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颼颼 想賞雪追雪小心危「肌」重重

▲蕁麻疹。(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12月份氣溫驟降,過敏一族在這時候精神特別緊繃,特別是「寒冷性蕁麻疹」患者更容易因為未注意保暖,導致蕁麻疹發作。

其中「寒冷性蕁麻疹」屬於物理性慢性蕁麻疹,此類蕁麻疹患者通常對「低溫」敏感,只要稍微接觸如雪、冰水、冷空氣亦或是短時間內室內至室外溫度急速下降,即會產生風疹塊,導致全身紅腫、灼熱、發癢,嚴重時喉嚨和舌頭腫脹會影響呼吸,甚至少部分患者可能會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而暈倒、心跳加速、血壓降低,皆會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寒冷性蕁麻疹

曾有位罹患「寒冷性蕁麻疹」男童,在學校上游泳課時因水溫較低,才剛跳進水中便馬上引發蕁痲疹,導致全身上下都佈滿紅色膨疹,隨後連呼吸道也跟著腫起來,幸好迅速就醫,症狀才穩定下來。

卓玉麗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卓玉麗醫師建議「寒冷性蕁麻疹」患者除了需定時服藥,最好在知道會遇到冷因子一至兩小時前先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同時也做好保暖、避免室內外溫差,冰水、冰冷食物等也需忌口,特別是冬季追雪活動盛行,也建議「寒冷性蕁麻疹」患者應避免前往。

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與預防

卓玉麗醫師表示目前蕁痲疹的治療以「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為主,過往傳統的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雖可有效止癢、並阻止微血管擴張,但時常會造成口乾舌燥、嗜睡、頭昏無力等狀況,少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視力模糊等副作用,雖為短效型藥物但其副作用在少數患者體內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使服藥順從性降低導致無法有效改善症狀。

以卓玉麗醫師的門診經驗來看,「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其副作用發生機率大約只有百分之一,不僅有效改善因為第一代藥物引起的嗜睡、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對於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不需減少劑量,為目前安全性高的藥物,且藥效在1小時內便能夠達到治療效果,並可持續24小時,減少患者的服藥次數,事半功倍。

根據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新版診治共識指示,如一般藥物治療仍無法讓病人症狀得到控制,即可將抗組織胺藥物最高調至四倍用量,若調高藥物劑量二至四週後仍然無法改善症狀,即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或免疫調節劑進行治療。卓玉麗醫師提及現今的治療流程簡明扼要,且因新一代藥物的發現及投入市場,使得蕁麻疹的控制更為有效。

除了配合醫師處方外,也提醒寒冷性蕁麻疹的患者千萬不要只在有症狀時才服藥,不僅無法控制症狀還會使先前的治療前功盡棄,必須將蕁麻疹看成是慢性病一樣治療,有耐心、信心配合醫囑長期服藥,方可穩定控制。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大啖秋蟹 過敏族小心腫如加菲貓、香腸嘴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2025長庚醫學週16日起於林口長庚醫院展開,為期4天,首日在「公共議題論壇」癌症防治上,聚焦精準篩檢(AI輔助)、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

2025年10月16日 23:34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整合照護推動「健康台灣」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整合照護推動「健康台灣」

「2025長庚醫學週」今(16)日起展開為期4天活動,首日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精準篩檢(AI輔助)、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強調,癌症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長庚不僅要在醫療技術上領先,更要在公共政策與健康促進上扮演領導者,長庚將持續推動 AI 精準篩檢與整合照護,攜手政府與社會,共同守護全民健康。

2025年10月16日 18:31

花蓮善款破12億 弱勢家庭「每月補助3萬元」一次發12個月

花蓮善款破12億 弱勢家庭「每月補助3萬元」一次發12個月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迄今已20日,迄今募得款項超過12億元。賑災基金會今也公布生活補助方案,分為弱勢家庭及因災傷亡者之家屬,弱勢家庭每戶每月補助3萬元,因災傷亡之家屬依照條件每人每月最2.5萬元,每戶每月提供生活補助3萬元。

2025年10月16日 17:55

熬到3點才睡!48歲男腦中風右側癱 「電擊腦袋」1個月後能走了

熬到3點才睡!48歲男腦中風右側癱 「電擊腦袋」1個月後能走了

高雄一名48歲謝姓上班族,下班後喜歡東摸西摸,每天都熬夜到凌晨2、3點才肯睡覺,今年6月在上班時間突然右側肢體癱軟、臉歪嘴斜口水流不停,被同時送往醫院就診,檢查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謝先生住院時間都仰賴他人照顧,轉入復健部病房後,經醫師評估接受重複經顱磁刺激並搭配職類復健,1個月內已能行走,並獨立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動。

2025年10月16日 17:15

假日急症中心11/2上路 選定「六都14地點」收治5類患者

假日急症中心11/2上路 選定「六都14地點」收治5類患者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仿照日本開設「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健保署今(16)日表示,UCC確定11月2日試行上路,目前六都已經有14個地點申請,規劃只有週日與國定假日開診,看診時間從上午8點到凌晨12點。根據就醫指引,包含發燒、簡單傷口等5類情況的患者,可以先到UCC就醫處置,不用到大醫院耗時等待,部分負擔花費最多可省下600元。

2025年10月16日 16:07

不能只靠「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揭3招飲食法控血糖

不能只靠「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揭3招飲食法控血糖

控制血糖,不只是「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指出,煮飯減少加水量雖可影響升糖指數,但無法單靠此法控糖,真正關鍵在於升糖負荷與整體飲食結構。尤其均衡攝取蛋白質、蔬菜與主食;控制份量,少量多樣攝取;搭配雜糧、糙米或冷飯,才能穩定血糖、維持健康。

2025年10月16日 15:40

假日急症中心11月試辦 醫界籲設「排班、津貼」機制

假日急症中心11月試辦 醫界籲設「排班、津貼」機制

為紓解急診壅塞,健保署將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試辦計畫,協助分流輕症患者。對此,醫界認為,基層診所醫師本就承受長時間門診與人力短缺壓力,若假日再加入輪班,恐形成「假日負擔再分配」的問題,健保署應同步建立合理的津貼補償機制與彈性排班制度。

2025年10月16日 15:28

醫師曝乳癌治療趨勢 慢性病化、與病共存不是夢

醫師曝乳癌治療趨勢 慢性病化、與病共存不是夢

50歲的惠惠(化名)笑著說出這句話,語氣輕柔卻篤定。誰能想到,眼前這位頂著俐落短髮、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女子,兩年間先後挺過乳癌與腦轉移,如今仍背起行囊,踏上環遊世界的旅程,用愛與勇氣陪自己走完每一段路。

2025年10月16日 15:0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