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該怎麼發現有「腦動脈瘤」? 醫揭「高風險群」

 


圖文/常春月刊

「腦動脈瘤」被稱作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血管疾病以腦中風為主,「腦動脈瘤」屬腦血管相關疾病。在歷年由衛福部統計的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中,國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排名長年位居前五名,根據2019年統計排行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名,有12,176人因此失去寶貴的生命。

腦動脈瘤多數無症狀 蜘蛛膜下腔出血恐致命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指出,有「腦動脈瘤」的患者大多數平時是沒有顯著症狀,少數可能發生的症狀有頭痛、噁心、嘔吐、感覺脖子僵硬、畏光等;而腦動脈瘤形成的原因是動脈管壁長期在血流衝擊下,腦血管壁因受到的壓力不平均,形成球狀的局部突出。

需特別留意的是當腦動脈瘤破裂時,會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而蜘蛛膜下腔出血是急性狀況,發生後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無法及時緊急送醫治療,意味當腦動脈瘤破裂時,有三成機率當下隨即發生死亡。

 

 

 

定期健檢可得知 早期發現避免憾事

腦動脈瘤未破裂時,也因大多無症狀所以不易被發現。最常見的表現是當腦動脈瘤自發性破裂造成腦出血送醫後才被發現。沈彥君提及,有腦動脈瘤的患者若在未破裂前及早發現,大多是因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得知,檢查工具則可利用腦血管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檢查,可完整觀看兩側內頸動脈與顱內血管是否有狹窄、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可早期發現因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微小梗塞。

 

 



這些人要當心 可能藏有不定時炸彈

未破裂的腦動脈血管瘤,越大則血管壁就越薄,也就越容易破裂。常見動脈瘤的大小若發展到約在0.5~0.7公分,就已有隨時會破裂的風險。沈彥君提醒,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改變,飲食也較精緻,可能與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相關,此外,有血管炎、先天性結締組織異常等疾病,也可能增加動脈瘤形成的風險。

若有三高者,不僅需關注血液檢驗報告中各項的數值,還要當心的是三高若控制不佳,後續會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等)、腦血管梗塞或出血(腦動脈瘤、腦中風、猝死等)的問題。

此外,建議平日應調整健康生活型態,不菸不酒、規律運動、不熬夜,以及維持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果、定期安排健康檢查隨時掌握身體狀態才是預防不定時炸彈危機的最佳方法。

延伸閱讀:
·腦血管動脈瘤,手術還是觀察?
·危害不亞於心肌梗塞! 5大徵兆表示周邊血管阻塞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會臉紅絕對不是好事!今天(5/9)是台灣無酒日,專家指出,飲酒與七個癌症有顯著相關,根據台大研究顯示,如果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飲酒後罹癌風險會飆升70倍。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帶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的人比例高達49%,幾乎是半數國人都有這樣的風險,除了民眾應該注意酒精無安全劑量,專家也呼籲,應將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納入癌症篩檢。

2025年05月09日 17:02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台灣面臨高齡化浪潮,健康老化成為重大課題。國內高齡醫學重要推手、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分享自己投入高齡醫學領域其實有點「陰錯陽差」,不過從研究、驗證效果,現在已經來到「真正改變社會」的階段。他在關渡地區進行社會導入性實驗,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的5項措施推廣到社區之中讓民眾參與,三年下來,當地居民失能失智風險下降3%,確實看到成效。

2025年05月07日 17:24

「生薑」塗頭皮生髮?醫闢謠:恐害掉髮惡化

「生薑」塗頭皮生髮?醫闢謠:恐害掉髮惡化

坊間流傳不少生髮妙方,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用生薑塗抹頭皮」,但醫師警告,目前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有效,生薑刺激性強,直接塗抹反而容易導致頭皮敏感、紅腫發炎,傷害毛囊健康,使脫髮情況更惡化,建議日常可自製「養髮枸杞芝麻糊」,透過食療來幫助養髮。

2025年05月11日 17:24

不是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穩血糖還防骨鬆 2族群超適合

不是牛奶、豆漿!醫激推1飲品:穩血糖還防骨鬆 2族群超適合

許多人為了在一大早補充營養,早餐都會喝牛奶和豆漿。不過,醫師透露,其實比起牛奶、豆漿,芝麻飲是更健康、更多營養密度的選擇,她習慣用黑芝麻和白芝麻「2:1」的比例,不加水、不加糖,直接用調理機打成濃稠的芝麻糊,每天早上挖一匙用熱水沖開,就能立刻變成一杯香濃又溫暖的早餐飲品。由於芝麻的含糖量低、鈣質含量高,也沒有精製碳水,非常適合糖尿病族群或是低醣飲食者。

2025年05月11日 15:15

專業把關!基隆照服員培訓「氣道清潔技術」 19人通過嚴格考核

專業把關!基隆照服員培訓「氣道清潔技術」 19人通過嚴格考核

為提升照顧服務員的專業能力,特別是在居家照護中協助受照顧者進行口腔及人工氣道管內分泌物清潔等技能,基隆市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與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攜手合作,於5月3日及10日舉辦「口腔內(懸壅垂之前)及人工氣道管內分泌物之清潔、抽吸與移除」課程。共計19名照顧服務員參與此次訓練,強化其執行呼吸道照護的實務技巧。

2025年05月11日 14:23

「更年期」身心變化超痛苦!藥師推「4方式」緩解不適

「更年期」身心變化超痛苦!藥師推「4方式」緩解不適

根據統計,進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為45~55歲,這時會面臨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藥師建議,可適度透過保健食藥品來緩解不適,包括「大豆異黃酮、性荷爾蒙前驅物、魚油、鈣片」。另外,更年期婦女定期乳癌與子宮頸癌篩檢是必要的,由於骨質流失速度增快,也建議更年期婦女能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並留意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

2025年05月11日 14:17

懷孕最常忽略牙齒健康!醫示警孕婦常見「3大口腔問題」

懷孕最常忽略牙齒健康!醫示警孕婦常見「3大口腔問題」

孕期口腔保健也不可忽視!顯微根管治療醫師、台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張添皓指出,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容易忽略口腔照護,最常見的問題包括「牙齦炎、蛀牙和口臭」,之前就曾遇過一名個案從懷孕後期開始就牙痛,但一直強忍,直到痛到受不了才就醫,檢查發現蛀牙嚴重感染牙髓神經,出現嚴重牙髓炎。

2025年05月11日 13:10

「酒精不耐症」喝酒更易致癌!醫教「1招」自我檢測

「酒精不耐症」喝酒更易致癌!醫教「1招」自我檢測

不少人都知道「酒精不耐症」的人喝酒會馬上臉紅,但到底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醫師指出,除了喝酒會馬上臉紅之外,也可以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20分鐘,如果皮膚出現泛紅,就是高度疑似有酒精不耐症,此方式準確率約有70%。

2025年05月11日 10:00

半蹲尿練腿力、站著尿省水?錯誤姿勢恐釀頻尿下背痛 3動作改善

半蹲尿練腿力、站著尿省水?錯誤姿勢恐釀頻尿下背痛 3動作改善

上廁所尿尿姿勢不正確會引發問題!有些人會因為公共廁所不乾淨而採取半蹲姿勢尿尿,或者因為尿尿速度不夠快、尿不乾淨而肚子用力甚至壓肚子,泌尿科醫師指出,這些情況恐使骨盆底肌緊繃收縮,長時間下來反而會讓排尿排不乾淨、頻尿,甚至下背痛或下腹部疼痛;另有些人會趁洗澡時站著尿尿省水,醫師也提出看法與建議。

2025年05月11日 09:1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