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精細的子宮內手術挽救胎兒生命

▲胎內手術。(圖/Pixabay)
▲胎兒手術目的是治療患有特定先天缺陷的嬰兒。(示意圖/Pixabay)

文/潘懷宗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台製播了一系列健康教育的影片,就如同筆者一直以來的健康節目一樣,推廣基礎醫學常識。近期該節目介紹了倫敦的一個醫療團隊,該團隊可以執行精細的胎兒手術,給未出生的嬰兒一個健康活下去的機會。與此同時,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奈特女士(KATHRYN KNIGHT)也在2021年4月底,寫了一篇專欄來介紹這項已經相當成熟的手術。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對於一位懷孕的準媽媽來說,當產檢醫師說,對不起,您的寶寶有嚴重問題,恐怕會危及生命時,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胎兒手術是對子宮內未出生的胎兒所進行的一項手術,目的是想要矯正患有特定先天缺陷的嬰兒,讓他/她有機會能夠健康的出生或給予活下去的機會。由於這些缺陷通常隨著胎兒的發育而加重,所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不二法門。醫學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嘗試胎兒手術,但因為這項手術不僅僅是對手掌大小的胎兒風險很高,甚至對於母體都是相當危險的,風險包括子宮破裂、胎兒死亡、手術感染、早期分娩等等,由於需要極其精準的動作,所以英國政府早在多年前就贊助科學界,研發專門進行子宮內手術的機器手臂,讓執刀醫生能夠精準的執行各項動作,不會傷及胎兒和母親。由於機器手臂的商業化和手術的成熟度,目前已經可以執行非常多種類的不同手術。

▲胎內手術。(圖/Pixabay)
▲醫學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嘗試胎兒手術。(示意圖/Pixabay)

28歲的貝基小姐(Becky)和經營倉儲的丈夫理查德(Richard)住在英國懷特島郡(Isle of Wight),現在他們之所以能夠驕傲且愉快地抱著六個月大、胖乎乎的女兒安妮一起合影留念,確實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奇蹟,這全都要歸功於醫學的長足進步,因為胎兒手術的成熟,所以順利除掉了未出生胎兒肺部的腫瘤,貝基小姐才得以在2021年10月順利的自然產下女嬰。記得當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醫院人流必須盡量減少,貝基獨自一人去進行19周的懷孕產檢時,超音波技師告訴她,胎兒有嚴重問題,必須進一步檢查。於是,她立即被送往南安普敦的安妮公主醫院,第二天進行了更詳細的後續檢查,丈夫理查德也被通知到場,最後,確定了他們未出生的胎兒肺部長了腫瘤,叫做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機(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CCAM),該疾病是由於正常的支氣管肺泡發育失敗,伴有氣管末端腺瘤增生,因此沒有適當的肺泡形成,由於腺瘤長得很快,導致胎兒有生命危險。醫生叫他們先回家並好好考慮兩個建議,第一是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進行人工流產,第二是讓嬰兒自然死亡。這真是晴天霹靂,在僅僅兩天內,把他們從即將身為人母人父天堂般的喜悅,直接丟進了18層地獄的痛苦深淵,可說是徹底傷透了心。

▲胎內手術。(圖/Pixabay)
▲現階段,利用胎兒手術可以治療子宮內胎兒的許多先天性缺陷。(示意圖/Pixabay)

沒曾想回到家後不久,就接到安妮公主醫院的醫生來電,告知在倫敦市聖喬治醫院裡面有一個醫療團隊可以為胎兒做子宮內手術(Fetal medicine unit),且該團隊非常有經驗,並已經在子宮內執行了數百個以上的複雜手術,他們可以詢問看看。她和丈夫理查德放下電話後,立刻迫不及待地直奔倫敦,請求幫助。醫療團隊告訴他們,可以替胎兒進行細緻的子宮內手術,利用一根插入貝基太太腹部的小針頭和雷射光來切斷供養腫瘤的血管,讓腫瘤萎縮。當然,手術也不是沒有危險性,胎兒有可能無法承受手術的壓力,心臟隨時都可能停下來,但這是胎兒唯一的希望,儘管不知道結果如何,仍同意孤注一擲,至少給未出生的小孩一個機會。貝基小姐也同意將手術錄製成衛教影帶,因為不論最後結果如何,衛教影片都可以幫助日後跟我一樣處境的其他父母們,讓他們知道這種情況、感受以及如何處置。正當倫敦醫療團隊將一根針插入到胎兒體內相當火柴棒粗細的血管中時,錄製影片的所有工作人員也都跟著屏氣凝神的注視著,因為就算只有1毫米的誤差,都可以是致命的。當然,最後手術的結果是非常成功的。

現階段,利用胎兒手術可以治療子宮內胎兒的許多先天性缺陷,包括:羊膜帶綜合症(Amniotic band syndrome)、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CCAM)、先天性橫膈膜肌疝氣(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先天性高氣道阻塞綜合症(Congenital high airway obstruction syndrome)、胎兒貧血、下尿路梗阻(Low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等等,無法全部列舉,我們期待更多的醫學進步,造福生命,筆者當持續用功為大家報告。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聯新國際醫院「鏡管家」智慧管控守護病安 榮獲鼎革獎肯定

聯新國際醫院「鏡管家」智慧管控守護病安 榮獲鼎革獎肯定

內視鏡是現代醫學診斷與治療的重要工具,協助醫師「直接看見」器官病灶,進行切片、止血、息肉切除等微創處置。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長暨數位發展部部長徐偉倫14日表示,然,內視鏡清消過程中只要出現一絲瑕疵,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因而重新檢視現有流程,思考如何以科技強化病安防線。

2025年10月14日 22:41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國健署移送調查最重罰2500萬

超商APP涉違法廣告「加熱菸」 國健署移送調查最重罰2500萬

國健署核准美、日兩家跨國菸草公司的加熱菸合法上市販售,雖然超商尚未鋪貨販售,但是網友在超商APP使用關鍵字已經可以搜尋到商品資訊。國民健康署今(14)日表示,己將相關資料移請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查處,並重申,截至目前為止,全國僅有兩家業者、14個加熱菸品項與4款組合元件取得核准,其他任何未經審查的產品一律屬違法。

2025年10月14日 18:07

她生產隔日下床昏厥險喪命 醫示警剖腹產「靜脈血栓」比例增

她生產隔日下床昏厥險喪命 醫示警剖腹產「靜脈血栓」比例增

29歲的何小姐剖腹產生下一名女寶寶,懷孕生產過程都相當順利,沒想到產後隔天下床活動突然昏倒緊急送醫,還一度失去呼吸心跳,研判是生產後發生肺栓塞,緊急搶救還一度接上葉克膜,住院23天才出院,所幸沒有留下任何神經學症狀。醫師指出,剖腹產為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且近年來比例有增加趨勢,建議剖腹產婦女生手術後需儘快下床活動。

2025年10月14日 16:44

流感單周爆75重症、10死!疫情是否過高峰「2周後是關鍵」

流感單周爆75重症、10死!疫情是否過高峰「2周後是關鍵」

疾病管制署公布最新監測,上週國內新增75例流感重症病例,創下本流感季新高,另有10例死亡;另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達13.7萬人次,較前一週略降。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就診人次下降可能與連假部分醫療院所休診有關,疫情實際趨勢接下來二週是觀察重點,根據往年經驗,很可能會持平或緩升之後出現下降,等到12月初疫情再次上升,疫情高峰也還需再觀察。

2025年10月14日 16:03

高雄再爆本土登革熱!楠梓30多歲女發燒骨痛確診 感染源在同公司

高雄再爆本土登革熱!楠梓30多歲女發燒骨痛確診 感染源在同公司

疾病管制署今(14)日公布新增1例高雄市本土登革熱病例,為居住高雄市楠梓區30多歲女性,10月7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骨頭痛及全身無力等症狀至診所就醫,於當日通報採檢送驗後確診登革熱,檢出登革病毒第一型,和先前鼓山三民群聚不同型別,後續基因序列分析顯示,先前確診的菲律賓境外移入個案和她在同公司、不同樓層,兩人的病毒序列一致。

2025年10月14日 15:06

700萬療程納健保!罕病男靠「血友病新藥」重生 首年達零出血

700萬療程納健保!罕病男靠「血友病新藥」重生 首年達零出血

血友病治療迎來重大突破!一名罹患發生率僅5萬分之一的B型重度血友病患傅先生,因體內產生抗體導致傳統治療失效,數十年來飽受自發性出血與併發症之苦,包括消化道大出血、腦出血及拔牙後出血,甚至出現休克、癲癇等併發症,多次生命危在旦夕。但去年傅先生成為全台首位接受健保給付、「新型再平衡藥物」治療的患者後,成功達到超過一年「零出血」的目標,不僅擺脫了隨時可能危及生命的夢魘。

2025年10月14日 14:57

流感疫苗2周「212萬人搶打」創5年新高 疾管署宣布加購20萬劑

流感疫苗2周「212萬人搶打」創5年新高 疾管署宣布加購20萬劑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疾病管制署今(14)日公布公費流感疫苗開打2周已經接種212萬人,創5年同期新高,為因應民眾踴躍接種之需求,且考量近期流感疫情風險仍高,疾管署已依契約規定加購20萬劑流感疫苗。隨著10月份多個連續假期到來,呼籲民眾要落實以肥皂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有發燒或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衛生好習慣,符合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資格者也請儘早完成接種。

2025年10月14日 14:12

糞便潛血不做腸鏡「死亡風險增6成」 國健署:切除息肉阻癌病變

糞便潛血不做腸鏡「死亡風險增6成」 國健署:切除息肉阻癌病變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根據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位居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3名,造成死亡人數7,007人。對此,國健署提醒,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定期篩檢可減少34%晚期發生率,降低40%死亡率,若篩檢陽性,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將增加30%,超過一年不做大腸鏡死亡風險增加64%。

2025年10月14日 13:1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