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賞櫻開心出門回家腳痛? 預防足底筋膜炎學3動作



圖、文/NOW健康 王詩茜

下床時,腳一踏地,足底傳來一陣劇痛,體型渾圓福態的王小姐最近幾天飽受足底之苦,就醫確診為足底筋膜炎,原因在於之前全家人開車出遊,踏青、賞櫻花,她為了愛漂亮,仍堅持踩高跟鞋,雖然選了腳跟較低的鞋子,但還傷及足底筋膜。

足踝外科醫師朱家宏說,足底筋膜炎好發於天氣變化之際,氣溫降低,筋膜比平常更為僵硬,如果長時間走路,或是跑跳運動,就可能增加運動傷害,拉傷筋膜。

以王小姐為例,塞車時,雙腳未能伸展活動,下車後,四處走動,賞櫻花時,為了拍照,在斜坡站得比較久,足底筋膜不斷受到拉扯,加上鞋墊沒有避震及彈性,以致足底筋膜炎。

朱家宏說,睡醒時,腳踩地,足底疼痛,走一走,活動之後,稍微緩解,這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若嚴重程度到達第2期,到了下午,愈走愈痛。達第3級時,站著不動,也會痛,如為第4期,腳底神經長期疼痛,連坐著不動,都會疼痛。

朱家宏提醒,足底筋膜炎急性期時,必須休息,在醫師評估下,使用消炎止痛藥物,或透過復健來減緩疼痛感。一旦拖延超過3周,就變成亞急性期。超過3個月,就成為慢性期,治療較為棘手。

朱家宏說,身材高大、肥胖,讓腳底承受沉重壓力,以致讓足底筋膜受傷、發炎、疼痛。再者,年紀大、缺乏運動習慣也是危險因子,建議運動,戶外活動時,應選購1雙彈性佳、適合自己雙足的鞋子。

值得注意的是,足底筋膜炎患者應該重新學走路,透過「動態足壓量測」,了解自己步態類型,以及身體重心是否偏斜,在物理治療師協助下,學會正確步態,好好走路。如何降低足底筋膜炎?朱家宏提出3項訓練足底肌肉的簡易小動作:

▸動作1:
雙腳前弓後箭,拉開後腳筋。
▸動作2:以腳趾抓毛巾、抓彈珠,抓握腳趾。
▸動作3:常踮腳尖,讓足底筋膜收縮。

朱家宏表示,透過這3種訓練來鍛鍊足底肌肉,而踮腳尖則能讓足底筋膜收縮,透過拉扯、縮短、伸長等動作,讓血液循環正常,筋膜獲得足夠的營養,就能變得更強壯。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連假熬夜過頭膚況大崩壞! 搶救肌膚PLT助攻事半功倍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一名45歲男性有「大便不成形且帶血絲」的症狀,但並未想過是大腸癌警訊,就算糞便潛血陽性,仍認為是檢查或飲食造成。半年後因肚子疼痛嚴重,經醫師苦勸才做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已經塞住腸道,確診大腸癌。醫師提醒,根據臨床統計,有症狀才檢查,有6成以上都已經是三、四期。

2025年09月15日 11:45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很多人其實早已出現「加速老化」的訊號,卻沒放在心上。醫師指出,當「體重越來越難控制、飯後容易嗜睡或頭暈、睡再久還是覺得疲倦、記憶力下降、免疫力變差」,這些都可能與血糖失衡和器官老化有關,另外研究也發現,愛吃「超加工食品」是加速器官老化的重要因素。

2025年09月15日 11:17

台首見機器人帶動「娛樂治療」 專家:結合AI可提升精神照護

台首見機器人帶動「娛樂治療」 專家:結合AI可提升精神照護

機器人逐步進入醫療現場,從發藥、量體溫到外科手術都有應用,並延伸至精神照護領域。國內研究團隊首度嘗試讓機器人介入「娛樂治療」,結果發現真人互動的效果雖仍略勝一籌,但隨著療程推進,患者對機器人的接受度逐漸提升,顯示未來深具應用潛力。

2025年09月15日 09:03

「健檢沒紅字」代表健康? 醫揭真相:很大誤解

「健檢沒紅字」代表健康? 醫揭真相:很大誤解

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表示,健康不是健檢報告「沒有紅字」,而是「狀態穩定」,像是醒來時精神飽滿,吃完飯不會忽然昏昏欲睡,這些感受才是日常健康的「真相」。

2025年09月15日 07:31

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 北榮桃園分院守護市民健康

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 北榮桃園分院守護市民健康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14日表示,臺灣自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隨著飲食精緻化與生活作息改變,慢性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是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重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2025年09月15日 00:02

吃柚子前先看藥單!藥師列「10種藥物」別一起吃:毒性增加

吃柚子前先看藥單!藥師列「10種藥物」別一起吃:毒性增加

下個月就是一年一度中秋節,「柚子」是應景食物,但可要小心跟藥物交互作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藥師李篤生指出,許多人以為間隔2小時即可,但柚子的酵素抑制效果可持續數小時至2-3天,研究顯示,吃一顆柚子或喝200 mL汁,4小時內影響最大,24小時後仍有餘效。他也進一步列出10類藥物要特別注意。

2025年09月14日 17:12

郭富城早上6點睡!醫揭「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日夜顛倒仍傷身

郭富城早上6點睡!醫揭「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日夜顛倒仍傷身

繼天后蔡依林後,香港天王郭富城的每天早上6點睡的生理時鐘再度引起關注。對此,醫師指出,日夜顛倒即使睡飽,對身體健康仍然會有負面影響,郭富城的狀態比較「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SPS)」,這是一種常見的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生理時鐘比一般人慢,另基因變異也會讓人傾向晚睡晚起。

2025年09月14日 15:44

起床臉腫腿腫不是胖 營養師揭「飲食地雷」害水腫

起床臉腫腿腫不是胖 營養師揭「飲食地雷」害水腫

早上起床發現臉腫腫、鞋子變緊?許多人以為是「胖了」,其實可能是水腫上身!現代人外食多、重口味,鈉攝取超過建議量,長期下來不只容易水腫,還會讓身體累積慢性病風險。本篇就由好食課營養師解析為何要減鈉?並分享減鈉適合族群、好處與飲食建議!

2025年09月14日 15:1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