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讓臉腫像麵包 牙醫師:嚴重會危及性命

▲蛀牙。(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小寶的左臉頰腫起來了!」蔡媽媽牽者小朋友走進診間,焦急地說。

「腫多久了?」牙醫師問。

「前幾天都在喊牙痛,結果今天起床就發現臉頰腫得像麵包。」蔡媽媽說。

小寶才張開嘴巴,便能看到幾顆顯眼的蛀牙,牙醫師一臉慎重地說,「他的蛀牙比較嚴重,而且細菌感染已經蔓延到臉部,導致蜂窩性組織炎,這得趕快處理,否則會有危險喔。」

「有…有危險?」蔡媽媽倒吸一口氣。

「是的,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臉部蜂窩性組織炎可能進展為敗血症,危及性命。」

蛀牙很常見,所以大家很容易忽視蛀牙的嚴重性。當蛀牙僅侷限於最外層的牙釉質時,患者通常沒有明顯不適;當蛀牙侵入牙本質時,吃東西時便會很敏感;當蛀牙進到牙髓腔,將引發劇烈牙痛,感染甚至可能進一步惡化,擴展到臉部,形成蜂窩性組織炎。

究竟為什麼會蛀牙呢?齒顎矯正科專科醫師李軒指出,「蛀牙三要素」分別是細菌、食物、時間。李軒牙醫師指出,造成蛀牙的細菌主要是轉糖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而葡萄糖是它喜歡的食物,當我們吃進各式各樣的糖果、餅乾、蛋糕、甜食等精緻碳水化合物,食物可能殘留在牙齒表面、牙縫,時間一久就會滋生細菌,造成蛀牙。

為什麼會蛀牙?

「若能在吃完東西後盡快清除殘留的食物,除了能夠有效減少蛀牙之外,也可以避免牙齒染色、牙齒變黃等問題。」李軒牙醫師說,「如果手邊沒有潔牙用具的話,至少可以先漱漱口,多少能有些幫助。」

不只有牙痛,蛀牙也會影響身體健康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台灣5歲兒童的齲齒率高達79.3%,距離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定低於50%的目標,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蛀牙一直是公共衛生中備受關注的議題,因為蛀牙不只會造成牙痛,還會影響身體健康。蛀牙並非單純的補補牙就好,李軒牙醫師解釋,我們每天都必須吃東西,蛀牙可能使咀嚼功能變差,影響營養攝取,導致蛀牙的牙菌斑,也可能造成牙齦炎、牙周病。

口腔衛生影響身體健康

牙周病會造成慢性發炎,漸漸形成牙周囊袋,隨著齒槽骨遭到破壞,牙齒便逐漸動搖。研究發現牙周病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心血管疾病、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也會讓糖尿病更難控制。

「蛀牙只是一個開端,與很多系統性疾病有關的開端,」李軒牙醫師指出,「口腔衛生沒有照顧好的話,將會引發一系列更嚴重的問題。」

預防蛀牙,可以這樣做

想預防蛀牙,必須從蛀牙三要素著手。首先要少吃甜食,李軒牙醫師分析,吃完東西後要儘早使用牙線、牙刷去除食物殘渣,因為口腔內的細菌持續存在,所以要趕緊把牙齒清乾淨,減少食物殘渣留存的時間。

預防蛀牙,可以這樣做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牙齒本身的強度,即氟化物(Fluoride)的使用,包括氟漆、氟膠、氟錠等,李軒牙醫師說,如果琺瑯質的結構較弱,就很容易形成蛀牙,透過氟化物的幫助,可以強化琺瑯質的結構,研究證實氟化物能有效預防蛀牙的發生。

「牙齒的琺瑯質主要由鈣和磷組成的氫氧基磷灰石,氟化物是一種螯合劑,能與鈣離子結合形成氟化磷灰石,氟化磷灰石讓琺瑯質的結構更穩定,較能抵抗酸蝕,較不會形成蛀牙。」李軒牙醫師解釋,「臨床上可使用高濃度的氟漆、氟膠,塗抹在牙齒的琺瑯質上,在短時間內氟化物便能與鈣離子結合,降低牙齒脫鈣的機會。」

從乳牙長出來之後,便要開始刷牙,並定期檢查、塗氟,在台灣六歲以下孩童,每半年有補助一次塗氟。家長也可以與醫師討論如何使用氟錠補充,因為我們不只要預防乳齒蛀牙,也要照顧尚未萌發的恆齒,李軒牙醫師提醒,使用氟錠有助於強化正在生長發育中的恆齒牙胚。

至於六歲以上孩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也可以使用氟漆,李軒牙醫師說,氟漆可以預防齲齒,也能改善牙齒脫鈣的狀況。日常生活中,亦可搭配使用含氟量達1,000 ppm以上之含氟牙膏,用正確的方式刷牙。

貼心小提醒

蛀牙絕非「補一補就沒事」的小問題,口腔衛生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李軒牙醫師強調,牙齒得用一輩子,從長牙那一刻起,便要細心照顧。

「塗氟有助於預防蛀牙,但是塗氟並不會讓牙齒變得天下無敵!」李軒牙醫師叮嚀,「盡可能去除蛀牙三要素,才能降低齲齒發生率。」由於牙齒脫鈣、早期蛀牙都沒有明顯不適,唯有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治療。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蛀牙怎麼辦?為何抽神經?假牙材質、製作流程,牙醫師圖解說明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長年深耕雲嘉南地區,持續引進先進技術。近年隨著微創手術與機械手臂技術的快速發展,耳鼻喉科徐正明教授憑藉豐富臨床經驗與技術成果,通過國際認證,成立「達文西耳鼻喉頭頸手術示範教學中心」,為雲嘉南地區優先獲此認證的耳鼻喉科醫師,也象徵嘉義長庚在高精密微創手術領域邁入新里程。

2025年11月14日 19:46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根據衛生福利部113年死因統計,高血壓疾病死亡率近年來首次不再攀升,但每年仍有約4.5萬人因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仍須正視。國健署今(14日)攜手醫界啟動「千人響應護血壓,三大資源守護網」,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診間血壓通常無法反映個人實質血壓狀況,希望推廣民眾「722量血壓」,在一年之中找一週,早晚各量兩次血壓取平均,可以作為與醫師溝通、用藥的依據。

2025年11月14日 18:06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台北市一名80歲劉姓婦人親手悶死照顧超過50年的腦麻兒子,一審法官輕判她2年6個月徒刑,並建請總統特赦。衛福部長石崇良昨日在立法院表態支持總統特赦,今日再被問及此事時語重心長表示,這樣行為不可取,也不應該成為免除司法的理由,但「我個人情感上,還是會覺得不捨。」

2025年11月14日 16:18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衛福部《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侷限在單身女性、女同志,不包含代理孕母。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4)日受訪表示,代理孕母議題還有很多需要討論與凝聚共識的地方,所以在修法、立法仍屬與保留態度。

2025年11月14日 15:12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多,醫界估計全台可能已有280萬人。因應今天世界糖尿病日,台灣神經學學會在臉書提醒,糖友的失智風險比多數人想像更高,相較一般人,發生血管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分別增2.4 倍、1.6 倍,如曾出現低血糖,未來失智機率也會加倍,糖友平常務必注意控糖,以免認知功能不知不覺流失。

2025年11月14日 11:21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有男同志赴美國代孕還上傳孕母生產過程畫面,更傳出身份疑似為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國健署署長沈靜芬今日出席活動受訪回應,《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是有納單身女性、女同志,修法主要重點在於強調「女性自主權」,至於爭議事件,沈靜芬不予評論,但強調應該尊重代理孕母本身的隱私。

2025年11月14日 10:58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一名男同志日前分享赴美尋求代孕經歷,還公開孕母生產過程的無碼畫面,引發網友眾怒,他也被起底是醫師,目前任職台北慈濟醫院;院方今上午表示,醫師於個人社群媒體發布言論,屬私領域行為,應妥善面對與處理,已啟動關懷機制對此同仁進行輔導。

2025年11月14日 10:41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民眾若發感覺膝蓋卡卡,常會想是否老了、關節退化,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根據最新研究,膝關節退化患者其實約25%合併有肌少症,所以當膝蓋不適,有可能是肌肉量不足,才導致膝蓋吃不消,關節未必已退化,平常可進行「不扶東西連續站起來5次」小測試,有助及早發現肌力衰退。

2025年11月14日 10:0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