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突然手腳麻木講不出話? 腦血管狹窄恐引發腦中風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蘇亦昌醫師來到照顧線上。

蘇亦昌醫師:大家好,我是蘇亦昌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蘇醫師什麼是腦血管狹窄?

蘇亦昌醫師:我們都會形容它好像一個四線道,三線道或兩線道的馬路,就看我們是哪一段的血管,但是當四線道或三線道的馬路,剩下不到兩線道,甚至不到一線道的時候,它就有可能產生一些,血流不足的現象,這個我們就會叫腦血管狹窄。

劉育志醫師:哪些原因可能導致腦血管狹窄?

蘇亦昌醫師:最常見的腦血管狹窄原因,就很像心臟血管狹窄的危險因子,比方說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等,所以幾乎會產生心臟血管狹窄的病人,腦血管可能都有不等程度的狹窄。

劉育志醫師:腦血管狹窄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蘇亦昌醫師:要看是哪一條血管狹窄,它有可能有不一樣的症狀,不過以最常見的,我們脖子這邊有一條叫內頸動脈,以及腦部有一條叫中大腦動脈,這大部分都是會造成,比方說肢體比較無力、眼睛突然看不到,或突然講不出話來等等的症狀。

劉育志醫師:懷疑腦血管狹窄時,需要做哪些檢查?

蘇亦昌醫師:最常見的檢查就是核磁共振,因為現在核磁共振,

不但可以看腦部本身有沒有中風過,有沒有中風的痕跡,同時可以做腦血管檢查,而且這些檢查是可以不用打顯影劑,也沒有輻射線就可以做的檢查,所以不管是健康檢查,或者是在門診安排,這都是蠻常見,現在針對腦中風、腦血管狹窄,會做的第一個檢查。

劉育志醫師:腦血管狹窄可以用藥物治療嗎?

蘇亦昌醫師:腦血管狹窄的藥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就很像心血管一樣,基本上包含剛剛講的三高的控制,以及運動、減肥,另外就是藥物,藥物大部分跟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有關。

劉育志醫師:腦血管狹窄到什麼程度會建議接受介入治療?

蘇亦昌醫師: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靠藥物就可以,但是如果有60%至70%以上的狹窄,同時他過去曾經有因為這個狹窄,產生的中風症狀,這個我們就會建議要治療。

劉育志醫師:介入治療的步驟大概是怎麼樣?

蘇亦昌醫師:治療基本上也是全身麻醉,我們會從鼠蹊部穿刺血管,管子送到腦部的血管以後,就會先做氣球擴張的動作,氣球擴張以後,氣球撤掉,我們就再把支架釋放上去,頸動脈就是脖子這邊,跟腦部比較大的不同是,因為這邊的血管比較大,我們在把血管擴張的時候,也比較怕會有一些血栓掉下來,所以在做氣球擴張之前,特別在頸部這邊,我們通常會先放過濾網在遠端,免得這些掉下來的血栓跑到腦內,反而產生新的中風。

蘇亦昌醫師:我們碰到一個個案,他幾個小時前好像開始有一些症狀,然後他就送到我們醫院的急診,我們幫他檢查以後,發現他的血管還在,可是相當的狹窄,通常這種狀況下,我們會先用藥物治療,藥物幫他治療了以後,過了幾個小時發現他的症狀沒有改善,反而開始有點變化,但是因為我們檢查已經做好,知道他是有嚴重狹窄的情形,所以我們就跟家屬解釋,這樣子我們最好先幫他把這條路拓寬,也就是用氣球擴張先幫他拓寬以後,他的狀況比較穩定了以後,我們大概隔了一個禮拜到十天,才幫他放支架。

蘇亦昌醫師:之所以我們故意隔一段時間,是因為通常這些病人剛來急診的時候,他可能藥物根本就還沒有吃過,他可能都不知道,他原來有腦血管的問題,我們通常放支架,會希望放支架前,至少五到七天要能夠吃兩種抗凝血劑,這樣比較不會有放支架的併發症。

劉育志醫師:但是萬一這些病人又是緊急來的該怎麼辦?

蘇亦昌醫師:我們就把剛剛講的氣球擴張跟支架,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個階段先救命,先幫他把路拓寬,等藥物足夠了,人也恢復比較好了以後,通常隔七到十天就可以把支架放上去,來幫他預防未來再發生中風的狀況。

劉育志醫師:放過支架之後,未來會再發生狹窄嗎?

蘇亦昌醫師:是有可能的,所以我通常都會跟病人說,千萬不要以為放了支架,不用再吃藥,其實藥物還是要最重要的,沒有吃藥物基本上這些支架,都有可能再狹窄回來,我也有碰過那種即使他有吃藥,但是他吃藥沒有控制得很好的人,不到半年他就又復發了,所以我想除了放支架以外,更重要就是要搭配後來的藥物,這樣子才能達到降低再中風的效果。

劉育志醫師:哪些族群會建議接受腦血管狹窄的篩檢?

蘇亦昌醫師:第一個就是明顯已經有三高,而且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這個我們通常都會建議腦血管,特別是頸動脈狹窄,這個是要特別評估過,第二個大概就是,曾經有過類似中風症狀的病人,比方說眼睛突然看不到,突然某一隻手腳力氣比較差,或者講話不太清楚,這個我們會建議要檢查。

劉育志醫師:感謝蘇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蘇亦昌醫師:謝謝,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容易頭暈、眼睛黑矇、手腳無力,腦血管狹窄恐中風!醫師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楊聰財/COVID新冠後遺症多 腦霧最棘手!

楊聰財/COVID新冠後遺症多 腦霧最棘手!

日前一則新聞報導長新冠後遺症中,屬腦霧最棘手,從健保署的8,862名在「長新冠整合醫療門診」就診的患者來看,精神科是就醫五大科之一。本人是精神科專科醫師,特別撰寫此文,提醒民眾不可輕忽這個很重要的健康議題。

2023年12月06日 23:46

民團拋心理健康3訴求!3大總統參選人代表接招 八年預算成長9.2倍

民團拋心理健康3訴求!3大總統參選人代表接招 八年預算成長9.2倍

心理健康需求是現今社會重視及急需的一環,而台灣心理健康聯盟今(6)日晚間舉行線上記者會,邀請三位總統參選人政策擬定代表針對心理健康需求3大層面探討,包括預算、高風險族群及城鄉資源的布建。民進黨代表立委吳玉琴指出,相較於過去的預算,明年預計有50億的經費,且這部分僅針對心理健康司的統計,未來會逐步增加。

2023年12月06日 21:47

常常「吃飽就想睡」2大原因!營養師:恐是糖尿病徵兆

常常「吃飽就想睡」2大原因!營養師:恐是糖尿病徵兆

一般民眾吃飽飯後常見「飽睏」的現象,雖說常見,不過也可能增加糖尿病、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且這現象其實也可能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徵兆。改善飯後想睡覺、預防糖尿病,嫚嫚營養師建議可簡單的調整飲食,對於生活和健康也都更有幫助。

2023年12月06日 21:32

胸部怪怪的!她淡定掀衣…「整塊凹下去」 醫:第二期了

胸部怪怪的!她淡定掀衣…「整塊凹下去」 醫:第二期了

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3位,每10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外科醫師陳榮堅分享,門診中曾遇過一名40多歲女子,神色自若地描述「乳房怪怪的」,態度一派輕鬆,卻沒想到都還沒觸診,一掀衣就驚見胸部左上方「整塊凹下去了」,經觸診發現下方藏著4公分腫瘤,切片化驗確診乳癌第二期。

2023年12月06日 20:15

心肌梗塞年輕化!一表評估心痛指數 「超過2分」小心了

心肌梗塞年輕化!一表評估心痛指數 「超過2分」小心了

心肌梗塞年輕化!醫師提醒,心臟問題不是只有高齡族才會發生,且因為是需要搶時間治療的疾病,發作前也不是毫無症狀,常常因為症狀輕微、或無直接相關就被忽略。醫師提醒,有3大高風險族群,包括身體因素、日常生活習慣及外界影響,平時可透過「心痛指數評估量表」自我評估,及早發現、治療。

2023年12月06日 19:24

「代謝症候群」大增心血管風險!「3高2害」中3項就要小心了

「代謝症候群」大增心血管風險!「3高2害」中3項就要小心了

代謝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病,罹患者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6倍。國健署指出,代謝症候群是三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加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

2023年12月06日 18:35

潘孟安「抽加熱菸」遭檢舉!北市衛生局今開罰2000元

潘孟安「抽加熱菸」遭檢舉!北市衛生局今開罰2000元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競辦總幹事潘孟安日前被爆在餐廳門口吸食加熱菸,被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檢舉。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今表示,已經完成行政調查程序,將針對此事件開罰2000元裁處書。

2023年12月06日 18:03

楊清順45歲肺癌逝!有症狀常晚期 醫:年輕患者恐有2危險因子

楊清順45歲肺癌逝!有症狀常晚期 醫:年輕患者恐有2危險因子

台灣撞球名將楊清順今(5日)傳出肺部腫瘤逝世,享年45歲。對此,醫師指出,愈年輕的患者會釐清其家族史,還有室內汙染問題,病人即便沒抽菸,但二手菸或三手菸暴露比例高,仍可能有罹癌機率;另外要留意,肺癌等到出現4種症狀,通常都是晚期了。

2023年12月06日 18:02

天冷上班特別想睡?營養師揭NG早餐搭配

天冷上班特別想睡?營養師揭NG早餐搭配

天氣轉冷,上班坐在辦公室一沒注意就開始陷入度估模式, 營養師蘇意芳提醒,吃錯早餐也會導致你上班昏昏欲睡,並且替大家解析早餐店常見的NG搭配。

2023年12月06日 17:31

北市增1例本土登革熱!信義區50多歲個案「曾有高雄活動史」

北市增1例本土登革熱!信義區50多歲個案「曾有高雄活動史」

台北市11月28日至12月5日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年齡約50多歲居住於信義區,潛伏期間曾有高雄市活動史,發病時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登革熱典型症狀,就醫通報後於11月28日確診,同住家人皆無症狀。

2023年12月06日 16:5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