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假牙材質很多種 牙醫師圖文解析

▲牙齒。(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我們的牙齒沒有再生能力,只要斷了、蛀了、掉了,就沒有了。遇到需要製作假牙的時候,您最在意的是什麼呢?面對琳琅滿目的假牙材質,大家往往有很多疑問,也常常陷入選擇障礙,讓我們請牙醫師來說明白。

臨床上有幾種狀況可能會使用固定式假牙,例如意外撞擊導致牙齒斷裂、蛀牙較深而需要接受根管治療、因為長時間使用牙齒而產生很多裂痕、或是缺了牙齒等。泉玥牙醫診所院長郭光哲指出,製作假牙的第一個目的是要恢復既有的咬合與功能,第二個目的是為了美觀,能夠讓人在工作、生活、交際都更有自信。

假牙材質比一比

假牙材質主要分成三大類,全金屬、金屬燒瓷、全瓷,郭光哲牙醫師解釋,第一大類是全金屬,全部都是金屬材料;第二種是金屬外面再燒上一層瓷,讓假牙能呈現接近牙齒的顏色;第三大類是目前受到較多關注的全瓷,全部都是陶瓷的材料。

全金屬牙冠

全金屬牙冠的材質包括鈷鉻合金、銀鈀合金、還有各種比例不同的合金,金屬的特性是在承受力量之後會出現一點點的形變,比較不會斷裂。

「全金屬牙冠最令人讚賞的優點,就是可以減少牙齒的修磨量,比較好的金屬牙冠,修磨量大概落在0.5至0.7毫米左右,可說是非常非常少,而且密合度相當好。」郭光哲牙醫師分析,「部分患者的牙齒已經磨耗的非常厲害,剩下的齒質較少,所以我們只能修磨較少齒質,以避免傷害到牙齒的神經。」

全金屬牙冠也適合一些晚上睡覺容易磨牙的病人,因為金屬具有彈性,比較不怕磨牙。

全金屬牙冠的缺點是較影響美觀,畢竟金屬的顏色與牙齒差異很大,郭光哲牙醫師說,而且有些金屬在長時間使用後可能受到腐蝕,生物相容性比較差,部分患者會出現牙齦過敏的狀況。

固定假牙材質比一比

金屬燒瓷牙冠

為了改善全金屬牙冠與自然牙齒顏色差異較大的缺點,金屬燒瓷牙冠的內層是金屬,外層會燒一層瓷,以提升擬真度。

金屬燒瓷牙冠的優點是比全金屬牙冠美觀、比全瓷牙冠便宜,郭光哲牙醫師說,不過因為內層的金屬與外層的瓷都必須有一定厚度,所以得先修磨出金屬的厚度,再修磨出陶瓷厚度,牙齒的修磨量相對比較大。

金屬燒瓷牙冠結合兩層材質,接著面是相對脆弱的地方,使用一段時間後外層的瓷可能崩落,導致咬合高度改變,就會影響咬合功能,郭光哲牙醫師說,而且內層的金屬露出來,又會影響美觀。

金屬燒瓷牙冠還有個常見的狀況,是在牙齦萎縮、退縮後,牙冠邊緣會出現黑色細線,而讓患者較為介意。

全瓷牙冠

全瓷牙冠的生物相容性高、擬真度高,在牙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全瓷牙冠的做法是將一塊瓷,利用車牙冠的機器,以減法的方式車出一顆牙冠。

全瓷牙冠常用的材質包括玻璃陶瓷、二氧化鋯、複合瓷等。

玻璃陶瓷的透光度佳,硬度中等,可能出現瓷裂、瓷崩的狀況。複合瓷加入樹脂類材料,而較具有彈性,郭光哲牙醫師,但是也因為加入了樹脂類材料,使透光度與顏色呈現相對較差,硬度的表現也會比較弱一點。

常見全瓷牙冠種類

二氧化鋯是目前很常見的全瓷牙冠材質,其生物相容性佳、硬度較高,郭光哲牙醫師解釋,大家投入很多研發,進而提升二氧化鋯的透光度、色彩表現、螢光效果,讓牙冠更為逼真。

金屬牙冠仰賴手工製作,而全瓷冠則是在電腦上進行設計,並由電腦進行切削,大幅提升製作效率與精準度。

生產二氧化鋯的品牌眾多,品質良莠不齊,郭光哲牙醫師提醒,製作假牙時要小心挑選,並留意生產履歷,以確保假牙的來源與品質。

固定假牙保養重點提醒

安裝假牙後,就像穿了一雙新鞋子,必須要一些時間磨合,郭光哲牙醫師說,每一種假牙材料咬起來的聲音不同、感覺也不同,需要漸漸適應。

為了延續假牙的使用壽命,正確清潔非常重要,郭光哲牙醫師強調,「千萬不要認為做了假牙就不用刷牙,做了假牙後更應該要清乾淨!」

固定假牙保養重點

每天都要採用正確的方式刷牙,並正確使用牙線,郭光哲牙醫師,「有患者擔心使用牙線會把假牙勾起來,其實會勾到牙線的假牙本來就有問題,應該要回診檢查。」

確實做好牙齒的清潔,才能避免牙冠下方的牙齒蛀掉,否則每次治療都損失一點齒質,最終一定會面臨拔牙的命運。郭光哲牙醫師叮嚀,即使沒有症狀,也請務必定期洗牙、追蹤,若發現假牙動搖、脫落,更需要儘快回診!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缺牙怎麼辦?不處理會怎樣?植牙與牙橋 牙醫師圖文解析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蝦皮賣場竟販售異膚免疫抑制劑 食藥署:涉賣偽禁藥最重可關7年

蝦皮賣場竟販售異膚免疫抑制劑 食藥署:涉賣偽禁藥最重可關7年

蝦皮網路賣場上驚見販售異位性皮膚炎的免疫抑制劑用藥,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4)日表示,相關產品並非我國核准藥品,且目前除了經核准的乙類成藥可於網路零售,其餘藥品都不得於網路販賣。已經要求平台業者下架並交由衛生局處辦,該名賣家涉及違反《藥事法》,最重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5,000萬元以下罰金。

2025年05月24日 14:56

美明年退出WHO確實有衝擊 衛福部談赴日內瓦實況:會做好因應

美明年退出WHO確實有衝擊 衛福部談赴日內瓦實況:會做好因應

台灣連續9年沒有獲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衛福部仍由部長邱泰源率世衛行動團由前往日內瓦,遞交抗議信函並與國際交流。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明年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福部次長呂建德今(24)日表示,這次去日內瓦確實感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受到衝擊影響,包括財源、內部組織等方面,衛福部仍會持續觀察並做好相關因應。

2025年05月24日 14:05

連假胖的「一半體重會被保留」 醫揭研究:長期下來減重更難

連假胖的「一半體重會被保留」 醫揭研究:長期下來減重更難

連假胖是真的!端午節連假將至,不少人準備應景享用粽子,醫師指出,每逢節慶後,診所都會湧現一波「節後減重潮」,然而根據國際研究顯示,節日期間增加的體重,平均只有一半能成功減去。也就是說,每次連假亂吃,身體都會默默多存一些脂肪,日積月累讓減重變得越來越難。

2025年05月24日 11:06

確診驚人!只有微燒「醫見特別1症況」 女病患快篩超深2條線

確診驚人!只有微燒「醫見特別1症況」 女病患快篩超深2條線

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指出,光是一個白天門診就有10幾位確診病例,令他直呼「非常驚人!」新冠常見症狀以「發燒、倦怠、肌肉酸痛」表現為主,李典憲還遇到一位特別案例,只有輕微發燒,但有嚴重腹瀉,因此提醒大家持續發燒合併「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是確診了。

2025年05月24日 10:01

單周就診人次「恐上看10萬」 醫示警:4病毒同時流行

單周就診人次「恐上看10萬」 醫示警:4病毒同時流行

最近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上周(11至17日)新冠門急診就診逾1.9人次,較前一周上升88.2%,疾管署預估6月中下旬達高峰,單周就診人次上看10萬人。對此,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指出,近期新冠疫情再度上升的原因,包括病毒變異更強、群體免疫力下降、疫苗涵蓋不足與社會行為改變等,加上目前同時有流感、副流感、hMPV等病毒流行,共病感染與交叉感染機率升高,也會使COVID-19更易傳播與被檢出。

2025年05月24日 09:38

新冠急竄升「3症狀最明顯」 台大醫曝觀察:喉嚨痛到像砂紙磨

新冠急竄升「3症狀最明顯」 台大醫曝觀察:喉嚨痛到像砂紙磨

這波新冠疫情又急又猛,感染科權威、台大醫師黃立民直言是去年至今「比較厲害的一波」,而這次比較明顯症狀分別是喉嚨痛、肚子痛、頭痛,可能是病毒變異株特性,臨床觀察發現個案咽喉發炎狀況明顯,所以容易喉嚨痛,嚴重程度甚至會到像「被砂紙磨過」,也提醒若有類似症狀懷疑新冠應該盡快確診,有必要時使用抗病毒藥物,避免演變為重症。

2025年05月24日 08:30

輔大醫療科技拚外交!致贈整合式智慧磅秤讓帛琉總統狂讚

輔大醫療科技拚外交!致贈整合式智慧磅秤讓帛琉總統狂讚

輔仁大學與輔大醫院攜手推動健康外交,由輔大校長藍易振代表致贈二台輔醫技轉研發的「輔大醫院棒磅秤」給友邦帛琉共和國,作為深化雙邊醫療合作的象徵。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親自率團出席儀式,並表示對台灣醫療實力與民間交流的高度肯定。

2025年05月23日 20:26

新北新增2例麻疹!4天足跡曝 曾逛新莊好市多、搭中和新蘆線

新北新增2例麻疹!4天足跡曝 曾逛新莊好市多、搭中和新蘆線

新北市今(23)日公布新增2例麻疹個案,分別是一起境外移入,為中和區男性曾赴越南旅遊,另一起則是本土病例,是泰山區3歲女童。新北市衛生局表示,這兩名個案可傳染期間總計有4天活動足跡,男性曾搭客運、公車還有捷運中和新蘆線,女童則有逛新莊好市多、桃園花市,提醒同時間出入該場域民眾自主健康管理。

2025年05月23日 17:29

羅一鈞認這波新冠「又急又猛」 上修疫情高峰恐10萬人就醫

羅一鈞認這波新冠「又急又猛」 上修疫情高峰恐10萬人就醫

國內新冠就醫人數激增!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3)日證實,這一波疫情的上升速確實「又急又猛」,過去幾天就醫人數已經超過上周的1.9萬人次,預期本周增幅恐會翻倍成長;疾管署預估疫情高峰落在6月中下旬,原本預期單周最高就診6.5萬人次,按照目前增加速度,恐怕會上修就診人次「單周上看10萬人」。

2025年05月23日 16:4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