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關節腫痛別輕忽 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圖/照護線上)

圖、文/照護線上

手指腫痛彈琴困難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今年50歲的王女士是一名鋼琴老師,半年前手指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導致彈琴時頻頻錯音卡頓,原本彈得很順暢的曲子也變得斷斷續續;加上最近早上起床後,手指變得更僵硬,甚至影響手指靈活度無法彈琴授課,只能等到下午疼痛舒緩才繼續教書,讓她感到相當苦惱!

期間曾經求診骨科及疼痛控制科治療,服用止痛藥後症狀略有改善,但一停藥後手指腫痛問題又復發,而且疼痛感日益加劇,甚至連雙側膝關節也出現積水,造成行走困難,一度惡化到需要坐輪椅,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短短半年體重就暴瘦10公斤,最後輾轉到過敏免疫風濕科求診,才知道原來自己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症狀

體免疫疾病破壞關節 延誤治療恐變形失能

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一銘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在六十歲以上的女性,但在年輕人及老年人也都可能發生,女性患者是男性的四倍。該疾病由於自身免疫系統混亂,引起關節處發炎及破壞,造成關節滑膜增生發炎,導致關節積水、軟骨侵蝕及硬骨沾黏等問題。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對稱性關節炎,以小關節為主,70%的患者初期會出現手關節腫脹疼痛、晨間僵硬,甚至半夜睡覺翻身被痛醒,患者驚覺有異才就醫確診。

陳一銘醫師提醒,若是近端與掌指關節處出現疼痛,就要當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若無即時治療會造成患者無法彎曲、出力、握拳,造成患者日常生活許多不便,如做家事、煮飯洗碗,甚至會影響到其他關節,如膝蓋、腳踝或肩膀,造成走路困難或高處東西無法拿取。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多 患者應定期檢查預防

陳一銘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發炎疾病,發炎會引起血管內壁增厚,容易合併心臟血管疾病,因此產生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倍,患者不可輕忽!慢性發炎還會引起骨質疏鬆,增加患者骨折的機率,甚至可能會出現白內障、血糖過高或高血脂等併發症。

為了預防併發症發生,臨床上會定期安排患者接受檢查,如每半年檢測量血糖、血壓、血脂肪或BMI,看是否有肥胖問題;每年也會進行骨質密度檢測,計算骨折風險,若風險過高,就會及早使用骨質疏鬆預防藥物。另外乾眼症也是常見併發症,提早預防黃斑部病變或引發白內障,透過檢查可以提供患者生活建議,才能有效預防這些併發症發生。

類風濕性關節用藥選擇

類風濕性關節炎用藥多元 醫病充分溝通達成目標

陳一銘醫師說明,目前治療上,會先使用消炎止痛藥跟類固醇來緩解症狀,但這些藥物無法阻止關節破壞,需搭配其他藥物合併治療,目前可分為三大類的治療藥物:第一大類為傳統的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六成的患者病情可獲得不錯控制,另外四成患者可能無法緩解,甚至症狀會加劇,就可申請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類風濕關節炎的進階治療種類多元,有分成口服及針劑,也有短效及長效劑型可供選擇,患者可以跟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治療藥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型生物製劑擁有特殊分子結構,施打後可以迅速到達體內發炎部位,有效緩解發炎狀況。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懷孕怎麼辦?

懷孕用藥免煩惱 新型生物製劑可達雙重目標

由於多數的治療藥物較不適用於懷孕或哺乳患者,有些患者擔心藥物會影響胎兒,因此不敢懷孕或私自停藥,造成病情復發或惡化。新型生物製劑因有特殊分子結構,較不會被胎盤主動傳輸到胎兒血液中,只會鎖定發炎症狀進行改善,就算產後接受打針治療,藥物較不會分泌到乳汁,較不會影響小孩的健康,對有備孕計畫或懷孕的女性患者是一大福音,達到疾病治療與懷孕生子的雙重目標!

陳一銘醫師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辦?醫師圖解說明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年輕又不胖高血脂?營養師曝降血脂三「不」曲

年輕又不胖高血脂?營養師曝降血脂三「不」曲

年輕又不胖為什麼高血脂?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指出,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20歲以上的成年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問題,嚴重恐怕會導致心臟疾病。

2023年12月07日 18:07

脖子歪、一轉就痛以為落枕?3警訊當心斜頸症上身 金馬影帝也是病友

脖子歪、一轉就痛以為落枕?3警訊當心斜頸症上身 金馬影帝也是病友

脖子一轉就痛、只能歪頭,有些人會以為是落枕,但其實可能是斜頸症上身!金馬影帝李康生以病友身份現身說法,他20歲就曾發病又復原,直到得到金馬獎之後小中風,斜頸症再次復發,10年來飽受痛苦,更因此罹患憂鬱症。醫師指出,斜頸症目前原因不明,如果出現脖子歪斜、疼痛、顫抖等3大警訊症狀,應該及早尋求神經內科、復健科進行診斷,李康生就在積極復健、肉毒桿菌素治療後大為好轉。

2023年12月07日 17:41

女大生誤食藥材「商陸」中毒昏迷17小時!中醫示警:1類人禁用

女大生誤食藥材「商陸」中毒昏迷17小時!中醫示警:1類人禁用

近日傳出一名在韓留學的中國女大生,在校園內誤把帶有毒性的商陸當「野人參」食用,中毒昏睡17小時,所幸因食用量不大,清醒後已無大礙。不過所謂的「商陸」,中醫師指出,確實是一種藥材,但台灣較少使用,其特性是利水、消腫且有毒性,而孕婦更要留意不能使用,以免導致流產。

2023年12月07日 17:16

60歲男尿出「小蟲子」!檢查癌末 醫:出現6症狀小心

60歲男尿出「小蟲子」!檢查癌末 醫:出現6症狀小心

根據衛福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高居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5名,醫師指出,臨床觀察約有3成患者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一名60歲的鄭先生因為無痛血尿、半夜頻尿到泌尿科就診,診斷出攝護腺癌第四期,進行基因檢測有致病性基因缺陷。醫師提醒,攝護腺癌有4大危險因子,若出現5症狀要留意了。

2023年12月07日 16:12

響應捐血民眾熱情力挺 大研生醫送上「陽光活力」應援

響應捐血民眾熱情力挺 大研生醫送上「陽光活力」應援

東森新媒體ETtoday於12/7南港辦公室舉辦一日捐血活動,不少公司同仁紛紛捲起袖子,主動報名加入快樂捐血人的行列。今年大研生醫再度提供活動贈品,持續贊助活動響應大家的熱情。活動也邀請鄰里地方民眾以及鄰近企業共襄盛舉,希望鼓勵大家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以行動支持公益活動。

2023年12月07日 15:23

長疔子自擠膿敷草藥出事了!傷口潰爛比手機大 連筋膜都受創 

長疔子自擠膿敷草藥出事了!傷口潰爛比手機大 連筋膜都受創 

嚇人!彰化1名61歲患有糖尿病蔡姓女子,3個多月前左後背長了一個「疔子」,遂自行將膿包擠出,再用不知名草藥搗碎後敷上,結果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直到痛得受不了才就醫,住院2週後由居家護理師前往住家換藥,折騰3個月傷口才收合。

2023年12月07日 15:16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破600萬「剩不到60萬劑」 防疫醫師提預防6重點

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破600萬「剩不到60萬劑」 防疫醫師提預防6重點

今年流感疫情一直持續,且預估農曆春節前後會達到高峰,疾病管制署今年公費流感疫苗10月2日開打,根據最新統計,接種數量已經突破600萬劑,又以65歲以上年長者208.4萬人接種為最主要,目前剩餘疫苗量不到60萬劑。疾管署防疫醫師也提醒,有效預防流感把握六大原則,降低流感對健康的威脅。

2023年12月07日 15:14

高雄跨年獨家卡司公開!姐姐謝金燕壓軸 爆紅泰星羅杰夫也來了

高雄跨年獨家卡司公開!姐姐謝金燕壓軸 爆紅泰星羅杰夫也來了

2024高雄跨年晚會今(7)日公開「女神王子」頂級的獨家卡司,有「百變女神」姐姐謝金燕睽違六年,強勢回歸高雄夢時代跨年晚會壓軸登場!擁有王子般帥氣外貌,演出泰國夯劇《黑幫少爺愛上我》爆紅的混血新星「Jeff Satur羅杰夫」,也把海外跨年首秀獨家獻給高雄。

2023年12月07日 15:05

72歲嬤膝蓋痛半年!中西醫1療法 還可追公車

72歲嬤膝蓋痛半年!中西醫1療法 還可追公車

一名72歲女士因為膝關節退化,疼痛半年,連爬樓梯都無力,後續經由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及小針刀的中西醫整合治療,狀況好轉。醫師指出,小針刀對於常見的頸椎病,如: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或是媽媽手、網球肘等,都有輔助,但過於嚴重的脊椎病仍須尋求西醫共同協助。

2023年12月07日 13:19

鄭弋/孩子身心健康誰顧? 人工生殖不是治少子化妙藥

鄭弋/孩子身心健康誰顧? 人工生殖不是治少子化妙藥

我國正值《人工生殖法》修法之際,朝野研議前請先聽聽這些歐美社會許多受苦的捐精後代心聲,別被「平等生育」及改善「少子女化」的美好想像蒙蔽了心。如果可以,請放孩子一馬吧!

2023年12月07日 13:0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