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要亂進補 以免心衰竭惡化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劉育志醫師:
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辛和宗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辛和宗醫師:大家好,我是亞東醫院辛和宗主任。

劉育志醫師:請問辛醫師,冬天對於心衰竭的患者有什麼影響?

辛和宗醫師:冬天到了、天氣冷,我們身體為了保持體熱讓身體不要過度寒冷,所以周邊的血管會收縮,收縮的結果造成血管的阻抗整個上升之後,對一個有心臟衰竭的病人,他的心臟功能已經不好了,這個時候心臟的壓力跟負擔就更大。

劉育志醫師:心衰竭惡化的時候,患者會有什麼症狀?

辛和宗醫師:病人很容易水腫,水腫最常見是看到腳的水腫,腫到其他地方。譬如腫到肺部裡面,我們叫肺水腫、肺鬱血,這時候病人就很容易喘,可能原來走個三層樓沒有問題但是症狀開始嚴重的時候,其實可能爬一層樓就覺得很喘,原來可以做的事情,運動等等就沒有辦法做了,這叫運動耐受力下降。甚至還有更嚴重的是連躺平都會喘,所以很多病人心臟衰竭變差時,他晚上睡到一半會爬起來,說他晚上會非常喘、沒有辦法睡著,枕頭越疊越高,就會有這種很特殊的表現。

劉育志醫師:在冬天的環境,患者應該要如何保養他的心臟?

辛和宗醫師:按時服藥是最重要的,心臟病病人有三分之一以上有共同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這些藥物要按時服用。我剛提到的在冬天到了,尤其我們的血壓的變化,甚至會明顯升高,這時候你就要跟你的醫師討論,需不需要在這個時候,血壓藥該做什麼調整;甚至血壓的量測要更加頻繁,最重要的是早上的血壓不要超過心臟的負荷,所以早上的血壓非常重要。

劉育志醫師:心臟衰竭的患者適合冬令進補嗎?

辛和宗醫師:我們發現其實在這些飲食的習慣裡,含有大量的鹽,鹽分很容易讓水分留在身體裡面,造成心臟的負擔,然後造成水腫。這些鹽分過多的狀況下,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所以心跟腎兩個負擔一加重的狀況下,在有些心臟衰竭的病人,就會造成症狀惡化很容易在這個階段,發生心臟衰竭、造成住院,或甚至發生不幸的事件都有可能,所以建議其實像這樣心臟衰竭的病人,或者剛提到的那些共病的病人,其實維持你原來的正常生活型態就可以了,不用特別強調進補,進補其實對你原來身體這些疾病,大吃大喝、高糖、高鹽、高油的飲食,其實都不是好事。

劉育志醫師:心臟衰竭患者在冬天或者寒流來襲的時候,飲食上有什麼限制?

辛和宗醫師:心臟衰竭最重要的是防止體液過度累積,所以要注意的是不要吃太多鹽分,鹽分過多就會造成體液累積,造成心臟的負擔。所以在飲食方面,鹽分不要過多以外,如果你的心臟衰竭是已經到一定嚴重程度,中等程度以上的心臟衰竭的話,水分的攝取要特別注意。因為冬天我們不太會排汗,如果又照著夏天習慣的喝水方式,可能會造成攝取太多水分,累積在裡面之後造成心臟衰竭變差,這是要特別注意的, 剛講的鹽還有水、其他蛋白質或是脂肪、熱量的攝取,維持平常就可以了。

劉育志醫師:規則服藥對心臟衰竭患者來說非常重要,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他們的遵醫囑性?

辛和宗醫師:這些患者很容易有相對的共病,剛講的糖尿病、高血壓等等…這些共病的治療也都需要服藥,所以基本上他們吃的藥是一大把,所以在治療心臟衰竭,現在最重要的是提高服藥跟治療的服從性或遵醫囑性,可以讓病人的存活或者是治療結果都會變好。所以基本上我們現在都會非常強調,在藥物治療上面,有雙重機轉或多重機轉的藥物,使用這樣的藥物會讓病人,吃藥的顆數,原來可能雙重機轉的藥物,他必須吃兩顆,但是有雙重機轉合併在一起的藥物,他就只要吃一顆,再加上其他高血壓藥物等等。也有三重機轉的,就把它合併在一起吃的話,他就可以從原來的三重、二重,加起來五顆藥物,變成兩顆藥物。所以基本上這樣可以大幅提升,心臟衰竭病人吃藥的舒適度,或是他願意好好規則吃藥,這對他們治療跟後面的結果是非常重要的。

辛和宗醫師:我記的一個老人家大概八十幾歲,其實那個病人我看很久了,都已經看了十來年了,就是剛講的到冬天的時候,老人家在家裡子女有孝心,就說要給他進補,弄的非常補的人蔘雞或是羊肉爐,一個禮拜之後他腳腫起來了,他說晚上睡覺會一直咳嗽,一躺下去就咳嗽,他就說不太對,果然一照X光,就發現他有肺水腫的狀況,腳當然是腫起來,小便也變少了。

辛和宗醫師:所以他有好幾個原因,第一個他吃了進補,蛋白質的量大幅上升,鹽分又增加了,這些狀況下讓他的腎臟功能突然急劇惡化,水份上升造成他心臟衰竭也變差,後來趕快幫他調整一下水份、利尿劑,然後飲食恢復正常,甚至讓他先脫一點水,大概一個禮拜之後再回來門診,這些狀況就改善了。

辛和宗醫師:冬天就是一個很嚴苛的考驗,我們很常見在冬天的時候,這些患者會有重症的表現跑出來,不得已插管,甚至發生一些不幸的事情。其實大家都不用擔心,只要維持你原來的生活習慣,不用刻意強調進補、大魚大肉、大吃大喝也盡量避免,原來該吃的藥物、該有的健康生活習慣,請大家維持,有問題、有其他的症狀跑出來,請趕快連絡您原來熟悉的醫生。

劉育志醫師:感謝辛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辛和宗醫師: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終結傷「心」!傷害累積恐成心臟衰竭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懸缺逾一年!衛福部證實周道君接掌社家署「首位非社政背景署長」

懸缺逾一年!衛福部證實周道君接掌社家署「首位非社政背景署長」

衛福部再有新人事拍板!衛福部次長呂建德今(11)日證實,懸缺超過一年的社會及家庭署署長一職,由現任代理署長周道君真除,也是首位非社政體系出身的社家署長。

2025年11月11日 19:06

「健保30週年可退款」是詐騙!健保署急澄清:別點連結

「健保30週年可退款」是詐騙!健保署急澄清:別點連結

健保詐騙手法再翻新!健保署今日表示,接獲民眾反映不明人士冒用健保署名義發送簡訊或郵件,以「慶祝本健康保險計劃成立30週年」對民眾進行會員帳戶審核並退款為由,提供退款申請網頁連結誘使點選獲取個人資料。健保署再次呼籲民眾,若接獲可疑簡訊及連結網頁,請直接刪除相關簡訊,切勿點選連結,避免受騙。

2025年11月11日 18:31

BMI不是胖瘦唯一指標 醫舉例「大谷翔平過重」沒人說他胖

BMI不是胖瘦唯一指標 醫舉例「大谷翔平過重」沒人說他胖

BMI不是胖瘦的唯一指標!醫師指出,BMI的主要侷限無法區分肌肉與脂肪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身高體重,有人看起來緊實結實,有人卻顯得鬆軟臃腫,真正影響健康的關鍵,是「體脂肪」,甚至要進一步考慮體脂肪的「量」與「分布位置」。

2025年11月11日 18:17

學測壓力大!高三生熬夜嗑炸物+手搖飲 慘變「爛臉哥」不敢見人

學測壓力大!高三生熬夜嗑炸物+手搖飲 慘變「爛臉哥」不敢見人

一名許姓高三生面臨學測考試壓力,每當深夜補習結束返家前,都會買炸物及手搖飲當宵夜繼續唸書,結果臉頰兩側不僅冒出大片青春痘,還痛到讓他無法專心唸書情緒,到學校上課也戴口罩,就醫檢查發現是囊腫型痤瘡,經建議外用藥物搭配局部藥物注射及口服A酸,同時調整作息後,許男才覺得有臉出門了。

2025年11月11日 17:23

輔大名醫江漢聲遭病患刺傷 院方聲明揭傷勢:依法究責

輔大名醫江漢聲遭病患刺傷 院方聲明揭傷勢:依法究責

國內又傳醫療暴力!輔大醫院今(11)日驚傳有民眾在門診就醫過程中持美工刀攻擊醫師,遭在場醫護人員與保全制止。院方今日下午發出聲明,強調受傷醫師經院內醫療團隊即時處置,並無生命危險,後續將全力配合警方調查;也強調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絕不寬貸。

2025年11月11日 16:21

翁「排尿不順」竟攝護腺癌晚期 醫示警早期4症狀:常誤認是老化

翁「排尿不順」竟攝護腺癌晚期 醫示警早期4症狀:常誤認是老化

75歲旅居國外的李先生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蹤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偏高,返台進一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確認為臨床第三期攝護腺癌。醫師提醒,攝護腺癌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高齡、家族病史與特定遺傳基因突變,早期症狀如「頻尿、夜尿、血尿或排尿困難」常被誤認為攝護腺肥大或老化現象而延誤就醫。

2025年11月11日 15:35

流感增7死!40多歲女染「A流+黴漿菌」發病1周亡

流感增7死!40多歲女染「A流+黴漿菌」發病1周亡

疾病管制署今(11)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流感連續兩週低於流行閾值,研判脫離流行期,但上週仍新增38例重症、7例死亡,死亡個案最年輕是40多歲女性,同時感染A流與肺炎黴漿菌,收加護病房治療,但仍因肺炎惡化併發急性肺水腫、呼吸衰竭,發病一週後死亡。疾管署也示警,冬季疫情重來的時間提前,可能12月上旬就會明顯升溫。

2025年11月11日 15:28

傳統手術須開大刀!慈院跨科微創內視鏡手術 強強聯手取腦瘤

傳統手術須開大刀!慈院跨科微創內視鏡手術 強強聯手取腦瘤

傳統手術要取出腦瘤必須開大刀,進行「顱顏切除術」,往往造成病人很大的創傷,復原期既長又外貌受損。花蓮慈院以跨科內視鏡操刀,穿過自然孔道直抵顱底取瘤,病人外表無傷,復原期大幅縮短,手術從以前的大傷口小範圍清瘤,進階成為微傷口大範圍清除術,這項仰賴醫術與團隊合作嘉惠病人的微創術式,已在東台灣完成超過三十例。

2025年11月11日 14:3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