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嚴重恐截肢!下肢周邊動脈阻塞 醫師提醒6大危險因子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生,我先生整隻腳都很痛!」老太太指著躺在急診推床上的老先生說。

「痛多久了?」醫師問。

「應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之前他只要走一點路就會抱怨腳痛,得坐下來休息才會好。」老太太說,「不過今天他卻連坐著不動都喊痛,所以我們趕緊送他來醫院。」

拉起老先生的褲管,可以看到整隻腳明顯有缺氧的現象,摸起來很冰冷,也感覺不到脈搏的跳動。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李政翰醫師回憶,患者的下肢動脈顯然有阻塞,使血液循環受阻,需要儘快處理,否則大量組織將缺氧壞死。

進一步檢查發現老先生動脈阻塞的範圍相當長,從腹主動脈開始,一直延伸到大腿的血管,全部都塞住了。

「為了搶救他的腳,我們嘗試使用心導管的方式把動脈打通。由於阻塞的範圍很長,且完全阻塞,所以手術過程執行比較久,方法也比較特殊。」李政翰醫師解釋,「我們需要分別由從手腕及下肢打針,放入導管,然後一段一段的把完全阻塞的血管打通。當血管打通、血液循環恢復後,患者的疼痛跟著緩解,幾天後就順利出院了!」

什麼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李政翰醫師指出,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大多與年紀、老化有關,尤其年紀超過65歲,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發生率就會上升;另外一些容易影響血管健康的問題,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等,也都會增加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風險。

什麼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患者的動脈血管會逐漸變得狹窄,使血液循環變差,能夠通過的血流量越來越少。狹窄的動脈可能出現急性栓塞,導致血流完全中斷,下肢組織便會陷入極度缺氧的緊急狀態,倘若沒有及時打通血管,大量組織可能在幾個小時內壞死,嚴重程度可能導致截肢!

李政翰醫師說,「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因為大多數人的活動量沒有很大,如果只有日常生活的走動,即使血液循環較差,也還足以應付。但是對於活動量大的患者,譬如跑步、爬山,可能就會感到下肢比較容易痠、痛、或麻。」

隨著周邊動脈阻塞惡化,下肢的血流量越來越少,使患者容易感到腳麻、下肢冰冷,皮膚可能有脫毛的現象。當血流量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時,患者將出現「間歇性跛行」,也就是走一段路之後下肢會痠、會痛,必須停下來休息,症狀才能夠緩解,可是只要繼續走路,症狀又會出現。

李政翰醫師說,動脈阻塞更嚴重的話,患者連坐著、躺著休息時,都會感到下肢痠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由於血液循環太差,組織無法修復,患者下肢會出現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容易遭到感染,甚至末梢的趾頭會發紺、壞死。

嚴重恐截肢的下肢周邊動脈阻塞

「等到出現明顯症狀時,周邊動脈阻塞的狀況往往已經相當嚴重了。」李政翰醫師說,「所以我們會建議一些具有危險因子的患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家族史等,應定期接受篩檢,以便早期發現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問題,才能積極治療。」

積極介入治療,暢通血管、恢復血流

李政翰醫師解釋,在藥物治療方面會針對血壓、血糖、血脂這三高去控制,必要時可以使用一些抗血小板的藥物,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若是患者已出現間歇性跛行、慢性傷口等狀況,建議要積極介入治療。李政翰醫師說明,目前的主流是經由導管去做血管攝影,確定動脈阻塞的部位後,利用氣球導管擴張,必要時會放置支架,維持動脈血管暢通。

積極介入治療,暢通血管、恢復血流

在動脈內壁造成阻塞的大多是膽固醇斑塊,膽固醇斑塊有的軟、有的硬,使用氣球導管擴張能夠壓扁較軟的斑塊,至於一些比較硬的膽固醇斑塊,可考慮使用斑塊旋切裝置將鈣化的膽固醇斑塊刮除,以打通血管。

因為在接受治療後,周邊動脈可能會隨著時間又漸漸阻塞,李政翰醫師表示,為了降低周邊動脈再次阻塞的機會,有些球囊導管的表面會塗上藥物,在塗藥球囊擴張的當下,這些藥物會進入病變的血管壁中。根據臨床研究,在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患者使用塗藥球囊,跟沒有使用塗藥球囊的患者相比較,日後需要再次介入治療處理的機會能夠下降。

假使患者周邊動脈阻塞的部位、或阻塞的嚴重度,評估起來不太適合使用導管介入治療時,就會建議開刀做動脈繞道手術。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保養重點

李政翰醫師提醒,周邊動脈阻塞患者請務必要把菸戒掉,並且按時服藥,將血壓、血脂、血糖控制達標,這樣不只能夠延緩周邊動脈阻塞惡化,也能減少中風、心臟病的風險。

在運動方面,沒有症狀的患者建議要維持每週3到4次,每次超過30分鐘的運動,運動強度可以跟一般人相同。至於已經出現較嚴重症狀的患者,雖然在走路或運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痠痛、間歇性跛行,還是鼓勵維持規律運動,因為有持續運動的刺激,有利於側枝循環的形成,對患者較有幫助。

如果您是屬於周邊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建議接受篩檢,才能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走10公尺都很困難!嚴重恐截肢的下肢周邊動脈阻塞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高雄一名40多歲黃姓女子,從小因為含奶嘴到7歲才戒掉,導致牙齒嚴重「前牙開咬」,上下門牙完全無法咬合。她回憶,自己多年來連吐司、玉米這類日常食物都沒辦法咬斷,只能靠後牙或用舌頭頂碎,直到接受林詩詠醫師安排的3年隱形矯正,她終於能用門牙順利咬斷吐司,感動直呼:「這是全新的人生體驗!」

2025年09月17日 18:28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會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嚴重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得接受手術治療,然而卻有約2成患者視力改善有限。台北榮總今(1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首度破解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的關鍵,證實若皺褶中的「膠質細胞」密度越高,患者手術後視力恢復就愈差,也因此,黃斑部皺褶的早期介入變得更加重要。

2025年09月17日 18:17

1成兒童患ADHD僅1%完整治療 醫揭迷思:腦中像10個喇叭播放

1成兒童患ADHD僅1%完整治療 醫揭迷思:腦中像10個喇叭播放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常被誤解為單純的「好動」或「不聽話」,醫師指出,ADHD其實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影響腦部的功能,在台灣約有9%的兒童受到影響,但僅有1.6%接受正式診斷,真正接受完整治療的比例更僅約1%,意味著許多孩子未能及時獲得支持,導致學習、人際及情緒發展受阻。

2025年09月17日 17:22

21歲女性尿液檢查驚見潛血 醫:定期追蹤是關鍵

21歲女性尿液檢查驚見潛血 醫:定期追蹤是關鍵

一名年僅21歲的黃小姐,近日在公司年度健檢中,意外發現尿液檢查結果為「潛血陽性」,雖然平時生活規律、運動習慣良好,且沒有出現頻尿、解尿灼熱或血尿等症狀,但異常數據仍讓她十分不安,因此前往嘉義榮院家醫科門診進一步檢查,經醫師陳加判斷黃小姐屬於「鏡下血尿」,建議複檢後數值已恢復正常,考量其年紀輕、無抽菸史與家族病史,無需過度緊張,但仍建議民眾持續可透過定期健檢追蹤,了解及掌握自己的健康。

2025年09月17日 17:05

不吃澱粉也瘦不了?減重失敗「十大雷區」你中了幾個

不吃澱粉也瘦不了?減重失敗「十大雷區」你中了幾個

減肥路上常常卡關,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營養師珊珊在臉書粉專「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提醒,問題往往不在努力不夠,而是踩進了「隱形減重陷阱」,並點出「10大地雷」要特別注意!

2025年09月17日 17:04

再生緣細胞生技攜手台灣隊長陳傑憲簽約成品牌代言人 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守護生命中的每一局

再生緣細胞生技攜手台灣隊長陳傑憲簽約成品牌代言人 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守護生命中的每一局

再生緣細胞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於9月15日舉辦盛大簽約記者會,正式宣布邀請世界棒球12強冠軍台灣隊長 陳傑憲 擔任品牌代言人。本次合作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為主題,象徵運動精神與細胞醫療的跨界結合,並傳遞「守護生命中的每一局」的核心理念,將全壘打精神從球場榮耀延伸至守護生命健康。

2025年09月17日 15:21

這些美食「蟑螂都不吃你還吃」 權威影片瘋傳?醫1句神破解

這些美食「蟑螂都不吃你還吃」 權威影片瘋傳?醫1句神破解

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表示,近日Threads瘋傳一段影片,內容指出「蟑螂都不吃,你還狂吃」、「看完這集,也就不難理解台灣為啥有這麼高的洗腎率、大腸癌患者」的內文,這讓他感到匪夷所思之餘,更一句吐槽「不是啊兄弟,你又不是蟑螂!」

2025年09月17日 15:18

肝癌女驗出「永遠化學物質」超標 醫揪隱藏元兇:都在日常生活中

肝癌女驗出「永遠化學物質」超標 醫揪隱藏元兇:都在日常生活中

一名女性肝癌患者曾接受電燒與栓塞手術,怎料在術後檢測發現,其體內累積較高濃度的「永遠化學物質」。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隱藏污染,包括不沾鍋具、速食紙盒、某些化妝品與清潔品等,「大家千萬別忽視了!」

2025年09月17日 14: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