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精細的子宮內手術挽救胎兒生命

▲胎內手術。(圖/Pixabay)
▲胎兒手術目的是治療患有特定先天缺陷的嬰兒。(示意圖/Pixabay)

文/潘懷宗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台製播了一系列健康教育的影片,就如同筆者一直以來的健康節目一樣,推廣基礎醫學常識。近期該節目介紹了倫敦的一個醫療團隊,該團隊可以執行精細的胎兒手術,給未出生的嬰兒一個健康活下去的機會。與此同時,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奈特女士(KATHRYN KNIGHT)也在2021年4月底,寫了一篇專欄來介紹這項已經相當成熟的手術。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對於一位懷孕的準媽媽來說,當產檢醫師說,對不起,您的寶寶有嚴重問題,恐怕會危及生命時,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胎兒手術是對子宮內未出生的胎兒所進行的一項手術,目的是想要矯正患有特定先天缺陷的嬰兒,讓他/她有機會能夠健康的出生或給予活下去的機會。由於這些缺陷通常隨著胎兒的發育而加重,所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不二法門。醫學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嘗試胎兒手術,但因為這項手術不僅僅是對手掌大小的胎兒風險很高,甚至對於母體都是相當危險的,風險包括子宮破裂、胎兒死亡、手術感染、早期分娩等等,由於需要極其精準的動作,所以英國政府早在多年前就贊助科學界,研發專門進行子宮內手術的機器手臂,讓執刀醫生能夠精準的執行各項動作,不會傷及胎兒和母親。由於機器手臂的商業化和手術的成熟度,目前已經可以執行非常多種類的不同手術。

▲胎內手術。(圖/Pixabay)
▲醫學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嘗試胎兒手術。(示意圖/Pixabay)

28歲的貝基小姐(Becky)和經營倉儲的丈夫理查德(Richard)住在英國懷特島郡(Isle of Wight),現在他們之所以能夠驕傲且愉快地抱著六個月大、胖乎乎的女兒安妮一起合影留念,確實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奇蹟,這全都要歸功於醫學的長足進步,因為胎兒手術的成熟,所以順利除掉了未出生胎兒肺部的腫瘤,貝基小姐才得以在2021年10月順利的自然產下女嬰。記得當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醫院人流必須盡量減少,貝基獨自一人去進行19周的懷孕產檢時,超音波技師告訴她,胎兒有嚴重問題,必須進一步檢查。於是,她立即被送往南安普敦的安妮公主醫院,第二天進行了更詳細的後續檢查,丈夫理查德也被通知到場,最後,確定了他們未出生的胎兒肺部長了腫瘤,叫做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機(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CCAM),該疾病是由於正常的支氣管肺泡發育失敗,伴有氣管末端腺瘤增生,因此沒有適當的肺泡形成,由於腺瘤長得很快,導致胎兒有生命危險。醫生叫他們先回家並好好考慮兩個建議,第一是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進行人工流產,第二是讓嬰兒自然死亡。這真是晴天霹靂,在僅僅兩天內,把他們從即將身為人母人父天堂般的喜悅,直接丟進了18層地獄的痛苦深淵,可說是徹底傷透了心。

▲胎內手術。(圖/Pixabay)
▲現階段,利用胎兒手術可以治療子宮內胎兒的許多先天性缺陷。(示意圖/Pixabay)

沒曾想回到家後不久,就接到安妮公主醫院的醫生來電,告知在倫敦市聖喬治醫院裡面有一個醫療團隊可以為胎兒做子宮內手術(Fetal medicine unit),且該團隊非常有經驗,並已經在子宮內執行了數百個以上的複雜手術,他們可以詢問看看。她和丈夫理查德放下電話後,立刻迫不及待地直奔倫敦,請求幫助。醫療團隊告訴他們,可以替胎兒進行細緻的子宮內手術,利用一根插入貝基太太腹部的小針頭和雷射光來切斷供養腫瘤的血管,讓腫瘤萎縮。當然,手術也不是沒有危險性,胎兒有可能無法承受手術的壓力,心臟隨時都可能停下來,但這是胎兒唯一的希望,儘管不知道結果如何,仍同意孤注一擲,至少給未出生的小孩一個機會。貝基小姐也同意將手術錄製成衛教影帶,因為不論最後結果如何,衛教影片都可以幫助日後跟我一樣處境的其他父母們,讓他們知道這種情況、感受以及如何處置。正當倫敦醫療團隊將一根針插入到胎兒體內相當火柴棒粗細的血管中時,錄製影片的所有工作人員也都跟著屏氣凝神的注視著,因為就算只有1毫米的誤差,都可以是致命的。當然,最後手術的結果是非常成功的。

現階段,利用胎兒手術可以治療子宮內胎兒的許多先天性缺陷,包括:羊膜帶綜合症(Amniotic band syndrome)、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CCAM)、先天性橫膈膜肌疝氣(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先天性高氣道阻塞綜合症(Congenital high airway obstruction syndrome)、胎兒貧血、下尿路梗阻(Low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等等,無法全部列舉,我們期待更多的醫學進步,造福生命,筆者當持續用功為大家報告。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台醫投書「健保崩壞」登國際期刊 台大院長不認同:數據錯誤百出

台醫投書「健保崩壞」登國際期刊 台大院長不認同:數據錯誤百出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刊出一篇來自台灣醫事人員的投書,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急診壅塞、新冠疫情期間住院死亡率高、低薪過勞等,甚至出現最大規模的護理師離職潮,內容引發醫界議論。不過,知名重症醫陳志金認為文章有誤導之嫌,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表示數據錯誤百出。

2025年04月26日 17:02

30多歲OL下背痛只能站著上班!重訓增肌力仍無效 中醫3招改善

30多歲OL下背痛只能站著上班!重訓增肌力仍無效 中醫3招改善

一名30多歲女性上班族,下背痛嚴重只能站著上班,每天都要吃止痛藥,雖嘗試復健等多種治療效果有限,甚至想藉由重訓鍛鍊肌力,練到硬舉可達1百公斤仍無法改善,輾轉尋求到中醫協助。醫師分析,患者下背痛並非單純因重訓或椎間盤問題引起,而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經過一個月用藥、針灸並教導患者練習用腹部呼吸,患者終於能一睡到天亮,也能坐著上班。

2025年04月26日 15:19

國際不打小孩日將至!醫揭體罰4大影響:孩子長不高、胖一圈

國際不打小孩日將至!醫揭體罰4大影響:孩子長不高、胖一圈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 Out Day)」,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王律婷分析,體罰不只影響心理,可能帶來4大影響包含生長受阻、內臟脂肪堆積。研究顯示,如果孩子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下,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導致生長遲緩,但若提供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與情感支持,內分泌功能可逐步恢復,幫助生長回到正常軌道。

2025年04月26日 11:53

不是發芽、長褐斑! 大蒜「出現1變化」最好整顆丟掉

不是發芽、長褐斑! 大蒜「出現1變化」最好整顆丟掉

蔥薑蒜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的食材,農糧署近期就針對大蒜保存過久的變化進行解釋,如果大蒜出現發芽、褐班、黃化等變化,基本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是「軟化」就要特別注意,因為有可能因此滋生細菌,最好不要食用。

2025年04月26日 11:18

新北再爆麻疹本土病例「曾到台北吃西堤」 3天足跡曝光

新北再爆麻疹本土病例「曾到台北吃西堤」 3天足跡曝光

新北市新增第2例麻疹本土確定病例,北市衛生局今(26)日表示,經衛生單位疫調,確診個案可傳染期間曾於台北市活動,分別是18日中午到西堤牛排台北羅斯福店、19日晚間到R9 coffee (百花台),提醒曾經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者,請自主健康監測18天。

2025年04月26日 10:08

過量恐害腎結石!營養師揭「維他命C」建議量

過量恐害腎結石!營養師揭「維他命C」建議量

維生素C是人體無法自行生成的營養素,也是最廣為人知的維生素,有抗氧化、維持正常膠原蛋白合成的功能,許多現代研究也認為維他命C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

2025年04月26日 10:00

程式設計師月薪13萬「熬夜腦出血」昏迷15天 醫揭睡眠黃金時間

程式設計師月薪13萬「熬夜腦出血」昏迷15天 醫揭睡眠黃金時間

大陸浙江省一名35歲程式設計師因長期熬夜,日前突腦出血緊急送醫,整整昏迷了15天,消息曝光後引起關注。對此,中醫生提醒,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睡眠黃金時間」,盡量把握在這個時段躺床睡覺。

2025年04月25日 19:30

「三協成」兩度遭檢舉 衛生局4聲明釐清:罰6萬是因賣過期食品

「三協成」兩度遭檢舉 衛生局4聲明釐清:罰6萬是因賣過期食品

淡水三協成餅舖傳出因涉入罷免活動查水表挨罰20萬,新北衛生局今(25)日再次提出四點聲明,重申「沒有開罰20萬」並還原該餅舖兩度遭檢舉、開罰情況。其中標示不實並非外傳蛋種問題,業者也坦承疏失,還在查處中,另一樁則是陳列販售過期食品遭稽查屬實,裁處6萬元。衛生局疾呼,有心人士不要惡意造謠攻擊,抹滅所有基層公衛人員的努力。

2025年04月25日 18:39

台大醫院有老鼠!工會控要護理師幫忙抓 院方:僅要求加強清潔

台大醫院有老鼠!工會控要護理師幫忙抓 院方:僅要求加強清潔

「護理師不是捕鼠隊!」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在臉書發文怒指,院內護理部下達指令要求護理師在開診前、用餐後等上班時間,執行工作區域環境整理與清潔,言下之意,是要求展開「滅鼠大作戰」。台大醫院發言人陳彥元今(25)日回應有誤解,院方不可能要護理師抓老鼠,該做法是提醒大家維持護理站的整潔,相關使用者都有責任。

2025年04月25日 17:5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