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一直腹瀉要當心 發炎性腸道疾病



作者: 劉育志 醫師

周莒光醫師:它就是逐年在上升,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我們都是罕見病,好久好久才看到一例,現在幾乎門診我每個月、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病人。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周莒光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周莒光醫師:大家好,我是周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周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成因為何?

周莒光醫師:就是免疫細胞會一直去攻擊腸道的上皮,攻擊腸道的結構,腸子就會發炎,反覆發炎之後就破損,包含它會一直出血,造成腸道後來變形、阻塞這些問題的產生,所以根本的原因是一個免疫系統的疾病。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分哪幾種?

周莒光醫師: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兩種,一個叫做克隆氏症,一個叫做潰瘍性大腸炎。

周莒光醫師:潰瘍性大結腸炎主要都是從肛門口起直腸到大腸的發炎,所以它主要的特徵就是病人要不是裏急後重,因為腸子腫起來,要不他大便有血,因為腸子發炎的很厲害黏摸就開始出血,要不他就會拉肚子、一直水瀉,因為發炎關係,大腸一直分泌黏液跟水,就是主要是潰瘍性結腸炎的特徵。

劉育志醫師:請問克隆氏症的特徵為何?

周莒光醫師:克隆氏症的特徵就很多元,因為克隆氏症可能在不同地方產生這些潰瘍,所以它在上面的潰瘍,接近胃、十二指腸潰瘍可能會上腹痛,可能也會伴隨一些出血,到中段的小腸的時候,他就可能在肚子比較偏中間的地方痛,下段的大腸痛的位置就不一樣,也會合併一些出血症狀,我必須要說克隆氏的症狀非常非常多元、多變,有些不明原因的腹痛,醫生還是必須要想到說有克隆氏症這種診斷的可能性在。

周莒光醫師:我要再講克隆氏症不容易被診斷,因為有些克隆氏症特別它侷限在小腸的時候,會牽涉到一件事情就是說,上面的胃鏡也檢查不到,下面的大腸鏡也檢查不到,非得去做個小腸鏡,做小腸鏡不是一個輕鬆又容易的檢查。

劉育志醫師:請問發炎性腸道疾病,會帶來什麼樣的長期併發症?

周莒光醫師:我們這麼努力去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目的,就是希望不要導致長期併發症,因為腸子在反覆發炎的過程中它會壞掉、它會結痂、它會變形,失去功能的時候、成阻塞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去把它開掉,這個就是最大問題,我們要避免事情就這樣,再來是它反覆發炎久了之後,長期癌症風險上升,會增加他得到大腸癌的風險。

周莒光醫師:再來是特別是克隆氏症,因為當它反覆發炎變成全層穿孔之後,病人會進入一個無止境感染的階段,那個會非常非常糟糕,克隆氏症因為又影響到小腸,如果小腸未來又被切掉的話,會變成短腸症,他得一輩子使用全靜脈營養注射,這是非常非常糟糕,所以我們醫生會盡全力,不要讓患者走到這條路上。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後來接受手術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周莒光醫師:我覺得過去的時代比較高,但是在生物製劑的時代其實已經顯著下降,現在會接觸手術的比例已經非常低了,只要他能夠早期就醫、早期治療,不要走入末期的話,基本上是還不錯。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周莒光醫師:坦白說這個問題現在大家都很感興趣,但是說真的,真的不知道,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誰比較會得這些病,還搞不清楚,目前就是大家在推測,我們的飲食越來越西化,所以我們這個盛行率有慢慢的往美國、歐洲這些國家去靠近,但是真正的危險因子其實到今天還是不知道。

劉育志醫師:現在台灣的盛行率的變化大概是怎麼樣?

周莒光醫師:它就是逐年在上升,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我們都是罕見病,好久好久才看到一例,現在幾乎門診我每個月、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病人。

劉育志醫師:請問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選項有哪些?

周莒光醫師:輕症的話原則上可以吃口服藥,口服藥丸就很簡單,就是一些抗發炎類的藥物,它也有做塞劑的劑型或是灌腸的劑型,如果你的發炎比較侷限在下段的大腸的話,灌的到的地方可以用塞的,這是輕症的部分。

周莒光醫師:再上去的話,我們就得使用所謂的免疫系統調節的藥物,當然就是包含類固醇,再來就是一些免疫抑制劑,過去在器官移植抗排斥的病人身上使用的藥物,這是第二類的藥物。

周莒光醫師:最新這一類的藥物就是要跟患者講的就是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它可以直接調整免疫系統,目前就是有分兩類,一種是腸道專一的,一種是非腸道專一的全身性的生物製劑,目前兩種效果都非常非常好,而且它可以控制的更好,副作用更少,當然它施打期間是更長,患者可以久久一個月、兩個月打一次,非常非常方便。

劉育志醫師:請問腸道專一跟全身性,它們差別在哪裡?

周莒光醫師:以前是比較全身性的生物製劑,它可以用在全身的各式各樣的免疫系統的疾病,關節炎都是這一類的藥物,目前因為我們也不希望它有一些全身的作用,所以就經過研發,它們就會有提供這種比較針對腸道專一的藥物,這樣的藥物有幾個好處,當然我們預期他的副作用會更少,實際上在研究裡面也指出它的效果更強、更好。

劉育志醫師:生物製劑對患者會有什麼樣的幫助?

周莒光醫師:相較於過去的這些類固醇跟口服類的藥物,過去的這類藥物它的效果不夠強,第二件事情,過去這類藥物也有所謂的副作用,吃類固醇會月亮臉、水牛肩、皮膚不好,這些問題都是一直都存在的,所以要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去壓制、控制這些發炎性腸道疾病,其實是有困難度的。

周莒光醫師:新的這一系列的生物製劑有非常多種類的藥物,它有幾個好處,第一個它比過去效果好,它比較容易控制住整個發炎的狀況,甚至我們可以追求所謂叫做mucosal healing,整個像正常的上皮一樣,我可以追求到這個程度,第二件事情它好處就是它副作用真的少,比較針對這一系列的疾病,調控比較專一的免疫系統,所以它比較不會產生其他副作用,第三個我覺得最好的好處,就是它施打時間真的很長,有些藥物甚至兩個月才打一次,病人就兩個月回來醫院,打這麼一次藥就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所以跟過去是真的不太一樣。

周莒光醫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最近診斷的一個二十幾歲的女性,這個女生她很單純,她就拉肚子拉了一個月,就也有解一點血便,病人有點發燒就來住院,當然她在不同醫院就診,她就覺得她是所謂的胃腸炎,其實也很合理,我們就打打抗生素,大家一開始一定是想這件事情,時候來我手上時候,我就覺得這不對,這個時間太長了,第二件事情,通常的胃腸炎沒有這麼難去處理它,所以我們就做大腸鏡下去診斷做切片採檢,大腸鏡也是典型的潰瘍性大腸炎。

周莒光醫師:這個個案為什麼我印象這麼深刻,因為也是要提醒大家,其實也是會有急性的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它們會有急性表現,而且這幾年就是越來越多,而且表現的症狀越來越強。

周莒光醫師:我想要跟患者講最重要的事情是,第一個這個東西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診斷,它有時候表現非常多元,當你有腸道症狀,你一直沒辦法解決的話,我會建議還是要找胃腸專科醫師,去做完整的評估跟檢查,第二件事情就是,當你診斷了這個疾病之後,其實目前有非常好的藥物可以去做治療,跟過去的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所以可以尋求比較專門的醫生去做治療,可以得到很好的生活品質、治療成效,跟比較少的副作用。

劉育志醫師:感謝周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炎」之過早!約四至五成發炎性腸道疾病 症狀緩解改善但腸仍處發炎狀態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郭富城固定早上6點睡!醫揭「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日夜顛倒仍傷身

郭富城固定早上6點睡!醫揭「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日夜顛倒仍傷身

繼天后蔡依林後,香港天王郭富城的每天早上6點睡的生理時鐘再度引起關注。對此,醫師指出,日夜顛倒即使睡飽,對身體健康仍然會有負面影響,郭富城的狀態比較「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SPS)」,這是一種常見的晝夜節律睡眠障礙,生理時鐘比一般人慢,另基因變異也會讓人傾向晚睡晚起。

2025年09月14日 15:44

起床臉腫腿腫不是胖 營養師揭「飲食地雷」害水腫

起床臉腫腿腫不是胖 營養師揭「飲食地雷」害水腫

早上起床發現臉腫腫、鞋子變緊?許多人以為是「胖了」,其實可能是水腫上身!現代人外食多、重口味,鈉攝取超過建議量,長期下來不只容易水腫,還會讓身體累積慢性病風險。本篇就由好食課營養師解析為何要減鈉?並分享減鈉適合族群、好處與飲食建議!

2025年09月14日 15:15

大醫院醫生不給問!她不解「難道要重複掛號」 網揭殘酷真相

大醫院醫生不給問!她不解「難道要重複掛號」 網揭殘酷真相

「誰希望自己問題一堆,只能一直麻煩問醫生?」一名女網友觀察,去大醫院看診,其實很看醫師的個性,遇到很有個性的,連問都不能問,還會直接被趕出去,「如果不能問醫生,我們還能怎麼辦,其實也是很無能為力啊!」

2025年09月14日 13:42

賴清德稱公立醫護加薪最高11% 衛福部:已追溯到今年1月

賴清德稱公立醫護加薪最高11% 衛福部:已追溯到今年1月

總統賴清德13日表示,今年已替公立醫院醫護與醫事人員加薪7%到11%,但遭到基層批評「此波加薪無感」。對此,衛福部今表示,公立醫院醫事人員本俸於今年配合整體公務人員調薪已調增3%,專業加給部分,行政院於今年4月22日核定調增7%~11%,於5月1日實施並追溯自今年1月。

2025年09月14日 12:40

民團質疑「加味加熱菸」違法放行 莊人祥:還在討論階段

民團質疑「加味加熱菸」違法放行 莊人祥:還在討論階段

國健署宣布1家加熱菸業者完成上市前文件核定,相關品項最快10月11日就能合法販售。但拒菸團體怒批國健署遲未公告菸品禁止添加物,竟先違法放行加味加熱菸。對此,衛福部次長莊人祥今回應,加味菸還在持續收集意見和討論,訂了之後還要能夠檢驗,這部分還需要相關配套措施。

2025年09月14日 11:48

關注高齡善終議題 ETtoday獲「自殺防治優質媒體報導獎」優勝

關注高齡善終議題 ETtoday獲「自殺防治優質媒體報導獎」優勝

2025年「自殺防治優質媒體報導獎」今天公布得獎名單,《ETtoday新聞雲》記者洪巧藍、趙于婷、陳嘉恩以《當生命枯萎,該如何翩然離去?》報導,獲得文字報導類優勝。

2025年09月14日 11:23

40歲男宵夜愛吃「一物」!起床「胸口像被壓住」險猝死

40歲男宵夜愛吃「一物」!起床「胸口像被壓住」險猝死

真的母湯!一名40歲男子明明有高血壓,卻長期未按時吃藥,加上工作應酬多、常常熬夜,宵夜還特別愛吃泡麵。結果有一天起床,他突然覺得胸口痛到不行,胸口傳來如千斤重石般的壓迫感,才驚覺不對勁,嚇得緊急前往新店耕莘醫院急診就醫。醫生一檢查,發現心電圖與心肌旋轉蛋白都異常,判斷為心肌梗塞,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才把他從鬼門關拉回來。

2025年09月14日 10:31

《獵魔女團》歌成CPR神曲!醫認證「完美節奏」穩定按壓能救命

《獵魔女團》歌成CPR神曲!醫認證「完美節奏」穩定按壓能救命

Netflix動畫電影《Kpop獵魔女團》主題曲「Golden」紅透半邊天,近期更被發現和心肺復甦術CPR 的按壓節奏一樣,被推為「新一代CPR神曲」。急診醫學專家、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受訪指出,民眾施行CPR時常見「壓得太快」而影響急救效果,搭配音樂節奏確實可更加穩定。他提醒民眾,患者倒下後每分每秒都很重要,切記「有做一定比沒有做好」應該儘早施行CPR提高存活機會。

2025年09月14日 09: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