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變粗恐是「甲狀腺結節」上身 醫曝「3大致病因」

甲狀腺

 


圖文/常春月刊

年近半百的林小姐,平時工作忙碌、壓力大,近日發現自己的脖子好像變粗了,看起來有點腫腫的,有1、2個部位摸起來硬硬的,而剛完成員工健檢的報告則顯示,她有多發性甲狀腺結節,讓她更擔心甲狀腺結節會變成癌症嗎?

國人大脖子多 與缺碘、水質有關

脖子腫大,確實可能和甲狀腺疾病相關,內科教授張天鈞指出,除了飲食缺碘或是吃了太大量含碘食物外,可能導致脖子甲狀腺腫大問題,常見的還有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相關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慢性發炎,以及原因不明但大多是體質引起的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會遺傳 一般人很難自行判斷是否罹患

甲狀腺結節的人口盛行率約為4%,發生的原因不明,和個人體質比較有關;有研究發現,父母或家人曾罹患甲狀腺結節的家族史者,罹患的機率會比較高。

甲狀腺結節大部分是甲狀腺瘤,是甲狀腺的某一部分不正常的增生,患處組織中 的細胞增生速度快,長大到某一程度向外突出成為結節;結節內細胞或其他成分過度增生,或發生鈣化、結節內出血等,因此,觸摸起來較正常甲狀腺組織為硬;甲狀腺結節不一定只有1顆,也可能出現很多顆,即所謂「多發性結節」。

一般人很難自行判斷是否有甲狀腺結節,需經由專業醫師診斷檢查,主要包括觸診、抽血檢驗甲狀腺功能、抗體檢測(以確定是否為發炎造成)、超音波、細針穿刺檢查等。張天鈞表示,有些結節可能因患者一時情緒或壓力,造成組織爆裂出血而致腫大或水腫,當血塊逐漸被週邊組織吸收、水分排除,結節就會縮小,看起來好像消失一般。

 

 

 

 

若經檢查是屬於良性結節,只需要半年或1年按時追蹤即可,追蹤3~5年若患處都沒有什麼改變則可暫停,但若是出現不適症狀,或患處突然長大很快,就有必要馬上就醫檢查。

若不斷增生的甲狀腺細胞是癌細胞,則屬於惡性的甲狀腺癌,但在甲狀腺結節的患者中,甲狀腺癌發生的 比例並不高,不到5%。

甲狀腺疾病 女性多於男性

若從罹患甲狀腺相關疾病的性別來看,張天鈞說,女性患者多於男性,主要是因 為甲狀腺含有女性荷爾蒙接受器;而且甲狀腺慢性發炎和女性遺傳相關性最明顯, 幾乎是女兒若犯病,就會發現母親同樣是此病症的患者。

 

 

甲狀腺結節

 

 

預防甲狀腺癌 應定期追蹤檢查

近年甲狀腺癌罹患人數見增,很多患者一聽到甲狀腺癌,往往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情緒失控。事實上,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高達80%的甲狀腺癌要治癒並不困難。

張天鈞強調,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的機 會大、死亡率低,但若未能早期發現,少部分屬於惡性度高的未分化癌,還會造成死亡,病情發展有天壤之別,因此,定期追蹤檢查非常重要。

 

 

含碘

 

 

甲狀腺結節 不需限制含碘食物

在飲食的調整與注意事項上,張天鈞提醒,甲狀腺結節患者除了遵醫囑定期追蹤,並不需要限制含碘食物。但罹患和自體免疫相關的疾病,如甲狀腺炎或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吃入太多的碘,會使其甲狀腺的自體免疫惡化,像是海帶、昆布、紫 菜、海產等碘含量較高的食物,都應有所限制。

此外,正在接受放射碘治療的人,也有必要避開含碘食物,以免治療用的放射碘會被占位,若是吃進人體內的放射碘,被食物中的碘給占掉位置,就無法發揮應有的療效,因此在放射碘治療期間,也有必要限制碘的攝取。

延伸閱讀:

·甲狀腺低下吃藥會瘦嗎?須終身服藥?多吃海帶可改善? 新陳代謝科醫師逐一解答
·「甲狀腺結節」特愛女性! 5%藏有癌細胞,留意身體6大警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神奇寶貝》知名配音員劇烈頭痛昏迷!竟是「顱內動脈瘤破裂」

《神奇寶貝》知名配音員劇烈頭痛昏迷!竟是「顱內動脈瘤破裂」

知名配音員李小姐從事配音工作超過二十年,曾為《神奇寶貝》小智、《真珠美人魚》等多部動畫角色配音,長期日夜顛倒、高工時的工作型態,使她身體處於高度壓力與過勞狀態。某日她突然劇烈頭痛後陷入昏迷,就醫發現是「顱內動脈瘤破裂」,在醫療團隊全力搶救下,前後接受三次腦部手術及長達半年的復健治療,最終順利康復重返職場。

2025年07月07日 10:45

「狼醫查詢平台」還沒成果 邱泰源:與司法部討論中

「狼醫查詢平台」還沒成果 邱泰源:與司法部討論中

「狼醫」事件連環爆,國內醫院龍頭台大醫院的婦產部近期至少爆出3起性騷性侵爭議。對此,衛福部也規劃「狼醫查詢平台」。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表示,最近已經開過兩次會,要尋求法源,會持續跟司法院溝通。

2025年07月07日 10:18

女性看A片「動機決定性福感」 研究:一起看可能更冷感

女性看A片「動機決定性福感」 研究:一起看可能更冷感

愈來愈多女性會欣賞色情圖片和色情影片,但觀看的動機、造成的影響,卻與男性大不同。一項橫跨42國、參與者超過9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女性若是基於追求愉悅或好奇而觀看色情影像,性福感會上升,但若是與伴侶關係不佳、為解悶而看,性福感反而會更差,與男性觀看可單純享受即時的快樂有明顯差異。

2025年07月07日 09:03

61歲男腎臟移植後「體內竟長滿寄生蟲」!從肺部一路爬到皮膚

61歲男腎臟移植後「體內竟長滿寄生蟲」!從肺部一路爬到皮膚

器官移植可以續命,也可能出現感染引發的慘劇!國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近日發布一篇罕見醫療個案,美國一名61歲男子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體內竟爬滿寄生蟲,從肺、腹部一路爬到皮膚,造成他感到噁心、嘔吐和口渴,住院治療卻病情惡化,還一度休克;最終男子在注射專門對抗該寄生蟲的藥物後,身體得以康復。

2025年07月07日 01:49

「孕期出血」常見2類體質 醫:血熱型別過度進補

「孕期出血」常見2類體質 醫:血熱型別過度進補

「孕期出血」總是讓人多孕媽咪相當緊張,中醫師指出,大約有2~4成的孕婦都可能發生過孕期出血情況,造成出血的原因眾多,以中醫觀點來看,引發原因可能是「氣血虛弱」或是「血熱」,若發現出血量持續增加或同時伴隨腹痛,一定要前往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

2025年07月06日 19:29

六旬突婦肢體癱軟!醫揪出5公分「心臟黏液瘤」害血栓

六旬突婦肢體癱軟!醫揪出5公分「心臟黏液瘤」害血栓

六旬婦人突發右側肢體癱軟,家人以為是中風緊急送醫,進行一連串神經影像與心臟血管檢查後,意外找出真正元凶不是一般的血管性中風,而是一顆超過5公分、長在左心房的「心臟黏液瘤」。醫師指出,儘管心臟黏液瘤屬良性,但位置與特性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阻斷血流就會造成急性威脅,但只要及早發現並妥善處理,預後通常良好。

2025年07月06日 16:11

準媽媽產檢無症狀!1篩檢揪出「產科殺手」每年害50萬名胎兒死亡

準媽媽產檢無症狀!1篩檢揪出「產科殺手」每年害50萬名胎兒死亡

一名懷孕21週的準媽媽,在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中被發現胎兒體重小兩週,雖未出現其他症狀,卻在中期「子癇前症」篩檢中驗出,胎盤功能異常程度超標7倍,屬於高風險族群,所幸經監測與用藥,一路安胎到29週,寶寶順利出生。醫師指出,子癇前症全球每年造成超過7萬名孕婦死亡、胎兒死亡更逾50萬例,導致早產約260萬例。

2025年07月06日 14:52

「1甜品」能助減重!醫曝「不用運動節食」:一碗就能燃脂

「1甜品」能助減重!醫曝「不用運動節食」:一碗就能燃脂

吃甜品也能減重?減重醫師蕭捷健透露,當大腸裡的擬桿菌遇上由高纖食物、抗性澱粉發酵而來的乙酸,可減少肝臟與內臟脂肪,效果如同進行低碳飲食,而綠豆富含抗性澱粉與β-葡聚醣,是不錯的選擇,建議煮成綠豆湯食用,「更棒的是,這一切不需你忍受極端斷澱粉的痛苦與煎熬。只要換一下主食,你就能輕鬆地啟動身體天然的燃脂模式。」

2025年07月06日 13:5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