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冠狀動脈狹窄心臟缺血很要命 醫師圖解說明

▲冠狀動脈。(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76歲王女士是一位洗腎患者,因為胸悶、活動會喘而到心臟內科就診。檢查發現,她的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的狀況,所以只要活動量增加,心肌就會缺氧,而導致胸悶不適。

「除了冠狀動脈疾病之外,這位患者的腳上還有一個遲遲無法癒合的傷口,代表她的下肢周邊動脈也有阻塞的狀況。」臺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王奇彥醫師回憶,「為了解決冠狀動脈狹窄與周邊動脈阻塞的問題,我們從大腿的股動脈穿刺,進行血管介入治療。先在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作導管氣球擴張並放置血管支架後,接著處理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同樣是利用氣球導管,擴張狹窄的周邊動脈。」

在一次手術中同時解決冠狀動脈與周邊動脈的問題,所以患者狹心症的症狀改善了,足部的慢性傷口也漸漸癒合。

胸口好像被重物壓住,心臟缺血很要命

我們的心臟為了推動全身血液循環,必須持續不斷的跳動,所以心肌對於氧氣及養分的需求很大。冠狀動脈是負責供應心肌的動脈,當冠狀動脈狹窄,血液供應無法滿足心肌需求時,便會出現各種症狀。

典型的心絞痛症狀可能在活動的時候出現,王奇彥醫師指出,常見症狀包括胸悶、胸痛,胸口好像被重物壓住,疼痛可能延伸到脖子、下巴、肩膀、背部,患者常會冒冷汗、喘不過氣、頭暈目眩。倘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讓冠狀動脈恢復暢通,缺氧的心肌可能會壞死,導致心臟衰竭、死亡。

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缺氧壞死

冠狀動脈疾病較好發於男性,男性與女性的比率大約是二比一。王奇彥醫師表示,冠狀動脈的危險因子很多,包括年紀大、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膽固醇、慢性腎衰竭,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壓力較大、有抽菸、飲酒過量等,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血管介入治療搶救心臟

懷疑有冠狀動脈疾病時,醫師會安排進一步檢查,王奇彥醫師解釋,較年輕適合做運動的患者,可以安排做運動心電圖,觀察看看心電圖是否會在運動量增加時出現異常變化。年紀較大、行動不便的患者,可能會安排核子醫學的心肌灌注掃描。目前還可以利用電腦斷層檢查冠狀動脈,看看血管是否有狹窄。

透過各項檢查了解冠狀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後,便能擬定治療計畫,王奇彥醫師說,「一般會讓患者先用藥,例如抗血小板的藥物、血管擴張劑,如果經過藥物治療之後,症狀沒有明顯改善,甚至發作的頻率或嚴重度增加,就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心導管治療搶救心臟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即所謂的心導管,基本上會包括血管內氣球擴張與血管支架置放。王奇彥醫師解釋,醫師會從大腿的股動脈、手臂的肱動脈或橈動脈穿刺,放入導管延伸至心臟,然後在X光的輔助下,把導管伸入冠狀動脈裡。小心地將導管通過冠狀動脈狹窄處後,便能撐開氣球,擴張被斑塊阻塞的血管。為了維持冠狀動脈暢通,可以放置血管支架。」

動脈介入治療的技術已相當成熟,目前大部分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都可使用心導管治療。但是如果冠狀動脈的鈣化的狀況非常嚴重,譬如洗腎、年紀大的患者,或者心臟的三條冠狀動脈都有明顯狹窄,便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血管外科醫師會取下一段血管,跨接在主動脈與冠狀動脈上,讓血液得以繞過阻塞的位置,供給足夠的血流,所以稱為繞道手術。

無論是接受心導管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冠狀動脈都有可能再度狹窄,王奇彥醫師提醒,所以務必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控制達標,日常生活上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避免熬夜,並戒菸、戒酒,才能降低冠狀動脈再次狹窄的機會。

下肢冰冷、疼痛的周邊動脈阻塞

冠狀動脈狹窄與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有很密切的關聯,王奇彥醫師分析,因為兩者皆導因於動脈粥狀硬化使血管逐漸狹窄,而影響血液循環。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沒有自覺。隨著動脈阻塞狀況惡化,供應下肢的動脈血流愈來愈少,使下肢較為冰冷,且漸漸無法滿足肌肉活動的需求,王奇彥醫師說,患者可能在行走50、100公尺後因為疼痛而出現跛行,必須停下來休息,症狀才能夠緩解,但若繼續走路,疼痛又會惡化,稱為「間歇性跛行」。

下肢冰冷、疼痛的周邊動脈阻塞

當周邊動脈狹窄更為嚴重,患者即使在休息時下肢都會因為缺血而感到疼痛。王奇彥醫師說,患者的下肢可能漸漸形成一些潰瘍、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出現組織壞死的狀況,嚴重恐怕需要截肢。

由於疾病的成因相似,治療方式也大致相同,可以使用一些抗血小板的藥物,並積極控制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若已出現休息疼痛、慢性傷口,便得考慮血管介入治療。

醫師會由股動脈穿刺放入導管,利用血管攝影確定狹窄的位置後,便能進行導管氣球擴張,再根據患者狀況決定是否置放血管支架。倘若血管斑塊鈣化很嚴重,導管氣球擴張的效果不彰時,可考慮使用斑塊旋切裝置,刮除硬化的血管斑塊。目前也有塗藥球囊,在擴張時能釋出藥物進入血管壁,有助於降低周邊動脈再次狹窄的機會。

貼心小提醒

王奇彥醫師提醒,氣溫較低時,冠狀動脈狹窄、周邊動脈阻塞可能惡化,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特別注意保暖。若有糖尿病,可能伴隨周邊神經病變,對於熱、痛較不敏感,平時最好穿著包腳的鞋,洗澡時要留意水溫,不宜太熱,以免受傷。

由於病因相似,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患者,要留意冠狀動脈狹窄,而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也得提防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平日請盡量避免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若有不適,就要及早治療,才能減少併發症喔。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女性也會心臟病發 –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同學說我臭!」異膚女孩7成皮膚爛 拼換藥終迎來「光滑」童年

「同學說我臭!」異膚女孩7成皮膚爛 拼換藥終迎來「光滑」童年

7歲的蘋果女孩在3、4個月大時罹患異位性皮膚炎,3歲大時異膚範圍已擴及全身,密佈的紅疹、傷口與流膿,也讓幼稚園同學嫌她「臭臭的」,父母更是為了她跑遍全台求醫,直到今年在膚科醫師建議下使用生物製劑,症狀大幅改善,洗完澡也能摸到滑順肌膚,終於能享受遲來的「光滑」童年。

2023年03月31日 23:08

吃鈣會增加結石機率? 家醫科醫師:這樣吃更容易腎結石

吃鈣會增加結石機率? 家醫科醫師:這樣吃更容易腎結石

不少人聽聞吃鈣容易造成結石,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就在社群網站上表述此事,透露吃鈣不會造成結石,但有一習慣才是會造成腎結石的恐怖習慣,他也透露補鈣的量要剛剛好,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更應該要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

2023年03月31日 23:00

「Buffet吃飽不胖」用餐順序曝!天菜醫嗨:最貴的當然要先吃

「Buffet吃飽不胖」用餐順序曝!天菜醫嗨:最貴的當然要先吃

清明連假到了!不少網友趁著此時帶家人住飯店、吃Buffet,而你看著眼前琳瑯滿目的餐點,都從哪一區先下手呢?該怎麼吃才不會胖?對此,減重醫師蕭捷健大推「1用餐順序」,按照水(湯)→肉(蛋白質)→菜(纖維)→飯(醣類)進食,就能穩定血糖、提升飽足感,又能讓你吃回本。

2023年03月31日 22:29

保險套薄=有感?醫揭「女性高潮關鍵」 無套差在1重點:會刮

保險套薄=有感?醫揭「女性高潮關鍵」 無套差在1重點:會刮

保險套廣告常會特別強調「薄」、「超薄」,但醫師強調,薄不薄和男性的感受較有關。而據女性的回饋,會影響到做愛高潮與否的是「有一點點痛痛的摩擦感」、或者在男生要進入前,一瞬間會有點被撐開的撕裂感,因為傷口帶來的疼痛,連好好享受可能都有問題,更別說會不會高潮。

2023年03月31日 22:04

3階段照護延緩失智! 7旬翁走出憂鬱日照中心「當班長」

3階段照護延緩失智! 7旬翁走出憂鬱日照中心「當班長」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長者憂鬱問題更須重視。72歲的張先生是中度失智症患者,罹病後不願與人互動,經常鬱鬱寡歡,但被家人帶往日照中心後,在認知與日常功能上均有大幅進步,不僅願意起身與人互動,還成為帶領同學喊口號的「班長」,失智程度更從中度降為輕度,讓家人大為欣慰。

2023年03月31日 21:31

她苦惱「下面不溼」弄痛男友!1細節掀眾怒 最美博士講出心聲

她苦惱「下面不溼」弄痛男友!1細節掀眾怒 最美博士講出心聲

情侶間若性事不合拍,怕是感情也會出現裂痕。一名女網友無奈表示,男友通常都不前戲,就算有也不超過5分鐘,因此她下面幾乎不太會溼,甚至會弄痛男友,於是發文求解。對此,大票妹子紛紛被踩中雷點;事實上,性學博士許藍方就曾直言,好的前戲比高潮更重要。

2023年03月31日 21:16

2歲妹發高燒「拉血便」!醫點名1食物惹禍 示警:個案變多了

2歲妹發高燒「拉血便」!醫點名1食物惹禍 示警:個案變多了

花蓮1名2歲女童疑似因吃到未煮熟的蝦子感染沙門氏菌,除了發燒還出現血便,緊急送醫住院治療後病情才好轉。小兒科醫師楊子毅提醒,近期全台孩童腸胃炎大流行,約4成感染諾羅病毒,其餘6成多為輪狀病毒或沙門氏菌等病症,一定要特別留意清潔的習慣,保持勤洗手及飲食衛生。

2023年03月31日 21:11

「白天、晚上睡覺」效果不一樣!日夜顛倒恐致3疾病 女生影響更大

「白天、晚上睡覺」效果不一樣!日夜顛倒恐致3疾病 女生影響更大

日夜顛倒算熬夜嗎?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疑惑,雖然有睡滿6-8小時,卻仍有可能引起多種熬夜相關的疾病。你是經常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的輪班工作型態者、大夜班職員,或是喜歡熬夜夜衝、夜唱、趕報告的大學生嗎?其實白天睡覺與晚上睡覺的效果大不相同,就算都一樣睡滿8小時,晚上睡8小時的效果還是較佳。讓ĒSEN介紹箇中原因。

2023年03月31日 20:50

不用吃藥!胃酸逆流「哈佛教9招自救」 飯後1動作是大忌

不用吃藥!胃酸逆流「哈佛教9招自救」 飯後1動作是大忌

如果聲音聽起來有點沙啞、並且時常伴隨喉嚨痛,卻沒有任何感冒症狀或身體不適,且症狀已持續一段時間,可能不是因為病毒所引起,而是「胃酸逆流」惹的禍!當食道下端的括約肌沒有完全閉合,胃酸與食物回流進食道中,就可能影響喉嚨,引起疼痛或聲音沙啞。

2023年03月31日 20:12

大腸癌7徵兆細節曝光! 醫憂「最後1種」很可怕:發現常是中晚期

大腸癌7徵兆細節曝光! 醫憂「最後1種」很可怕:發現常是中晚期

大多數人對大腸癌的不陌生,恐怕也意味著罹患比例愈來愈高。醫師表示,細胞的癌化並不是瞬間形成的,通常是經由多種不同的因素交互影響,包括年齡、飲食、生活習慣等。醫師也分享,7個大腸癌的徵兆,若符合的狀況愈多,就建議要提前就醫,並定期檢查;另外也特別提醒,最後一個小徵兆是最為可怕的,發現時恐怕已經晚了。

2023年03月31日 19: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