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是沉默殺手 長期反覆發炎恐肝硬化、肝癌上身



圖、文/NOW健康 陳如頤

肝癌是國人第2大癌症死因,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報告指出,108年肝癌共造成7,881人死亡。醫師表示,肝癌的形成超過5成與B型肝炎有關,因此防治肝癌應先搶救B肝。B肝病友的肝臟處於長期反覆發炎狀態,若能持續性藥物治療以抑制體內病毒量,有助穩定病況,避免快速惡化為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

B型肝炎屬於DNA病毒 肝癌成因超過5成以上是B肝

在台灣,肝癌的成因逾5成是B型肝炎造成,3成為C型肝炎造成,其他則包括脂肪代謝異常、藥物及酗酒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主任高偉育解釋,B型肝炎是一種DNA病毒,病毒量超過2,000 IU/mL,肝癌罹患機率會提高2倍,目前台灣40歲以上族群約15%有B型肝炎,而35歲以下族群受惠於B肝疫苗全面接種政策,盛行率已降至1%。

許多人對於B型肝炎仍有不少迷思,包括誤認自己工作過於勞累、吃飯擁抱接觸或飛沫就可能會得到,事實上,母體垂直感染是傳染B肝的最主要途徑,少數則為水平傳染,如共用刮鬍刀、針具或危險性行為時所導致。

治療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 原理是抑制病毒複製但無法根除

美國B肝治療指引以不停藥為原則,目的在於維持病情穩定不惡化。高偉育醫師表示,治療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有很多種,原理是抑制病毒複製,但無法根除,建議持續服用以控制病毒量。

傳統B肝治療藥物的抗藥性較高,目前有新一代藥物副作用低、安全性高,能大幅降低影響腎功能或骨鬆的副作用,甚至孕婦也可以使用。尤其針對懷孕27周、第3產程階段,病毒量逾百萬IU/mL 的B肝帶原孕婦,健保也有給付用藥以預防母體垂直感染,降低寶寶染上B肝的風險。

B肝何時開始治療? 留意病毒量、肝纖維化2指標


許多國際醫學共識或指引都建議,B肝病友只要病毒量大於2,000 IU/mL且肝纖維化(Fibrosis)達中級(F2),就應積極接受治療、持續用藥。肝纖維化共分0到4等級,0至1等級是沒有纖維化,第2等級屬於輕微的中級纖維化(F2),第3等級則是重度纖維化(F3),也就是肝硬化。

雖然國內現行健保條件在今年3月有調整放寬,但針對B肝患者給付用藥的規定仍要連續2次檢查,每次檢查間隔3個月,病毒量皆需超過20,000 IU/mL且嚴重肝纖維化(F3)。而且,B肝病友在服藥治療2至3年後,病情獲得穩定控制,健保會先暫時停藥觀察3個月。高偉育醫師建議,此時除了定期追蹤相關肝發炎指標,病友也可以考慮自費持續用藥,以防反覆發炎或惡化。

高偉育醫師提醒,肝臟沒有神經,B型肝炎患者多數沒有症狀,應定期檢查追蹤,若發現肝功能異常、有肝硬化跡象,就應積極介入治療,才能有效防範肝癌上身。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子宮肌瘤造成女性不孕 手術治療選擇多防沾黏助添好孕
▸牙周病患感染新冠重症率將近9倍 牙齒鬆動恐為時已晚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閃兵案都在北榮複檢 院方:全力配合調查

閃兵案都在北榮複檢 院方:全力配合調查

繼藝人王大陸之後,今日又爆出多名公眾人物用假醫療證明躲兵役,新北市民政局局長透露,目前知道的案件都是台北榮總負責複檢。對此,北榮回應「報載某些役男在北榮複檢一事,本院將積極配合相關單位的調查,釐清事實真相」、「院方秉持勿枉勿縱態度,籲請各方勿聞風臆測,靜待相關事證查明」。

2025年05月14日 18:37

慢性疼痛竟和細胞「缺電」有關 醫揭電磁脈衝治療可助緩解

慢性疼痛竟和細胞「缺電」有關 醫揭電磁脈衝治療可助緩解

下背痛、關節炎等疼痛擾人,甚至發生有越來越年輕的跡象。醫師指出,人體平均由60兆個細胞組成,細胞膜電位不足是細胞生病的源頭,可能導致組織或器官疼痛、炎症、 水腫、缺血等情況,也讓慢性疼痛纏身。電磁脈衝治療可以讓細胞再次充電,達到促進修復、抗發炎與代謝調節,進而可以緩解疼痛。

2025年05月14日 17:56

失智母心臟手術辦出院「一轉頭人不見」 走失1公里靠護理師尋回

失智母心臟手術辦出院「一轉頭人不見」 走失1公里靠護理師尋回

年近七旬的陳媽媽接受心臟導管手術,術後兒子陳先生陪同辦理出院手續,沒想到一轉身媽媽就不見了!由於媽媽近期常出現混淆、健忘等症狀,讓陳先生一度驚慌失措,憂心媽媽不知道會走去哪。護理師得知後馬上在工作群組發出協尋照片,所幸一名剛要上班的黃姓護理師就在距離醫院超過1公里的路口發現已乏力癱坐的陳媽媽,成功避免意外發生。

2025年05月14日 16:36

狂咳4個月!高雄女「菸酒不沾」檢出肺癌晚期 竟是基因突變

狂咳4個月!高雄女「菸酒不沾」檢出肺癌晚期 竟是基因突變

菸酒不沾、不下廚也罹患肺癌!高雄一名黃姓女業務員平日喜愛運動,4年前突然乾咳不癒、半年內體重暴瘦5公斤,經詳細檢查後,發現竟是基因缺陷導致肺腺癌,確診時已是第四期。不過她保持樂觀心態、積極接受治療,病況控制得宜,也未放棄運動的嗜好。

2025年05月14日 16:22

馬桶是「健康照妖鏡」 醫示警肝臟求救訊號:排便、排尿5異常

馬桶是「健康照妖鏡」 醫示警肝臟求救訊號:排便、排尿5異常

很多人以為肝臟出問題,只會有疲倦或皮膚變黃的症狀,但其實可以從「排便、排尿」習慣提早發現。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於臉書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指出,馬桶是健康的照妖鏡,別以為排便與排尿是無關緊要的小事,當身體出現「腹瀉、便秘、黑便、尿色變深、尿液異味」這5大異常時,很可能是肝臟在求救。

2025年05月14日 16:06

沒時間運動也能保護心臟? 每天3分鐘的活動就夠了!

沒時間運動也能保護心臟? 每天3分鐘的活動就夠了!

擔心心臟健康,卻總是抽不出時間運動嗎?一項最新研究為忙碌或體力不足的長者帶來振奮好消息:每天只要三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就能明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幫助維持心臟健康。

2025年05月14日 16:00

34歲男長期腹脹 醫驚見「百顆小腸腫瘤」塞肚

34歲男長期腹脹 醫驚見「百顆小腸腫瘤」塞肚

一名34歲男性因長期腹脹就醫,檢查發現小腸內藏有大量脂肪瘤性息肉合併多發性憩室及部分腸阻塞,最終經剖腹手術,總共切除總重達2.5公斤的病變組織。由於該病例罕見病變位置及規模,醫療團隊已計畫整理成案投稿國際期刊,呼籲曾有「檢查發現脂肪瘤、息肉等良性腫瘤」,即便無症狀也要定期追蹤。

2025年05月14日 15:37

吃五穀養生卻成「血糖炸彈」!醫揪1關鍵:像在喝糖水

吃五穀養生卻成「血糖炸彈」!醫揪1關鍵:像在喝糖水

吃五穀雜糧更養生?一名60多歲婦人,每天早餐都喝無糖、無添加的五穀粉飲品,半年後反而變胖、內臟脂肪增加、血糖上升,已接近糖尿病前期。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就提醒,五穀本身是優質的食材,但若將它磨成粉,膳食纖維屏障也會被打破,當成飲料天天喝,也可能變成「血糖炸彈」,甚至影響體重與脂肪堆積。

2025年05月14日 15:27

紫外線傷害致老化、健康隱憂! 防曬守住二二法則

紫外線傷害致老化、健康隱憂! 防曬守住二二法則

皮膚科專科醫師徐嘉琪提醒,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是累積性的,長期曝曬卻不防護的話,不只讓人膚色變黑,更會導致肌膚提早老化;這是因為紫外線會破壞皮膚中的膠原蛋白,造成鬆弛、細紋與暗沉,使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顯老。

2025年05月14日 14: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