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黃素防黃斑部病變、白內障 眼科醫點名「6建議族群」


圖文/常春月刊

打開電視購物頻道,經常會看到銷售人員努力推銷葉黃素(Lutein)保健食品,並宣稱可治療白內障、近視、遠視,甚至青光眼等,說得天花亂墜,有的消費者為了改善孩子的近視度數而購買,有的人買來則是為了保護家中年長者的眼睛健康,難道葉黃素真如所說能解決各種眼疾?真有如此神奇嗎?該怎麼吃比較好?劑量該吃多少才安全?該如何正確選擇?

葉黃素 降低黃斑部病變與視網膜傷害

葉黃素是一種存在於天然植物中的類胡蘿蔔素,但是比維他命A及胡蘿蔔素更直接被人體吸收,和另一種類胡蘿蔔素玉米黃素(Zeaxanthin),是組成視網膜和黃斑部的重要物質,也可以說是視網膜主要色素來源。

眼科醫師蔡景耀表示,早於2006年起迄今,美國持續進行一項名為AREDS(2 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 2),即葉黃素與其他營養補充品對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幫助的研究,此研究初期成果與其他已完成的大型眼科研究(例如EDCC, Eye Disease Case-Control Study)等均顯示老人適量補充葉黃素或含有此成分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黃斑部病變的發生率。

  


眼睛營養金三角 這些關鍵不可少

相關研究也顯示,對於單眼已經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眼疾導致失明的患者,長期補充葉黃素,可以降低另一隻還未發病眼睛造成失明的機率;更進一步研究發現,構成「眼睛營養金三角」除了類胡蘿蔔素(以葉黃素、玉米黃素為主)以外,還包括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DHA、 EPA)與抗氧化劑(維他命C、E、B群)與鋅等,更有助降低自由基對於視網膜的傷害,並可補充視網膜的色素流失。

由此可見,葉黃素有助於降低黃斑部病變與視網膜傷害,以及降低可能失明的機率;也就是說,葉黃素可吸收進入黃斑區對眼睛有害的藍光(指波長略長於紫外線的藍色波長光,電腦螢幕、電視、日光燈都會輻射出微量的藍光)避免自由基對黃斑部的氧化傷害,降低白內障及老化性視網膜黃斑區退化(簡稱AMD)的發生。

 


退化性黃斑部病變年輕化 高危險族群要注意

黃斑部位於眼球後部視網膜中央,是主宰中心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主要功用在於將進入眼中的影像、顏色及形狀等細節轉化成有意義的訊息,若黃斑部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人們的主要視覺功能會逐漸損壞,甚至失明,因此,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已漸成為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家中如有老人罹患此症,必須謹慎小心預防惡化,以免影響正常生活。

蔡景耀提及,尤其退化性黃斑部病變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包括用眼需求增加、近視比例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年輕化,以及未做好眼睛防曬工作,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中,都屬於高危險群。

 


葉黃素只能從天然食物攝取 每日6毫克就足夠

當年齡增長,體內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也會逐漸遞減,所以必須適度補充,才不會導致眼疾發生甚至惡化。由於人體無法自己合成葉黃素,所以必須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蔡景耀指出,葉黃素存在於一般的深綠蔬果中,例如甘藍、菠菜、綠花椰菜、香菜、豌豆等,以及奇異果、葡萄、柳橙、綠皮胡瓜、南瓜等瓜果中,還有如中藥材枸杞也有此成分,多食用這些食物就有保護眼睛的效果。

根據美國FDA建議與相關研究顯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6毫克就足夠,可降低罹患老化性黃斑退化症的風險,脂溶性的營養素如果攝取過量,徒然增加肝臟負擔;若日常中飲食攝取不便,無法固定從食物中攝取滿足此劑量,則可補充葉黃素錠劑同樣也是6毫克。

 


這些人需要補充葉黃素 攝取過多恐致反效果

至於什麼人需要補充葉黃素?蔡景耀表示,擔心未來可能會罹患黃斑部病變的人,例如銀髮族、學生族、上班族等,若父母有此疾病小心遺傳,還有近視度數在600至800以上的高度近視者,以及眼睛疲勞、長期消耗眼力,如重度使用電腦、長期閱讀的人,另外,長時間飲食缺乏蔬果者。

值得注意的是,葉黃素屬於脂溶性維他命,容易堆積在體內不易代謝,因此如果有肝功能不佳,或是耐受性不好的人,也不宜攝取過多,可能造成反效果。

 


吃對劑量及成分最重要 購買前應與醫師討論

目前市售的葉黃素膠囊錠劑保健食品中,葉黃素的來源大多從金盞花或山桑子的萃取物取得,不過,金盞花萃取物的劑量並不等於葉黃素的劑量,金盞花的「標準」萃取物含5%的葉黃素及0.22%的玉米黃質,若60mg就等於含有3mg的葉黃素,購買時則應該看清標示是否註明葉黃素的含量百分比及劑量。

另外,市售複方一顆錠劑中可能標示含有20毫克至30毫克葉黃素,此與所使用的原料有關,其實並非完全都是葉黃素,切勿以為多補充對眼睛愈有幫助,還有的綜合維他命中即含有葉黃素,不知情的狀況下若刻意加強補充葉黃素,有可能導致手腳皮膚會變黃、夏天容易曬黑等問題。

蔡景耀建議,購買前,最好先跟主治醫師諮詢,評估是否適合補充與安全補充劑量,選購時也要注意來源是否經衛生機關核定合格,以及知名有信譽的品牌等,才能確保使用安全。

延伸閱讀:
·吃葉黃素護眼無法立即見效! 一張表告訴你哪些食物含有葉黃素
·眼睛出現7大症狀是青光眼前兆...紅眼、看到光暈別拖! 一張表自我檢查危險指數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女同時染新冠+類鼻疽發病2周亡 未接觸污水「疑吸入釀感染」

女同時染新冠+類鼻疽發病2周亡 未接觸污水「疑吸入釀感染」

類鼻疽再添死亡個案!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本土類鼻疽個案,另外增2起死亡,都在居住在南部。死亡個案都是有慢性病長者,其中一名是90多歲女性同時感染新冠與類鼻疽,住院治療病況仍持續惡化,發病2周多過世,調查顯示個案颱風時無外出、沒有污水污泥接觸史,從肺部症狀研判不排除是吸入造成的感染。

2025年09月02日 17:05

再爆2嬰染腸病毒「敗血症」住加護 疾管署示警開學恐一波疫情

再爆2嬰染腸病毒「敗血症」住加護 疾管署示警開學恐一波疫情

國內又出現新生兒染腸病毒重症!疾管署今(2)日公布個案是2名中部男嬰,分別僅出生5天及10天時出現症狀,檢查更發現肝指數上升、凝血功能異常,併發敗血症住進加護病房,後續確診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疾管署指出,目前腸病毒疫情持平緩升,但根據以往經驗開學後就診人次會上升,近期觀察到部分縣市已達到流行閾值的8成,後續可能出現一波流行。

2025年09月02日 15:50

高雄單周爆8起登革熱!疫情從鼓山跨區三民「感染源待釐清」

高雄單周爆8起登革熱!疫情從鼓山跨區三民「感染源待釐清」

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國內上周(8/26-9/1)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不僅是今年單周最高,還出現跨區疫情。除高雄市鼓山區群聚疫情擴大,新增6例個案,三民區還出現一起家庭群聚,有2人確診,為同住家人。疾管署透過基因定序驗證鼓山區疫情應該與越南境外移入個案有關;另三民區個案初步調查近期無國外旅遊史及鼓山區活動史,感染源尚待釐清。

2025年09月02日 14:40

健保砸3億擴大偏鄉全人照護計畫 增至7縣市9地區「3萬人受惠」

健保砸3億擴大偏鄉全人照護計畫 增至7縣市9地區「3萬人受惠」

為提升山地離島偏鄉民眾就醫照顧,健保署在花蓮縣秀林鄉試辦論人計酬的「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今年更砸下三億擴大辦理,試辦地區增至北中南東離島7縣市、9個試辦點,預估各區匡定照護人數約3萬人,力拼年底完成相關佈建。

2025年09月02日 12:38

HEINZ「芥末醬」檢出環氧乙烷 越南榴槤農藥殘留超標

HEINZ「芥末醬」檢出環氧乙烷 越南榴槤農藥殘留超標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有一款美國知名品牌HEINZ的芥末醬檢出殘留農藥環氧乙烷,總計43.39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另外還有3批自越南輸入的鮮榴槤,在邊境被檢出殘留農藥不合格。

2025年09月02日 12:29

偏鄉再添國家級醫療能量 國軍花蓮總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啟用 

偏鄉再添國家級醫療能量 國軍花蓮總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啟用 

為強化花東地區心血管急重症醫療量能,健全在地醫療照護體系,國軍花蓮總醫院心臟血管中心於1日上午正式啟用。縣長徐榛蔚出席典禮,與中央及地方貴賓共同見證這一項守護軍民健康的重要里程碑。

2025年09月02日 11:52

專家揭35歲後初老危機! 護眼保肝是抗老關鍵

專家揭35歲後初老危機! 護眼保肝是抗老關鍵

35歲起坡度會變大,老化下滑的速度更快,從外表已經可以看出一些變化,包括提早出現老花眼、少許白髮、體力衰退等。

2025年09月02日 11:46

醫揭「惡夢恐怖真相」  夢到3種情節恐是重大疾病前兆

醫揭「惡夢恐怖真相」 夢到3種情節恐是重大疾病前兆

你常常有惡夢連連?小心,這可能不只是「嚇壞了」那麼簡單,它可能是你的身體,尤其是大腦,發出的緊急求救訊號!重症醫師黃軒指出,最新科學研究指出,頻繁的惡夢,竟與加速老化、早逝風險,甚至老年失智症息息相關!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整理一下夢境的神秘面紗,看看你的夢,是否正在洩漏身體的秘密!

2025年09月02日 11:42

小一罕病女兒開學!母挨酸「為何不產檢?」 醫怒解答:太困難了

小一罕病女兒開學!母挨酸「為何不產檢?」 醫怒解答:太困難了

一名母親昨日分享小一女兒開學的過程,但因妹妹患有狄蘭吉氏症候群,竟遭網友嘲諷,也有人質疑為何不做產檢。對此,婦產科名醫蘇怡寧不忍發文,表示這個罕病在產前是極難診斷出來的,即使做羊膜穿刺染色體檢查、基因晶片也一樣,「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真的大可不必。」

2025年09月02日 10:3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