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不治療染新冠死亡風險增加 肝炎專家圖文解析

▲C肝。(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C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是非肝硬化者的3.3倍!」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教授說:「C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感染新冠後,會發生全身性發炎反應,甚至導致『細胞激素風暴』,破壞包含肝臟在內的全身器官。有鑑於肝硬化患者正常的肝細胞比正常人少很多,只要有一點損害就可能使肝功能惡化,進展成器官衰竭,增加重症及增加死亡風險。」

高嘉宏教授說,世界上每三十秒就有一人因肝炎死亡,C型肝炎治療刻不容緩。但因為疫情影響,民眾進行肝炎篩檢、治療C型肝炎積極度銳減,根據全球性大型研究指出,若因疫情拖延治療,C肝患者病程惡化與死亡人口可能增加。我國有高達12萬名還沒有治療C型肝炎的患者,暴露於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外病變與感染新冠死亡風險提升的危機中。

高嘉宏教授說,為了幫助國人快速擺脫C型肝炎糾纏,政府特編預算,給付高安全性、高療效的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不僅治癒率高達98%且副作用輕微,治療更僅需要2個月或3個月,領藥最少只需要3次。疫情期間,其短療程特性更可幫助減輕患者回診的焦慮感,治療也不影響疫苗施打。高嘉宏教授鼓勵:「45歲至79歲的國人(原住民族群為40至79歲),應趁疫情趨緩之際,把握一生一次免費肝炎篩檢機會,確認自己是否感染C型肝炎。若確認也無須擔心,今日已有多元且有效的全口服新藥可幫助患者快速治癒C型肝炎。」

C型肝炎治療不能等

C肝治療不能等!

感染C型肝炎後,患者可能出現疲倦、噁心、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等症狀,但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很容易遭到忽視。麻煩的是,C型肝炎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持續反覆發炎更會導致肝臟纖維化,漸漸演變成肝硬化,肝臟功能越來越差。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現黃疸、腹水、凝血功能變差,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意識改變、中樞神經障礙的「肝腦病變」。

肝病三部曲

長期處於慢性肝炎的狀態下,還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加速「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病程惡化。高嘉宏教授解釋,「C型肝炎病毒會持續破壞肝臟,一旦進入肝硬化,每一年約有3%-5%患者會產生肝癌。如果不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話,患者的存活或生活品質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除了積極治療,也務必定期追蹤,每3至6個月應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肝腫瘤。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部分患者追蹤的間隔可能會拉長,高嘉宏教授提醒,肝炎檢查切莫拖延超過3至6個月,以免在這段期間裡,小顆肝癌長出來而不自知。

C型肝炎病毒除了會傷害肝臟之外,還可能導致多種肝外病變(extra-hepatic disease),高嘉宏教授分析,C型肝炎病毒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脂質代謝異常、胰島素阻抗,增加多種疾病發生的機會,包括中風、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認知障礙等,次外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例如:口腔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

不只傷肝臟,還有肝外病變

面對疫情,C肝患者掌握健康關鍵分析

「除了由國民健康署免費肝炎檢測機會,如臺大醫院在內的許多醫院,也都響應政策,在院內執行召回計畫。把醫院裡面曾經檢驗到C型肝炎抗體陽性的患者名單列出來,由肝炎個案管理師聯繫把患者找回來,到胃腸肝膽科接受治療。」高嘉宏教授說,「鼓勵患者若接到相關篩檢或召回電話,應積極配合篩檢及回診治療!」

高嘉宏教授說,近年來C型肝炎治療以全口服新藥為主,療程大約2個月或3個月,若能完成整個療程,治癒率可達98%。因為是口服藥,患者服藥也相當便利。對於新冠疫苗施打也不會造成影響,已經登記疫苗施打的民眾,不須擔心療程會延誤疫苗施打時間。高嘉宏教授提醒,接受C型肝炎治療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因為疫情就任意停藥,若隨意停藥不僅會使治療成功率降低、甚至失敗,還會可能衍生許多治療問題。

高嘉宏教授也叮嚀,根除C型肝炎病毒後,記得定期追蹤。因為清除病毒後,肝硬化依舊存在,患者還是需要定期回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胎兒蛋白等肝癌篩檢。日常生活中,請勿與人共用牙刷、刮鬍刀、指甲剪等可能沾到血液的器具,要避免飲酒,並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包括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攝取均衡營養等。透過積極治療及日常生活管理,才能雙管齊下擺脫「肝」苦人生。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如何預防C型肝炎?(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今年是八仙塵暴10周年,那場災難造成近500名年輕人燒燙傷,重傷患者換藥過程宛如酷刑,而孫維仁醫師身為台灣麻醉醫學專家,當時力倡「止痛等於生命支持」,推動急診開放嗎啡不限量,結果成功協助大量傷患獲得充分鎮痛,且無人因此成癮,他的努力不僅實際造福民眾,也締造台灣醫療重要突破。

2025年08月29日 10:04

她雙眼乾澀每天用人工淚液難緩解 針灸3個月改善逾5成

她雙眼乾澀每天用人工淚液難緩解 針灸3個月改善逾5成

64歲李女士,長期受到雙眼乾澀與久視疲勞困擾,尤其在閱讀時症狀加劇,儘管每日使用人工淚液4次,仍難以緩解不適,尋求中醫治療協助,在接受針灸3個月後,眼部乾澀與疲勞改善超過5成;持續治療至第4個月已無需依賴人工淚液,眼睛舒適度大幅提升。

2025年08月31日 09:14

吃甜點有苦味 他一查癌症末期了!醫示警兩大症狀:初期不明顯

吃甜點有苦味 他一查癌症末期了!醫示警兩大症狀:初期不明顯

一位71歲的老翁因長時間食慾不振與全身搔癢,並且經常感覺到甜點有苦味,直到就醫後才得知自己已罹患肝癌末期。這名老翁的案例引起醫界關注,醫師錢政弘提醒民眾,肝臟疾病初期可能會出現不明的症狀,包括味覺改變、皮膚異常等,應儘早進行檢查。

2025年08月30日 23:39

一票人早餐常吃!「把它當燕麥片」以為健康 醫喊母湯

一票人早餐常吃!「把它當燕麥片」以為健康 醫喊母湯

以為很養生,但卻是在吃垃圾食品!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有患者早餐都吃燕麥泡牛奶配水果,但他所謂的燕麥卻是玉米片,可能讓血糖飆升,對他來說就像垃圾食品。他也提醒,燕麥片對血糖有問題的人來說仍會有劇烈影響,建議選擇原形、無加工的燕麥。

2025年08月30日 19:22

母乳、配方奶糖份都是「乳糖」 專家:有助腦部、神經發育 

母乳、配方奶糖份都是「乳糖」 專家:有助腦部、神經發育 

母嬰品牌「媽媽餵」影片指稱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高,可能導致過動,引起家長恐慌。國際泌乳顧問澄清,母乳與配方奶中的主要糖份以乳糖(lactose)為主,其性質與飲料中的添加糖(added sugars)或蔗糖(sucrose)不同,不能混為一談。且哺乳方式沒有標準答案,依醫囑與家庭現況,選擇全母乳、混合餵養或配方奶,只要寶寶健康、媽媽安穩,就是對的選擇。

2025年08月30日 18:43

設計師熬夜畫圖手痛到不舉 中醫揭五十肩分4類「年輕人也中招」

設計師熬夜畫圖手痛到不舉 中醫揭五十肩分4類「年輕人也中招」

一名32歲男性室內設計師,因長時間熬夜畫圖,某天突然右手抬不起來、肩膀劇烈疼痛,起初誤以為是肌肉拉傷,經診斷為典型五十肩。中醫師指出,五十肩不是一般的肌肉拉傷,而是肩關節囊慢性發炎與沾黏,臨床觀察有4種體質類型,而現代人久坐辦公、滑手機、缺乏運動,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若輕忽不治療,可能導致肩關節日漸僵硬,影響日常生活。

2025年08月30日 17:56

糖尿年輕化!28歲酒店妹「腎病變」水腫臉發黑 洗腎過一生

糖尿年輕化!28歲酒店妹「腎病變」水腫臉發黑 洗腎過一生

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高雄一名28歲酒店妹有家族糖尿病史,年僅22歲就罹患糖尿病,因工作處於高壓環境,又沒有規律服藥,近一年體重稍增、出現泡泡尿,就醫檢查時發現腎功能嚴重低下,3個月前開始洗腎人生。腎臟科醫師表示,年輕型糖尿病不只罹患得早,惡化程度還更快,若未適度控制血糖,恐提早8年就得開始洗腎。

2025年08月30日 17:48

家庭二手菸暴露率升至35.6% 研究:伴侶互相扶持有助戒菸成功

家庭二手菸暴露率升至35.6% 研究:伴侶互相扶持有助戒菸成功

根據衛福部最新「國人吸菸行為調查」,113年我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為35.6%,相較111年28.9%有上升趨勢。國健署提醒,研究指出,戒菸能有效守護同住家人健康,並降低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風險;若伴侶能互相扶持,更能提升戒菸成功率。

2025年08月30日 17:35

被貓抓傷險截肢!寵物美容師「手指整塊化膿」 恐怖感染照曝

被貓抓傷險截肢!寵物美容師「手指整塊化膿」 恐怖感染照曝

泰國一名專業寵物美容師日前在工作時不慎遭貓咪抓傷,他本來並未在意,怎知手指卻嚴重化膿感染,甚至差點面臨截肢命運,所幸及時就醫,動手術將膿液清除,才並未惡化。他也分享了自己手指化膿的照片提醒貓奴,即使不是被貓咪咬,只是輕微抓傷也可能造成嚴重感染,務必多加注意。

2025年08月30日 16:1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