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要放到熟了再手術? 醫生破解迷思



圖、文/NOW健康 李蔚萱

根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人有六成患有白內障,70歲以上長者更有高達九成有白內障!白內障所造成的視力退化是威脅老年族群生活品質的常見眼疾,但你以為年輕就跟白內障絕緣嗎?

板橋燦明大學眼科院長劉冠麟指出,由於現代人用眼過度,又沒有做好護眼工作,門診中也不乏20、30歲的早發性白內障患者。近期門診中就有1位未滿30歲的患者,雙眼皆有白內障,而且已達中重程度,可見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

什麼是白內障? 眼睛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

何謂白內障?白內障是老化的一個過程,眼球裡面的水晶體由透明慢慢變得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如同相機鏡頭般,若鏡頭霧了,就會影響拍照品質。此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或眼球有外傷者,還有眼睛接收太多紫外線照射和高度近視的人,都為白內障的高危險群。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了白內障呢?劉冠麟表示,視力模糊是白內障的初期症狀,同時視物的色彩會變得暗沉、不明亮,也可能會出現近視度數加深,但換了好幾副眼鏡後仍無法改善的狀況。若有以上症狀,建議千萬不要拖,趕緊到眼科接受詳細檢查,以確認是否為白內障所造成。



▲劉冠麟醫師向門診病患解釋白內障形成的原因。(攝影/林志遠)

白內障一定要動手術嗎? 目前白內障有哪些治療方式呢?

劉冠麟說明,輕微白內障可先使用藥物治療,但只能減緩惡化的速度,無法根治,唯有接受手術治療,才能徹底解決白內障的困擾。目前比較常見的手術是超微創超音波乳化術,術前會先以點藥水的方式進行麻醉,再於角膜上製作約2公分的小切口,接著利用超音波將混濁的白內障震碎及吸除,最後再置放人工水晶體。

劉冠麟補充,目前較先進的手術方式為「飛秒白內障雷射」,以飛秒雷射取代傳統手術器械,製作角膜切口、囊袋,並使用飛秒雷射分解硬化的水晶體,降低了超音波使用能量,保留更多的角膜內皮細胞,減緩術後角膜水腫的問題發生。另外術中的電腦斷層掃描(OCT)和「智能導航定位系統」,提供精準高解析圖像導引,有利於人工水晶體置中擺放,讓術後視力品質穩定,恢復得更快、更穩定,病人甚至在手術隔天就能回復正常生活,已成為新的手術趨勢。

劉冠麟表示,因部分患者的白內障過熟、過硬,透過傳統手術風險相對較高,此時,就相當適合輔以飛秒白內障雷射,不但能提升手術的安全及精準性,同時術後也能恢復得更加完美。

「白內障要等到熟了再手術」 錯誤認知反提高青光眼風險

至於坊間流傳:「白內障要放到熟了再手術。」是真的嗎?其實,以前白內障手術都是大傷口,得等水晶體硬了熟了後,再把整顆水晶體擠出來;但現在手術的方式是開小傷口把水晶體震碎,然後再吸出來,所以現在的白內障手術,若放到太熟,反而會增加手術風險。而且過熟的白內障可能會造成青光眼等問題,因此,白內障只要影響視力品質,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劉冠麟提醒,要預防早發性白內障就要好好愛護靈魂之窗,用眼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外出時別忘了眼睛也要防曬,另外可以適當補充葉黃素來保護眼睛,更重要的是定期檢查視力,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人體最大器官新發現 細胞間質占身體20%潛藏療癒密碼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很多人害怕吃中藥,尤其多數小孩子都怕吃中藥,成年人可能就乾脆不看中醫不吃中藥了,然而,很多家長卻不這麼想,常會想方設法改善中藥很苦的問題,希望能獲得中醫較好的調理治療。中醫師鄒瑋倫認為,這很傷腦筋,處理上真的比較麻煩。對於會苦的中藥,究竟如何吃才不會苦?鄒瑋倫推薦以下5種作法。

2025年11月20日 17:45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46歲的李先生今年2月下班途中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右半身無力、頭暈不止、注意力短暫,住院接受治療。原預計5月返回食品加工廠上班的他,卻在第一天就因為搬不動冷凍肉品、操作緩慢,而遭判定無法勝任工作,讓他一度覺得「沒救了」,所幸後續在一個月密集復健、職能治療,透過模擬工作、實作訓練,才順利返崗。

2025年11月20日 17:37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