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性關節炎 醫師破解迷思

▲乾癬性關節炎。(圖/照護線上)

作者:劉育志 醫師

乾癬是個相當惱人的問題,患者的皮膚會出現一片片紅色斑塊,帶有大量銀白色皮屑,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蘇桂英醫師指出,除了皮膚症狀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乾癬性關節炎。

關於乾癬性關節炎的迷思很多,一起來了解!

什麼是乾癬性關節炎 ?

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發炎疾病,以關節發炎為主要表現,但也會影響到肌腱、韌帶附著於骨頭的位置,使患者感到關節發紅、發熱、腫脹、疼痛。

乾癬性關節炎大部分發生在30至50歲的族群,不過各個年齡層都可能出現,男女比大概是1:1。蘇桂英醫師指出,多數患者會先在皮膚出現乾癬的表現,爾後才有乾癬性關節炎,不過少數患者會在沒有皮膚表現時先出現關節炎,就比較不容易診斷。

因為乾癬性關節炎會導致全身性發炎,所以患者常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共病。

乾癬性關節炎是因為免疫力不足嗎?

乾癬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蘇桂英醫師解釋,免疫系統就像身體的軍隊,負責消滅入侵的病毒、細菌等病原體,自體免疫疾病就是免疫系統出了狀況,開始對自己的器官、組織發動攻擊,而造成破壞。

蘇桂英醫師澄清,自體免疫疾病是因為免疫系統混亂、過度反應,而非免疫力不足。

乾癬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不同?

乾癬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皆是自體免疫疾病,都可能造成關節腫痛,但是兩者的致病機轉不同,蘇桂英醫師解釋,乾癬性關節炎的特徵是著骨處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則是關節的滑膜囊發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40至60歲族群,乾癬性關節炎好發於30至50歲,不過各個年齡層都可能出現這兩種疾病。除了臨床症狀之外,醫師還會參考X光、抽血等檢查,綜合各項資訊來判斷。

乾癬性關節炎的臨床症狀有哪些?乾癬性關節炎的表現都相同嗎? 

乾癬性關節炎可能出現在任何關節,症狀表現差異很大,從很輕微到很嚴重都有,蘇桂英醫師說,乾癬性關節炎的表現可分為幾種型態,包括不對稱寡關節炎(asymmetric arthritis)、多發性對稱關節炎(symmetric polyarthritis)、遠端指關節炎(DIP arthritis)、中軸關節炎(spondylitis)、破壞性關節炎(arthritis mutilans)。幾種型態可能合併發生,而且隨著病程演進,可能改變型態。

乾癬性關節炎的表現都相同嗎?

乾癬性關節炎可能出現皮膚表現、著骨處病變、指頭發炎、脊椎發炎、指甲變化等。「指頭發炎又被稱為『香腸指』,不只有關節發炎而是整隻手指腳趾都發熱、腫脹,像香腸的樣子。」蘇桂英醫師說,「指甲的變化還蠻有特色,例如有指甲點狀凹陷、甲床分離、甲床增厚、線狀出血等。」

因為乾癬性關節炎的表現相當多樣,診斷上較有挑戰,從發病到確診平均需要2年的時間。

如何診斷乾癬性關節炎?

目前乾癬性關節炎的診斷主要是根據CASPAR分類準則(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Psoriatic Arthritis),蘇桂英醫師說明,針對關節炎患者,會從三個面向來評估,臨床上是否有乾癬病史或家族史、指炎或趾炎、指甲病變,再加上血清學不具有類風濕因子RF (Rheumatoid factor),與影像學檢查具有關節旁的骨質新生。總分達到3分以上,被歸類做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藥物有哪些?

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會先由口服藥開始,傳統型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csDMARDs)可以調節免疫功能並改變疾病進程,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能夠緩解疼痛,蘇桂英醫師說,倘若治療成效不佳,就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小分子標靶藥物。

生物製劑可以抑制細胞激素,如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等,小分子標靶藥物能夠抑制細胞激素傳遞,降低發炎反應。

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選項?

乾癬性關節炎是個慢性病,治療目標在於不要持續發炎、不要持續破壞,讓關節不腫、不痛,蘇桂英醫師強調,越早診斷、越早治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什麼是生物製劑?生物製劑治療關節炎的機轉為何?

生物製劑是透過最新的生物科技製作的藥物,蘇桂英醫師指出,生物製劑能夠與特定受體結合並發揮效果,作用機轉較為精準。因為可以中和掉特定發炎性細胞激素,便能阻斷下游的發炎反應。

「傳統抗風濕病藥物治療,得持續使用六個禮拜才開始達到穩定、有效的狀況,」蘇桂英醫師分享,「使用生物製劑的患者,通常在較短的時間內,便能感覺狀況改善。」

小分子標靶藥物可以抑制Janus kinase(JAK),阻斷訊息傳遞,進而減少發炎性細胞激素的生成。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生物製劑被開發出來,可針對不同的細胞激素、不同的訊息傳遞路徑,對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有相當大的幫助。

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平時該如何保養?

乾癬性關節炎的保養要多管齊下,包括飲食、運動、生活型態、藥物治療等。

飲食方面須維持營養均衡,盡量避免高糖、高鹽、高脂肪、醃製的食物,蘇桂英醫師提醒,要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如麵包、麵條、白米等。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進補,如果想要使用健康食品,可以事先與醫師討論。

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平時該如何保養?

運動對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有很多好處,平時要保持規律運動,肌力訓練可避免肌肉流失,伸展運動有助維持關節活動度、改善僵硬緊繃,有氧運動能夠維持心肺功能。

「患者一定要戒菸!香菸中含有非常多發炎物質,會讓發炎性疾病惡化,」蘇桂英醫師說,「我們的角質細胞含有尼古丁的接受體,所以抽菸亦是導致乾癬的危險因子。最好能夠尋求戒菸門診的協助,儘快把菸戒掉。」

乾癬性關節炎經常伴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共病,務必按時服藥,好好控制。蘇桂英醫師叮嚀,由於感染風險較高,為了讓身體擁有保護力,最好能接種疫苗,例如帶狀皰疹疫苗、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

作息規律、睡眠充足,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也有助維持病情穩定喔!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乾癬性關節炎,保養重點看清楚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衛福部預告修法將「耳鼻喉科」改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引發網友討論原來耳鼻喉科會進行外科手術,甚至擔心以後是否不能去看感冒。衛福部醫事司今(19)日表示,相關醫學會多年前已經改稱耳鼻喉頭頸外科,較為符合實際業務內容且與國際接軌,更名後完全不影響該科醫師看診,實務上也沒有規範醫師只能看哪一科,有些成人感冒也會到兒科去看。

2025年11月19日 18:32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終結「直美」亂象,衛福部擬修正《特管辦法》加強管理,要求從事醫美的醫師都必須完成二年的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初步掌握約600名醫師未經過PGY訓練就直接在執業,至於其中有多少人是在美容醫學從業,還需要進一步比對分析。

2025年11月19日 17:44

乳癌併用中西藥須「間隔1小時」 醫:化療別吃蜂王乳、胎盤素

乳癌併用中西藥須「間隔1小時」 醫:化療別吃蜂王乳、胎盤素

一名50多歲乳癌患者在手術後接受化療,竟出現手腳麻木、大片紅疹,且痛到難以行走,經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進行西醫治療也接受中醫調理,約2周後症狀顯著改善;醫師說,乳癌病人併用中藥,須與西藥間隔至少1小時,且化療期間切勿補充蜂王乳、胎盤素等含「類荷爾蒙」成分保健品,以免影響療效。

2025年11月19日 16:20

明年健保費不漲!安全準備金達2個月 費率維持5.17%

明年健保費不漲!安全準備金達2個月 費率維持5.17%

衛福部長石崇良上任時明確表態「明年漲保費機會很低」,健保會今(19)日公布健保費率審議結果,建議115年度維持現行費率5.17%,健保會解釋,健保明年度收入試算安全準備金可達2個月,安全準備還有餘裕的情況下,不用漲保費。

2025年11月19日 16:08

30歲媽子宮外孕爆量內出血險沒命 安泰高危險妊娠團隊成功救回

30歲媽子宮外孕爆量內出血險沒命 安泰高危險妊娠團隊成功救回

1名30歲高姓孕婦日前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與昏眩,被家人緊急送往安泰醫院急診。她自述剛懷孕不久,急診團隊立即啟動婦產科會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子宮外孕且已有大量內出血,收縮壓甚至低於80,情況相當危急。醫療團隊火速啟動大量輸血與手術準備,由婦產科楊淳翔醫師執行腹腔鏡緊急手術,成功止血並搶回孕婦生命。

2025年11月19日 15:19

末期癌友病危仍牽掛浪浪 耕莘醫院助他風雨中重逢愛犬

末期癌友病危仍牽掛浪浪 耕莘醫院助他風雨中重逢愛犬

71歲高先生投入動物保護30年,今年 8 月因呼吸急促、下肢水腫,被送至耕莘醫院,確診攝護腺癌末期。經醫療團隊詢問,發現他最掛心狗園裡那些陪伴多年的流浪狗,決定協助他圓夢,也讓他得以在生命的最後獲得溫暖慰藉。

2025年11月19日 15:07

立委林憶君接藥師公會理事長 盼從結構改善缺藥問題

立委林憶君接藥師公會理事長 盼從結構改善缺藥問題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將於明(20)日接任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針對國內缺藥問題,林憶君表示,這是複雜且連動的問題,包含健保藥價過低讓製造成本高於給付價格,廠商因而退出市場,必須從結構上去改善,包含推廣學名藥、扶植國內製藥產業,確保藥品供應的穩定性。

2025年11月19日 13:54

立委提議家暴受害人可收「加害人逼近警訊」 衛福部:持續研商

立委提議家暴受害人可收「加害人逼近警訊」 衛福部:持續研商

土城家暴男於保護令期間,當街砍殺妻子與小姨子,兇殘震撼全台。對此,立法院針對「家庭暴力防治法」進行修法,今有多名立委不分黨派一致表達,應加強對於加害人的電子監控,及對於被害人的風險通知;衛福部回應,傾向強化監控相關作業,但應注意受害人隱私等問題,將持續與各主管機關研商。

2025年11月19日 13: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