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天冷容易引發的6種疾病 醫: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冬天天氣寒冷、潮濕,太陽露面的機會也不多,不論是身體或心理的疾病,風險都隨之提高。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提醒,冬季留意6種常見疾病,並留意生活中的細節,更有助確保健康。

中風、心肌梗塞:

洪暐傑醫師
表示,天氣冷血管收縮,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問題,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且不單僅限於寒冷,也包括溫度變化過大,例如太冷或太熱,像是在較冷的浴室洗熱水澡,又或者是洗完澡後從溫暖的浴室回到較冷的房間等。這些情況年長、三高等慢性疾病者、有心、腦血管疾病史者等風險族群更要注意。

因此防範中風、心肌梗塞等,醫師提醒,平時應做好保暖,除了適度添加衣物外,頸部禦寒也很重要。洗澡前建議先用熱水暖暖浴室再進入然後脫衣;洗澡時先用溫熱水暖暖手腳再沖身體;洗澡後則先穿好衣服再出浴室。睡覺時,也建議放件外套於伸手可及之處,以利夜間上廁所時做好保暖。而慢性病族群自然更要穩定控制病情。

除此之外,也留意中風及心肌梗塞徵兆,若有臉歪嘴斜、出現單邊無力等肢體障礙、講話口齒不清等,可能為中風,用「微笑、舉手、說你好」的方式檢視。而胸悶、胸痛、甚至延伸至肩部、頸部、背部等,則可能為心肌梗塞,亦可能因不適冒冷汗、喘不過氣。如有上述情況應盡早就醫!

呼吸道疾病:

洪暐傑醫師指出,天冷之際是病菌活躍度最高的時後,因此現階段民眾除了需對新冠病毒有所防範以外,另外也包括了流感病毒及肺炎鏈球菌。而冬季也有不少聚會活動,例如聖誕節、跨年、過年等,若當中有人受到感染,其他人受到感染的風險也會提高。另一方面,天冷也容易讓氣管收縮,使得氣喘、呼吸道過敏加劇。

醫師建議,即便現在國內疫情控制得宜,民眾還是應持續做好防疫,不可完全鬆懈,除了盡早接種新冠疫苗,也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更有助提升保護力。平時也可以再多戴一層布口罩,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氣,降低氣喘、呼吸道過敏的機會。當然,多戴一層口罩有可能擠壓原本防疫用的口罩而出現細縫,因此也要留意完全密合,以助防疫。

糖尿病低血糖、併發症:

洪暐傑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寒冷的天氣,因為患者容易有各項併發症,包括前述提到的中風、心肌梗塞等大、小血管問題,天冷血管收縮,易釀成周邊動脈阻塞,發生機率也就更高。其他併發症也包括神經病變,患者也容易因此忽略寒冷的感覺,暴露於風險當中而不自知。而若藥物使用不當,患者也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情況,但同時因為天冷的關係,往往讓患者忽略低血糖發冷的警訊,嚴重可能休克、喪命。

因此呼籲糖尿病患者,天冷時也更需要注意保暖,且務必規律用藥,而若有感覺到發冷、手抖、心悸等症狀時也應提高警覺,別忽略了低血糖警訊。另外也提醒,糖友也盡量避免冬季進補,洪暐傑醫師表示,進補的概念出自於早期社會營養較缺乏之時,現代普遍營養過盛,其實沒有進補的必要,補的大多是心靈層面,而糖友不論是以羊肉爐、薑母鴨等方式進補,都容易使得血糖飆高,且也多為重鹹、高蛋白,容易增加腎臟負擔,建議維持原本的健康飲食即可。

冬季皮膚癢:

冬季皮膚癢,最常見出自於乾燥所引起的「缺脂性濕疹」,當保護肌膚的油脂因乾燥而減少,便有可能出現乾癢的情況,各種過敏原也容易從皮膚細微裂痕長驅直入。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會誤以為是不乾淨而不斷沖洗,使得原本所剩不多的油脂持續被沖刷掉。也有民眾會用熱水沖洗,試圖以熱水刺激蓋過發癢的不適,但這情況也容易使得病況加劇,甚至引起皮膚發炎。

洪暐傑醫師建議,防範、改善冬季皮膚癢,最主要就是保濕鎖水,建議可使用沒有人工添加物的乳液,並避免使用洗淨力過強的肥皂或沐浴乳等。而若真的出現皮膚乾癢,除了避免抓癢外,上述的不良行為也應避免,建議以冰鎮的方式止癢,最好的改善方式自然還是請醫師協助為佳。

骨折:

冬季天氣濕冷、環境不易乾燥、容易滑倒,進而產生骨折,特別在浴室更要留意。且也因太陽照射較為不足、民眾外出減少,普遍有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這也容易影響骨密度,增加跌打損傷時發生骨折的風險。且活動減少,肌肉保護下降,也是骨折的風險之一。

洪暐傑醫師提醒,冬季應多留意環境地板保持乾燥、止滑,以免發生危險,若浴室有窗戶,建議敞開通風,若沒有窗戶,可使用電風扇、除濕機等。而有太陽露臉時,可把握機會多曬曬太陽,平時也可以直接從保養品攝取維生素D,以利維持骨密度。並不論在家或戶外,皆可維持簡單運動的好習慣,更有助保護骨骼。

憂鬱症:

冬季除了時常陰雨綿綿,容易使得人心情低落,也因為日照不足的關係,血清素濃度就可能受到影響,血清素與情緒息息相關,若缺乏,便容易出現憂鬱等負面情緒,若更嚴重、持續沒有改善,也可能形成精神相關疾病,如憂鬱症。

洪暐傑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可多留意適度攝取水果的養分,大多數水果當中含有色胺酸,其為血清素的原料,有助彌補因日曬所造成的分泌不足,另外像是香蕉、牛奶等,也是有助於舒緩情緒的食材。平時不論在家或戶外也一樣可以保持運動習慣,或是多元培養興趣,有助避免憂鬱情形出現。平時也可以多加觀察,若近兩周內頻繁出現憂鬱的情況,以及兩周內明顯對以往喜歡的事物逐漸失去興趣,便建議及早追蹤。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聯新國際醫院25日指出,日前一名14歲的學生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與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該院急診室。由於患者年紀輕,因中風導致半側癱瘓的可能性極低,懷疑是腦部不正常放電造成暫時性癲癇所造成。

2025年11月25日 23:38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走路人人都會,但你可能不知道,只要「方向反過來」,身體就像被重新啟動一樣,卡路里燃燒速度增加、姿勢變挺、平衡變好,甚至連大腦都會一起被訓練。國外健身圈近年掀起「倒著走路」風潮,國外網站《Cleveland Clinic》邀請運動生理學家喬丹.博爾曼解析倒走為何在年輕人與中高齡族群中快速竄紅。

2025年11月25日 20:10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近期多起狼醫事件頻傳,在民團、立委要求之下,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今年8月正式上線,但遭民間團體批評「連半套都沒做好」,涉案醫師更改姓名、執業地點恐就查詢不到。醫事司表示,正在補強系統資訊,包含串接司法院資訊,還有明年1月會增加納入性平懲戒資訊;另針對涉案醫師改名等疑慮,系統會將新舊名字一併呈現。

2025年11月25日 19:34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快訊/蘇丹紅化粧品再增2品項 食藥署開罰原料進口商500萬

食藥署今再度公布蘇丹紅化妝品最新清查結果,更新統計至今共涉及20項產品。食藥署今表示,除了要求所有受影響產品立即全面下架、不得販售之外,也針對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裁處新臺幣500萬元罰鍰。

2025年11月25日 19:32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氣溫降誘發「溫差性過敏」 醫解析4大體質症狀不同

近日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許多人開始出現「溫差性過敏」,可能會有打噴嚏、鼻塞等情形。對此,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觀點中,「溫差性過敏」可分為「風寒型、風熱型、濕熱型、脾腎虛型」,當外界溫差大於7度、相對濕度大於70%時容易誘發。

2025年11月25日 18:01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6年情斷心碎…她轉身做「這件事」!44歲抱娃圓夢:像買生育保險

曾因6年戀情告終,44歲的科技業工程師許小姐,靠著38歲時「分手後去凍卵」的決定,在去年婚後透過AI試管技術,於今年順利產下健康女嬰。她趕在感恩節前夕帶家人回台中茂盛醫院感謝,分享這段從失戀到圓夢的心路歷程,並以自身經驗強烈建議:「一定要做計劃性凍卵,才有機會抓住未來的幸福!」

2025年11月25日 17:59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流感增12死25重症 20多歲男發病5天住加護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12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最年輕是中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心腎衰竭病史,11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呼吸困難到急診,檢查有雙側肺部浸潤,確認感染A流,且有心臟、腎臟疾病惡化,一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2025年11月25日 17:12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媳婦逼我兒去勢」婆婆看診狂抱怨 泌尿醫1句話結局逆轉

37 歲「阿雄」因婚後育有2女,因此夫妻日前討論有無結紮必要,沒想到不小心被長輩得知後,婆婆擔心兒子被「去勢」,與媳婦意見相左鬧心結,直到泌尿科醫師向長輩說明結紮諸多優點後放下成見,阿雄也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採用「微創結紮手術」,讓夫妻倆往後不再擔心鬧出人命了。

2025年11月25日 16:3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