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腹瀉要當心 發炎性腸道疾病



作者: 劉育志 醫師

周莒光醫師:它就是逐年在上升,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我們都是罕見病,好久好久才看到一例,現在幾乎門診我每個月、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病人。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周莒光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周莒光醫師:大家好,我是周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周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成因為何?

周莒光醫師:就是免疫細胞會一直去攻擊腸道的上皮,攻擊腸道的結構,腸子就會發炎,反覆發炎之後就破損,包含它會一直出血,造成腸道後來變形、阻塞這些問題的產生,所以根本的原因是一個免疫系統的疾病。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分哪幾種?

周莒光醫師: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兩種,一個叫做克隆氏症,一個叫做潰瘍性大腸炎。

周莒光醫師:潰瘍性大結腸炎主要都是從肛門口起直腸到大腸的發炎,所以它主要的特徵就是病人要不是裏急後重,因為腸子腫起來,要不他大便有血,因為腸子發炎的很厲害黏摸就開始出血,要不他就會拉肚子、一直水瀉,因為發炎關係,大腸一直分泌黏液跟水,就是主要是潰瘍性結腸炎的特徵。

劉育志醫師:請問克隆氏症的特徵為何?

周莒光醫師:克隆氏症的特徵就很多元,因為克隆氏症可能在不同地方產生這些潰瘍,所以它在上面的潰瘍,接近胃、十二指腸潰瘍可能會上腹痛,可能也會伴隨一些出血,到中段的小腸的時候,他就可能在肚子比較偏中間的地方痛,下段的大腸痛的位置就不一樣,也會合併一些出血症狀,我必須要說克隆氏的症狀非常非常多元、多變,有些不明原因的腹痛,醫生還是必須要想到說有克隆氏症這種診斷的可能性在。

周莒光醫師:我要再講克隆氏症不容易被診斷,因為有些克隆氏症特別它侷限在小腸的時候,會牽涉到一件事情就是說,上面的胃鏡也檢查不到,下面的大腸鏡也檢查不到,非得去做個小腸鏡,做小腸鏡不是一個輕鬆又容易的檢查。

劉育志醫師:請問發炎性腸道疾病,會帶來什麼樣的長期併發症?

周莒光醫師:我們這麼努力去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目的,就是希望不要導致長期併發症,因為腸子在反覆發炎的過程中它會壞掉、它會結痂、它會變形,失去功能的時候、成阻塞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去把它開掉,這個就是最大問題,我們要避免事情就這樣,再來是它反覆發炎久了之後,長期癌症風險上升,會增加他得到大腸癌的風險。

周莒光醫師:再來是特別是克隆氏症,因為當它反覆發炎變成全層穿孔之後,病人會進入一個無止境感染的階段,那個會非常非常糟糕,克隆氏症因為又影響到小腸,如果小腸未來又被切掉的話,會變成短腸症,他得一輩子使用全靜脈營養注射,這是非常非常糟糕,所以我們醫生會盡全力,不要讓患者走到這條路上。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後來接受手術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周莒光醫師:我覺得過去的時代比較高,但是在生物製劑的時代其實已經顯著下降,現在會接觸手術的比例已經非常低了,只要他能夠早期就醫、早期治療,不要走入末期的話,基本上是還不錯。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周莒光醫師:坦白說這個問題現在大家都很感興趣,但是說真的,真的不知道,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誰比較會得這些病,還搞不清楚,目前就是大家在推測,我們的飲食越來越西化,所以我們這個盛行率有慢慢的往美國、歐洲這些國家去靠近,但是真正的危險因子其實到今天還是不知道。

劉育志醫師:現在台灣的盛行率的變化大概是怎麼樣?

周莒光醫師:它就是逐年在上升,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我們都是罕見病,好久好久才看到一例,現在幾乎門診我每個月、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病人。

劉育志醫師:請問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選項有哪些?

周莒光醫師:輕症的話原則上可以吃口服藥,口服藥丸就很簡單,就是一些抗發炎類的藥物,它也有做塞劑的劑型或是灌腸的劑型,如果你的發炎比較侷限在下段的大腸的話,灌的到的地方可以用塞的,這是輕症的部分。

周莒光醫師:再上去的話,我們就得使用所謂的免疫系統調節的藥物,當然就是包含類固醇,再來就是一些免疫抑制劑,過去在器官移植抗排斥的病人身上使用的藥物,這是第二類的藥物。

周莒光醫師:最新這一類的藥物就是要跟患者講的就是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它可以直接調整免疫系統,目前就是有分兩類,一種是腸道專一的,一種是非腸道專一的全身性的生物製劑,目前兩種效果都非常非常好,而且它可以控制的更好,副作用更少,當然它施打期間是更長,患者可以久久一個月、兩個月打一次,非常非常方便。

劉育志醫師:請問腸道專一跟全身性,它們差別在哪裡?

周莒光醫師:以前是比較全身性的生物製劑,它可以用在全身的各式各樣的免疫系統的疾病,關節炎都是這一類的藥物,目前因為我們也不希望它有一些全身的作用,所以就經過研發,它們就會有提供這種比較針對腸道專一的藥物,這樣的藥物有幾個好處,當然我們預期他的副作用會更少,實際上在研究裡面也指出它的效果更強、更好。

劉育志醫師:生物製劑對患者會有什麼樣的幫助?

周莒光醫師:相較於過去的這些類固醇跟口服類的藥物,過去的這類藥物它的效果不夠強,第二件事情,過去這類藥物也有所謂的副作用,吃類固醇會月亮臉、水牛肩、皮膚不好,這些問題都是一直都存在的,所以要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去壓制、控制這些發炎性腸道疾病,其實是有困難度的。

周莒光醫師:新的這一系列的生物製劑有非常多種類的藥物,它有幾個好處,第一個它比過去效果好,它比較容易控制住整個發炎的狀況,甚至我們可以追求所謂叫做mucosal healing,整個像正常的上皮一樣,我可以追求到這個程度,第二件事情它好處就是它副作用真的少,比較針對這一系列的疾病,調控比較專一的免疫系統,所以它比較不會產生其他副作用,第三個我覺得最好的好處,就是它施打時間真的很長,有些藥物甚至兩個月才打一次,病人就兩個月回來醫院,打這麼一次藥就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所以跟過去是真的不太一樣。

周莒光醫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最近診斷的一個二十幾歲的女性,這個女生她很單純,她就拉肚子拉了一個月,就也有解一點血便,病人有點發燒就來住院,當然她在不同醫院就診,她就覺得她是所謂的胃腸炎,其實也很合理,我們就打打抗生素,大家一開始一定是想這件事情,時候來我手上時候,我就覺得這不對,這個時間太長了,第二件事情,通常的胃腸炎沒有這麼難去處理它,所以我們就做大腸鏡下去診斷做切片採檢,大腸鏡也是典型的潰瘍性大腸炎。

周莒光醫師:這個個案為什麼我印象這麼深刻,因為也是要提醒大家,其實也是會有急性的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它們會有急性表現,而且這幾年就是越來越多,而且表現的症狀越來越強。

周莒光醫師:我想要跟患者講最重要的事情是,第一個這個東西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診斷,它有時候表現非常多元,當你有腸道症狀,你一直沒辦法解決的話,我會建議還是要找胃腸專科醫師,去做完整的評估跟檢查,第二件事情就是,當你診斷了這個疾病之後,其實目前有非常好的藥物可以去做治療,跟過去的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所以可以尋求比較專門的醫生去做治療,可以得到很好的生活品質、治療成效,跟比較少的副作用。

劉育志醫師:感謝周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炎」之過早!約四至五成發炎性腸道疾病 症狀緩解改善但腸仍處發炎狀態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單親媽罹轉移性乳癌靠新藥延長存活 醫示警「癌疲憊」恐影響治療

單親媽罹轉移性乳癌靠新藥延長存活 醫示警「癌疲憊」恐影響治療

一名40多歲、單親媽媽在一次檢查中確診轉移性乳癌,並接受ADC藥物治療,但因為她是高中老師,平時得請假才能到醫院治療,加上小孩尚處於要照顧的階段,工作、家庭兩頭燒,負擔相當大,且在接受ADC療程中更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儘管腫瘤控制良好,卻感到極度疲憊,晚上還睡不好,多重打擊讓她累到一度想放棄治療。

2025年10月25日 17:55

「3類體質」最會秋咳 醫教推3款花草食療養肺

「3類體質」最會秋咳 醫教推3款花草食療養肺

秋天一到,許多人開始感覺口乾舌燥,即使頻繁喝水也難以緩解,沒有感冒卻總是乾咳、清喉嚨,甚至皮膚也變得乾癢起屑。這些看似零碎的小不適,其實正是身體在提醒我們,秋季的乾燥氣候已經悄悄影響了呼吸系統與免疫調節。

2025年10月25日 17:00

乾癬影響不只皮膚!病團揭共病風險「心血管疾病增3倍」

乾癬影響不只皮膚!病團揭共病風險「心血管疾病增3倍」

「乾癬共病連環扣!」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指出,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為一個慢性、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除皮膚與關節受影響外,也常伴隨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肥胖、高血壓、憂鬱症及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形成相互交織的健康負擔,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威脅最大,多項研究顯示,乾癬病友罹患心血管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3倍,呼籲及早診斷,才能降低死亡與失能風險。

2025年10月25日 16:28

陰道漏尿!女飄騷味遭判終身包尿布 醫出招治癒登國際醫學會

陰道漏尿!女飄騷味遭判終身包尿布 醫出招治癒登國際醫學會

一名女子在接受婦科手術後產生罕見併發症,尿液會失控從陰道口流出,導致身上常常飄出尿騷味,女子於醫學中心經歷5次手術但都失敗,甚至被宣告終身只能包尿布。女子抱持最後一絲希望,輾轉到高雄四季台安醫院求診,接受手術修補廔管,術後追蹤1年終於擺脫尿布人生。這起案例近日登上歐洲婦產科內視鏡學會,並獲選為大會最佳手術影片精選。

2025年10月25日 16:16

小嬰兒急救不再靠「2指神功」 醫揭2025年CPR指引重大更新

小嬰兒急救不再靠「2指神功」 醫揭2025年CPR指引重大更新

2025年最新CPR指引公布,其中出現不少重大更新,顛覆過往觀念。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分享,家長熟知嬰幼兒CPR使用的「兩指神功」正式走入歷史,新版改建議採「單手掌壓法」或「雙拇指環抱胸廓法」,實證顯示更能提升嬰幼兒的急救成功率。吳昌騰受訪表示,小嬰兒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並不少見,光是長庚院內每年就收到約36名個案,提醒新手爸媽與保母應盡快更新觀念,這不只是技術調整,更是救命關鍵。

2025年10月25日 14:35

加熱菸上市首週爭議不斷 石崇良再釋疑:尼古丁是不可退讓紅線

加熱菸上市首週爭議不斷 石崇良再釋疑:尼古丁是不可退讓紅線

加熱菸上市一週以來問題不斷,先是某業者因尼古丁標示問題上市首日即遭下架,接著又有加熱器(加熱菸載具)展示引發爭議。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5)日受訪坦言剛上路出現紛擾是難免,但行政機關一定以民眾健康跟知的權益為最高的指導原則去執行、執法,重申尼古丁標示是不可退讓的紅線。

2025年10月25日 11:40

化製車曾赴梧棲場!彰化芬園養豬場4豬暴斃 業者:屬正常範圍

化製車曾赴梧棲場!彰化芬園養豬場4豬暴斃 業者:屬正常範圍

近期非洲豬瘟疫情拉警報,全台養豬產業繃緊神經!繼台中市梧棲區傳出養豬場感染案例後,現在彰化縣芬園鄉的一家養豬場化也傳出有4頭豬隻死亡消息,業者今天(25日)出面說明,場內飼養的2000多頭豬隻健康狀況都很良好,4頭豬死亡,這在養殖過程中屬於正常範圍,請大家不要過度擔心。

2025年10月25日 09:16

國二少女罹糖尿病!三餐吃這些「血糖飆13%」 媽哭喊:我害了她

國二少女罹糖尿病!三餐吃這些「血糖飆13%」 媽哭喊:我害了她

糖尿病逐漸年輕化,竟有14歲女國中生確診第二型糖尿病!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案例指出,一名國二少女因長期外食、攝取大量精緻糖,三餐幾乎都含糖量驚人,下午還固定吃3顆車輪餅,導致血糖失控。媽媽得知後崩潰哭喊,「是我害了她一輩子!」

2025年10月24日 20:5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