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心搏過慢慎防猝死 植入心臟節律器術前必知5大問題

▲心臟節律器。(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的心跳好像有點慢,而且常頭暈,會不會怎樣?」看診的時候,偶爾會有患者這樣問。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廖英傑醫師指出,心搏過慢時,可能因腦部得不到足夠的血流而有頭暈、疲倦、無力等症狀,甚至恐造成昏倒或猝死。即使沒有症狀,視不同病因也可能需要接受積極治療。一般來說,口服藥物療效有限,裝置心臟節律器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式。在進行心臟節律器手術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特別要注意的關鍵5大疑問。

Q1:心搏過慢一定要植入心臟節律器嗎?能不能吃藥就好?

廖英傑醫師表示,心搏過慢的原因大致可分兩種,第一種是「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第二種則是因為房室結的傳導功能發生中斷(AV block)。除老化退化為主要原因外,其他如電解質或酸鹼值不平衡、藥物、心肌病變與急性心肌梗塞也有可能導致,儘管心搏過緩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然而年輕族群也有機會發生。

心搏過慢可能會導致頭暈、無力等症狀,更嚴重恐導致昏倒及猝死。廖英傑醫師提醒,雖然有口服用藥可以短期改善這些症狀,但考量安全性及長期穩定控制,植入心臟節律器是較好也較安全的治療選擇。是否裝置節律器以症狀為主要考量,然而在已知將來會有不良預後的疾病,即使目前沒有症狀也應該及早裝置節律器。

心搏過慢切莫輕忽

Q2:正常的心跳會隨著人的動作與心情而變化,裝了心臟節律器之後,我的心跳是不是就會變得固定,不能再自由運動?

廖英傑醫師解釋,正常心跳會隨著身體活動、心情起伏而有所變化,以滿足生理需求。傳統心臟節律器是以固定的速度運作,維持病患最低的生理需求。然而現今大部分節律器已經可以做到感受身體的活動,適時調整心跳速度,提供病患活動時較快的心跳功能。隨著新型技術的導入,能即時偵測心肌電阻變化的『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可以在靜止的情況下感受心臟收縮力的變化,即時調整心跳,滿足病患靜止時對較高心律的需求(如緊張焦慮時),讓心跳變化與正常人更相似。

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可依照身心需求調整輸出

廖英傑醫師進一步說明,人體長期演化,當面對危機時,人會緊張、心跳會加速是很正常的現象。當病患因為疾病而失去增加心跳速度的能力,若能挑選模擬病人正常生理反應的節律器,會是較佳的選擇,也能改善生活品質。

Q3:植入式心臟節律器的功能如果出現異常,患者要如何知道?

廖英傑醫師解釋,以往植入心臟節律器後,約每三到六個月會請病人回診,檢查心臟節律器的狀況,並取得患者的心跳紀錄。若在這段期間心臟節律器發生狀況或功能異常時,患者無法即時獲得到警示。新型的心臟節律器則可提供「居家監測功能」,可每天將病人的數據資料上傳,若有異常發生,醫療團隊便會收到通知,聯絡患者提前回診檢查。

廖英傑醫師分析,與過往可能要等上三到六個月、甚至是感到不舒服時才能被發現相較,採用具有居家監測功能的新型心臟節律器就可能在數天內獲得相關警示,醫師更能掌握心臟節律器的狀況,也讓患者更加安心。

Q4:安裝心臟調節器後,生活上有沒有甚麼限制?

廖英傑醫師說,傳統心臟節律器無法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但新型心臟節律器是可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的,僅需事前更改設定,待檢查完畢後,再調回原來的模式即可。由於心臟節律器是永久性植入的裝置,所以建議在植入前,設想較長遠的規劃,確保將來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的可能性。

廖英傑醫師也提醒,日常照護上,請避開高壓電塔、發電機等電磁場較強的地點,若攜帶手機,也請不要放在胸前口袋;另外應避免電流會通過身體的治療或裝置。至於電視、電腦、收音機、音響、吹風機、電動刮鬍刀等家用電器,則不會影響心臟節律器的運作。

心臟調節器日常要點提醒

Q5:心臟調節器的電池會不會很快耗盡?需要手術更換嗎?

廖英傑醫師說,心臟節律器電池壽命長短,會因為每個人對心臟節律器依賴程度高低,而有所差異。當心搏過緩出現得愈密集時,電量就損耗得愈快;當電池耗盡時,醫師便會安排手術更換心臟節律器。

傳統心臟節律器電池的平均壽命,大約為八年左右,根據病患不同的狀況,電池的壽命從五、六年到十幾年都有,現在新的心臟節律器,一般來說使用年限通常比傳統來的久,除了可降低再次手術時的感染風險外,亦可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心跳過慢嚴重恐昏厥、猝死 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助心律調節更人性化,醫師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狂咳好不了! 中醫示警「1類食物」害症狀加劇

狂咳好不了! 中醫示警「1類食物」害症狀加劇

咳嗽是呼吸道自我保護作用,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咳嗽能排除呼吸道的外來異物、細菌微粒或本身分泌物;然而咳嗽也會因不同原因,而有不同的合併症狀,來看看這些症狀的分析以及可能引起的原因。

2023年12月06日 08:09

1歲嬰異位性皮膚炎!爸竟怪「懷孕吃太多白飯」 媽委屈哭了

1歲嬰異位性皮膚炎!爸竟怪「懷孕吃太多白飯」 媽委屈哭了

巫漢盟5日在臉書說,最近遇到好幾個壓力超大的媽媽,門診中說著說著就哭了,「讓我好心疼,就是因為育兒界許多鄉野傳奇讓爸媽好折磨。」

2023年12月06日 07:19

她懷疑28歲帥男友「長菜花」!褲子一脫 醫:沒事啦

她懷疑28歲帥男友「長菜花」!褲子一脫 醫:沒事啦

泌尿科醫師黃冠鈞分享,最近門診來了一位28歲的年輕男性,被女友帶來看門診,女友劈頭就問,「醫生幫我男友檢查一下,他是不是有長菜花(尖頭濕疣)?」結果醫師一看直呼「沒事啦」。

2023年12月06日 06:51

耳屎3大重要功用!醫師警告「別亂挖」 否則5種傷害找上你

耳屎3大重要功用!醫師警告「別亂挖」 否則5種傷害找上你

許多人經常自行掏耳朵,甚至有定期清理的習慣。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掏耳朵不僅沒有必要,還可能造成5種傷害,若真的有異物或出現聽力下降等症狀,應諮詢專業醫師。

2023年12月06日 02:25

晚期胰臟癌無法動刀「疼痛生不如死」 台大推聚焦超音波臨床試驗

晚期胰臟癌無法動刀「疼痛生不如死」 台大推聚焦超音波臨床試驗

癌症腫瘤治療新選擇!台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聚焦超音波治療室」今(5)日揭牌,象徵跨入聚焦超音波抗癌研究範疇。中心主任黃凱文教授透露,該治療過去多應用在醫美、子宮肌瘤,台大醫院已經通過「胰臟癌海扶刀治療」以及以腹腔內腫瘤為主的「晚期腫瘤症狀緩解」2大臨床試驗,希望幫助癌患有更好的治療、改善方式。

2023年12月05日 23:55

你是熬夜or晚睡?醫曝「關鍵差別」 這時候睡對身體最好

你是熬夜or晚睡?醫曝「關鍵差別」 這時候睡對身體最好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常加班,回到家已深夜,匆忙吃個飯、洗個澡再追個劇,時常忙到過了12點才睡「這樣算熬夜嗎」?中醫師黃獻銘指出,因生活習慣半夜1、2點才睡,飲食運動及精神體力無異於常人,這叫「晚睡」;若累到想睡還逼自己撐下去,這叫「熬夜」。最佳的睡眠時間是「身體叫你睡就睡」,身體疲憊就要好好休息修復。

2023年12月05日 22:02

醫驚吐「健檢1項目」完全沒用!親揭原因:多做一點都是困擾

醫驚吐「健檢1項目」完全沒用!親揭原因:多做一點都是困擾

隨著國人對自我健康意識抬頭,健康檢查的人數逐年上升。但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卻驚曝,自己健檢時會加做一堆健保未給付的項目,「但我從來就不會幫自己抽血驗癌症指數」,他認為這是完全沒用的檢查,「多做一點都是困擾」。一番言論掀起網友熱議,就連醫界也有不同看法。

2023年12月05日 21:14

上周本土登革熱僅增425例「連6周降」 疾管署喊話:嚴防疫情過冬

上周本土登革熱僅增425例「連6周降」 疾管署喊話:嚴防疫情過冬

登革熱疫情穩定下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5)日公布,上周新增42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比前一周下降44%,高雄、台南等疫情發生區域的單周病例都低於200例。近期登革熱連續6週下降,顯示防治發揮效果,因為民眾配合提高,疫情有控制住,後續仍要持續防治,避免疫情過冬。

2023年12月05日 20:15

結婚7年「愛愛沒成功過」!他試怕了…妻淚求:去娶個正常的女人

結婚7年「愛愛沒成功過」!他試怕了…妻淚求:去娶個正常的女人

前幾天,我聽了一個傷心的故事。故事主角是個30多歲的大男生,他告訴我,他曾維持過一段長達7年的無性婚姻,7年裡,他們完全沒有性生活。大男生說:「一次都沒有,真的。7年裡,從來沒有成功做過愛。」聽到從來沒有成功,我心裡的警鈴自動響起,8成是因為太太做愛會痛進不去,又是陰道痙攣的問題吧。難道他們離婚是因為陰道痙攣?oh no ! 這是我最不想聽到的啊。

2023年12月05日 20:15

新冠流感春節強碰!疫苗打氣增6成 台大推「隨到隨打」XBB免掛號費

新冠流感春節強碰!疫苗打氣增6成 台大推「隨到隨打」XBB免掛號費

前陣子黴漿菌之亂衝高疫苗打氣,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5)日公布上周新冠XBB疫苗接種4萬3218劑,比前一周增加6成2,打氣有明顯提升;至於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也已經達到9成。羅一鈞分析,這波新冠可能在1月中下旬達高峰,流感以往都是在農曆春節前後達高峰,疫情高峰有可能重疊。為鼓勵疫苗接種,台大醫院宣布即起推出隨到隨打,且接種XBB疫苗可免掛號費。

2023年12月05日 20:0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