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B型肝炎不處理 肝臟硬化恐致癌



作者:劉育志 醫師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黃志富教授來到照護線上,請問黃教授,有一個都市傳說會說熬夜會爆肝,請問熬夜會不會影響肝功能?

黃志富醫師:爆肝事實上是我們在網路上, 或是在媒體上常常看到的名詞,其實在醫學上沒有爆肝這個詞,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在我們網路無遠弗界的時代,常常會有這種誤導,所以這凸顯出照護線上,傳播正確健康知識的重要。

劉育志醫師:哪些因素會導致肝炎?

黃志富醫師:簡單說是肝臟的細胞,受到外來傷害造成發炎,甚至造成破壞、死亡,就是所謂肝炎。肝炎成因很多,在台灣最多的是病毒性肝炎,常講的B肝、C肝,這些病毒性肝炎,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例如酒精過多、酗酒引起,有些是藥物或是毒物引起的肝炎,少部分代謝性的常稱為脂肪肝。

黃志富醫師:在台灣肝癌的成因有70%是由B型肝炎引起,建議早期診斷、定期追蹤,若需要治療應早期治療。 

劉育志醫師:在預防B型肝炎演變成肝癌的過程。請問醫師覺得最重要的需做到哪些事情?

黃志富醫師:對於B型肝炎病人來講,第一個要消除病患受到歧視,或是不公平待遇的狀況,第二個是鼓勵沒有篩檢過B型肝炎的國人,要出來做B型肝炎篩檢,第三個是萬一得知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需定期追蹤,定期追蹤之後,跟您的醫師做評估、溝通討論,決定是否需治療。

劉育志醫師:哪些族群建議篩檢B型肝炎?

黃志富醫師:台灣是一個B型肝炎高盛行率的國家,每一個國人都應該做B型肝炎篩檢,從2020年9月28日開始,衛福部國健署把慢性B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的篩檢,納入成人健檢的項目裡面,這是所有台灣人的福氣,因為政府這個政策非常好,把成人健檢的項目加進去後鼓勵所有的國人,除了接受成人健檢以外,也要做B型肝炎、C型肝炎的篩檢。

劉育志醫師:臨床上會根據哪些條件,決定患者需不需要治療?

黃志富醫師:我們會看病人肝臟組織纖維化的程度,例如用超音波,或用非侵襲性的肝纖維化評估的儀器,做疾病嚴重度的評估,第二個是會定期幫病人做檢查,肝功能的檢查、病毒量的檢測,來了解病人目前所處狀況,壞死、發炎反應的程度,第三個會根據病人的其他因素,例如他的家族史,年齡、病毒量,還有是否合併一些疾病,例如是不是有糖尿病、脂肪肝,有沒有合併C型肝炎、有沒有喝酒,這些因素來決定病人,是否需做B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

劉育志醫師:請問教授目前國際上,對於B型肝炎的治療看法是什麼?

黃志富醫師:國際上主要是配合世界衛生組織,希望在2030年之前,達到根除B型肝炎、C型肝炎的目標,目前對於B型肝炎的治療,標準上開始漸漸放寬,在亞太肝臟學會,就有一些專家的會議,主張B型肝炎的病人,病毒量大於2,000 IU/mL,及纖維化程度達到F2以上,可以考慮做治療。

劉育志醫師: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

黃志富醫師:過去認為脂肪肝是肝臟裡充滿脂肪,表示富貴命、吃得比較好,不過近一、二十年研究顯示,有些脂肪肝病人還是會往慢性肝炎進展,慢性肝炎的脂肪肝一再壞死、發炎反應後,纖維化慢慢增生,也會進展到肝硬化,肝硬化產生後,每一年大約1-3%會產生肝癌,所以還是有肝癌的風險。

劉育志醫師:糖尿病的人罹患肝癌風險會增加嗎?

黃志富醫師:糖尿病表示代謝性異常,和脂肪肝類似,是一個全身系統性的發炎反應,本身就容易導致一些癌症的發生,過去的研究顯示,糖尿病的存在,會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

劉育志醫師:感謝黃志富教授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7成肝癌與B肝有關,及早治療莫拖延!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在世界運動會六連霸,背後其實有長庚運動醫學團隊長達12年來的專業照護支持。有鑒於基層學校拔河隊缺乏運動防護的知識及資源,長庚特別集結醫師、運動防護師、營養師等跨領域醫療團隊發表《拔河運動員健康手冊》。副院長蔡文鐘指出,手冊從熱身、恢復、營養到用藥與心理,將醫療端的專業轉成運動現場能立即使用的語言與建議,「我們不只治療傷害,更希望傷害不要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3:54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45歲韓先生多年苦於肩頸痛、偏頭痛,數度就醫仍查無原因,還被懷疑是「太敏感」,直到在大醫院接受完整評估,才確診是近年疼痛醫學領域新增的「傷害可塑性疼痛」,屬於沒有明顯組織損傷卻長期疼痛的特殊類型;醫師說,若長期反覆疼痛,或疼痛程度與檢查結果不符,別靠意志力硬撐,應尋求專業診斷。

2025年11月20日 12:41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李先生一出生即罹患罕見的先天遺傳疾病EEC綜合症,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若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突變,下一代約有50%的機率發病,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外指或「龍蝦爪樣畸形」,新生兒的手可能僅有三根手指。李先生為此從美國到台灣尋求「生殖醫學」,順利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創下全球罕見案例,締造「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

2025年11月20日 12:38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疾病管制署遭爆東區管制中心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每天替他備妥早午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其公器私用,7月初二度向政風室檢舉,最後僅以告誡了事。疾病管制署今(20)日回應,因本案對於防疫團隊指揮運作、基層同仁士氣仍恐有深遠影響,疾管署長羅一鈞重新檢視本案後,已指示再次進行調查並於一週內召開考績委員會審議。

2025年11月20日 12:27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黃斑部病變」成為視力保健重要警訊。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高雄大同醫院眼科主任姜威宇指出,近年門診觀察,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主因包括國人壽命延長、就醫便利、健保給付擴大及藥物進步,使病人更願意就醫,但提醒此疾病若延誤治療,恐導致視力永久喪失。

2025年11月20日 10:00

留言版