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沒吃海鮮也會痛風?醫生點出5地雷 手搖飲也在其中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許多民眾痛風時常會覺得莫名其妙,明明就沒吃海鮮,怎麼會痛風?雖說海鮮是出名的「痛風食材」,甚至有業者因此推出「痛風鍋」幽默行銷,不過其實痛風並不是只有愛吃海鮮才會有,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就指出了其他隱藏在生活中、相當常見但卻被忽略的痛風地雷,提醒多加留意。

痛風常見5地雷,不是沒吃海鮮就沒事!

盧泰潤醫師表示,俗稱痛風的痛風性關節炎,病如其名,痛起來就如同起風一樣來得突然,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稱為痛風。痛風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人體會從食物中攝取一種名為「普林」的成分,其會在體內代謝形成尿酸,透過尿液排出體外,但若攝取過多普林或是身體代謝尿酸速度較慢,尿酸就有可能堆積於體內,沉積於關節形成關節炎。

盧泰潤醫師指出,台灣是全世界痛風體質比例最高的國家,且男性多於女性,有別於好發在老年族群的退化性關節炎,往往會在中年就發生,嗜好海鮮、紅肉、啤酒或手搖飲等果糖飲品、肥胖族群,更是痛風容易找上的對象。

因為不只是海鮮,紅肉也是普林含量較高的食物。啤酒或手搖飲等果糖飲料,普林含量雖少,但會影響尿酸排出。肥胖雖不會直接引起痛風,但因會影響代謝等運作,間接引起痛風,一樣是個需注意的重要風險因子。

提醒民眾,並非平常沒有吃海鮮的習慣就不會有痛風,有痛風問題者也並非不吃海鮮就沒事,若有其他風險因子更應該注意。而女性發生率雖然比男性低,但也並不少見,一樣不可大意。至於仿間流傳「黃豆、香菇等植物性普林也會引發痛風」,目前研究顯示植物性普林和痛風無關,毋須特別禁忌。

痛風症狀非忍忍就沒事,久未改善恐關節變形!

盧泰潤醫師指出,痛風大多侵犯單一關節,好發於手掌或腳掌的小關節,特別以腳的大拇趾最為常見,除此之外患部也會有明顯「紅、腫、熱」的表現。

若有這些症狀,可以合理推斷為痛風性關節炎,並盡早就醫為佳。痛風性關節炎並非疼痛忍過就沒事的關節疾病,若沒有妥善處理及治療,日久關節可能會形成痛風石,除了疼痛加劇以外,也會逐漸使得關節變形影響患者生活,治療上也更加棘手。

預防、改善、治療痛風。藥別亂擦,先看醫生為佳!

在預防及改善方面,盧泰潤醫師表示,除了避免前述容易造成痛風的風險因子外,最主要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平時多補充水分,也可以適量的補充維生素C,促進體內尿酸代謝、避免堆積。

在治療上,痛風性關節炎和其他關節炎相似,主要一樣是以藥物消炎、止痛為主,視情況可能搭配類固醇或秋水仙素等藥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若案例為首發或偶爾發作,疼痛改善後便可結束療程,但若反覆發作,除了使用前述所提到的藥物外,一般會建議急性期過後繼續服用降尿酸藥物,以避免痛風不斷復發甚至形成痛風石。

民眾常自行購買藥物治療痛風,特別在此提醒應先經由醫師診斷後開立藥物為佳,以避免可能為其他疾病,又或者使用來路不明、自行用錯藥物使得情況毫無改善,或形成不可預期的後果。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台中市1名18歲女大生打排球時,為救球飛撲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受傷,女大生原心想過不久就會自行康復,未料2個禮拜過去患部卻持續腫脹,甚至痛到連礦泉水瓶蓋都扭不開;前往醫院求診後,發現竟是韌帶撕裂傷合併尺骨脫位不穩定,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進行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合併骨釘復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復健訓練,3個月後順利重返球場。

2025年11月28日 14:40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逝世的消息傳出後,醫界紛紛表達哀思與遺憾。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出身三軍總醫院體系,也是馬辛一前輩,他不捨說,馬患病有一段時間,日前車禍受傷需開刀,因免疫較弱,術後易感染,最終不幸離世,「本來大家都說他可以長命百歲,真的非常可惜」。

2025年11月28日 13:58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旅客Atom日前到台北市象山踏青,突發生心肌梗塞倒下,周遭民眾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並取得鄰近的傻瓜電擊器AED,但他仍失去心肺功能、陷入OHCA狀態,所幸消防人員及時將其送醫,經使用葉克膜等治療後不僅保命,且無後遺症;Atom說,心肌梗塞是「寡婦製造者」,感謝所有伸手救命的台灣人。

2025年11月28日 12:16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吃保健食品、吞藥注意不要吃完就睡!一名70多歲男性,為了保養身體,每天吃20多顆保健品,近期因胸痛、吞嚥有不適感而就醫,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醫師提醒,有些藥物、健康食品有腐蝕性或是酸鹼值較高,在食道中停留過久產生溶解,有可能破壞食道組織,引起潰瘍、糜爛。

2025年11月28日 11:29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瘦瘦針」減重效果顯著,但除了幫助瘦身之外,也要注意其他影響。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根據今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的研究,瘦瘦針對於護腦、降低成癮與情緒穩定都有看到正面效果,不過要研究團隊也觀察到急性胰臟炎風險上升超過2倍,民眾要有警覺。

2025年11月28日 10:19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平均每8人有1人受影響,也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分享台灣人經常吃,卻是相當傷腎的10大食物,例如看似健康的早餐穀物,或是早餐店常見的鍋貼、鐵板麵都在名單內,排名第一的更是被譽為台灣之光的珍珠奶茶。

2025年11月28日 02:09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