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圖文/常春月刊

許多人愛吃的麵食主要來源是小麥,但市售的純白麵粉是在小麥去了麩皮,甚至連胚芽都被輾掉之後的產物,留下來的只剩下澱粉和蛋白質。其中,澱粉是屬於醣類,約占70%;而蛋白質占的比例依高低不同,由高至低可分為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麵粉,麵粉中蛋白質所占比例不同,也會影響到烹飪後的口感與彈性。

麵食、白米飯 營養價值差異不大

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平常吃的白米飯,沒有保留胚芽和麩皮的營養價值。嚴格說起來,吃麵食和白米飯所攝取的營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只是醣類(澱粉)與蛋白質。若站在營養的角度,建議選擇全麥麵粉製成的麵食,這跟吃糙米及胚芽米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比較高的營養價值,大多存在胚芽與麩皮中。

但不建議餐餐都吃麵食,因為大多市售的麵食製品多是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麥胚芽、小麥麩皮都不存在,都不含維生素B群、纖維質也極少。所以,一天三餐 中,一餐吃麵食就好。

 


愛麵族避免發胖 可從清湯麵下手 

吃麵容易胖嗎?黃淑惠說,會有這樣的說法,全是因為麵食容易吞嚥的緣故。通常吃飯咀嚼的時間會比較久,相對地,吃麵的速度比較快,咀嚼不會很久,一旦吃麵食的速度變快時,無形中就容易吃過量而發胖。

值得提醒的是,白米中所含的澱粉和麵粉中的澱粉相較,麵粉中的澱粉在腸道被 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較快,若真的很喜歡吃麵食,建議把大量的蔬菜加入一起吃, 蔬菜的纖維質可以干擾麵粉中的澱粉被吸收。

減重的人若想吃麵食,最好吃湯麵而不要吃乾麵。因為乾麵一定會用油下去拌, 所以,吃麵除了吃進麵粉中的澱粉外,還把油吃進肚,這樣熱量就更高,更容易發胖;反之,如果吃的是清湯麵,不要加油蔥,多加一點青菜,就可以多攝取纖維質,一方面能幫助體重管理,同時也增加飽足感。
 


全麥麵食最健康 考慮烹調方式 

想要健康吃麵食,黃淑惠建議,選擇全麥製品的麵食,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用全麥做成的麵條,或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這些麵食中都含有一些纖維質,可以抑制血糖跑得太快,相對的,熱量也不會攝取過量。

餅乾、蛋糕等高溫烘焙的麵食,也建議少吃,因為經過200~220℃以上高溫烘焙的環境,會讓麵粉中的澱粉進烤箱時先起了「糊化作用」,使澱粉的結構改變, 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而這類高溫烘焙的麵食,通常都會加入糖和油,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幫手。

若是吃一般的滾水煮過的麵食,如麵條、麵疙瘩或刀削麵等,沒有經過高溫烘焙的過程,這些麵食的糊化程度就沒有那麼強,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就會久一點,不僅消化吸收的速度較慢,同時也會比較有飽足感,所攝取的熱量就相對減少。

黃淑惠強調,選擇麵食同時要考慮它的烹調方式,不要太高溫的烹調,最好是一般水煮的麵食對身體比較好。因此,吃乾麵或炒麵都沒有湯麵來得好,炒麵會將油也炒進去,吃清湯麵則可以避開油脂的攝取,喝湯可以增加飽足感。

 


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越高

麵粉分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比例越高,就越高筋,相對地,蛋白質含量越高,澱粉的含量就越少,所以,若是吃高筋麵粉所製成的麵 食,澱粉的攝取相對就少。

麵食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就越有嚼勁、Q勁,有硬硬的口感。特高筋的 麵食,蛋白質含量14%以上;高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11~14%;中筋麵食的蛋白 質含量是9~11%;低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6~9%。麵粉中的筋,主要由麥穀蛋白與醇溶蛋白構造出麵筋的彈性,其中麥穀蛋白會吸水膨漲,醇溶蛋白則具有延展性。

黃淑惠提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選擇澱粉比例較低的高筋澱粉,像是義大利麵、通心麵、餃子皮,澱粉含量越少,血糖上升速度越慢。

延伸閱讀: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吃冷的食物能減肥?抗性澱粉有哪些? 營養師告訴你為什麼能瘦身、控制血糖及膽固醇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台灣首例!孝兒「肝太小」照救癌父 2階段移植登國際期刊

台灣首例!孝兒「肝太小」照救癌父 2階段移植登國際期刊

肝臟移植為肝癌、末期肝衰竭的最後治療手段之一。高雄一名男子罹患肝癌,兒子強烈表達有捐贈意願,無奈肝太小不適合捐贈。不過高雄長庚評估後,決定替父子施作2階段活體肝臟移植,將兒子較小的左肝捐出,癌父接受移植,2周內左肝成長250%,再將殘存的右肝切除,此成果獲得醫學期刊發表,為醫學上肝容積不足的問題提供解方。

2025年04月10日 16:24

47歲女血便以為痔瘡「竟是直腸癌四期」 醫曝5症狀易誤認

47歲女血便以為痔瘡「竟是直腸癌四期」 醫曝5症狀易誤認

一名47歲女性長期患有痔瘡,偶爾出現微量血便,某日開始出現斷斷續續的下腹疼痛,長達兩週,並發現血便的顏色與以往不同,出血方式也有所改變,就醫才發現是罹患「高位直腸癌」且伴隨小區域肝臟轉移。醫師提醒,若出現血便、糞便帶黏液、排便習慣改變、腹部悶脹或疼痛、排便不順等情形,常被誤以為是痔瘡或腸躁症等腸胃問題,從而延誤診斷。

2025年04月10日 16:08

改善性功能、漏尿 林佳達醫師導入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

改善性功能、漏尿 林佳達醫師導入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

累積15年行醫經驗,2022年返鄉到嘉榮醫院服務的林佳達醫師,致力於引進各式的先進治療儀器,造福嘉義民眾;今年離職後,鑑於性功能障礙者常會病急亂用藥,與長者漏尿造成戶外活動的困擾,加上泌尿科病患需要的隱私性與醫療諮詢的必要性,二月間開設泌琪林泌尿科診所,為讓診所患者也能獲得新世代設備的治療,引進了改善性功能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尿失禁磁波椅等儀器,造福男女患者。

2025年04月10日 16:06

保險業務攬客勸「延後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發文制止:嚴重違規

保險業務攬客勸「延後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發文制止:嚴重違規

近年有業務員為招攬保險,建議家長延後新生兒出生48小時應進行的新生兒篩檢,結果真有民眾拒檢,也延誤孩子的先天性疾病診斷與治療,對此國健署今強調,此屬違規行為,新生兒投保契約應明訂排除衛福部21項新生兒篩檢相關疾病等待期,家長對這類業務話術需多加提防。

2025年04月10日 15:38

食藥署修訂「保骨」健康食品評估 5項認證改人體試驗

食藥署修訂「保骨」健康食品評估 5項認證改人體試驗

國內健康食品「小綠人」標章的各項認證,陸續刪除動物實驗,食藥署今公告修正「健康食品之骨質保健功效評估方法」,刪除5項動物實驗,同時還增加參與人體實驗的人數跟統計方式。

2025年04月10日 15:32

高三女學生驚遭「鬼剃頭」!莫名狂禿幾乎掉光 就醫發現真相

高三女學生驚遭「鬼剃頭」!莫名狂禿幾乎掉光 就醫發現真相

台中一名高三女學生莫名原因頭頂禿好幾塊,頭髮幾乎掉光,嘗試許多治療或外用生髮產品,效果皆不理想。家人帶到部立豐原醫院經診斷後,認為落髮情形疑似與氣血不足、肝腎陰虛有關,因此開立中藥調理體質,並搭配針灸療法。透過半年的耐心調養,女學生的毛髮逐漸恢復生長,落髮情況顯著改善,讓女學生重拾自信。

2025年04月10日 12:38

11歲童高燒、咳嗽染「會走路的肺炎」 醫示警「難辨別」病例增

11歲童高燒、咳嗽染「會走路的肺炎」 醫示警「難辨別」病例增

11歲的許小弟日前出現高燒四天、咳嗽等不適,之後還有胸悶、活力及食慾下降等情況,就醫抽血和做胸部X光檢查發現,發炎指數偏高且右下肺葉有感染情形,近一步檢查確定為肺炎黴漿菌感染。醫師指出,由於症狀與一般肺炎病菌、流感及新冠病毒感染相似,所以又被稱作「會走路的肺炎」,若輕忽嚴重恐併發腦膜炎。

2025年04月10日 12:02

33歲男罹「強迫症」總反覆鎖門 醫曝4大人格特質

33歲男罹「強迫症」總反覆鎖門 醫曝4大人格特質

33歲的張先生從高中起便被強迫思考與行為困擾多年,反覆鎖門、固定數字儀式,有一次看到網路衛教文,才驚覺自己的狀態可能是病。醫師指出,強迫性思考和重複行為屬於強迫症,這是一種精神健康問題,盛行率約占1%到2%,多在青少年時期開始發病,可能隨著內外壓力變化而起伏。

2025年04月10日 11:46

吃同樣食物,有人沒事有人狂拉?  醫:諾羅病毒挑人感染

吃同樣食物,有人沒事有人狂拉? 醫:諾羅病毒挑人感染

不少人在餐廳吃完飯後紛紛出現腹瀉、嘔吐的症狀,這很可能是諾羅病毒在作怪。但令人奇怪的是,同桌一起吃飯,有人「拉到腿軟」,有人卻完全沒事,甚至一點不舒服都沒有。這樣的情況讓人困惑,難道病毒會挑人下手嗎?其實,答案跟大家的基因有很大關係!

2025年04月10日 11:4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