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降低膽固醇藥物日新月異 你跟上潮流了嗎?

▲膽固醇、食物、美食、健康、魚肉。(示意圖/123RF)
▲食物是膽固醇重要來源之一。(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膽固醇是我們身體必需要的物質,擁有適當的膽固醇水平有助於維持體內正常運作,由於人類的身體很聰明,會優先使用每天吃進來的膽固醇,但如果不夠使用時,才會指示肝臟生產膽固醇,補充其不足,但因為膽固醇是脂肪樣的物質,在血液中無法溶解與被輸送,所以需要一輛車子來載送,從肝臟送出去到全身各處的車子,叫做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在這台車子裡面裝著,就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壞的膽固醇,因為它是送出去的,容易掉落在血管內,造成淤積,因此希望它不要太高(正常人應該小於130 mg/dL)。另外一輛車子則是專門從身體各處把散落的膽固醇重新回收到肝臟,這台車子就叫做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在這台車子裡面,被稱之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好的膽固醇,好是因為淤積清除後,被帶回來的膽固醇,所以至少要有一個最低要求(正常人最好高於40 mg/dL)。

▲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示意圖/123RF)
▲膽固醇有好壞之分。(示意圖/123RF)

血液中膽固醇的量和許多因素有關,例如性別、年齡、飲食、體重、運動和遺傳。通常在身體健康檢查中,都會測量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如果膽固醇異常,醫生就會幫你制定降低膽固醇的計劃,否則假以時日,膽固醇持續積聚在動脈壁上,就有可能導致動脈狹窄引發心臟病,或從動脈壁上脫落並導致血栓,引發中風。因此,減重、定期鍛煉、避免含糖量高的食品和酒精以及使用降低膽固醇的藥物都會有所幫助。

目前降低膽固醇的口服藥物有五種:史塔汀類、纖維酸鹽類、腸道吸收抑制劑(Ezetimibe;怡妥)、膽酸結合樹脂和菸鹼酸類,其中最常用、也最為民眾所熟知的是史塔汀類藥物,商品名像是冠脂妥、立普妥、益脂可、維妥立和美百樂鎮等等,主要的藥理作用是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來達到降低膽固醇之目的。但根據2019年英國心臟醫學期刊(Heart BMJ)調查了16萬5千名服藥者,發現兩個人中就有一人服藥後效果不佳,也就是說,半數服用史塔汀類藥物的患者,無法降低壞膽固醇到達安全的水平(達標),專家認為背後原因五花八門,像是服用藥物劑量不夠,沒有合併其他口服藥物等等,甚至還包括有些人沒有按時服藥,當然也有原因不明者,因此科學界便需要研發更容易使用、更有效果的降膽固醇藥物。

▲降低膽固醇藥物、statins、史塔汀類藥物、史塔汀、史他汀。(示意圖/123RF)
▲史塔汀類藥物最為民眾所熟知的降膽固醇藥物。(示意圖/123RF)

在2018年前後,安進藥廠(Amgen)開發了瑞百安注射液(商品名Repatha;有效成分Evolocumab;健保專案申請藥物,美國使用一年藥價約需6000美金),以及,賽諾菲藥廠(Sanofi)開發了保脂通注射液(商品名Praluent;有效成分Alirocumab;每兩週一劑,同樣是專案申請,健保價約4,588元),這兩個藥物屬於單株抗體藥物(也稱做蛋白質類藥物),使用在無法承受史塔汀類副作用的患者和口服藥物成效不彰者,,主要是抑制PCSK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 kexin-9)酵素,使LDL接受體增加,進而使血液中過多的低密度膽固醇降低。這類藥物還可以依照藥品濃度的高低,選擇每兩週或四週注射一次,比起原先需要每天吞藥丸來得方便,再加上副作用比較少,除可以單獨使用外,也可以併用史塔汀類藥物,獲得在原本的藥效上,再下降約50%的低密度膽固醇的功效。

想想看,本來每天都要吞降膽固醇的藥丸,現在改成兩個禮拜打一次針,確實方便許多,而且效果非常顯著,這就是製藥界的一大進步,但科學家並未因此而停止前進的腳步。2020 年 12 月諾華藥廠拿著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領導的全球臨床試驗結果,由於試驗表明另一個針劑新藥《因利司然》(inclisiran)非常有效,於是率先向歐盟委員會申請批准將《因利司然》用於降低膽固醇。這個新藥只需每半年打一次針,一年只要打兩次,更加方便,而且效果和前面兩個針劑(瑞百安注射液和保脂通注射液)不分軒輊,副作用更低,因此被新聞界稱為是一種“改變生活”的藥物而當之無愧。至於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則仍在審核中,尚未批准。因利司然是全世界第一個利用 RNA 干擾幫助身體從血液中降低膽固醇的藥物,屬於基因類藥物,它可以讓PCSK9基因無法製造出PCSK9的酵素,也就是等於關閉了這個基因,和上面所謂的抑制PCSK9酵素,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但更為持久有效。 唯一的缺點,就是非常貴,諾華藥廠將 284 毫克一次注射劑量的包裝,定價為 2,000 英鎊(約為76,000元台幣)。

▲針、打針、針劑、醫療、疫苗。(示意圖/123RF)
▲降膽固醇藥物也能選擇針劑。(示意圖/123RF)

英國的全民健保負責單位,國民保健署(NHS)為讓許多無法使用傳統方法降低膽固醇的英國人,能夠使用這個新藥,於是和諾華藥廠進行秘密協商,討論藥價折扣的問題(其實台灣的健保署也替民眾默默做了許多藥價把關的工作,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終於在協商數個月後,製造商諾華與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國民保健署達成協議,以較低的價格提供這種藥物,但到底低到多少,則對外保密沒有公布。但就因為達成了協議,於是從2021年9月份起,就有 300,000 個英國人可以使用這個健保藥物,預計未來十年內約有 30,000 人可以避免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而過早死亡。目前,英國約有一半成年人的膽固醇水平高於國家指導方針,該國近 800 萬人正在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來對抗這種情況。

總的來說,對於使用史塔汀類藥物未能令人滿意地降低膽固醇水平的人以及不能服用此類藥物的人,目前已經有三種針劑可以使用,那就是瑞百安、保脂通、因利司然等三種注射劑,且當這三種注射劑與史塔汀類藥物合併使用時,膽固醇水平可以再降低 50%。對於已經經歷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並且患有高膽固醇或稱為混合性血脂異常的遺傳性疾病的人,這類針劑就變得非常有用。當然這三種針劑在日後會因為他們的注射頻率、價格高低、以及個人副作用不同的考量,競爭這塊龐大的藥品市場。

▲膽固醇、心臟、心臟病、心臟疾病、心跳。(示意圖/123RF)
▲膽固醇持續積聚在動脈壁上,就有可能導致動脈狹窄引發心臟病。(示意圖/123RF)

讀者可以看到,在開發降膽固醇藥物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從小分子藥物(5大類口服藥),進展到蛋白質類藥物(瑞百安和保脂通注射液),再進步到基因類藥物(因利司然)。這樣的歷史軌跡,其他藥物也一樣遵循,就如同新冠疫苗,從傳統疫苗,進步到次蛋白疫苗,再進步到基因類疫苗。正因為我們每天都不斷的在進步,並有所突破,今天不可能的,明天就會變成可能,因此,筆者在此與大家共勉,永遠抱持樂觀,對抗疾病永不放棄,存在就有希望,正如同降低膽固醇藥物一樣,日新月異,你,跟上潮流了嗎?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者」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者」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