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防癌之王大蒜 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大蒜是不少料理當中的靈魂腳色,相信也有不少民眾聽說過吃大蒜有益身體健康,或者吃大蒜配香腸,除了對味也更對健康有利。嫚嫚營養師指出,大蒜確實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不過對身體的刺激也不小,提醒民眾適度攝取,對健康更加有利。

防癌之王:大蒜 營養多元還抑菌、抗氧化!

嫚嫚營養師
表示,大蒜被譽為防癌之王,營養非常多元,包括硫、鋅、磷、鉀、硒,以及維生素B群、C。最備受矚目的就是它含有相當豐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也就是民眾常常聽到大蒜有利於防癌等好處的關鍵,例如讓大蒜味道重的含硫化合物「大蒜素」,也有黃酮類、黃烷醇等多酚類化合物,以及木犀草素、槲皮素等。

大蒜最常被研究且已有不少研究證實的好處,就包括了直接降低致癌物生成、抑制細菌的活性、抗氧化的作用等,並有助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幫助維持人體免疫力,且也有利於保護心血管。

其中對於防癌、防癌的效果,在胃癌、腸癌更為顯著,例如因直接降低細菌活性的關係,可降下胃癌其中一項的危險因子: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生率,同樣的原理,也有助避免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說是食物界的抗菌素。

吃香腸配大蒜有助防癌?

許多民眾最常吃大蒜的場合,不外乎就是配香腸,這兩味可說是絕配,也有人認為吃香腸配大蒜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率,畢竟香腸這類的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烹調過程中較多容易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而大蒜可降低致癌物生成。不過已經生成的致癌物,大蒜並無法直接抹去它的存在,因此嫚嫚營養師認為,或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不過應為吃的當下也配上了大蒜這樣的蔥屬蔬菜,可以補充到多元的抗癌植化素成份,因此或多或少有些幫助。但當然也還是建議民眾,任何食物適量即可,飲食上以原型食物為主、營養多元更有助於防癌。簡單來說,會有幫助,但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的大嗑香腸。

大蒜吃法不同,營養也不同?營養師:橫切生吃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隨著吃法不同,對身體防癌、抗菌、抗氧化的作用也會有所不同。常見吃法如整瓣的生大蒜、切半的生大蒜、整瓣一起烹調完成的熟大蒜等,嫚嫚營養師指出,當中營養發揮最高的就是切半的生大蒜。

嫚嫚營養師解釋,大蒜素需要接觸到氧氣進行釋放,因此烹煮雖然也吃得到其他營養,不過恐怕就吃不到大蒜素。最推薦的做法為橫切或搗脆讓大蒜大面積接觸氧氣,然後後靜置十分鐘等待營養釋放後食用,如此可攝取到完整的營養,又不會讓營養揮發掉。 

大蒜有利健康但不宜多食 營養師:4種人更要少吃。

任何再健康的食材都是過猶不及,大蒜也是,大蒜對身體好處雖然相當優越,但吃多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也相當顯著。大蒜屬於刺激性的食材,若短時間內食用過量,恐會造成胃黏膜傷害、刺激腸道,造成胃炎、胃痛、腹脹、腹瀉等不適,過多也可能造成心跳加速、頭痛等情況。而大蒜素等營養,也會進入到血液、乳汁內,因此哺乳者也不宜多食,以避免幼兒藉由乳汁攝取過量的大蒜素造成身體不適。另外,若有服用抗凝血劑藥物者,大蒜食用過多,也可能影響到藥物作用,這點也需注意。嫚嫚營養師建議,平常吃大蒜,建議一瓣生大蒜,或兩到三瓣的熟大蒜即可,腸胃不佳者建議先吃飯,配菜時在食用大蒜,先墊墊胃,避免大蒜直接造成刺激。

大蒜口臭怎麼消?營養師:可喝綠茶等除臭。

許多民眾吃完大蒜最傷腦筋的就是殘留在口腔的味道,嫚嫚營養師建議可以配鮮乳消除臭味,主要原因並非在鮮乳可覆蓋味道,而是在蛋白質有助包覆產生氣味的大蒜素。而其他像是喝綠茶、咀茶葉、嚼薄荷口香糖也有所幫助,民眾不妨可以試試看。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明年輕症直衝大醫院變貴「一次收1200元」 衛福部設定半年觀察期

明年輕症直衝大醫院變貴「一次收1200元」 衛福部設定半年觀察期

小病直衝大醫院將變貴!為了落實分級醫療、減輕大醫院醫療量能負擔,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要求醫學中心門診輕症病人減量,明年上半年設為觀察期,如果沒有達標,最快7月開始會調升部分負擔收費至50%。健保署分析,以目前醫學中心門診輕症每人每次平均2400元計算,未來民眾未經轉診衝大醫院看病,一次就得付1200元部分負擔。

2025年10月28日 16:35

男童唇發紫送急診!照X光「屎塞到胸部」 沈迷3C害慘他:嚇屎了

男童唇發紫送急診!照X光「屎塞到胸部」 沈迷3C害慘他:嚇屎了

高雄一名11歲男童因腹痛、冒冷汗、嘴唇發紫被送到急診,經醫師診斷為便秘,經灌腸後解出一堆大便,男童母親表示,孩子喜歡上廁所滑手機,每次被臭罵才離開廁所。醫師提醒,便秘不是一兩天造成的,長期便秘會導致食慾不佳,嚴重可能造成生長遲滯,需要透過藥物治療並調整生活、飲食習慣。

2025年10月28日 16:07

白內障年輕化 醫揭「3大主因」:55歲以下患者暴增5倍

白內障年輕化 醫揭「3大主因」:55歲以下患者暴增5倍

「白內障」不再是老年病!醫師指出,近年門診發現40多歲的白內障患者有逐年增加趨勢,需手術治療的患者相較10年前增加約4到5倍,而導致年輕化主要有三大因素,包括「高度近視、3C使用過度、紫外線暴露」。

2025年10月28日 15:53

流感增13死「最小僅9歲」 羅一鈞估流行到11月中:延長擴大用藥

流感增13死「最小僅9歲」 羅一鈞估流行到11月中:延長擴大用藥

根據疾管署統計,類流感就診11萬人次,已經是連續三週下降,但是重症個案仍多,上週新增36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3例死亡,年紀最小僅9歲。疾管署署長羅一鈞今(28)日表示,目前評估流感疫情要脫離流行需至11月中旬,且基層、定點醫師反應就診人數仍多,已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至11月15日。也提醒民眾,流感疫情恐於12月中下旬再次升溫,且威脅一定高於秋季這一波,請民眾把握機會接種流感疫苗。

2025年10月28日 15:25

新生兒腸病毒連爆!出生4天大女嬰重症併發腦炎「累積已15例」

新生兒腸病毒連爆!出生4天大女嬰重症併發腦炎「累積已15例」

疾病管制署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女嬰,出生後第4天出現發燒、食慾及活力下降、心跳過快、呼吸急促,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診斷為腦炎。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A16型併發重症,目前病況穩定,已辦理出院。

2025年10月28日 14:44

研究揭「睡眠品質差」大腦老化速度翻倍 醫:慢性發炎是元凶

研究揭「睡眠品質差」大腦老化速度翻倍 醫:慢性發炎是元凶

偶爾短時間打亂生理時鐘,身體通常還能調適,但若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大腦恐怕會「未老先衰」。一項刊登於國際期刊《EBioMedicine》的大型研究指出,睡眠最差的人,其大腦老化程度幾乎是睡眠中等者的兩倍,背後可能與慢性發炎有關。

2025年10月28日 14:42

成人網癮日趨嚴重!與壓力情緒有關 醫:4大警訊勿忽視

成人網癮日趨嚴重!與壓力情緒有關 醫:4大警訊勿忽視

在數位生活全面滲透的時代,網路已是現代人工作、社交與娛樂的主要管道。然而,當上網行為失去控制,影響到睡眠、工作效率與人際關係時,可能已出現「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的徵兆。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陳平文心理師提醒,網癮不再是青少年的專利,越來越多成年人因長期使用社群媒體、線上遊戲或短影音而出現失眠、焦慮與注意力下降等問題,甚至影響職場表現與家庭關係。

2025年10月28日 14:16

22歲女腹瀉血便2年困家中 長庚精準揪出「無毒梭菌」惹禍

22歲女腹瀉血便2年困家中 長庚精準揪出「無毒梭菌」惹禍

一名22歲年輕女性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兩年來飽受劇烈腹痛、頻繁腹瀉與血便困擾,對多種藥物皆無明顯改善,被迫留職停薪、長期困在家中,生活陷入低谷。醫療團隊原本懷疑是困難梭菌感染,但多次檢測陰性,一度陷入僵局,後續利用先進質譜儀(MALDI-TOF MS)技術,比對超過9000筆蛋白質圖譜,最終鎖定真正的致病元凶「無毒梭菌」,對症下藥終於不再復發。

2025年10月28日 13: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