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男大生身上處處紅草莓 光棍節偽脫單的原因原來是「它」

▲蕁麻疹。(圖/照護線上)

圖、文/照護線上

近年流行1111光棍節,部分年輕人以自己是單身一族為傲,而單身已久的陳同學卻在光棍節過後,全身出現「紅草莓」,讓全班同學驚呼連連,直覺案情不單純。然而實情是陳同學近來課業繁忙壓力大,加上十一月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蕁麻疹又發作了,身上長滿蚊子咬般的丘疹塊,才導致誤會一場。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發生於各年齡層。皮膚科林俊銘醫師觀察到蕁麻疹有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也常遇到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或學生病患。日前一位蕁麻疹學生患者,在高三時因為準備大學指考,蕁麻疹又如同魔神仔般再次找上門,讓他深陷在課業及疾病的無限輪迴痛苦中,續接受治療才獲得控制。

當心蕁麻疹誘發因子

林俊銘醫師說明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蕁麻疹患者引發過敏的原因,通常為接觸到過敏原,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而若是反覆發作持續超過六週,就屬於慢性蕁麻疹。由於慢性蕁麻疹難以找出確切原因,多與免疫系統有關,易因溫度變化、壓力或是睡眠不足誘發症狀,因此除了遠離過敏原外更需借助藥物治療達到病情穩定。

正確保養,減少蕁麻疹復發

「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效果持續24 小時 有效控制症狀

林俊銘醫師說明傳統抗組織胺藥物多數為短效型,雖可舒緩蕁麻疹患者不適的症狀,但因脂溶性高而易穿過「血腦障壁」進入大腦中樞,導致多數患者吃了這類藥物會引起嗜睡,或是發生便秘或排尿不順的副作用,年長者、有攝護腺肥大、尿道阻塞等皆不建議使用,同時藥效也不持久。

「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的水溶性及專一性較高,比起傳統抗組織胺藥物除了抗過敏的作用外,也會影響體內其他接受器。「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更集中在抗過敏的治療上,效果可持續24小時,且安全性高,持續使用1年耐受性依然良好。

林俊銘醫師提及若患者的工作或作息需要長時間專注力,如上班族、司機或工程師等,希望避開嗜睡的副作用,通常醫師會先開立「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不僅在臨床使用經驗成效較好,相對也提高患者的服藥順從性。

林俊銘醫師也提醒蕁麻疹患者最重要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及熬夜,也可選擇穿著寬鬆的衣服,隔絕刺激,亦可幫助減低蕁麻疹的發作。治療慢性蕁麻疹與三高慢性病一樣,需遵從醫囑,定期服用藥物以穩定控制病情。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疫情壓力大 慢性蕁麻疹患者心酸誰人知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台首見機器人帶動「娛樂治療」 專家:結合AI可提升精神照護

台首見機器人帶動「娛樂治療」 專家:結合AI可提升精神照護

機器人逐步進入醫療現場,從發藥、量體溫到外科手術都有應用,並延伸至精神照護領域。國內研究團隊首度嘗試讓機器人介入「娛樂治療」,結果發現真人互動的效果雖仍略勝一籌,但隨著療程推進,患者對機器人的接受度逐漸提升,顯示未來深具應用潛力。

2025年09月15日 09:03

「健檢沒紅字」代表健康? 醫揭真相:很大誤解

「健檢沒紅字」代表健康? 醫揭真相:很大誤解

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表示,健康不是健檢報告「沒有紅字」,而是「狀態穩定」,像是醒來時精神飽滿,吃完飯不會忽然昏昏欲睡,這些感受才是日常健康的「真相」。

2025年09月15日 07:31

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 北榮桃園分院守護市民健康

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 北榮桃園分院守護市民健康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14日表示,臺灣自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隨著飲食精緻化與生活作息改變,慢性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是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重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2025年09月15日 00:02

吃柚子前先看藥單!藥師列「10種藥物」別一起吃:毒性增加

吃柚子前先看藥單!藥師列「10種藥物」別一起吃:毒性增加

下個月就是一年一度中秋節,「柚子」是應景食物,但可要小心跟藥物交互作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藥師李篤生指出,許多人以為間隔2小時即可,但柚子的酵素抑制效果可持續數小時至2-3天,研究顯示,吃一顆柚子或喝200 mL汁,4小時內影響最大,24小時後仍有餘效。他也進一步列出10類藥物要特別注意。

2025年09月14日 17:12

郭富城固定早上6點睡!醫揭「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日夜顛倒仍傷身

郭富城固定早上6點睡!醫揭「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日夜顛倒仍傷身

繼天后蔡依林後,香港天王郭富城的每天早上6點睡的生理時鐘再度引起關注。對此,醫師指出,日夜顛倒即使睡飽,對身體健康仍然會有負面影響,郭富城的狀態比較「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SPS)」,這是一種常見的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生理時鐘比一般人慢,另基因變異也會讓人傾向晚睡晚起。

2025年09月14日 15:44

起床臉腫腿腫不是胖 營養師揭「飲食地雷」害水腫

起床臉腫腿腫不是胖 營養師揭「飲食地雷」害水腫

早上起床發現臉腫腫、鞋子變緊?許多人以為是「胖了」,其實可能是水腫上身!現代人外食多、重口味,鈉攝取超過建議量,長期下來不只容易水腫,還會讓身體累積慢性病風險。本篇就由好食課營養師解析為何要減鈉?並分享減鈉適合族群、好處與飲食建議!

2025年09月14日 15:15

大醫院醫生不給問!她不解「難道要重複掛號」 網揭殘酷真相

大醫院醫生不給問!她不解「難道要重複掛號」 網揭殘酷真相

「誰希望自己問題一堆,只能一直麻煩問醫生?」一名女網友觀察,去大醫院看診,其實很看醫師的個性,遇到很有個性的,連問都不能問,還會直接被趕出去,「如果不能問醫生,我們還能怎麼辦,其實也是很無能為力啊!」

2025年09月14日 13:42

賴清德稱公立醫護加薪最高11% 衛福部:已追溯到今年1月

賴清德稱公立醫護加薪最高11% 衛福部:已追溯到今年1月

總統賴清德13日表示,今年已替公立醫院醫護與醫事人員加薪7%到11%,但遭到基層批評「此波加薪無感」。對此,衛福部今表示,公立醫院醫事人員本俸於今年配合整體公務人員調薪已調增3%,專業加給部分,行政院於今年4月22日核定調增7%~11%,於5月1日實施並追溯自今年1月。

2025年09月14日 12: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