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取水要小心 千萬別生飲!醫師曝:蟲蟲恐入侵體內



圖文/常春月刊

中南部面臨缺水危機,有不少民眾習慣開車到山區汲取山泉水返家飲用,但有民眾喝下山泉水後,隔天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赴醫檢查才發現為阿米巴性痢疾併肝膿瘍所致,經由抗生素治療約2個月痊癒,醫師提醒,山泉水務必煮沸後才能飲用,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

生飲水後,腹瀉、高燒不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山泉水因富含礦物質,喝起來甘甜,許多民眾至山區享受芬多精之餘,口渴時也不禁掬一把山泉水解渴,近來全台鬧水荒,上山取水民眾恐有增多趨勢,過去曾治療一名患者長途登山,回程時口渴且疲憊,便直接生飲山泉水,到家後立刻腹瀉、高燒不退,竟是感染阿米巴原蟲,經由抗生素治療才痊癒,讓他悔不當初。



由於山泉水微生物偏多,還可能遭受動物排泄物的汙染,常見為志賀氏菌、大腸桿菌、鉤端螺旋體菌、阿米巴原蟲等菌種,會使患者出現腹瀉、嘔吐、發燒、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嚴重時更可能造成血便、肝膿瘍、腎衰竭、敗血症等,不可不慎。

山泉水務必經煮沸後再飲用

陳政國說明,腸道寄生蟲感染途徑主要為「經口食入」,如生吃、生飲、飯前便後不洗手等行為,都可能接觸到蟲卵而經口食入,過去也經遇過患者在山區剝橘子前,用山泉水洗手,卻不慎吃下鉤狀螺旋體菌,返家後出現發燒、手腳無力、眼結膜充血、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血尿等症狀,最後演變為肝腎衰竭,經緊急洗腎、輸血治療才搶回一命。

山泉水務必經煮沸後再飲用,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如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年長者、小孩等,更是不能輕忽生飲山泉水的嚴重性,雖然免疫力正常的成人,感染腸道寄生蟲大多症狀輕微,或無出現症狀,但寄生蟲仍具有傳染力,故若出現疑似寄生蟲感染症狀,應立即赴醫檢查及治療,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限水、停水如何勤洗手? 疾管署解答「3替代方式」:沒擦乾=沒洗
水情吃緊!怎樣做才能節水? 專家授「生活5大省水法」:洗澡邊洗衣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直美風波」再度點燃社會對醫美安全的焦慮,衛福部日前已預告修法,並納入醫美診所需通過診所評鑑等政策。對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指出,反對把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因為診所不像醫院有教學、研究任務,只是提供服務,不用大費周章來處理診所,現行衛生局每年的督導考核已經足夠。

2025年11月24日 12:45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很多人喜歡洗完澡後,鑽進被窩滑手機、追劇、看電視,不知不覺就在光亮的環境中睡著。這樣的習慣看似無害,但其實是默默在幫讓身體累積風險。醫師指出,研究顯示,長期在亮光環境中入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高可能增加 67%。

2025年11月24日 11:59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一名攝護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痛到連皮膚被碰一下都受不了,平常只能坐輪椅,每天靠嗎啡仍難入睡,後來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深層熱治療,3天內疼痛明顯下降,1周下床走動,3個月後完全停用嗎啡,甚至能自己走進診間,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2025年11月24日 11:15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不好,可能和腸道不健康也有關係。兒科醫師吳昌騰在臉書分享研究指出,改善腸道菌群可能有助提升睡眠品質,例如補充益生菌、增加益生元,甚至利用糞便微生物移植,都是目前受到關注的方法。

2025年11月24日 10:19

高中、大學生接種疫苗比率低 醫喊「快打」:別讓校園成病毒溫床

高中、大學生接種疫苗比率低 醫喊「快打」:別讓校園成病毒溫床

今年流感疫苗累計接種478萬劑,是歷年同期最高,接種相當踴躍。對此,醫師呼籲,接下來要正式進入冬天,除了嬰幼兒之外,沒接種的「學生」族群要盡快接種,根據日本研究發現,「群體生活」的族群,如果整體有3成施打率,發生流行機會比較低。

2025年11月24日 10:00

女嬰患罕見畸胎瘤暴風式長大 「16cm超巨大腫瘤」驚人畫面曝

女嬰患罕見畸胎瘤暴風式長大 「16cm超巨大腫瘤」驚人畫面曝

台中一名產婦產下女嬰,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達16公分的巨大腫瘤,宛如一顆「大球」。經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團隊診斷,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並在女嬰出生9天後,成功透過手術切除重達530公克的腫瘤。該腫瘤重量幾乎佔女嬰體重的六分之一,所幸化驗後為良性,女嬰目前已能正常成長。

2025年11月24日 09:57

登階測肺力!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警告:肺阻塞危機不容忽視

登階測肺力!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警告:肺阻塞危機不容忽視

為響應世界肺阻塞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近日在台中廣三SOGO舉辦「登階挑戰」活動,邀請民眾一分鐘登階測肺功能。活動中,民眾一階一階拾級而上,有人氣喘吁吁,有人邊爬邊脫外套,每個人都在挑戰自己的肺力極限。

2025年11月24日 09:36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不少藝人將陸續舉辦演唱會,民眾紛紛準備「搶票」。醫師指出,搶票其實會促使多巴胺大量分泌,可視為一種「大腦的極限運動」,從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場激烈的「靜態運動」,但對健康來說也有好壞,好處是能讓人感到興奮,壞處則是預期的獎勵落空,多巴胺水平會瞬間低於基準線,導致極度的失落、空虛,甚至憤怒。

2025年11月23日 18:0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