埋線減重,3餐需定時定量,依照體型不同每天控制在1,200至1,800卡熱量,不須刻意過度減少澱粉,以免減到不該瘦的臉頰、胸部,每日需補充約體重的4%水量,加上適度運動,就能達到良好的減重成效。若刻意節食或1個月激烈減重10公斤,反而容易出現內分泌不平衡,亂經、掉髮、臉下垂的後遺症,恐危害身體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下背痛恐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 PLT增生療法可緩解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不少藝人將陸續舉辦演唱會,民眾紛紛準備「搶票」。醫師指出,搶票其實會促使多巴胺大量分泌,可視為一種「大腦的極限運動」,從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場激烈的「靜態運動」,但對健康來說也有好壞,好處是能讓人感到興奮,壞處則是預期的獎勵落空,多巴胺水平會瞬間低於基準線,導致極度的失落、空虛,甚至憤怒。

2025年11月23日 18:08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被喚醒,人得過水痘後,病毒就潛伏在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復甦沿著神經活動,造成皮疹與劇痛。醫師提醒,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也屬高風險族群。

2025年11月23日 16:58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泰國一名醫師警告,冬季洗澡切勿做出5大錯誤習慣,否則恐增加心臟負擔,嚴重時可能引發心悸、血壓飆升,甚至在浴室內頭暈昏倒,進而受傷或導致身體危害。

2025年11月23日 16:12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想讓身體維持年輕狀態,其實不需要複雜做法,從日常作息就能著手,包括規律睡眠、適度斷食、少糖飲食、增加運動量等,這些都能啟動身體內「長壽基因」的修復模式。他強調,只要生活節律穩定,細胞會自動進入更有效率的運作模式。

2025年11月23日 15:33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近日公布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病毒病例死亡,引發關注。疾管署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評估,近年全球通報新型A型流感人類個案,多與直接接觸禽鳥、家畜或受污染環境有關,民眾要避免接觸禽畜,落實「5要6不」。

2025年11月23日 14:42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保健品成為許多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宣稱功效五花八門,民眾在選購與使用上常陷入迷思。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藥劑科陳長青主任提醒,保健品並非人人都需要,選擇前應認清標示、了解自身需求,才能真正「吃得安心、補得有效」。

2025年11月23日 13:29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最近網路上瘋傳一篇文章「買食鹽時,這兩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趕緊扔了,很多人不懂!」,並配上了台鹽的特級碘鹽與高級碘鹽圖,誤導消費者不能買這兩種鹽!讓營養師直接破解這則假訊息!

2025年11月23日 12:02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說明,食藥署已經進行流向盤查,總共有14家,扣除2家是代理,有12家有進行產品製造,已經通知預防性下架,地方衛生局也在進一步調查和檢驗,第二批檢驗結果會在禮拜一有初步結果。

2025年11月23日 11:4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